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父母所能给予孩子们最珍贵的礼物,不是金钱,而是培养他们与世界和谐共处的能力。说这句话的,一定是那种无法给予孩子大把金钱的父母,譬如我,以及我的队友蒋先生。
我与蒋先生的组合,也曾有过“丁克”(DINK)一族的风光 – Dual Income, No kids。那时候的我们,出门旅行基本没啥顾忌,订张机票就出发,吃可米其林,住可海景房,要多滋润有多滋润。一晃七八年,沧海那个桑田。俩小娃相继加盟,犹如两块沉甸甸的绊脚巨石,让我们再无说走就走的自由。为了全方位照顾小巨石们,Dual Income也因此变成了Single Income。所以,现如今的我们,家庭状态是“休克”-- SI2K (Single Income,2 kids),如果你也不自觉像我这样,把2读成了“二”。
从“丁克”到“休克”,生活水准肉眼可见地降维。雪上再加把霜:原本足以维持一家四口正常生活的工薪阶层单收入,因为我和蒋先生被疫情炙烤得头脑发热,决意拓宽平淡生活的视野,计划在疫情之后冲出美洲,走向世界,所以,从去年开始,他申请将两年的收入分作三年发,这样第三年他就可以带薪停工,带我们娘仨环游世界。用一句话概括我们目前的状态,那就是:一家四口生活在工薪单收入被打了2/3折扣的温饱线上。高通胀时代,入不敷出是常态。
但是,小松糕说了,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眼看着世界逐步解封,远方的召唤一日甚于一日,苟且中的我们如何按捺得住?某日晚餐桌上一合计,决定在暑假期间带孩子们飞往西海岸,探访近三年未见的奶奶。行程六周。
划重点:这是一趟亲子游。开题说了,要带孩子们看世界。这种事,也得趁早。据说,孩子们愿意跟随爹妈出游的时光,也就是人生头十来年。此刻不拉他们出去,只怕以后就只能捧个手机,在昏黄的灯光下默默翻看他们的朋友圈了。
话说,此行程动议通过没多久,东航一架飞机掉了下来。我一拍桌:不飞了!改自驾。
蒋先生幽幽发问:“你不知道出车祸的概率,远高于飞行事故么?”
“那又怎样。飞机要掉下来,百分百没命,还是灭门。到时候,你那一山墙的漫画书,谁来继承?”
“你不知道现在油价巨贵么?”
“贵也得用啊!等咱到了BC,你能在你妈家住几天?还不得满世界找地方打发时间。到时候不光花费油钱,还得花钱租车。”
这亲母时间的长短, 是蒋先生的软肋,也是世上许多人的软肋:与父母不在一起,甚是想念;在一起了,过几天又会想要逃离。平心而论,婆婆知书达理,并不难相处。只是她话超多,可以滔滔不绝讲上几个小时,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全程不需对方参与。蒋先生说,他可以持续忍受他妈长篇大论的极限,是三天。
大方向就此达成一致。剩下的,就是本首席规划官(简称“CPO”)需要负责的细枝末节了,包括设计路线,制订预算,预定住宿,打包行李,等等。
路线简单:从安省出发,沿着美国北部9字头公路横穿北美大陆。在BC省停留两个星期之后,挥师南下,游转俄勒冈,然后沿着美国中部的8字头公路开回家。整趟行程,基本参照GOOGLE给出的最优行进路线(如下图)。具体执行时,会根据行进速度和沿途景点作一些微调,估计里程数会超越一万两千公里。
说到行进速度,不得不提一下蒋先生年轻时的疯狂。从安省到BC四十多个小时的车程,他会不眠不休开上二十四个小时,之后找间旅馆睡上一晚,再一口气开完剩下的旅程。整个行程,耗时只需2.5天。自从遇见我(这拖后腿的),自驾便衍生出比赶路更多的层次来,时而走马观花,时而深度探索,一路走走停停,总还带点Spontaneous的意味。现在想来,这应该是旅行的最好境界了,喜欢的地方就多多逗留,累了困了,就在酒店蒙头睡上一天。只要旅伴是对的人,世上便没有非打不可的卡,一起逛个集市都胜却人间无数,因为彼此就是对方眼里最美的风景。
