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2024 ~ 6/21/2024
从毕尔巴鄂开往法国的波尔多,行程三个半小时。这一路好多收费站,大概每隔二三十分钟就有一个。倒也不贵,每次都是两三欧。感觉公路管理局比较体恤穷人,把一张大单分作了许多小份,掏钱时就没那么抗拒。
欧洲自驾,处处都是收费站。多数时我们现场刷卡,遇见写了toll但不设关卡的路段,蒋先生总是第一时间上网查找支付信息,能付就直接付了。实在不行,就让租车公司收到账单及时发邮件给他。他说,夜长梦多,他可不愿到见到账单一百、手续费滞纳金两三百这种让人吐血的局面。
这种时候,会觉得坐火车省心省力。不过,每到一地都大包小裹,照我们家丢三落四又不听号令的门风,就算小偷不忍下手,一家人凭实力也能把行李/或家庭成员丢一半。焦虑感也是可以用金钱衡量的。况且,缺了选择住宿地点的自由度,酒店费用起码翻一倍。开车有开车的好。
这一天,夜宿小镇Lacanau。这里附近有沙滩,小区有泳池,最重要的,是距离波尔多不过五十公里,想去就能去。鉴于蒋先生对葡萄酒的热爱,我在这里订了三晚。
住宿地在一个高尔夫度假村内。穿越层层树林,在距离目的地五六分钟的地方,我看到路边有个蔬果小摊。下车询了询价,吓一跳——价格比西班牙高出七八成。
我嫌贵,没买。
后来去到小镇超市——当然是街角那种类似便利店的小超市,感觉这里物价比西班牙贵出一倍。立刻怀念起路边偶遇的那个蔬果摊来。开回去找,小摊和守摊的年轻人却像魔法世界的幻象一般,再也找不到了。看,葡萄酒产区名不虚传,酒还没喝上,路已迷得七荤八素。
说是来到了葡萄酒的终极圣地,在波尔多(效外)的三天,我们大部分时间里都窝在民宿里。大核应该是感染了某种病毒,在西班牙就不停流鼻涕,鼻子下面长疣。等到了法国,脸都肿了。这三天,绝大部分时间就被用作了休养生息,等他痊愈。
感觉我们这不叫旅行,更像是在家待腻了,满地球换着地方睡懒觉、发呆、打游戏。
无所事事的三天,我看起了热门电视剧,《玫瑰的故事》。写几句感言。
比起原著,电视剧被改编得太接地气,无论是演员的挑选,还是故事本身。不过,大家热议,也正因为它贴近生活,观众踮踮脚,似乎就能够上影中人的经历,容易共情。像书中玫瑰那般,million里挑一的美貌,不管多优秀的男人,一见玫瑰误终身,终究只是传奇。
对比原著,玫瑰美得不够震撼。但刘亦菲演得不错,轻声细语,就算离个婚也没抬高嗓门,这一点很玫瑰。
相比之下,庄国栋这个角色就比较让我出戏。剧中人个性太浊,为名为利,就一普通精英男。演员长相也不出尘,甚至带了点乡镇企业家的风采,我无法将他代入书中那场惊天动地的初恋——那个同样带着爱情脑但一时糊涂的庄教授,不该是人海中一眼万年的那棵临风玉树吗?
