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灵家族历史研究社

专注于家族历史研究,分享知识,发掘历史
正文

你知道家谱中哪些祖先是虚构的吗?

(2022-08-13 09:23:54) 下一个

你知道家谱中哪些祖先是虚构的吗?

作者:伏灵

家谱,通常被人们认为是了解家族渊流重要且可信的历史记录。在许多地方,家谱都有崇高的地位,被供在祠堂特别设计的龛盒之中,在特别的日子才能请下来供族人查阅。当然族内各房一般都有支谱,供这一房的族众保存查阅。今天这些传统已经放松了许多,家族修谱工程结束后,出钱之家庭都能得到一本本房支谱保存。出钱特别多的,有可能还能在谱中享有特别的介绍页面,或者被列入“乡贤榜”之类。

虽然家谱地位崇高,但正如伏灵在讨论苏炳添与苏东坡关系的文章中指出的,家谱中所列出的先人,越远古的其实越不大可靠。那么,究竟如何辨识家谱中哪些可能是攀附的同姓名人,哪些是真实存在的祖先呢?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是否能清晰列出先人的生辰、婚娶、墓葬及子女数量与联姻关系等,如果能列出这些,通常都是比较靠谱的真实存在的祖先,如果这些关键信息缺乏,那么,就要再进一步谨慎考证,尤其相隔年代过远者弄不好就是攀附冒认的祖先。

通常人们对自己三代之内的祖宗姓名以及与生命有关的关键信息还是记得的(包括生辰忌日、子女数量、联姻对象、墓葬地点等)。如果这个家族遵守定期修谱的传统,比如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那么很可能他们的世系记录就不会中断。所谓“三十年一小修”,其实大概就是一代人就要修一次,这个代,是按照当时人的寿命、结婚年龄等来计算的。如果男性结婚年龄取一个中数30,那么他生的孩子在他60岁的时候大概亦30岁,是为一代。如果是1949年修的家谱,往前追溯十代,大概可以追到清朝乾隆年间。此时修谱者手上如果有历代旧谱(如果三十年一修,那么大概有十种不同的放谱,按六十年一修则大概已存有五种旧谱)参考,他们就可以清晰列出至少十代祖先的信息。能够清楚无误记录更早世系的可能也有,但这需要家族对族谱保存非常重视,居住地亦未经历大的战乱焚毁家园。1949年后情况就比较复杂,经过“破四旧”及文化大革命等,家族还能保存完整系列族谱的极为少见,能抢救出一个版本的族谱,成套不缺失,已经相当难得。所以后代再续或补修族谱,便都要面临世系中断弄不清楚的问题。

不过现代民间普遍修谱是宋代以后中国人才有的传统,之前的世系普通人家很难讲清楚。中国虽然也有家谱,但均为世家显族官修,民间不能私修。这些官修家谱,是与当时的门阀政治连在一起的。随着门阀制度在唐朝末年的瓦解,这些为了审查出仕资格及婚配对象的官修家谱大多也在战争混乱中被焚灭,所以宋代有学问家就说“谱牒又废,人家不知来处,无百年之家,骨肉无统,虽至亲,恩亦薄。”

到了宋代,朝廷开始鼓励民间尊拜祖先、建立宗祠,以更好管理族众。但这种管理通常也是限于五服之内。所谓“五服”,指的是当时的“服制”,按服丧期限和丧服的粗细不同,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五种等级,即谓“五服”。“期服亲”是指父系亲属、“大功服亲”是指祖父系亲属、“小功服亲”是指曾祖父系亲属、“缌麻服亲”是指高祖父系亲属,母系一世的亲属同属于缌麻服亲。内亲在丧事期间要为死者服丧,关系亲近者居丧服制愈重、关系疏远者居丧服制愈轻,依次递减。民间今天还有所谓按层级为逝世亲人“披麻戴孝”的风俗,其实就是古代服制传统的残留。与服制有关的宗法,也通常只是由自己算起:上至高祖、下至玄孙,包括男系后裔及其配偶,亦称为“本宗九族”。

为了推行尊祖、敬宗、收族等相关的宗法,倡行孝道,当然就要让族众弄清楚自己五代以内的祖宗,民间纂修家谱之风始起。朝廷为了鼓励这种做法,推出官员封赠制度,即按照不同官职大小,封赠先辈亲人,官职越大追授越远,变相激励民间要知道牢牢记住自己祖先的姓名及生辰等,这与科举考试时考要要填上三代的姓名字号等类似,不知者当然会为人所不齿。不过可能文人好面子,从宋代开始,一些文人在纂修自己家的族谱时,有意将祖先往五世以上追溯,直至远古。欧阳修、苏轼等人在这方面是表率,他们为自己家族修谱,一方面列出五世祖以内先人的具体信息,另一方面又将家族渊流不停上溯,这种家谱的格式在后世亦非常流行。由于世系记录中断,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家族实际上就只好用攀附、冒认同姓历史名人等方式来“发明祖先”,以填充中断了的世系。

正因为此,今天打开任何一本家谱,早期先人多为贵胄,但是到了可考的十代之内的记录,通常又显得平淡无奇,能出一个进士或举人,已是异常荣耀,会大书特书。前显后卑,这种矛盾,其实也就反映了远虚近实的特点。将高贵虚拟的祖先,列在家谱,一方面是为了与他族竞争需要,一方面也可能是为了激励族人。对后世查阅使用家谱的人来讲,在使用这种家谱时,便要多留一个心眼,至少自己心里明白,那些家谱上一二千年前的祖先,其实就真的是一个鼓励后代上进的符号,而五代以内的先人,一定要牢记姓名,并且有空就告诉后代他们的故事。(了解更多家族历史知识,请访问:伏灵家族历史研究社网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伏灵社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零不是数' 的评论 : 文革对祖先记忆的破坏是毁灭性的,不过有时一个家族会有多份家谱分存于不同房支,有时可以问问非本房族亲,是否还有保存。另外就是根据尚知道的不同代先人姓名,请人重建谱系。
BKL 回复 悄悄话 文革把我村宗祠的祖先牌位都捣毁了,已无从修复!
零不是数 回复 悄悄话 小时候看过家谱,是从黄帝开始的。文革时烧了,现在无从查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