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地方叫克里特,位于深红葡萄酒色的海中,四面环水,一片美丽富庶的土地上,有90座城镇。”这是荷马史诗中的诗句,描述的就是希腊第一大岛克里特Crete。四面八方的人们来这里,追寻曾经的希腊文明遗迹。
距非洲大陆仅300公里的克里特岛在希腊最南端,是爱琴海最大岛屿。克里特岛东西长260公里,南北最宽60公里最窄12公里,面积8236平方公里,呈长条状,横卧于爱琴海与地中海之间,与东边的小亚细亚以及西边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呈环状围绕着爱琴海。我们飞越爱琴海,落地克里特岛。
如果说希腊是欧洲文明的起源地,那克里特岛(Crete)无疑就是希腊文明的摇篮。克里特岛是希腊的第一大岛,很多希腊神话都和克里特岛有关,神话中宙斯的出生地也正是克里特岛,荷马史诗里也提到过这座岛,就连柏拉图的《对话录》中提到的亚特兰蒂斯文明似乎也和克里特岛有关。
克里特还是最古老的欧洲文明——米诺斯文明米Minoan Civilization 的中心(公元前2850年—)公元前1450年)。 虽然米诺斯文明留下的文字记录并不多,却留下了大量精美的宫殿、房屋、壁画和雕塑。这些文明的足迹让克里特岛成为爱琴海最南面的明珠,闪耀着文明的光芒。
希腊神话故事中几乎所有的纠纷与灾难都与宙斯有关。传说宙斯爱上了腓尼基公主欧罗巴,她的名字也是现今欧洲的名字。为躲避宙斯的天后赫拉,宙斯化身为公牛与欧罗巴相见,更是在克里特岛生下了后来的克里特王米诺斯。所以米诺斯从不使用壮牛向海神波塞冬祭祀,此举触怒了海神,于是海神让米诺斯的王后帕西菲与公牛相爱,生下了牛首人身的怪物米诺陶(Minotaur)。现今的克诺索斯皇宫迷宫,就是为了关押这头怪物的。
吃人怪兽米诺陶使克里特人陷于恐怖,当时雅典是克里特的附属国,米诺斯命令雅典王每9年送7对童男童女到克里特岛,放入迷宫中喂养米诺陶。 第三次进贡时,雅典王子忒修斯决心为民除害,随童男童女来到克里特岛,而克里特公主阿里阿得涅与忒修斯一见倾心,并赠与他魔剑与线团,使忒修斯杀死了米诺陶,然后随着他一起逃离了克里特岛。
如此这般的虐恋和传奇故事,也只有在希腊神话中才能见到吧。因此大家都认为无论是《伊利亚特》还是《奥德赛》这些诗篇,都仅仅是口口相传的远古神话。直到19世纪末,德国人海因里希·施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 )发现了传说中的特洛伊古城遗址,后来又根据《荷马史诗》发掘迈锡尼遗址。人们才知道《荷马史诗》是真实记录古希腊的文献。
海因?希·谢?曼试图找到这个米诺斯王宫。1887年,他在克里特岛北岸的克诺索斯(Knossos)上发现了一些陶片和石块,认为这里很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米诺斯王宫的所在地,但由于当时这片土地上种了1612棵橄榄树,当地的农民死活不肯出让土地,1612棵橄榄树阻挡了谢里曼发现奇迹的脚步, 但直到1890年去世前并未有新的收获。
几年以后英国考古学家亚瑟·埃文斯(Arthur Evans)买下了这块土地,并于1900年进行挖掘,挖出了一个由1000多间房屋组成的错综复杂的建筑群,遗址埋藏得出乎意料地浅,几乎每一铲子下去都能有收获,大批的建筑、壁画和工艺品让埃文斯确信这就是米诺斯迷宫的遗迹。
埃文斯的发现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他把欧洲文明的起源提早了足足一千年。废墟和文物明白无误地证实了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克里特岛就已经孕育出了一种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文明,当时的人们能够熟练地制作青铜器和陶器,也有着自己的语言、信仰和艺术,埃文斯用米诺斯王的名字把它命名为“米诺斯文明”(Minoan civilization)。
