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墙被认为是犹太人历史的载体。公元前11世纪,古以色列国王大卫统一了犹太各部落,建立了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以色列国。传说犹太先祖亚伯拉罕曾在耶路撒冷的摩利亚山(既现在所称的圣殿山)领受过上帝的旨意。他的孙子雅各在此曾和天使摔跤,并被赐名“以色列”,与神角力的人。
为了纪念这个犹太民族的圣地,约公元前1010年所罗门王动用20万人开始在圣殿山修建圣殿,用以朝拜和祭尊犹太教主神,并存放约柜,内置当年摩西与神订立的契约及诺亚方舟等圣物。圣殿于公元前957年竣工,长30米,宽10米、高15米,雄伟壮观,既犹太第一圣殿,这里随之成为犹太人的宗教和政治活动中心。
但好景不长,公元前586年,著名的巴比伦国王杀到这里,把第一圣殿付之一炬,将其彻底摧毁并把犹太人带回两河流域,成为“巴比伦之囚”。直到公元前538年,波斯居鲁士大帝灭巴比伦后,犹太人才被允许返回,并得到了归还的5000多件圣殿物品。
之后,犹太人在公元前516年在第一圣殿的原址上建造了第二圣殿。随着历史车轮的碾压,犹太人的灾难再次降临。到公元70年左右,罗马帝国镇压犹太人起义,数十万犹太人惨遭杀戮,其余犹太人被驱逐出他们生活的巴勒斯坦地区,耶路撒冷和圣殿几乎被夷为平地。
此后,在很长时间里,犹太人并不能获准在此进行宗教活动。仅留下西边的一段断垣残壁,之后,人们捡拾破坏的石块修建了这段护墙,使其得以保存下来。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建立倭马亚王朝,由于帝国内部实行比较宽容的宗教政策,没有对哭墙进行彻底的拆除和损坏,而在修建岩石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的时候,把它作为围墙加以利用,因此才使得西墙历经千年保存至今。
在大流散时期,在每年11月9日也就是所谓的“圣殿毁灭日”这天,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如果有机会都会到圣殿西墙遗址祈祷,哭诉离开家园后遭受到的流之苦,所以此地被称为“哭墙”。
所有虔诚的狄太教徒都会将圣殿山当做是犹太民族数千年的精神家园,也是犹太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
犹太人相信那里的上方就是上帝所居之地,而圣殿山早已被付之一炬,只留下这段哭墙供后人凭吊,成为犹太人释放自身情绪的载体。在第二世界大战的悲惨遭遇深深印刻到犹太人心中,到哭墙进来悲戚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
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国后,曾数次试图改变耶路撒冷的地位和圣殿山的建筑格局,均引起全世界穆斯林的强烈反对和大规模的流血冲突。
2005年曾爆出新闻,以色列政府想重修犹太圣殿,想再造第三圣殿。这意味着必须首先拆除现在在圣殿遗址上面的伊斯兰教清真寺,这一敏感的提议遭到全世界穆斯林的反对,最终不了了之。
2017年5月,特朗普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参观哭墙、并在墙边祷告的在任总统,特朗普造访犹太圣地哭墙,引发阿拉伯世界强烈反弹。
犹太人数千年多灾多难的历史背景和宗教教义的无上推崇,令饱尝风雨而艰难屹立千年的西墙被赋予的意义愈发崇高,直至今天成为了犹太人信仰和团结的象征。
粪厂门(Dung Gate)是古时从城内拉粪的粪车都从这里出入,因而也由此得名。它是现在通往圣殿最近的入口,圣殿旁边就是著名的西墙(哭墙)。我们由此入城开始了我们的哭墙之行。
