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说说佛学四圣谛的苦谛

(2022-11-15 06:58:21) 下一个

说说佛学四圣谛的苦谛

 

——  读佛随记

 

   比丘们啊,你们想一想,是四大海的水多呢,还是从无始以来你们在生死的漫长岁月中,由悲伤苦恼而流下的眼泪多呢?比丘们啊,你们曾长时间的多次的受过那丧失父母的悲痛;你们曾长时间的多次的受过那丧失子女,丧失兄弟, 丧失姐妹,丧失朋友的悲痛;多次的长时间的受过呢丧失财富疾病缠身的痛苦;多次的长时间的受过那与亲爱的人相别离与憎恶的人相会聚的痛苦;真实的,一点也没有虚假的, 你们曾无数次的为这些痛苦而伤心而流泪,其量超过四大海水的总合!你们忍受了这么漫长的无止境的忧悲苦恼,忍受了种种不幸,种种刺痛,种种折磨, 尸骨也填满了无数的坟茔, 你们的苦难道还没有受够吗? 是时候了, 该对世间的一切发生衷心的厌离了;是时候了,该发心努力去摆脱那生死的极苦了.  ——杂阿含经938

 

     每次品读这段经文,心都会莫名感动。在我看来,这段经文所示现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婆心,比之于慈母之劝诫痴儿,犹有过之。

     这说的是人生之苦。苦谛是建立并奠定佛学基础的四圣谛之首。而世人出离心的生起,绝大多数也无非因为体味到了这个苦字。

     其实何止佛子,世界上一切的宗教徒,又有几个不是以离苦得乐为最初的发心呢?

    

     当然世俗概念中的人生, 那是决不能用一个苦字为遆归的,即使是穷困不幸之人,也仍是有苦有乐,至于 多福者更是乐多于苦,俗乐者如谈情说爱、财色名食睡之类, 皆令人追而不疲。雅者如苏子太白之属,吟风诵月, 穷天地之赐而适其享, 成就百代风流千古迥响...... 

   佛是大觉者,于世出世法无不了然洞明,因此佛于俗世福乐知之深详,称之为有漏福乐,依众生品类而别,绝非究竟, 比如蛆虫以得粪便为乐,而人以为苦。人以品尝佳肴为乐, 而天人视之为臭秽,等等。            

        佛经中曾有一则有名的故事:一位游客为避恶虎, 手抓枯藤悬于绝壁,下临怒海毒龙,更有黑白二鼠噬啃枯藤, 正绝望间,忽有甘霖于藤滴落入口, 品尝着甘露滋味,游客竟然一时忘记了自己命悬一线。   佛陀眼中凡夫的快乐,不过如此。 

 

        佛陀所说的苦谛,义指苦是人生的本味,细一点说,人生之苦,可分为世间苦与轮回苦两类。

        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蕴, 是为世间苦。 而轮回苦则指 苦无尽头,多世多生重复受苦。佛是通世觉者,在佛眼里, 人生乃至整个世间就恰如一场不断重复播放的电影, 再好的剧本,反复无数次的被迫观影或参演, 也会成为你心中最大的烦恼和不幸吧。


  不幸中也有幸运,那就是凡夫有 隔阴之迷。所以每次的剧本对上演的凡夫而言都足够新鲜。但幸中也有不幸,那就是因为有隔阴之迷,在无穷无尽的来生,每个人都会因各种自造的业障而不免变得愚痴,因此就总会在某一世堕落成无知的畜、虫的命运。而一旦如此,因为畜类愚痴,不会自积善业,故由畜类再回人身将无比困难, 佛曾比喻之为大海捞针,盲龟浮木。 

       盲龟浮木之说载于《杂阿含经四〇六》, 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有一盲龟寿无量劫,百年一出其头,海中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随风东西。盲龟百年一出其头,当得遇此孔不?”

       人生虽多苦, 而得人身有如此之难者!生而为人,岂不是又有十足理由应该苦并快乐着了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