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故地重游以及联想到的志愿军老兵的故事

(2021-11-23 14:14:36) 下一个

四十年前的一个深秋的周末,几位刚来美国不久在波士顿城外一所寄宿高中读书的小留,第一次去逛波士顿的中国城。一位街上的老华侨从他们的衣装服饰上看出他们是大陆的留学生,主动和他们打招呼并开始攀谈。当时在美国的大陆留学生还属于稀有之物,很多老华侨们对这些留学生都非常友好,同时也对他们很好奇,因为已经三十多年没有机会和大陆人接触了。这位老华侨似乎和他们有说不完的话,在街边聊了一会仍然余兴未尽,又热情地邀请他们去家中喝茶。

 

2021年秋,与家人故地重游,再次来到学生时代所熟悉的查尔斯河边。波光粼粼,千帆竞渡的美景依旧,只是当年的Hancock和Prudential双塔的右边又新增了一个四季新塔。(雪山草地摄影)

 

老华侨的家就在中国城边上,于是几位小留欣然前往,在老华侨家里边喝茶边听老华侨的故事。老华侨讲起他原是志愿军60军180师的一个营长,在抗美援朝五次战役中被俘,后来几经辗转去了台湾,退伍后又移民美国。这么多年一直想念大陆的老家,时隔多年之后第一次见到大陆的留学生倍感亲切。

其中一位小留的父亲也曾经是志愿军,对这段历史略微有些了解,也听父亲说过些关于“六十熊”的故事。当时六十军在朝鲜吃了败仗,被其他军人贬称为“六十熊”。能亲眼见到这场战役的幸存者,还是感到很惊奇,所以对这位老人留下的深刻的印象。那个年代大多数国人并不了解志愿军在朝鲜所经历的败仗,关于很多志愿军战士战败后被俘的事更是知之甚少。 很多留学生是在来了美国之后,读了图书馆中关于朝鲜战争的英文书籍,才对整个战争的前因后果以及详细进程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到了九十年代,国内开始陆续出版有关五次战役中180师被围歼以及战俘所经磨难的书籍,这些故事才开始被读者熟知。《我的朝鲜战争》一书的作者张泽石,和这位旅居波士顿的老华侨一样,也是在180师被包围后被俘的。与这位老华侨不同的是,张泽石在韩战结束后选择了回国。而这一选择也让他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

 

张泽石所著《我的朝鲜战争》一书的封面 (网络图片)

 

张泽石是四十年代末期清华大学的学生,解放前夕参加了地下党,随后参军并赴朝参加五次战役。被俘后被押送时,他的一个战友因拉肚子跑到路边准备解手,美军士兵听不懂他口里嚷嚷的中文,以为他要逃跑,举枪准备射击。情急之下张泽石用英文呼叫美军不要射击,并告诉美军那位战友只是拉肚子要解手,于是被美军发现他会英文,后来他成为了战俘中的翻译。这位二十岁刚出头的战俘翻译,在战俘营中借用职位之便联络坚定回国的志愿军战友,与美军看押人员和亲台分子做坚决斗争,并在战争结束后毅然选择回到祖国的怀抱。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仅仅是他和其他一道回国的战友们的长达三十年的噩梦的开始。

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战俘审查后,他和他的绝大多数战友一样,被开除党籍后复员转业,并在档案中留下了污点,在当年等同于在政治上被宣叛了死刑。辗转两年到处碰壁后,张泽石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中学教师的工作。然而在组织的压力下,学生时代就开始相恋的未婚妻不得不离他而去,令他伤心欲绝。所幸有位不嫌弃他的女同事,与他相恋并结为夫妇,让他年纪轻轻却伤痕累累的心灵略微找到慰济。可惜好景不长,新婚后不久的反右运动又祸从天降,张泽石被打成右派下放农村劳改。六零年侥幸没有被饿死,并历尽千辛万苦,才从农村回到原来的岗位。工作刚有起色,又开始文革,首当其冲地再次被打倒批斗,九死一生。除了被扣上叛徒和特务的帽子,他的罪状之一,竟然是他的名字:毛泽东的“泽”,蒋介石的“石”,被造反派称之为骑墙派,令人啼笑皆非。文革结束后他又和其他归国战俘一道,历经千辛万苦上访申诉,经历了近三十年的非人磨难才得以平反。

 

张泽石近照 (网络图片)

 

