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德国带美国,美国带东亚

(2024-09-18 15:35:24) 下一个

古希腊是现代科学的摇篮。文艺复兴后,意大利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出了布鲁诺,伽利略,达芬奇等人。然后中心转到英国,牛顿,波义耳,哈雷,又转到法国,拉格朗日、拉普拉斯、拉瓦锡。再转到德国,爱因斯坦、玻尔、欧姆、高斯、李比希、霍夫曼。

德国带美国

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德国是世界科学中心, 1933年之前,30%的诺贝尔奖得主来自德国,而同期的美国只占5%,而且美国获奖的7人中,5人曾留学德国。

直到纳粹上台,迫害犹太人,爱因斯坦等众多德国科学家转移到美国,才导致美国崛起和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

德国是世界最早有研究型大学和导师制的国家,对美国大学有深远影响。特别是德国大学要对研究领域了如指掌的”透彻”理念。19世纪许多美国大学校长都有留德经历,他们从德国学到了学术自由的原则,大学的研究职能,以及现代的大学制度。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所研究型大学。首任校长吉尔曼曾留学柏林大学,他引入德国模式,最初聘任的53名教师几乎都有在德国学习的经历,其中13人有德国博士学位。

德国在二战期间引领世界科技。 几年里花样翻新,开发出多种高性能兵器。虽然多数还只是原型机,有喷气战斗机,军舰,潜艇,坦克,反坦克武器等。

Gotha Go 229,是二战后期德国霍顿兄弟设计的喷气式飞翼飞机,和美国80年代研制的B2隐形轰炸机形似。

古斯塔夫巨炮,口径800毫米,重1350吨,炮弹重7吨,射程50公里。

Me-262(燕式),是德国研制的世界上第一款投入实战的喷气式战斗机。  Me-262受到广泛研究,推动了美苏早期的喷气机发展。美F-86军刀和苏联米格-9战机,都受到Me-262的影响。米格15采用自德国战时研究的后掠翼,成为早期最好的喷气式战机之一。

对美苏后来影响最大的,是V2火箭。 V2由德国在二战中研制,是世界上最早用于实战的弹道导弹,曾成功穿越电离层中的卡门线(据地面100公里),也可以算是世界上第一个航天器。

战后,美苏争夺德国的火箭技术。美国获得先机,100枚V2火箭在苏军占领前被美军抢运回国。苏联则在1945年夏天,抢了一批德国的科学家,并把剩余的V2火箭制造设施运到苏联。

V2火箭推动了苏联航天和导弹研发。 苏联的R-1导弹是V2的直接复制,在此基础上,1959年科罗廖夫做出了280吨的R-7弹道导弹,而同期的美国,100吨以下导弹还接连失败。谢尔盖·科罗廖夫是苏联火箭和导弹设计主持人,曾被斯大林关过集中营。由他设计的火箭,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Sputnik,又把加加林送上轨道,一直领先美国。

1966年1月14号,他在研发登月N1火箭中途去世,年仅59岁(他的故事拍成《训火记》)。同年2月3号,苏联月球9号实现了第一次软着陆 (玉兔号软着陆是2013),探知月球有坚实的表面。第一个登月的,原本大概率是苏联人。

谢尔盖·科罗廖夫

左为月球9号的模型;右为月球9号工作效果图,近处为登月舱,远处为着陆前抛弃的仪器舱。

“回形针行动”是美国一项秘密抢人计划,在二战结束后实施,把超过1600名德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带到美国受政府聘用,其中大多数是前纳粹党。

直到1959年,美国100吨以下火箭还接连失败,不得不启用前德国V2火箭团队,才使火箭研发得以进展。

主持阿波罗登月火箭土星5号研发的,就是纳粹德国V2火箭的总设计师,冯·布劳恩,他当时是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总指挥,带领着德国火箭设计团队。

NASA共发射了13枚土星5号火箭,从未发生过损失有效载荷的事故。土星5号自1967年首飞,至今仍保持着最大运载能力世界纪录。

可以说,没有V2,就没有阿波罗登月。

再看曼哈顿计划,秘密武器实验室主任,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也是德国的博士。

冯·布劳恩和土星5号火箭

美国带东亚

美国为东亚发展提供了资金,产业转移,技术传播,人才培训,和市场。

世界上五千万以上人口的穷国很多,而升级为发达国家(人均GDP>3万美元)的,只有韩国。靠的是绑定美国。

台湾,如没有美国给钱,没有张忠谋等人到美国上学,在美国芯片厂做事,就没有台积电,台湾也不会成为世界半导体制造中心。

没有美国的大笔投资,和电子产品生产线转移,也没有新加坡的今天。

没有美国带,就没有东亚的崛起,而中国又是必要条件。美国之所以花大钱经营东亚,主要目的,还是遏制中国。中国又为外贸型东亚经济,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巨大市场。日韩台新的最大出口市场,都是中国。

当然,没有美国助力,也不可能有中国今天的发展。说来话长,单看23位两弹一星元勋,其中就有21人是海归,包括邓稼先,钱学森,郭永怀,程开甲等人,大多数是美国回去的。(钱学森的导师冯·卡门,到加州理工之前,是德国亚深工学院教授。程开甲的导师是获诺奖的德国量子力学家马克斯·玻恩。可见德国的传承。)

回看历史

德国,作为战败国,其武器装备,在《凡尔赛条约》中 受到严格限制,尽管如此,仍在技术上领先。固然有教育和科技的底子,更在于大量资源的投入。美军攻占柏林后,发现德国的原子弹距成功仅一步之遥。而柏林达列姆化学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也是世界一流。若非国家强力干预资源配置,根本办不到。

战后,德国人还是德国人,虽然在汽车、精密机械,化工等方面仍然出色,但科技再无昔日的辉煌。因为,时代已经变了。

早年间,是小科学时代。那时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麦克斯韦等,研究和钱无关,脑子一转就出大理论。而现代的科学,是大科学,没大组织和大钱做不了。半导体,生命科学,AI,核聚变,航天。。。。,小钱办大事的时代已一去不返。

大科学时代,政府作用重要,科技取决于财力。如做AI大模型,要几十万AI芯片,钱以10亿计,模型训练一次,钱以千万计。 耗电甚至需要专用的核电站。完全超出任何小组织的能力,只能在大模型基础上,玩点小花样。出成果的也就OpenAI,微软,Google,Meta,华为,阿里,百度等大厂。中国航天,电池,电车,手机,高铁,5G,造船,光伏风电等相对先进的领域,不是由政府投大钱,就是由大厂投大钱。

而投钱晚,投钱少的,如光刻机,活生生被卡住。

有人说,中国缺创新因为教育。其实没说到点子上。同样教育,在国内的也就是平凡过日子,而出了国就出成果,成为科研主力。为什么?

国外其实就多两样东西:一是项目,二是钱。有挑战性项目,就可以激发创造性,有钱,就可以放手错了再试,不断迭代,到头来,行者常至,为者常成。

缺人才?有大项目大钱不愁拉不来人,谁不想又可以改变世界,又能发财?世界最有钱的,也就中美两家。有调动资源的长处,政府提供风险资本,中国其实不缺赶超的本钱,

但难的是要用好。政府应该和企业合作,树大目标,立大项目,用大钱。宁可失之过大。成了,出大成果;不成,积累知识,培养人才,一鲸落,万物生,也会催化出众多新的机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