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不是只有秦始皇所企望的,也是眾多現代人追求的完美結局。生活好了,為什麼不活久些?
為什麼書畫家多長壽?齊白石活了93 歲,張大千85歲。那年頭的中國,平均壽命不過五十上下。(我爺爺記得小時候上學,天天走過一家賣花圈的店,花圈上去世的享年普遍不超過50歲。當時覺得五十歲幾乎是人生的終點。)
縱觀歷史:三國時人均壽命39—46歲,而楷書創始人鍾繇,終年79歲。幾乎長壽了一倍!唐代人均壽命43—47歲,歐陽詢,84歲。虞世南,80歲; 柳公權,87歲; 宋代人均壽命41—52歲,陸游,85歲。明代人均壽命46—56歲,沈周,82歲。文徵明,89歲。清前期人均壽命45—51歲,清後期人均壽命31—34歲,劉墉,85歲;乾隆,88歲。揚州畫家之一的阮元,85歲。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國,人均壽命只50歲左右,1978年後人均壽命雖然長一些,達到67歲—77歲,而近代書畫家吳昌碩,83歲。黃賓虹,90歲。何香凝,98歲。劉海粟,98歲。朱屺瞻,104歲,1892年生,1998年才去世。
除了書畫能抒發胸臆,不容易得現代人愛得的憂鬱症之外,他們長壽的秘訣是什麼?是大智慧參悟了人生?是波羅蜜多?是如古時候日本人渡海求學後迭代崇拜的‘書道’?
晉代著名書法家,師承鍾繇的衛夫人,書聖王羲之尊之為啟蒙老師。衛夫人教導羲之:寫一“點”,要如高峰墜石、“橫”要似千里陣雲、“豎”要像萬歲枯藤。需要理解其重量與速度,學到開闊的胸襟、加以強韌的堅持,然後把這些感覺運用到書法甚至是為人處事之中去。
故可知練書法亦可得道。若能真正做到如此境界,一生獲益的豈止是書法造詣和長壽!
醫學研究表明,在可使人長壽的二十種職業中,書法家名列榜首,畫家也在其中。
中國歷代的書畫名家普遍高壽,但不見得都有錢,有的還很窮苦。許多人在世時意氣風發,老來鶴髮童顏,神采奕奕,得享永年。人們要問:書畫養生究竟有何妙用?
原來,練習書法的過程讓人保持心境平和,氣定神閒,有一定的修心養性的效果。例如,著名書法家顏真卿寫楷書,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雄渾,氣勢恢宏,骨力遒勁,氣概凜凜然端莊壯偉。他的書法,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貌。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沛沛然充滿生命的底氣,而長壽原是人體底氣的一種外延。
柳公權之所以長壽,和他的楷書達到的藝術境界有密切的相關性。其清淨閒適,乃佛家修持的最高境界;其淡然無為,亦道家修持的至境。柳公權潛心修養的宗旨,可以說與中國自古的養生理論“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內涵是不謀而合的。
在明朝的畫家中,文徵明可能是最高壽的一位。他的長壽,除了來自於書法藝術的滋養,還與他善於養生不無關係。他生活極簡樸,早飯是一些剛做好的餅子之類。中餐他會喝少量酒,對於文人墨客來說,淺嘗輒止,只用以悅性陶情;有何不可?晚餐吃麵食或者米飯,無酒。就寢前再食二小甌米粥,長年如是,故不可能有三高之類的現代病。更有意思的的是,文徵明過了五十歲就戒絕性生活了,好色、包二奶,也許是現代許多有錢畫家早早去見唐玄宗的原因之一。
雖有三宮六院、美女如雲的清乾隆皇帝也活了88歲,應是古今最長壽的帝皇。他自幼就接受最完善的傳統漢文化教育,四書五經,詩詞歌賦,書法繪畫,無一不精。除了酷愛書畫,也得益於他的 三字養生口訣:齒常叩,津常咽,鼻常揉,腿常運,面常擦,足常摩,腹常旋,腰常伸,肛常提,食勿言,臥勿語,飲勿醉,色勿迷。凡事講究有節制,也就是實行了中醫上所說的“九常”養生法。
也許是:練習書法的過程中,可以神遊八極,神清氣爽,呼吸深長,動靜結合,筆底生風,墨裡傳神。整個人進入一種超脫的境界。而透過屈臂伸手,肩肘運動,也得到一種適合老人柔和的全身鍛鍊。
齊白石養生有他獨特的一套,歸納為“養生五法”:一“七戒”,二“八不”,三“喝茶”,四“食之有道”,五“拉二胡”。
有人請教于右任先生,如何養生?他笑而不答,指指客廳上掛的那幅寫意蓮花圖,旁邊是一副對聯:“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橫批:“如意”。如是深悟禪機,豈能早逝。
又有人請教劉海粟的長壽秘方,他說出一個更為簡單直白的四“得”口訣:即 “放得下,吃得進,拉得出,睡得著”。
介紹了那麼多秘方,其實秘訣就在于:每人總結出一套符合健康原理又適合自己生活習性的辦法來。預祝各位愛讀本博主文章的有緣人們:健康長壽!其實,健康比長壽更重要!
現代書畫奇才若谷先生,在疫情猖獗的武漢, 不久前享壽90高齡去世,給世人留下的是他才華堪比揚州八家的畫作和書法。 若谷先生還有許多佳作,恕只能在下一文章裡介紹。值得指出的是:他和齊白石一樣,沒有進過什麼美術學院。完完全全是靠天賦和感悟,揮灑出有價值的藝術作品來。僅以此文道一聲:別了!天才的若谷大師。
三峽:輕舟已過萬重山。
千里馬時有,伯樂不常有。如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