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印象以色列(12)海法,巴哈伊的大同世界

(2023-08-25 05:28:05) 下一个

从阿卡出发,大概半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海法。海法(Haifa)是以色列第三大城市,也是世界公认的最美海港城市之一。在十九世纪末,大马士革与海法之间的铁路便铺设完成,而当犹太人移民到海法之后,海法便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海法最著名的景点非巴哈伊花园(Bahai Garden )莫属了,这里是巴哈伊教的圣地。巴哈伊信仰(Bahai Faith)创立于1844年,是源自于伊朗的一个年轻宗教。该信仰认为曾存于世的各大宗教信仰都来源于同一上帝,只是上帝在不同的时间派遣了不同的“圣使”去不同地方传道。其创教先驱为巴孛(Bab,1819-1850),创教者巴哈欧拉(Bahaullah, 1817-1892),就象施洗者约翰和耶酥的关系。

巴哈伊信仰其最高宗旨是创建一种新的世界文明,真正实现人类大同,所为大同就是“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类一家”。据统计,巴哈伊教已经遍及200多个国家,拥有800万以上的教众。

位于海法的巴哈伊世界中心是巴哈伊信仰的灵性和行政中心,世界中心包括了阿卡附近的巴哈欧拉陵寝、海法的巴孛陵寝及卡梅尔山上的阶梯花园,以及其他巴哈伊拱形区域内的建筑。巴哈伊世界中心也是巴哈伊信徒的朝圣地。

花园依山而建,阶梯状的设计让它增加了不少立体感,加上波斯花园里传统的喷泉元素,置身其中,这个座花园会让人产生一种放松、愉悦的感觉,丝毫没有宗教的严肃。

巴哈伊花园的建造颇为曲折,自巴哈欧拉于1891年亲选此处作为先知巴孛的长眠之地以后,工程断断续续达百余年。最终在2001年惊艳亮相于世人面前,如今这里成为了旅游胜地。虽然是一个年轻的宗教,一座新建不久的建筑,却在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这个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与近代宗教有关的建筑群。

巴哈伊花园沿卡梅尔山(Mount Carmel )而建,依山望海,共有19层阶梯花园,代表巴哈伊教每年19个月的历法。在入口处接受完安检后就可进入花园底层。

对称齐整的巴哈伊花园洋溢着浓郁的波斯风情,一条白色大理石砌成的阶梯位于花园的中轴线上,而两侧几乎完全对称的园林景观。

我们站在底层第一个平台的大门前等着,近半小时还未见有人来开,询问安保人员后才知道这里不能打开。单纯的我们原以为可以直接从这里一直沿着阶梯登上花园顶部。

巴哈伊花园的参观区域分成花园的底部、中部和顶部,其余的部分并不对游客开放。这三个区域相对独立,因此逛完整个花园需要三进三出。

参观完底部花园后,我们沿着阶梯花园外面的小道走到有着中部金色拱顶的巴孛圣陵(Shrine of the Bab)。这段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十几分钟后气喘吁吁的我们终于来到了巴哈伊花园的中部,这里是巴哈伊教创始者巴孛的陵寝区域。

虽然是陵寝,没有肃穆森严的感觉,让人觉得这是一个静谧的花园。层层叠叠的几何形状花坛,红色和白色石头铺砌的小路周围,修剪整齐的灌木丛;据说花园的设计者故意保留了大片原生林木并刻意配搭植物,保证花园的长青。

站在中部观景台,迎面吹来地中海湿润的海风,这里不仅可以俯瞰巴哈伊花园,还可以看到海法港和港湾的商业区。

这座金色圆顶的陵殿就是先知巴孛的安息之处。巴孛是波斯一位年轻的商人,他于1844年宣布自己受上帝派遣,为人类的新时代和另一位比自己更伟大的圣使的来临做准备。巴孛呼吁更新精神和道德观,他的教义充满挑战性,于1850年被公开处死,后遗体被移至圣地。巴哈伊信徒认为他是上帝的一个独立圣使,巴哈欧拉的先驱,巴哈伊信仰的创始者。

