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番桥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们的一年(写在行前)

(2023-07-26 04:54:46) 下一个

细细回想,环游的念头,应是源于两年前初春的那个午后。

 

记不清那是省府下达的第几道封锁令了。那个下午,我习惯性地站在窗口,盯住将春未春,尚还荒芜的后院,看几只松鼠在草地上嬉戏追逐。一旁,两只红衣主教在枝头跳跃。

多么自由的灵魂啊!

我说:虽然我很习惯过宅家的生活。可是,这疫情反反复复,强制令一而再,再而三,难免心生腻烦。等疫情散去,咱们全家一定要出门,旅个长长的游,最好几个月不回家。

说这话时,我的语气与心情,与惯常的等我中了彩票。。。,如出一辙。都是画饼嘛,谁还不会。过过嘴瘾,也能心生愉悦。话说,我就是那种小富即安的典型,每次买Lotto Max,只求中上一百万。一百万可以改善生活,大几千万则可能重启人生,我不愿意。

蒋先生正捧着电脑上网。他头也不抬地说:没有问题。我们单位有2-over-3的福利,把两年的工作分作三年发。上完两年班,我就可以休息一年。到时候,你想去哪里,我就陪你去哪里。要不,咱们去环游世界?

他的语气,与等我中了彩票也没什么分别。我俩的不同之处在于:买Lotto Max,蒋先生总幻想着高中头彩,这样他就可以提前退休,移居新西兰。

事实上,我俩一年也不会买几次彩票,他也从未去过新西兰。一切,都在想象的掌控之中。

我走到他身边,伸出手去,说:好,环游世界!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又过了一个月,蒋先生说:如果休假一年,现在就得递交2-over-3的申请了。咱还要不要环游世界了?

那时候,我被儿子的网课折磨的焦头烂额。只是一个SK的小孩,每天正式上课的时间,加起来也就个把小时。就这一个小时,他能神游58分钟,我不得不时常手动把他的脑袋扳正到面对屏幕的位置,还得口把口教他怎样回答问题,不然,他都不知道老师问了什么。课后交个手工或作业,明明五分钟十分钟甚至一两分钟就能完成,我得催上两个小时。每次催他,他都有新的诉求:要喝水,要上厕所,还要看无数个油管视频寻找灵感,调整心情,积聚能量。知道的,他只是写个作业,不知道的,以为他要创业。

那段时间,感觉亲子关系每天都要被毁灭无数回,不出去散散心,怕是要积郁成疾。听到蒋先生重提这个话题,我几乎是满含热泪,热望着环游这件事了。

我坚定地说:申请,必须申请!

蒋先生说:你想好咯,一旦申请,每个月我领到的工资,只是以往的三分之二。

我说:不成问题!

这在当时,确实不是问题。封锁在家,想花钱都没去处,政府还时不时给全民发个红包,不差钱。

当然,拍脑门做决定的时候,我们并没有预见到,当时光迈着小碎步跨入后疫情时代,俄乌会开战,油价会飙升到每liter破二。通货膨胀肉眼可见,蛋奶鱼几乎每隔几个月就会涨一次价,购物车不得不一再精简。(关于我们的经济状况,我在《二二之夏》开篇已做过阐述,不再重复。)

 

不过呢,自己选的路,爬着也要走完。每个月底看着入不敷出的银行账户,我都会阿Q地告诉自己:这是在为理想铺路,应该的。

也就此提醒自己:该做个环游计划了吧?

我问蒋先生:等环游时,你想去哪里?

蒋先生摇头晃脑地对天憧憬:新西兰肯定是要去的,为退休做准备嘛。不过,那里不便宜,只待两个月吧,考察一下情况。然后,咱们可以去泰国,住上三个月,听说那里物价低廉,海滩也美。欧洲么,总是要去的,要不,咱们先去英国住三个月,再到法国住三个月?也许,咱们可以给孩子们申请个学校,他们上学,咱们也可以上一些兴趣班,譬如吉他制造课程什么的。你那么喜欢美食,不如在当地报个烹饪班?法国菜那么有名,去法国学烹饪,多正宗。

蒋先生讲得眉飞色舞,我的眼珠子却快翻上天灵盖。这里住三个月,那里住半年,你当一年有一百零十二个月么?说好了要环游,谅我这般慢吞吞的游性,游上十个八个国家也是起码的吧?再说,去法国上烹饪课,听老师用口音浓重的英文授课,我这是找乐趣,还是找罪受呢?

我这是被蛇咬过,怕了井绳。当年我在加拿大做第一份工作时,英语讲得还很磕巴。有半年,我被轮岗到M&A部门,遇见一个口音浓重的项目经理,在法国。每次他给我打电话,我都恨不得把七窍堵上六窍,只留一只耳朵听他讲话。就算这般全神贯注,每次也只能听懂个大概,事后还得发邮件确认细节。虽说这些年跟蒋先生厮混,英文进步不少,当年的心理阴影也是很难去除,让我去现场听法国人讲课,excuse me,我在网上找个法国大厨的视频不香么,又有字幕,还能回放。

我换了种问法:哪些地方你不想去?