克诺索斯王宫(Palace of Knossos )不仅是米诺斯王朝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也是经济中心,宫中有众多的库房、作坊、存放经济档案的办公室和征收税款的机关,估计高峰期人口多达十万人。
新王宫时期最后落成的王宫是一组围绕中央庭院的多层楼房建筑群,面积达2.2万平方米,宫内厅堂房间总数在1500间以上,楼层密接,梯道走廊曲折复杂,厅堂错落,天井众多,布置不求对称,出奇制巧,外人难觅其究竟,因此古希腊神话传说中誉之为“迷宫”。这是王宫复原图。
我们从伊拉克利翁市区驱车10分钟左右便到达了遗址前。
遗址入口处树立着埃文斯雕像。埃文斯1851年出生,从考古学家的父亲那里继承了对考古学的热情,他曾经长期担任牛津大学阿什莫尔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的馆长(1884-1908年),1911年,他因为对考古学的突出贡献受封为爵士。
克诺索斯王宫依山而建,一座规模巨大的多层平顶式建筑,当然眼前的只剩一片废墟。
宫殿遗址中发现的一个巨大深井。
宫殿的东面楼房约有四五层高,里面包含寝宫、客厅、学校和一些手工作坊。这座宫殿更像是一个五脏俱全的大社区,足不出户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在这座宫殿的西北方向建立了一个能够同时容纳几百人观看演出的露天剧场。
米诺斯城由石子铺成的路连接,石子是用铜锯切成。道路还修建有排水系统,上层贵族还可享受用粘土制成的下水道设施及冲水马桶等。
仓库里发掘出来的大陶罐。
北柱廊 (North Pillar Hall)。
宫殿豪华气派,柱子雄伟壮观 ,3000多年前的建筑让人惊叹不已!埃文斯花了了35年时间,自己出资对皇宫进行挖掘和重建,经过他重建的圆柱大多都漆成了深红色和黑色。
女王套房和王座大厅。北侧二层有壁画房间,绘有《跳牛图》,《青鸟》等壁画。原壁画现存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
百合花王子和待酒者。原壁画现存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
参观完宫殿废墟,开车返回伊拉克利翁市区,参观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Heraklion Archeological Museum )。以克里特岛为发祥地的米诺斯文明遗产几乎全都收藏在这里,米诺斯宫殿被修复的壁画也收藏在此,展品相当精彩。注意了,雅典考古博物馆里没有这些宝贝。
米诺斯文明最重要的艺术遗存是米诺斯陶器、宫殿建筑与壁画、金制品、宝石以及印章等。
米诺斯早期的陶瓷制品以线状的螺旋、三角、曲线、十字、鱼骨纹等为特征。到了中期,自然主义的设计,如鱼、乌贼、鸟和百合的图案则变得普遍。而在晚期,花和动物依然是主要特征,但增强了其变化性。
克里特在古王宫时期生产的一种被称为卡马雷斯(Kamares pottery )的彩陶,被认为是古代世界最彩美的彩陶。简约优雅的造型、薄如蛋壳的容器、大胆的渦轮装饰、象征人物或动物的抽象线条…呈现出比现代设计风格更为時尚的美感。
别具特色的陶器,大概也是祭祀的用品,如同酒杯的美丽外形,外面和底部镶着大朵的百合花,极为精美。
海洋风格也是米诺斯陶器中独特的一种,对章鱼、海星、贝壳、海绵、珊瑚、岩石和海藻进行了详细、自然的描绘。
米诺斯人不仅造有精致的陶具器皿,还制造了大型陶具—棺材和澡盆。浴盆里面还画着游鱼,外面有把手。