张泽石和这位波士顿老华侨后半生的巨大反差,曾让我嘘唏不已。虽然老华侨和其他去台湾的韩战战俘在台湾远离故土被迫从军,也吃了很多苦,且不被台湾当局信任,但毕竟没有受到政治迫害和人身摧残,大多得以安度晚年。相比之下,这些忠于党坚持回国的战俘,却遭到了祖国母亲的无情唾弃和迫害,其回国后的遭遇,相比在战俘营中的磨难,有过之而无不及,很多人甚至都没能坚持到平反的那一天。历次政治运动,都会挨整批斗。几十年来只能在社会低层夹缝中卑微地勉强求生存。

不久前重读了张泽石的著作,今天不想过多着墨于历史的功过是非,更想着眼于张泽石在逆境中生存的欲望和动力。被打成右派后他曾想过自杀,觉得人生已看不到希望,但每当想到离家时年幼的女儿期待爸爸归来的眼神,他就又找到了活下去的动力。他时刻告诫自己,自己的生命已不完全属于自己,而是属于那些盼望他能坚强活下去的家人。再大的委屈,再大的痛苦,为了所爱的家人也要忍受下去。

人在危难痛苦中生存的最主要的动力,不仅仅是人的生存本能,更重要的是要靠一种信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一次次被病魔击倒,一次次又坚强地爬起来,靠的是信念。《红岩》中的华子良,不惜装疯卖傻,忍辱负重,靠的也是信念。虽然这两个人物是虚构,但现实中也不乏类似的例子。纪录片《含泪活着》的主人公丁尚彪,为了攒钱供女儿留学,离别了妻子和家庭,一个人在日本打黑工,十五年如一日,含辛茹苦,无怨无悔。追求理想是信念,不负家人也是信念。这个信念的关键在于忘我,就是不再把为自己而活作为出发点,而是为了一个更高层的责任,为了至爱的理想或人。

之所以想说这些,是因为看到身边很多朋友,在遭遇逆境打击的时候,精神上首先垮了下来。事业,生活中的各种不顺,或是疫情的影响,使出现的心理问题的人数剧增,心理医生的电话被打爆,约见求医的长龙要等好久。我并不怀疑现代心理医学,也不否认药物的帮助,但总觉得解决问题的根本,还是需要建立一个坚实的信仰,一个为什么而活的人生理念。多想想像张泽石等人的那些悲惨遭遇,多思考那些人是靠着什么才没有心理崩溃。用别人的悲惨与自己的不顺作比较,其实并不会因为别人更加悲惨而会让自己觉得好受些。因为自己的问题仍然要去面对,自己的困难仍然要去克服,这些眼前的大山并不因为别人更加痛苦而消失。但如果能看到别人在逆境中不折不挠的背后的原因和动力,然后再借鉴这些动力,学习他人的思想方法,则可以让自己的心理更加强大。

很多在美国长大的华二代,看似各方面都很优秀,但却从小活在父母,家庭,老师所营造的舒适环境中,而且一向以自我为中心。当生活或事业受到挫折的时候,当面前的道路不再一帆风顺的时候,当父母和老师的保护伞不再能够为自己遮风挡雨的时候,各种心理危机就随之而来,脆败在心理压力之下的大有人在。作为父母,仅仅用自身的吃苦经历教育孩子,是远远不够的。归根结底,还是应该从小让孩子树立一个不是完全以自己为中心的生活目的。如果能多为别人着想,生活中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追求,将来如果一旦遇到逆境,也许就能够像张泽石或者丁尚彪那些人一样,多一分生存和拼搏的勇气和坚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雪山草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简翎' 的评论 : 到底咋想的后人也只能猜测了。
简翎 回复 悄悄话 老毛把那么多子弟兵送去朝鲜战场,到底为何呢?
雪山草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石假装' 的评论 : 谢谢评论。的确是一段令人难过的故事。
雪山草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omo_sharon' 的评论 : 谢谢评论。那些人都活得不容易。
雪山草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现在大家都面对各种外界的压力,不管抗压能力强弱,都需要找到在压力中生存的办法,多学学别人是如何抗压的,多少应该对自己有些帮助。
雪山草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人参花' 的评论 : 谢谢乒乓高手的点赞!
石假装 回复 悄悄话 看得好难过,一个国家给做过贡献的、宝贵的人才们留下重重的伤痕,不该反省一下吗。
喜欢波士顿,谢谢你的照片。
momo_sharon 回复 悄悄话 多少老兵就这样被自己人斗死了,还真的不如去台湾。感谢好文。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人参花' 的评论 : +1

好文,好思考,好摄影。我家LD也在说现在心理健康有这么多的问题,跟人现在的抗压能力有关。
人参花 回复 悄悄话 好文章,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