蒋先生说:我很随和的,去哪里都可以,除了那些有战争风险的国家(那时候俄乌尚未开战,但习总总说要打湾湾),或者容易得痢疾黄热病的地区,譬如非洲南美印度等。

他这么随和地画了几道叉,我们环游的可行性地球版图就此消失一半。不过呢,对我来讲,目标倒是明确了不少,就像考前老师给划了重点。至于那些被他Veto的地方,大多在我心里都充满了神秘色彩,此生非去不可。我想,等孩子们长大了,留蒋先生在家看他的棒球赛,我自己找驴友去非洲南美背包游。办法嘛,总比困难多。

 

只是,一年多两年后的事,终究还是太遥远了!谁知到那时候,我们还想不想游呢?那块随口画下的大饼,就此停留在了口头的询问阶段,之后更是伴随着惰性,游离在虚无境。毕竟,当母亲是一天二十四小时全年无休的工作,每日里跟熊娃们斗智斗勇,身心俱疲。偶然得空,恨不得找个地窖躲起来,刷网读书做自己热衷的清净之事,绝不想节外生枝,给自己没事找事。

 

儿子是本次环游从虚无走进现实的神助攻。

话说,这小子进入二年级后,心智只是代数级数增长,脾气却呈几何级数见涨。幼儿园上网课时,他只是非暴力不合作地神游太虚,进入二年级下半学期,他开始积极抱怨:学校的工作日时间太长啦,我太累啦,我们什么时候放假啊,我不想去上学啦。。。十足的厌学儿童嘴脸。当然,我们是不会让他得逞的。我跟他说:关于上学,你有两个选择:你可以选择准时上学,或者迟到。其他的,都不是选项。言下之意,不上学,那是不可能的。

魔高一丈!他开始玩离家/校出走的把戏。在家,或者在课堂,一言不合就玩消失。我们苦口婆心跟他讲道理,甚至给他播放儿童遇车祸被绑架的视频,完全没用,熊娃油盐不进,想走就走。有一段时间,我和蒋先生焦头烂额,处于频繁的跟踪/寻娃状态,就差找警察介入。学校也专门组织了一支应急队伍,一旦他从课堂上消失,各就各位朝不同方向搜寻。有一个周末,我在学校附近的大马路上找到他时,他正跟两个过路的陌生人打听:往哪个方向走,可以去到非洲?

话说,这小子学校里的功课不好好学,自学的劲道倒是十足,每天跟着油管找视频,自学不同国家的语言(仅限字母表),足足学了二三十种。令人费解的是,明明只是学了个字母表,皮毛都算不上,他却谜之自信,觉得自己才高八斗,走遍天下无敌手了,嚷嚷要去陌生的国度生活。他说,他跟我们生活了七年,够久了,现在,他要去陌生的国家生活七年。他说,他要走路去埃及,用新学会的Coptic跟埃及人聊天;又说,他要去阿尔巴尼亚,跟当地人实践他的阿拉伯语。

我算是找到了他逻辑中的漏洞,纠正他说:阿尔巴尼亚人说的是阿尔巴尼亚语,不是阿拉伯语啊,怎么办?

他愤怒地回敬:我先去阿尔巴尼亚,问问他们怎么去到讲阿拉伯语的地方。

我看了看地图,确实离得不远。

 

专家建议,儿童出现类似的心理/行为问题,症结宜疏不宜堵。我对儿子说:你不要自己走去非洲或阿拉伯国家了,太远,你一个人走路也不安全,爸爸妈妈会担心。不如等你上完这个学期,爸妈陪着你去。你想去阿尔巴尼亚,去埃及,我们都陪你。

转头跟蒋先生嘀咕:你想不去非洲都难。

而我,也正式开启了环游的筹备工作。

 

路线的大方向,很简单,就是从加拿大东岸出发,沿着尚未被蒋先生列入不随和名单的国家一路往西。听着像西游记,希望路上不要遇见九九八十一难。具体去往哪个国家,那就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了。截止到今天出发,我只完成了前半年的计划,后半年待滑。对于下个国家的选择标准,通常除去签证的难易度,我主要参看从所在国出发,去往哪里的机票比较便宜。

一路廉航。必须是廉航!

