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跑者分享:跑步库里的两般武器 (2024年5月)

(2024-05-26 08:55:26) 下一个

如果追求速度的话,心中总是有一个目标配速的,对跑马而言通常就是马拉松配速了。比赛中怎样维持你的目标配速完成比赛距离,就是我们日常跑步训练的目的。各种不同的跑步训练模式,间歇跑,恢复跑,轻松跑,阈值跑或是节奏跑,周末长跑等等,就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我这里想讨论分享的,是关于提高目标配速耐力的一点想法。

 

阈值跑/节奏跑本质上就是速跑耐力的训练。训练有效的话,乳酸阈值的上限提高,目标配速可以提高,也可以在目标配速跑得更远更久。前段时间有个阈值跑训练,是一组目标配速跑七分钟,慢跑两分钟恢复,重复四组。实现一个固定的目标配速,从步频和步幅的角度看,实际上是有无穷多的组合的。我这里做的尝试,主要是两种模式。一个是标准步频或是自己比较适应的步频,一个是刻意提高的步频,意味着相对小的步幅。我题目中提到的两般武器,就是说的这两种跑步模式。我的一个想法是,如果你可以在跑步中自由轻松转换这两种模式,那么你就可以在目标配速下跑得更远更久。想法比较简单,就是不同模式下调用的肌肉群是不一样的,使用一组肌肉群会让另一组肌肉群得到休息。比如对于我来说,标准步频时步幅比较大,相对脚掌蹬地时向上的力多一些,髋胯部的送髋用力大一些,腘绳肌的拉伸也会大一些。提高步频时,步幅缩小,上面提到的肌肉用力也都要小些,但是髋胯部的肌肉收缩拉伸频率增加,感觉更深层次的肌肉容易疲劳。哪种方式更省力?这个看个人,也看你训练的侧重点在哪里。我的个人感觉高步频可能稍微累得多一点,以后需要多尝试,多训练再看。当然,如果你有更多的不同模式跑同样配速,应该是更好的,你可以让不同的肌肉群轮换着做功。

 

有谁说跑步不晒图不贴数据就是耍流氓来着的?下面是我这次跑步尝试的数据。关键点是四次速跑段的平均速度几乎是不变的,第三个速跑段平均步频188,相比较其它三个速跑段平均步频180~182. 

 

把这个想法激动得跟娃分享。娃沉思片刻,说嗯,嗯。。。好像有点道理。不过如果真管用,为啥精英运动员都没见过这么跑呢?俺一时无语。后来想,或许他们也这么跑,只是步频调整没那么大而已。又或许,他们的两般武器,是在调整别的方面而已,比如挥臂调整,呼吸调整,等等,只是更广义一些吧。嗯,哪怕俺是闭门造车,也非得自圆其说不可。哈

哈。欢迎讨论。

 

箫曲:敦煌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