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在那里(主要是拉丁美洲)发现了大量的银矿和少量的金矿。一时间西班牙率先致富,富从何来(即钱从何来)?从地下挖呗。
西班牙人(包括后来的其他欧洲人)用拉丁美洲的白银换取明清的物产(丝绸、茶叶、瓷器等),他们只管挖钱、明清苦民只管劳作,种茶、采茶、缫丝,欢天喜地地收银子。因为白银在明清的购买力高,全球白银总量的近一半流入明朝,带来明朝中晚期的江南大繁荣。国际贸易对当时的明、清而言是顺差。明、清时期铜钱、白银并用,到了清国以白银为主,官方税赋、军饷等都靠白银,民间大宗买卖也多靠白银。而大清自己的银矿很少,几乎不出产白银。日本类似,它刚开始产银多,后来枯竭,就不敢再挖自家银子。要想有钱、得到更多的钱(也就是白银),就要出卖本国物产给西方。
1808年拿破仑入侵西班牙,西班牙王室下野,导致拉丁美洲西属殖民地趁机闹独立,爆发战乱,如墨西哥、玻利维亚、阿根廷等地。使得白银矿业停工,全球白银数量(即货币供应量)大减。欧洲各国都少了白银,包括英国也缺钱了。由于欧洲大陆同时陷入战乱,再加上没有新增白银,民众不敢消费,丝绸、茶叶、瓷器等奢侈品需求量大减,欧洲人不买了。这样流出大清的白银迅速超过流入,仅此一个原因就会重创大清生活、经济,大清没银子了,也就是没钱了。当然大清并不知晓这是拿破仑战争所带来的蝴蝶效应(应该说是老鹰效应),估计大清都不明白白银从何而来。
全球货币供应量大减(通货紧缩)导致了清国社会动乱(如发生在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再加上1840、1856两次鸦片战争,清国国力衰竭。
随着拉美动荡结束,1860年白银生产恢复到了1810年之前的水平,后又持续增长了三十年。其间,白银逐渐重回大清。拿破仑失败后欧洲也恢复稳定,富人也敢消费喝茶了,大清的茶叶、丝绸、瓷器需求增加,出口又猛增,大清此时是巨额贸易顺差。其间诞生了胡雪岩的故事(在他之前,也就是鸦片战争前和刚结束时,有世界首富、垄断商人伍秉鉴)。连美国人也要茶,刚回国的容闳还倒卖茶叶发了一笔。
另两只意想不到的大蝴蝶出现在了美国西部和英属澳洲。
学者们认为是牛顿最早提出了把黄金当钱的设想。也就是说~钱就是黄金,黄金就是钱,其他任何东西都不是钱,纸币(英镑等)只是黄金的兑换券而已,用学术术语这叫做“金本位”。牛顿自己也炼过黄金(不是大炼钢铁),他试图把贱金属变成金子。牛顿的一生1/3用来炼金、1/3研究神学、1/3才用于自然科学。1816年英国正式实行金本位,随后欧洲各国都逐渐实行了金本位,白银不仅产量多了,而且,它不是钱了。金本位刺激了人们找金子的积极性,大家不用干活了,找到钱(金子)就行,不少人还记得卓别林的电影《淘金记》。
1848年美国加州农民在圣弗朗西斯科附近的灌溉水渠里发现了钱——金沙,因为金子定义为钱。现在有了金沙,当然可以提炼出金子,那附近肯定还有更多的金子啰?人们还需要种庄稼吗?本地人先闷声发大财了一阵子,闻讯的外地人又蜂拥而至这片荒凉的土地,包括大清的珠江三角洲人,他们把拗口的圣弗朗西斯科叫成“金山”,远渡重洋去淘金。很快,三年后,1851英国的墨尔本(现澳大利亚墨尔本)也发现了金矿。有说法是科学家在探索澳洲时已经发现金矿资源,但当地总督压着不公开,让新移民养羊过日子。美国加州一发现金矿,澳洲人都跑去了,本来澳洲人就少,这下更没剩几个了,澳洲的总督只好公开了金矿分布地,以吸引移民回流。这时华人也要去墨尔本淘金。为防止糊里糊涂跑反了方向,就把南半球的金矿叫成“新金山”,原来的那座金山(估计剩下的金子不多了)前加了个“旧”字,旧金山名字一直被华人沿用至今。这段时期,全球黄金产量大增,多了4倍,也就是说全球货币供应量猛增了4倍。欧洲白银更加过剩、更不稀罕,他们把过剩的白银倾销到还把白银当做钱的亚洲地区,如大清、印度等地,疯狂地换取各种物品,白银花花流入大清,大清又重新有钱了,富裕无比。
全球货币发行量大增,是大清“同光中兴”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