这座圣陵融合了东方和西方的建筑风格和图案纹饰,也体现了世界大同的宗教理念。这里没有任何的宗教仪式,仅作为信徒们祈祷和冥思的地方。

圣陵内部是可以参观的,一名来自加拿大的巴哈伊志愿者带着我们从侧面的门进入圣陵内部并全程陪同,不允许拍照。里面的装饰和布置非常简洁,没有宗教色彩,墙壁上有一篇用阿拉伯文书写供信徒祷告的祷文。

参观完中部的圣陵后,我们搭乘出租车来到花园顶部的观点景台。

在这里远眺山下整个空中花园、海法城和远处的湛蓝色的地中海,真是一种舒心的享受。

远望海法港,位于海湾的东南角,凹入内陆,外有防波堤保护,内有一条小河出海。海法港是以色列第一吞吐港。

在花园的周边还有一片行政区域,但是不对外开放,其中就有世界正义院(Universal House of Justice),光听这名字就霸气十足。这里是世界巴哈伊最高行政机构,引导着全球巴哈伊的各种活动,每隔5年从全世界各地中选出9名成员组成最高宗教团体。

巴哈伊花园的正下方有一条街道,红瓦屋顶的古老石屋,洋溢着浓郁的欧洲风情,这里就是有名的的德国侨民区。

在顶部观景台看够美景后,搭乘出租车来到山下的德国侨民区,街道两旁都是由统一样式的石屋,这些石屋精巧别致,石屋保存完好,不少还留有当年居民雕刻下的他们的名字。现在这里主要是餐饮和酒吧的集中地,晚上特别热闹。

据说在1868年,一群来自德国西南部的虔诚的德国新教徒,曾经有预言说,新的“弥赛亚(基督)”要降临海法。他们力求通过迁入圣地来加速“基督再临”的到来。

虔诚的德国信徒跨过地中海来到这里,等待救世主的降临。他们一面生活,一面期盼那重大时刻的到来。许多年后,救世主并未出现,于是,这些人又陆续离开海法,回了德国。德国人走了,德国街却留下了,如今依然是海滨小城独特的一道风景。

海法的街道,没有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的喧嚣,这里清闲恬静,海风扑面而来,偶尔有几个身着犹太传统教服的犹太人匆匆路过。

在参观完海法市区后回到酒店,我们驱车来到斯特拉马里斯加尔默罗修道院(Stalla Maris Monastery ),它还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海洋之星圣母修道院,大意为茫茫大海中的启明之星,坐落在卡梅尔山上。

据文献记载,在旧约时代,以利亚先知及门徒在教堂祭台下方的山洞中居住,至今仍可以看到山洞中的小祭台和一尊以利亚的铜像,相传这里是以利亚先知避难和祈祷的山洞。

加尔默罗修会(圣衣会)的历史可追溯到十字军东征时期,公元1155年,一些十字军愿意效法以利亚先知,在迦密山(又称卡梅尔山) 过隐修的生活,后来由于隐修士愈来愈多,于是发展成一个天主教最古老的隐修会之一—加尔默罗修会。兴建圣堂,并把整个修会奉献给圣母。十字军失败后,修士大都被杀害,直到1883年,圣会士在原址修建了圣堂。

整个教堂设计,巴洛特利克风格,外现简洁雅致,造型柔和,同自然环境相协调,内部装饰则十分华美,内外形成强烈对比。

圣龛上部的天花板布满了白色大理石雕刻的天使,圣龛正中是圣母玛利亚和圣婴耶酥的雕像,整体感觉古典、优雅、浪漫。

加尔默罗修会分为男、女修道院,其会员须持“听命、清贫、贞洁、静默、斋戒等会规。现今修会增长到25个主教区的2000多名男修士,和70座修道院的700名隐修女。

依山面海的海法,是这样一座融合多个宗教,却又安静美丽的城市,让人不想离去;但是我们的旅行还得继续,一路向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淡白宁静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taag' 的评论 :正如你所说,海法风景确实不错,安宁祥和;很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观赏到海法的夜景。我们的下一站就是罗马古城凯撒利亚。
ctaag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美文。

海法,一个有山有水的非常漂亮的好地方, 巴哈伊花园的夜景也是城市的一个亮点。 那里距离加沙那种有争议的地方远,安全。 海法南面开车半小时的地方有个很棒的古罗马遗址,Caesarea National Park,值得一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