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4-03-11 13:20:51)

1964年,越战升级,美国大规模轰炸北越,毛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三五计划以三线建设为重点。高校开始搬迁。毛说,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陈毅说,等打仗,我头发都等白了。 战备之风吹遍大地。我参加了学校射击队。用的枪是55式小口径,单发无弹仓,打一枪,拉枪栓装一颗子弹。这款枪仿的是苏联用来训练新兵的TOZ-8。我们训练包括学枪的结构,分解组合,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2-23 14:00:06)

2015年,哈佛大学遗传学家Reich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对3000~8000年前的69个欧洲样本DNA进行了测序,并发现了一些奇怪的情况: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欧洲人,与俄罗斯草原的牧民有共同的DNA。然而,更有趣的是欧州基因并没有像两个群体之间混合那样逐渐具有草原血统的痕迹,而是突然成为新石器时代欧洲基因组的一个主要特征。这是支持一个大胆理论的新证据:欧洲——它的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欧几里德是古希腊数学家,生卒不详,大约生活在耶稣诞生之前300年的前后。 他在雅典的柏拉图学院学习,并在亚历山大教授数学。(亚历山大是亚历山大大帝在尼罗河与地中海交汇处建的城市。)他目睹了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亚历山大灯塔的建造。 现在我们学数学是从数字开始的。然而2400年前,一切完全不同,孩子们先学的是几何。在耶稣之前,几何学比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3-08 11:41:19)

想起在北大荒农场杂七杂八一些事。 初冬,岸边都是冰茬子。赤条条,跑进松花江,扑腾出几十米,再赶紧游回来,嘴唇已经紫了。 看人站在船上用棹,把船划得箭一般穿梭,很是潇洒,不由心生羡慕。那天,见一没人管的小船,就是它了!我俩解缆上船,学着用棹的推拉动作,向松花江心划去。两岸枯草连天,水鸟在江面飞过,江水苍茫,只有我们一只小船随着波浪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本是中国领土,160年前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割给俄罗斯。中国失去的那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国人称为外东北。 外东北,包括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和库页岛等岛屿共计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海岸线漫长。 外东北森林面积70万平方公里。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石油,煤炭,金银钨锡铜等矿产资源。 而且,外东北还有20万平方公里的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2-07-06 16:29:57)

2022年三到五月,热浪席卷印度和巴基斯坦,打破了122年记录,最高达到50度。把灌浆的冬小麦晒得焦黄,减产已成定局。 南亚是世界上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之一。南亚大部分人口赖以生存的农业尤其脆弱。估计表明,由于全球变暖,到本世纪末,南亚可能损失10%-50%的农作物产量。 冰雪融化造成海平面升高,东南亚受影响最大。如果海平面升高一米,世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2-06-14 21:29:09)

反映北大荒垦荒年代的绘画。 冰凌花 图中人正在敲钟。连队其实没有真正的钟,而是挂一个缺口圆盘耙片当钟。圆盘耙是农具,用来把地里土块切碎。耙片是一个圆钢片,敲起来声音响亮,几里外都能听见。耙片声代表要开始一个集体行动,像开会,集合,收工,抢场,是那年头的信息系统。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2022-06-12 19:04:22)

前几天上海社科院有个预测:2021年之后,中国人口将年均下降1.1%,到2100年,中国人口将降到5.87亿,不到今天的一半。摘几条跟帖: 这让我想起1972年出版的那本书《TheLimitstoGrowth》,80年代初翻成中文,叫《增长的极限》,和《第三次浪潮》一起流行了一阵子。这书是MIT牵头的国际研究小组写的报告,由罗马俱乐部发表。 这书的内容:地球资源不支持无限制的人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2-05-07 10:36:06)

农场连队运输,主要靠小车(轮式拖拉机)拉拖斗。春夏秋冬,一年到头,忙个不停。拉小麦大豆,盖房的砖石,沙子,木料,取暖的煤。牛车马车,管地里送饭,到团部拉回全连吃的用的。农闲时,东方红75拉个爬犁,装着人带着行李,到几十公里外,去修水利,打条子。 平时在连里干农活,挖沟修路,都是走去走回。冬天去挖沟,扛着锹和镐,来回二十里。去时一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5-02 10:15:11)

农场每个连队都有一个洪炉房,就是铁匠铺,管打造修理工具和农机具。一年到头炉火通红,叮叮当当。有空我喜欢去坐坐,看火花四溅,烧红的铁块被打成各种形状。 铁匠铺里一个洪炉,一个风箱;墙上挂着一排长把钳子,用来夹不同形状的铁块;还挂着各种工具,有截断的,压平的,穿孔的;地上大木墩子上放一个铁砧子。设备是简陋,可千百年来,犁锄刀剑就是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