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多,二十六个月。真没想到时光在“谷雨立夏间”一晃就溜走了。
长篇小说《谷雨立夏间》的连载终于落下了帷幕。一共一百二十多万字,分为四部曲:《遇见》、《坠落》、《囹圄》、《无间》。
时光飞逝,但也留下了很多很多珍贵的印记——有一个个人物的诞生,有他们在文字中的悲欢离合,有自己给自己挖的大坑,有走不通情节时的惶恐,有跟随人物命运的心潮起伏,有纠结线索逻辑时笔下的阻塞,更有挑灯夜战打了半瓶子醋就匆忙上阵的乐趣(指的是那些大家误以为我知识面好广的,其实是现学现卖的东西)。最为珍贵的,是家人和朋友的支持,还有不断留言鼓励我的亲爱的读者们,包括那些发悄悄话给我的半潜水读者,还有一直不冒泡儿的,或者到了最后关键章节才冒个大泡的读者。你们的存在,让码字变得更为有趣。尤其是每次都帮我捉虫的几位(惭愧,今年闹虫灾了)特别鸣谢资深读者Jiangmin,火眼金睛,没有任何一条虫子可以从她眼皮底下溜走(写到这里,我就觉得我肯定又写错字了,好在,有Jiangmin)。还有很多帮助捉虫的读者们,恕不一一鸣谢,但可可感怀于心,每次都在屏幕前大喊三声:“多谢多谢多谢!” 你们的陪伴、鼓励和帮助,是你们慷慨赠我的无价礼物。
也在此特别感谢老公和女儿,他们陪伴和见证了我两年多以来的各种高低起伏,各种纠结惶恐,还有卡在瓶颈里的窘态,不离不弃地给予温暖的支持和适度的“敲打”。有他们,才有我的进步。
在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两年多里,经常有朋友问我:小说是写啥的?
每次我都有点语塞——写啥的呢?好像很难一句话来概括。于是我说,有移民、成长、警察探案、司法辩护、政治角力、缉私缉毒、间谍卧底……还有几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然后听者的脸色就有趣了:这么个大杂烩哈……
在此我老实交代:《谷雨立夏间》最早的设置是个探案集。不知咋的,写着写着就跑偏了。但是,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大家,跑偏之后,竟柳暗花明,风景独好,充满了挑战和惊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故事人物帮我铺展开一个又一个新的情节线和陌生的领域,每每让我惶恐不安,但是人物的命运的各个节点又让我不舍放下他们,在后面狂追不已。很多时候因为情节的复杂让我徒然生出焦虑不安——自己的笔真的是掌控了生杀大权的呀,不可大意,不可随心所欲胡来。
于是乎,这次的创作过程中,多出来很多的笔记和打印出来的资料,包括司法程序,探案技巧,科技知识,政治环境,地区特点等等。为了人物前后的一致性和情节的合理性,还一度做了二三十张卡片 ,正面是主要事件,比如:立夏父母之死、Luis Alberto命案、谷雨入狱、栽赃邓安达、刘晓露命案……背面是有关此事件的人物、场景和细节,甚至是忽然想到的好词句。而那些比较复杂的事件,比如:Mike杀人分尸、香港火灾……涉及到很多时间点,必须前后完美契合,那么就要列出时间轴和一个个节点。这些烧脑的工作,是很辛苦,但也让我感受到了严谨带来的乐趣。
有人会问:写这些干嘛?不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故事,读者没有共鸣啊,无非就是商业动作片的档次呗,图一时痛快,不能发人深省。这个我就要多说两句了。虽然这部小说和我以前的作品相比较,虚构的成分要多很多。但其中的许多事件与社会背景,皆有真实的事实依据。文字情节中自然渗透着我对这些事件的思考与态度。不过,我不强求读者能够和我统一态度。我希望观念各异的读者,都能在同一个文学作品里得到自己的阅读享受,也能得到些许的反思和启发。
这个世界很美,这个世界很丑,这个世界很复杂。深陷其中的我们,都如一粒棋子,只有上天的手,可以随意布局。但是,我们又偏偏不会甘心命运的安排,我们会质疑,会反抗,会挑战,会斗争。于是,就有了跌宕起伏的故事,就有了如脱缰野马一般的人生,就有了不可思议的情节……而作为一个作者,我希望在那些让人紧张的桥段里,在那些出乎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里,描绘极端压力之下,人性的扭曲、纠结和抗争,从而迸发出难以掩盖的美好和丑恶。
主人公谷雨、立夏,以及那些“正面”的配角们——邓安达、Felipe、沈无寒、金浙、芒果…… 都在人生至黑至暗的低点,在最靠近地狱的地方,完成了一次次重要的成长,浴火重生。有的人越磨越钝,有的人越磨越锋利。磨的方式也许无法选择,可是应对的姿态绝对可以。
