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事情

讲自己的故事,让别人说去吧!
正文

“五七”干校(二)

(2022-08-09 06:21:11) 下一个

  71年8月底,因为大姑刚刚生了个女儿,我奶奶回老家去照料她坐月子了,我父母只好把我妹妹送到上海的一个好朋友那里,托他们照料,再加上母亲要去原单位在正阳的干校,所以我们一家四口离开了确山猪场干校,父亲后来去了黄山坡干校,也在确山县。我们先乘火车去武汉,然后再乘船去上海,不知道当时为什么不直接坐火车到上海,在网上一查,那时好像火车从郑州不能直达上海,需要转车,而且火车票比船票贵:“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从武汉到上海坐船,坐四等舱需要十元零七角。那时候去上海多数是坐船去,虽然坐船要坐3天半,但是费用相对便宜。那时候从武汉坐火车到上海,需要先转车到郑州,再转车到徐州、南京,然后再到上海,不仅费用更贵,而且需多次转车,车次也少。

  我们动身去武汉那天正好我舅舅从郑州来看我们,他不知道我们那天去武汉,也巧了,他下车时我们正好在同一个车厢上车,结果他也跟我们去了武汉,要不然他到干校就会扑空。到武汉那天奇热无比,很多武汉人晚上都在大街上铺凉席睡觉。父亲没有跟我们一同去上海,第二天早上把我们送上船后他和舅舅在武汉玩了两天就回河南了。那天我们坐公共汽车去码头时,遇到两个武汉人在车上吵架,吵得很凶,所以当时武汉人给我留下的印象很不好。

  母亲把妹妹用吊袋背在身上,一只手提着行李,另一只手拉着我上了船。我们乘坐的是东方红号客轮(见下图),甲板以上有三层客舱,我们买的是二等舱船票,在二层的外舱,能看到外面的景色,里面只有两个双层床,一共四个床位,母亲跟妹妹睡下铺,我睡上铺,上铺有一个舷窗,可以看到外面。这次从武汉乘船到上海是儿时仅有的一次旅游,印象颇深,我每天都在舱外看长江两岸的风景。二十年后我参加过一个美国大公司组织的客户年会,从武汉乘船到重庆,在重庆的一个酒店开会,这两次乘船把长江上下游都游遍了。

  船快到上海时,江面越来越宽阔,一眼望不到边。等船驶入黄浦江靠近码头,黄浦江的臭味扑面而来,当时上海的自来水也有这种臭味儿,可见那时黄浦江的污染相当严重。在母亲家见到了外公和母亲的其他几个兄弟姐妹,他们当时都是单身,一起住在外公家。我们受到了很好的招待,每顿饭总是有一个肉菜,早餐我第一次吃到中间夹着油条和肉松的粢饭团,觉得真好吃,我在干校哪里吃得到,所以有一次我跟母亲出门时就问她“外公家每天都吃这么好吗?”,母亲说“咱们好不容易回来一次,为了招待咱们才顿顿做好菜吃,他们平时也不是顿顿吃这么好”。其实除了大鱼大肉,上海人当时吃的家常菜肯定比河南干校食堂的大锅菜好吃得多。母亲和我当时穿着非常土气,与上海本地人格格不入,记得有一次乘公共汽车,母亲不小心碰了一个人,那人说母亲是“乡下人”,母亲于是用纯正的上海话说了她几句,那人不吭声了。

  我和母亲在上海只呆了不到两周时间,就回干校了。我们还是乘船从上海出发,这次乘坐的是一艘比东方红号大的客轮,记不清船名了,是一艘比较旧的船。我记得我们买的是五等舱船票,好像是内舱,根本看不到外面的景色,睡的是地铺,在地板上能感到发动机的振动,回程时的乘船体验很不好,所以没有太多印象了,只记得船到了南京时要停靠一个小时,母亲带我上岸在南京长江大桥旁边走了走。因为母亲要去湖北阳新干校领工资,所以我们好像是在阳新县附近下的船,我记得我们还坐了摆渡船到对岸,下船后母亲正带我往前走,准备去坐长途车,一辆解放牌卡车停在我们旁边,司机从驾驶室探出头来跟母亲打招呼,他是母亲单位同事的爱人,正从码头拉货回干校,于是我们搭他的车去了阳新干校。我们在那里住了快一个多礼拜,才乘火车去了正阳县。

  到正阳县那天早上下了火车,正好赶上出殡的,那群人都穿着黑衣服(好像当时河南人平时也大多是穿黑衣服),抬着棺材哭哭啼啼的,很不吉利。干校派了一辆北京吉普车接我们,因为还有另外三个人搭车,所以我只好坐在座位下面的一个小马扎上,由于看不到外面,再加上去干校的路都是土路,一路上吉普车颠簸得很厉害,我晕车了,司机只好停车让我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然后才继续往前开。

  正阳干校的宿舍是标准的砖瓦房,比确山猪场干校宿舍要宽敞明亮多了。不过我们刚去时住的宿舍在干校最北侧,房间也朝北,外面是一片坟地,很荒凉。母亲在正阳干校被分配到食堂劳动,每天天还没亮就要起床去食堂做早饭。有一天早晨刮大风,母亲出门时门被风刮得脱了扣,关不上了,屋里立刻寒风刺骨,我只好起来跟着母亲一起去了食堂。正阳干校有一条小河沟,环绕干校一圈,食堂、办公室以及一部分单身宿舍都在那里,我们去食堂要过一个木桥。