方协文的角色又不够窝囊,体现不出玫瑰对初恋心如死灰随便找个男人就嫁的颓丧。电视剧让方协文事业成功,更是狗尾续貂。编剧大概怕遭人非议——玫瑰嫌前夫哥没出息,所以离他而去?不,不用这么俗套的,在玫瑰心里,只有爱与不爱,她并不在乎自己是不是高尚。
这部剧中,我最喜欢的是黄振华和苏更生。每次他俩一出现,都带喜感。苏更生的形象在我看来,是最接近原著的一位,清冷中带点暖。只是她剧中被分配到的情节比较狗血,不提。
有关苏更生结过婚这件事,原著里有一段对白:
黄:“你知道即使你结过婚,我也会原谅你。”
苏:“我有什么事要你原谅的?我有什么对不起你的,要你原谅?每个人都有过去,这过去也是我的一部分,如果你觉得不满——太不幸了,你大可以另觅淑女。可是我为什么要你原谅我?你的思想混乱得很——女朋友不是处女身,要经过你伟大的谅解才能继续做人,女朋友结过婚,也要让你开庭审判过——你以为你是谁?你未免吧自己看的太重要太庞大了。”
这句话对我影响至深。所以,两性关系中,我不爱追究眼前人的过往,也反感对我刨根问底的人。只要人品不出错,过生活,重要的是现在和将来。
住在Lacanau的第二天,我们去波尔多老城区逛了逛。
老城区的建筑,肉眼可见地历史悠久。一条古巷连接着另一条古巷,弯弯绕绕,迷宫一般。
巷子尽头是古老的广场,两旁林立着十八世纪的建筑,古典、优雅、有气势。
欧洲就是欧洲,随随便便一块砖、一步路,都已美了好几百年。
有轨电车开得跟路边的游人一样漫不经心。
走过路过,我们在老城区找了家生意不错的小店吃早午餐。结果令人惊喜 —— 这家店菜品精致,味道出奇地好。
店名叫La Collation。后来一查,谷歌上评分挺高。我们这算误打误撞。推荐。
老城区的旋转木马贵气逼人,带着宫廷式的奢华格调。
波尔多大剧院(Grand Théâtre)被视作艺术和光的圣殿,建于1780年,是欧洲最古老的木架歌剧院之一。它正面有12根柯林斯式圆柱,神似希腊神殿前的圆柱,顶上的12尊雕像分别是9个缪斯女神,以及朱诺、维纳斯和密涅瓦。
剧院广场一侧,有一尊名为《桑娜》(”Sanna“)的巨型雕像,很受民众喜欢。它是加泰罗尼亚艺术家Jaume Plensa的作品。
这尊雕像有它的故事:2013 年 6 月至10月,波尔多市在街道和广场举办了Jaume Plensa 的纪念性雕塑公开博览会。该活动很受欢迎,《桑娜》作为展品之一,就此被多保留了几个月。应众多居民的要求,波尔多市议会发起了一项公众认捐活动,旨在将《桑娜》转为城市的公共艺术。该众筹项目于2014 年6 月1日结束,总共筹得54,461欧元,分别来自501名捐赠人。但这笔款不足以获得该雕像,市议会又联系每位捐赠者,把捐款退了回去。
2015年,有位私人收藏家买下了这尊雕像,并把使用权捐给了波尔多,为期7年。之后又自动延了五年,直到2027年。到期还延不延,就不得而知了。咱们且看且珍惜。
每次听到类似的故事,我就感慨西方人民真是挺幸福的,凡事当家作主,大到选个市长、造个核电站、小到放座雕塑、街道上种什么树,都有充分的发言权。自己的环境自己爱,自己的家园自己建。也许,这就是满街古迹可以完美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吧。
第三天,只在民宿附近的playground玩了玩。
Lacanau的沙滩挺漂亮,面对大西洋。就是天气冷了点,没法玩水。
来波尔多,本意是逛酒庄、品酒。结果在这三天,一个酒庄都没去成。逛老城区那天,本想绕道半小时去参观一下著名的拉菲酒庄,一查,发现要提前两个星期预约。作罢。
第四天,从Lacanau退了房,我们朝巴黎的方向北上。翻了翻地图,发现沿途会经过玛歌酒庄(Chateau Margaux),决定小作停留。
玛歌在酿酒界地位显赫。据维基百科介绍,“玛歌酒庄目前在法国的官方排名中,是位列第一等(Premier Grand Cru)的五大酒庄之一,与拉菲酒庄、拉度酒庄、木桐酒庄和侯伯王酒庄共享此殊荣。”
庄园附近是广袤的葡萄园。
主楼古典优雅,历史悠久。想要进去,同样需要提前很长时间预约。
酒庄内景