克诺索斯宫殿中出土了很多壁画碎片,专家还原了壁画,在博物馆二楼展出。这些壁画描绘大自然的景色、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以及宗教祭祀礼仪等场景。经过3000多年后,碎片色泽依然鲜艳夺目。
戴百合花冠的王子。整幅壁画高达2.2米,画中是一个带着百合花和孔雀羽毛的男子,脖子上也戴着一串百合花串项链,他正以一种极其优美的姿态走进一片百合花丛中。
蓝色男孩(Blue Boy)。
待者。
长着翅膀的狮鹦。
海豚。
牛头。
著名的蓝色贵妇画像,现已经成为米诺斯文明的代言。这张画其实原碎片很少,是由埃文斯聘请的画家创作出来的,至于原始的图画是什么样子已经不得而知。
王座厅壁画的复原画。
在克诺索斯的一个小宫殿发现的牛头酒壶是米诺斯石雕艺术的杰作。这只牛头酒壶用做祭祀的器皿。酒从牛脖子上的一个孔倒入,从鼻孔中倒出来,是个相当特别的奠酒器皿。同样的牛头酒壶在迈锡尼遗址中也发现过一个。
在克诺索斯宫殿中出土的狮头容器,酒从鼻孔流出。
造型别致的容酒器皿。
在米诺斯人的信仰中,女神是绝对的主角,一般化身成蛇、鸟或其他动物形象,保护家庭、丰收和死后的世界。在所有米诺斯的仪式雕像中,持蛇女神(Snake Goddess)是最特别的,她是大地之母的象征,手抓的蛇因生殖力特强,有欣欣向荣的繁殖意义,而这位持蛇女神也显示出米诺斯女子的时尚,头上顶着 狮子 形的神兽,裸露胸部、束细腰、七层长褶裙的打扮。
这是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斐斯托斯圆盘(Phaistos Disc),是一块由黏土烧制成的圆盘。这个圆盘是1908年被意大利考古学家裴涅尔从克诺索斯宫南面的另一座米诺斯宫——费斯托斯宫废墟地下室里找到的。
费斯托斯圆盘制作精巧,圆盘直径约15厘米,厚约1厘米,圆盘的两面都刻有象形文字,共241个,这些符号表示人物、动物、身体器官以及各种物体。至今圆盘上的文字还是个谜题,因为它既不是线形文字B,也不是线形文字A,也有可能上面记载的是某种古代天文历法。
著名的壁画《跳牛图》(Bull leaper ),这幅画应该表现了一种重要的宗教仪式,与祭祀牛神有关。画中黄牛向前猛冲,牛前少年全力按住牛角,牛后少年脚跟离地双手扬起,红装少女借力飞向空中,翻腾后稳稳倒立在牛背上。好传神的壁画!
另外的一个跳牛者(Ivory Bull Leaper), 其姿势与上面那幅画中的红衣少女的姿势差不多,虽然下面的牛没有了,也许这是当年米诺斯王国非常普及的一项运动。
圣特里亚石棺(Hagia Triada Sarcophagus ),石棺的四周均绘有石膏壁画,描绘葬礼相关的场景。
纯金的首饰也是出土物中的精品,这个金饰“双蜂运蜜归巢”,两只蜜蜂相对环抱一个球体,造型及其复杂特殊,也许只有现代工艺才能做出来。
爱琴海钱币。
博物馆里还有一个木制的米诺斯王宫复原图,可以看出当年整个王宫的规模有多大,而且建筑结构非常繁复,真如迷宫一般。
在公元前1470年,以距克里特岛70英里的圣托尼里岛为中心,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火山爆发,大地震引发海啸席卷克里特岛,宫殿被淹没,城市被摧毁,舰队被打沉,生灵遭涂炭……就这样,辉煌的米诺斯文明毁灭了,这个历史悠久、强盛一时的海上霸国消失在蔚蓝色的爱琴海中,但是它所创造的文明并没有终结。在这片被神话和诸神守护的海域里,在暮色苍茫中,生活在爱琴海的古希腊人又逐渐地发展起灿烂的迈锡尼文明(Mycenaean civilization)。
如果时间允许,不妨去西部的干尼亚及和南部的马塔拉海滩走走,祝你们旅途愉快!等你们的分享。
我们九月份去这里度假,要呆10天时间,到时一定去参观一下
没有去考古博物馆是个大遗憾,从你的分享看到,那里展示的,才是这个遗址的珍宝,展现了米诺斯文明的古朴和辉煌。谢谢你,在这里弥补了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