  食堂养了一条黄狗叫“大黄”,不是什么名贵品种,就是农村的土狗(见下图),它体型不大,很温顺从来不乱叫。平时食堂的叔叔阿姨要干活,所以只有我跟它玩,慢慢地我成了它在干校里最好的朋友,每天只要我出现在食堂附近,它就摇着尾巴跑过来,我带着它在干校里四处玩儿,食堂的叔叔阿姨跟我开玩笑说“大黄”是我的“狗腿子”。记得有一天我不舒服,那天早上在房间里睡觉没去食堂,母亲中午打饭回来跟我说“大黄” 一直在桥边等你呢,我印象中“大黄”几乎很少过木桥到宿舍区这边来来,好像只有小河沟环绕的那一侧才是它的“领地”,我马上就跑过去看它,手里还拿了一小块馒头喂它,它特别高兴,好久都不肯离开,后来每天早上它都会在桥边那里等我。

  转年春节,母亲带我回北京休假,我们在北京呆了一个多月。那时母亲的朋友把我妹妹送回了北京,假期结束后母亲带着妹妹和我一起回了干校。回干校后第二天早晨,我一起床就跑到木桥那里,看到“大黄”在桥边上蹲着。我马上跑过去叫它,可是它看到我后好像根本不认识我,马上夹着尾巴跑开了,无论我怎么叫它,它也不理我。吃完早饭,我手里拿了一小块馒头,到食堂找它,可是它看到我后还是跑开了,接连几天都是这样,它好像是在故意躲着我。我很难过,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不辞而别”,它一个多月没见到我,觉得我“抛弃”了它,所以就不再理我。过了几天我上了乡村小学,不能每天去找它,偶尔去食堂时,它看到我形同路人,我再也没能有机会跟它一起玩,渐渐地我就把它淡忘了。

  到了那年8月份,干校开始分期分批撤回北京,因为我们家有两个小孩,所以被第一批撤离。我记得我们离开干校的那天早上,也是一辆大卡车来接我们和其他几家人,母亲抱着妹妹坐进了驾驶室,我跟其他几家的大孩子刚刚上了卡车,猛然看到“大黄”在桥边向我们这边张望着,我赶紧叫了好几声“大黄”,还向它招手,但是它没有过来,只是蹲在那里呆呆地看着我们,我很失望,以为它可能是在等别人。等我们的车开动了,“大黄”突然从木桥上跑了过来,跑到了我们的车后,我一直叫着它,它也一直望着我,我真想下车摸摸它跟它告别,但是车已经开动了,幼小的我没有勇气让司机为我停车,有几个来送行的人看见了“大黄”,就把它叫住了,所以它追了几步就不再追了,目送着我们的车离去,我一直盯着“大黄”,直到卡车拐弯上了土路,再也看不到它了,我哇哇大哭了起来,一直哭了好久,旁边的阿姨劝我半天也停不下来。

  后来我曾经跟一个发小讲过“大黄”的事,他说狗是有灵性的,当时你离开“大黄”一个多月,它就预感到你不会在干校呆多久,所以才故意疏远你的,如果那时它不疏远你,你离开时会更伤心,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9)
评论
loonlinda 回复 悄悄话 真巧我们都乘坐过东方红号客轮,我乘坐的是东方红三号,从武汉到上海。在上海的公共汽车上也被人看不起地称为乡下人,我气得用标准普通话回复我是北京人,其实我父亲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我在干校偷偷养过一只小狗崽,每天从食堂省下一点喂它,后来不记得谁抱走了。
京晶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Red_Blue5' 的评论 :
“第一次聽說湖北陽新也有幹校,不知道是不是也屬於沙洋農場。”
阳新干校是邮电部电信总局干校,跟沙洋农场没关系。
京晶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华府采菊人' 的评论 :
是不是二等舱,我记不太清了,只记得那个舱是在船的左前侧,面积不大,只有两张双层床,靠墻呈L型放置,舱门是开在侧面甲板的,所以一出舱门就可以看到外面了。我记得90年我参加客户年会从武汉到重庆坐的是三等舱,是四张双层床,舱门在内侧,不能直接到外面甲板上。还有就是印象中71年乘坐的东方红号很新,而90年乘坐的是艘旧船。
Red_Blue5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华府采菊人' 的评论 : 二等艙是兩個單人床,三等艙是四個上下鋪,四等艙大艙,還有上下鋪的床,五等艙地舖,沒有床。
Red_Blue5 回复 悄悄话 看來你是1970年9月到1972年9月到“5.7”幹校,我是1969年11月到1972年9月到湖北幹校。第一次聽說湖北陽新也有幹校,不知道是不是也屬於沙洋農場。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大黄真让我感动!
chufang 回复 悄悄话 那时候农村人穿黑衣服的多,大概是耐脏吧。
华府采菊人 回复 悄悄话 你可能记错了,长江轮上的二等舱是两个单人床, 而且一定是在船头驾驶舱的下面, 二等舱是有个门与其他仓位分开的。
听起来确山正阳这两个地名蛮情切, 当年也去过很多次,那时中央机关的五七干校, 很多都在河南,这是糊弄上级的, 大家都心照不宣,对外来说, 河南曾经有过焦裕禄, 显然应该是个“苦地方”, 实际呢, 河南的农副产品相对便宜, 最重要的是河南对“自由市场”的控制, 要比其他省市自治区松,特别是河南南部,从确山往南不远的明港(属信阳管辖),石油市场极为发达, 而正阳, 大约1975年或是76年,我在正阳县城的自由市场居然看到有大米摆着卖!好像是不到三毛钱一斤
很有新意 回复 悄悄话 Wow,这条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