有了娃,风花雪月靠边站,玫瑰滤镜抛一边,每日里的吃喝拉撒睡,才是生活的主旋律,且凡事须得安全便利。当父母的都懂的一个法则,便是:娃开心,父母得太平。所以,带娃旅行,看风景在其次,亲子项目才是重头戏。譬如,每日里的车程不能太长,免得小娃们坐立难安,开启由无聊引发的哭闹大合唱。根据本母实测得出的经验,每天车程最好不要超过五个小时。一旦窥见小娃们情绪接近崩溃的边缘,哪怕开进荒漠,也得原地扎营。鉴此,Google行车路线上大大小小的城池,都被我钻研了个透,只求在适合的车程范围之内,每天至少找到一处能够entertain四岁和七岁小娃鳄趣味的落脚点。
联系上下文,本CPO绕不开的一个坎儿,就是缺银子。巧妇难为无米炊,整个行程规划便摆脱不了穷游的紧箍咒,凡事以“省钱”作考量:不该花的钱,绝对不花;该花的钱,在不影响小家安定团结的前提下,一分掰作两分花。
横贯北美,油钱是硬性支出。本想让蒋先生看在居高不下的油价面子上少开空调多开窗,话到嘴边又咽下:这根本就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提也不必提。平常他在家,低于21度开暖气,超过23度开空调,这般温室体质,如何抵御得了七八月份广袤北美大陆的滚滚热浪?所以,油价还未支出已是沉没成本,省无可省。只能祈祷普京大帝早日停战,让油价稳定回落到战前水平。
只能在住宿和吃饭方面下功夫。
这四十多天的行程,除去在BC省的两周,剩下的日子,每一晚实打实都需要花钱求宿。按常规$150/夜计算,四个星期就是$4200。不过,既然说了是穷游,本CPO大笔一挥,住宿直接砍半,预算$2100。
所谓预算一时爽,执行火葬场,真到了具体订房环节,就满面黑线了。被疫情憋了两三年的美加人民,好不容易迎来一个不设限的夏天,高通胀都阻挡不住大家奔出家门的雀跃之心哪。高需求下,酒店自是倨傲成了花季被求偶的少女。入眼的,咱贫寒的预算配它不上;便宜的,又不太敢住,据说,那是瘾君子站街女们的最爱 --- 无意歧视,只是表达个人喜好。能够平衡我那风雨飘摇的budget又住得安心,只能是加入大量的露营了。
整套露营装备由家姐捐助,花费$0。感谢姐姐全家!小朋友们并不介意露营,睡帐篷多新鲜,巴不得在家时就在后院露营。难伺候的是蒋先生。他说,他并不反对露营,但是,每隔两三天,请一定住一次酒店,好让他痛痛快快洗个澡。蒋先生是那种一出汗就要洗澡的人,而但凡气温高于23摄氏度,他就汗如雨下。掐指一算,七八月份的美国,平均气温远高于让他冒汗的临界点,以至于我在亚马逊上翻找了好半天的“便携式浴缸”。未果,只能默默把汽油费预算又调高10%,权当把车内空调开到最大档的额外支出。
伙食费的预算,简单粗暴,每天$50。不是每人,是全家!说实话,面对家里那三位挑食界的VIP,外加我这颗时刻需要安抚的中国胃,暂时也不知怎样把花费控制在预算之内,只能抬出我们总理大人的名言,镇场子:
写到这里,有人会问:酱紫吃不好睡不香,旅个什么游?!这个问题,我也拷问了自己无数回,答案是:跟他们仨关在家,不也得天天面对他们的闹腾与挑食,夜夜再被吵醒三五回?走出去,至少能看到坐在沙发上看不到的风景。而一家人,想要有丰富醇厚的心灵连结,大概既要经受常日里一成不变的柴米油盐的熏染,也得时常走出家门,去感受风月山川,去眺望星辰大海。
惟愿,用携手共渡的点滴,汇聚成岁月拿不走的爱。
***
六个星期的行程,我争取每天都作记录,只是博客游记的更新大概率就得等到旅行结束了。两位小主每天叫上几百声妈,我敲一句话能被打断三五回,要是把原版日记贴上来,怕读者心梗。此外,夏日里住宿紧俏,抢到的好几家营地都不带hook up,别说WIFI,手机电脑能否充上电都难说。所以,我打算虔诚地带着家里的三位双子队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全职啦啦队长,晚上就躺在帐篷里陪孩子们数星星。
陪伴,就是亲子游最大的意义吧,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