所到国家的具体安排,通常我会在谷歌输入某某国的top sights”,然后根据给出的答案,在该国地图上大致标识一下,据此制定路线图。网上的游记,我并没有翻看太多,尤其是那些图文太过详尽的介绍。怕看多了,亲临现场没了兴奋感;又或者图片太美,到了实地,会引发卖家秀买家秀的心理落差。这是我们的一年,世界美或不美,我们要亲自去体会。

 

至于订酒店,像我们这种经济能力跟不上审美能力的休克族家庭,第一标准当然是便宜。通常,我打开订房网站,会先点击价格从低到高,然后在一众经济型酒店中,找那种评分相对高的,地理位置相对方便的,房间干净有空调,最好带泳池。这就照顾到了一家老小方方面面的需求。

 

时常,在下单预定那腿也伸不直的廉航经济舱,或只容得下两张床四个人的小小空间时,也会自问:真的要放弃自家舒适的一切,去过餐风露宿,舟车劳顿的生活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回想二二之夏,那个在炎炎烈日的小岛徒步一个多小时,只为买盒鸡蛋的下午;在俄勒冈密林深处的营地里,那束若有若无的WI-FI信号;那个在垃圾桶里自若扒食带给我深深震撼的波特兰流浪汉;还有女儿在黄石营地被篝火滩熏染到乌黑的笑脸。经历,就是一种收获。这些细节,无论在亲历时是喜乐咸酸,甚或苦涩,一旦加上时间的调味,慢慢地,都会在记忆中渗透出深深浅浅的甜来,经久弥绕。

而比起看风景本身,这些独有的记忆,就成全了我们旅行的意义。

 

规划路线,订机票,订酒店,联系中介出租自家房屋,查询旅游保险漫游计划疫苗需求,等等,清单冗长,细节繁琐。但各种飞来散去的嘈杂,渐渐聚拢成了一条清晰的脉络:打包,出发!

感觉,两年前无意间射出的那支箭,晃晃悠悠穿越了时间的迷雾,在今年夏天直中靶心。

 

人生是一段旅程。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不得知。所能把握的,也就是在人间行走的这数十上百年。一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细分到三百六十五天,如果每一天都能让我们有与平日里不太一样的期盼,那么,我相信,无论好坏,这都会是我们记忆中高光的一年。

所以,请让我借用安妮宝贝的话,描述一下此刻的心情:

我懂得之后的黑暗冷落,确定无疑,但是烟花已经在头顶劈头绽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2)
评论
番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hubin' 的评论 : 多谢,夏天的味道。
Shubin 回复 悄悄话 很久没看到这么有味道的游记了,谢谢分享。
番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巴黎到罗马' 的评论 : 多谢巴黎罗马。
番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三步两桥' 的评论 : 谢谢三步两桥,你的名字让我过目难忘,而且咱们都是桥一族哈。对于你说的旅行的意义,我很赞同,我家蒋先生就是这种理念。今天,在拉斯维加斯的高温下,还在半抱怨地说:记得我刚开始跟你说旅行的时候,说好了要去新西兰住三个月,再在英国住三个月,现在怎么在美国的高温下赶场子?
番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陈默' 的评论 : 抱抱默默,谢谢你对我的厚爱,也很高兴我的记录能给你增添些正能量,希望你的生活也一帆风顺。
番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绿珊瑚' 的评论 : 又见珊瑚,抱抱~孩子们马上来报到。
番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ordeaux94' 的评论 : 多谢喜欢。努力更新。;)
巴黎到罗马 回复 悄悄话 还记得你的大核和小诗还有蒋先生。
祝你们一路玩儿好。
三步两桥 回复 悄悄话 很好的文笔,赞!

对许多人来说,去旅行的目的主要还是去探索一个新的世界,我感觉这也应该包括探索旅行方式本身。当中国男人还梳子小辫子,女人还裹着小脚的时候,西方人已经热衷于旅游和户外活动了,而华人,无论是在中国国内的,还是在海外的,也就是最近20~30年经济情况改善后才兴起旅行和户外活动的。西方人的旅行文化要比华人旅行文化源远流长得多,值得华人探索和学习。比如说,西方人的旅行更注重融入和体验当地文化和生活,get to know loacl, taste a local living, 是不少西方人热衷的旅行方式,他们中有不少非营利的旅游兴趣组织,以交换住处,或交换工作解决旅途中的生活开支。比如,非常常见的以做义工的形式换得吃住。许多accommodation都需要和欢迎义工,并向义工提供免费吃住。另外,在欧洲,公共交通非常便利经济,完全不需要自驾。放弃北美人的思维方式,尝试着像当地人那样去生活,去旅行,不仅可以减少开支,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旅行中有更多的收获。

Have a nice voyage!
陈默 回复 悄悄话 太好了!支持你们全家环游的壮举。

犹记得去年夏秋时节追看《二二之夏》给我带来的快乐,而且陪伴我度过的一些艰难的时刻。

祝你们全家出行顺利,收货满满!有空请和我们大家分享旅行见闻以及孩子们的趣事。
绿珊瑚 回复 悄悄话 期待又可以看到蒋大核蒋小诗了。一直喜欢看你的游记呢。
Bordeaux94 回复 悄悄话 终于又看到你的文章了,喜欢!希望你们能在旅途中找到所期盼的并享受其中,祝一路上顺利,期待你的游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