小说中也塑造了前所未有数量的“坏人”:立初霜、Mike、叶叔、祝总,Jeff……我希望他们不是脸谱化的反派——坏人就藏在普通人之间,从来都没有戴脸谱,因为所谓的“好”、“坏”,有时候很难界定。比如立初霜,其实是个可怜人,带着一出生就烙在她身上的执拗个性,一路和自己也和周围的人——包括亲人——较劲。哪怕是爱与责任,在她那里的表现方式都成了扭曲的控制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她是可悲的。
Mike从小很自卑,但也野心勃勃。如果遇到好的领路人,或许他就是个普通的、兢兢业业的好员工、好朋友,甚至是个好丈夫。可是命运弄人,他一失足成千古恨,越滑越远,最终与魔鬼为伍。
叶叔虽然是“资深坏蛋”,但他恪守着传统的大家长观念,很念旧,也很“护崽”,在保全自我的前提下,很注重江湖义气。
祝总是职业黑势力的代表。在大财团、黑帮、政客之间都游刃有余,从来都是个性沉着,情绪稳定。善于拿捏人性的弱点,就算是大开杀戒的时候,也是风淡云轻。他的恶,是针对整个世界的、反人类的,是集权与暴政的具象化身。
我可以坦白:塑造这些坏人,其实很有意思。他们并不是来自具体某个生活原型,但也多多少少是我曾经见过、听说过、读到过的人和事的组合与再生成。比如叶叔,唐人街mafia的称号其实是被标记在另一个华人领袖身上的;Jeff的模糊原型是旧金山的一个政客,另一个政客Diego的死亡和旧金山的一个政客的死亡很相近;其他的“坏人”则没有特定的原型参考,而是闭着眼睛捏出来的。他们在最初成型之后,随着故事情节展开了自我揭示和自我塑造。这也是写作当中非常有趣的一部分。
当然,他们永远都是配角。在《谷雨立夏间》里,谷雨、立夏是主角,那个“ 间”也是主角。是谷雨立夏之间的磨难和磨不烂的深情,也是人生二十多岁到三十岁之间最美好的、迅速成长的阶段,更是他们之间的各式各样的、令我不书写不畅快的人物。所以,整个小说的着墨之处,谷雨、立夏和“间”几乎是三分天下。
这众多的角色,随着剧情的发展,在字里行间编织成了一首歌,吟唱永不凋谢的生命力,无法磨灭的道德之光,不可亵渎的善良和不可侵犯的尊严——无关政治倾向,无关意识形态,无关种族与国籍——那是人类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力量。
有读者说舍不得终结,不过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咱们期待今后再续网络文字之缘吧。这几天放下笔,可以轻轻松松一边做手工,一边听音乐。其中过耳难忘的是海来阿木的一首歌《走》。歌词写出了我回望这部长篇小说创作过程的心路和感悟。人这一辈子就是走啊走,一路走来,遇见了缘分,也走失了缘分。那些涌上心头的故人故事,那些让我们微笑或流泪的时光,在行走中都不会被丢下,哪怕是“拖着伤痛,背着感动”。
歌曲中有一小段独白:“在分别的时候我喜欢两种人,第一种人不会回头;第二种人会回两次头”。
其实我不太喜欢这种独白形式。但那两句话倒是有趣。我想,在和读者暂别的时刻,自己是哪种人呢?不回头,还是回两次头?
亦或,是一步三回头?
等我回来。
可可
美国加州旧金山,2025年11月8日
~~~~~~~~~~~~~~
《走》
于是我又开了一瓶酒
人长大后变得念旧
尤其是在喧闹散去的时候
故人故事 涌上心头
人生不过一直走啊走
相遇分别在未知的路口
我们只能用力挥挥手
一边微笑 一边泪流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个春秋
才能学会低下高傲的头
一颗心要承受多少个伤口
才能拥有体会众生的温柔
人生不过一直走啊走
奔跑的人不敢回头
前行何尝不是为了身后
拖着伤痛 背着感动
“我希望在那些让人紧张的桥段里,在那些出乎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里,描绘极端压力之下,人性的扭曲、纠结和抗争,从而迸发出难以掩盖的美好和丑恶。” 可可做到了,小说中所有的角色都有着可可的用心,我们感受到了:美好和丑恶,都是世界和人性的一部分,这就是真相,我们必须接受或者说直面。再次感谢谷雨立夏间给我们带来的喜怒哀乐!
知道你要出行了,给自己放个大假,祝旅途愉快!等你回来!
每次读可可的小说,总是被震撼——要么被感动,要么紧张,要么心疼,情绪随着故事起伏。一直在想,可可在创作这些作品的过程中,是不是情绪也会因为自己笔下的人物深受影响?是怎么调节,不让它影响平时的生活的?
期待可可的每一次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