酒庄里的销售办公室,主要面向酒类经销商。私人买酒,需要去庄园附近的玛歌村,据说那里有玛歌酒专营店。
我们没找到专营店,只找到了玛歌村的游客中心。里面同样卖酒。
玛歌酒庄的旗舰产品“Château Margaux”红葡萄酒,是世界上最著名和最尊贵的葡萄酒之一。它通常由酒庄最好的葡萄,经过最精细的酿酒技术和最严格的挑选过程酿造而成。但它真的很贵,贵到下不去手。我们在游客中心转了一圈,只挑了一瓶玛歌的近亲。
感觉这三天的波尔多白来了,全然没能汲取它的精华。
北上的道路,一派晴朗。
开到Orléans,雨大得像是从天上舀了水倾倒下来。
Orléans中文名是奥尔良。这座城市最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中世纪——百年战争期间,圣女贞德率领法军击败英军,成功解救了奥尔良城。每年五月,这里会举办纪念圣女贞德的奥尔良节。
我们来的时候是六月,没指望遇见什么节日或庆祝活动。我们只想在这里过个夜,第二天一早奔赴巴黎。可是,热情的奥尔良人民注定要给我们一个难忘的夜晚。
离民宿三五分钟车程的范围内,东南西北的主路全被封住了。我们以民宿为圆心,在外围兜圈子,寻找各种可能进入的旁门途径。最后,在距离住处步行五分钟处,看到有警察在指挥交通。问过才知道,我们居住的区域当晚有街头音乐节。当天下午三点到第二天凌晨两点,所有车辆必须停泊在附近的公共停车场,住客步行进入。
幸好我们只住一晚,没什么行李。
也幸好,雨停了。渐渐还出了太阳。
check in之后,我们下楼找餐厅,发现楼下拐角处,也就是走路不到一分钟的小广场上,聚集了大量的人群,附近还搭起了简易的帐篷和舞台。明明十几二十分钟之前经过,这个区域还很平常,除了两个执勤的警察,完全没有异样。
大家聚在舞台前的空地上吃喝聊天,等候乐队开演。菜品以自助的形式呈现,看着相当丰富,有烤肉、海鲜、蒜蓉面包、各种小吃和甜点,大盘大盘地随意地摆放在U型长条木桌上。
我们也不知道这里的规矩,很想加入,又不想唐突。我打开谷歌翻译,问身边的一对老夫妇:“如果我们想在这里听音乐和吃饭,应该去哪里买票?”
没想到那对夫妇也是游客,来自澳洲。老太太说,这里的一切都是免费的,音乐会就地观看,食品直接去桌上拿。她说,餐品都是街角那家餐厅提供的,他们是本次音乐节的赞助商。
我问:这种活动经常有吗?
老太太说,他们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遇见好几次了,不过每次都会有不同的庆祝名目。这一天,是这家经营了三十年的餐厅的老板生日,所以大宴宾客,回馈社区。
蒋先生悄悄问:“你在加拿大见过这种情形吗?”
我摇头。。。一直以为,加拿大是地球上最接近共产主义形态的国度了,除了food bank,我可没见过哪个社区敞开了招待食客。
我们也就大大咧咧加入了吃喝的行列。
烤虾好大的个头,吃上一只就能半饱,而且特别新鲜。
可惜全家只我有此口福,那帮挑食的人,宁可啃面包,吃薯片。
吃着免费的晚餐,蹭看免费的表演。
小区的另一侧,有人弹吉他,拉大提琴。
看了看路边房屋中介贴出的广告,城堡一样的小楼,只要585K欧元。物质丰盛,精神富足,感觉这个小城太宜居了。
旅行之所以有趣,就是会遇见各种意想不到。在波尔多的三天,连口正宗的名品葡萄酒都没喝上,大老远赶过去,有心栽花花不开。来到奥尔良,只是过个夜,却还参加了一场社区音乐节,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旅途中的这些小故事,以后回忆起来最是有趣。反倒是庄严宏大的教堂和广场,看到最后全部混成了一腔糊涂。
谢谢Lucky的鼓励,我写下来,也是因为“独乐乐不如与人乐”,能让你感觉享受,我不知多开心。
Sanna雕像好像在闹市中冥想一样,突然感觉到宁静,难怪市民想留下来。真的很妙。
最美好的是那个无心插柳的音乐节真是体现了旅行的乐趣和旅行的美妙之处。
谢谢分享,每天在工作之余读到你的博客,感觉自己好像去旅游了半个小时一样,很享受。
祝全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