耶路撒冷考古公园紧邻圣殿山南墙与老城南门粪厂门,公园内发掘并展览了来自耶路撒冷各个时期建筑的历史古迹。
考古公园里,这些沉睡已久的凌乱石块,可追溯到第二圣殿时期至中世纪不等。
而向北紧邻考古公园的,便是犹太人的圣地—西墙和西墙广场了。据说2千年前,也即耶酥崛起的年代,欧洲人误以为耶路撒冷就是欧洲东部的尽头,而这面墙便成了欧亚大陆的分界线。
哭墙广场戒备森严,内外都有荷枪实弹的以色列军警层层把守,这里对游客自由开放,却禁止穆斯林入内。
灼眼的阳光翻过橄揽山照亮耶路撒冷的时候,西墙下已有不少前来祈祷的犹太人。
这座墙长约50米,高18米,由大石块筑成。低层石头来自大希律时代,中层属阿拉伯帝国时代,高层属于奥斯曼土耳其时代。
哭墙有5块2000多年历史的巨型基石,最大一块巨石约13.6米,宽4.6米,高3.5米,重达570吨,据说是世界上第三大人造巨石。
广场中央一道长栅栏,把哭墙分隔成男女祷告区,游客可以自由出入。男士进入哭墙,必须带小圆帽(KiPa),犹太人相信它的上方就是上帝,让脑袋直接对着上帝是不敬的;女性进入哭墙不用蒙头,离开时,需面向哭墙一步一步退出祷告区域,以示尊重。
西墙广场上放满了祈祷用的桌椅,还有一些简易的柜子,上面散落着很多希伯来文撰写的书籍,供信徒阅读研习和祷告使用。
聚集在这里的犹太人,大多属于正统派犹太教,他们谨守着古老犹太教义,身着黑色衣服,头戴黑帽,鬓发垂颊梳成小辩子或者留着络腮胡,近有一些身披祈祷经,把经文匣用黑色皮带缠在头上或者上臂上。这比看似奇怪的装扮和服饰都有特殊的含义,几乎都来自犹太教古老传统。
据说犹太教现有3个不同流派并存,分别是极端正统派、现代正统派和哈西德派。极端正统派又被称作哈瑞迪,他们不承认以色列国,不用工作,接受政府的资助和补贴,他们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潜心祈祷和研究传统教义。
犹太教徒们面壁肃立而站,或手捧经书念诵经文,每次念到上帝的名谓的时候都会点头以示尊重,或扶墙贴面啜泣、亲吻石壁,底部巨大的岩石已经被磨的十分光滑。
如果你想给上帝寄封信,哪里会有通往天国的邮局?答案就是耶路撒冷哭墙。
在石墙的隙缝中塞满了纸条。犹太人和来到这里的游客把心愿写在纸上,塞在墙缝里,因为人们相信这个墙和上帝耶和华是通着的。其后这些纸条依照犹太人的传统埋在附近的一座墓地里。
在烈日下,仍有无数犹太教徒伫立在西墙前,念祷经文、亲匆墙面、泣声泪下,人类情感的放然宣泄令旁观者也不禁动容。
我随着人流来到西墙前,伸手抚摸希律石块,仿佛摸到了千年以来无数在此祷告的手印,仿佛摸到了无数在此哭泣的泪水。
在西墙的左手边,穿过威尔逊拱门可以进入一个石室,在这里可以看到更完整的墙体,但是很遗憾这个区域只能男性进入。在石室内有更多研习教义和阅读经文的犹太人,四周的经文柜里放满了书籍,就像一个小型图书馆。
空中从远处传来老城无数清真寺的宣礼塔响起的祷告声;犹太人则汇聚在西墙前那块不大的广场上,在高高的西墙前祷告,默念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古老经文,不住地摆动着身体,此起彼伏的祷告声直冲云霄……
据说,2002年7月,哭墙首次开始“哭泣”:巨石上出现一道泪痕般的水渍,经过数日风吹日晒,依然如故。在犹太教典籍中,这一圣迹意味着救世主弥赛亚即将降临。而在另一派犹太教那里,哭墙流泪就是世界末日的预兆。这是神的眼泪吗?如果是,那么神为什么哭泣?衪为谁哭泣?在人类哭泣了数千年之后,这难道是昭示着某种寓言吗?
宗教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也成为分隔对立的原因。如何在仅1平方公里的围墙里,平衡三大宗教,的确是唯一真神给于耶路撒冷最大的考验。
离开时回望西墙,信徒们仍在为他们的神明与民族落泪;在看似平静的祈祷声下 ,和平之城又何时能够真正归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