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邯郸学步

(2021-10-31 09:33:13) 下一个

2019年去了圣彼得堡,主要目的是看冬宫,毕竟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和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都看了,冬宫是齐名的“四大”之一,漏了可惜。但是排在第四个参观,会忍不住跟前面仨比较,越比越明白一个道理:邯郸学步。

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庄子·秋水》

燕国人在春秋战国时,比较容易被人拿来当二愣子取笑,地处边陲,文化开化得不如中原高,是主要原因。形成对比的是宋国,也是取笑的题材,宋是中原的,但是太迂腐,跟不上形势。所以燕国寿陵的一个小伙子,为了赶上节奏、跟上形势,不远万里来到主流社会邯郸学习。可惜没有学会。庄子同志没有告诉我们原因。普遍的看法是:要么是邯郸人步子很难学,没有爹妈DNA就别学了;要么是小伙子天资有限,不是这料。问题是哥儿们连自己的步子也忘了,爬了回去。所以看上去他的天资的确有限,不过邯郸步看来也是颇能迷惑人,三搞两搞把人整晕了。但是,有没有别的原因呢?

圣彼得堡是彼得大帝开发的新首都,在叶卡捷琳娜大帝手中到达高潮,冬宫是叶帝留给大家的历史遗产,以叶帝购买的各种艺术品为主。当然,冬宫还有一个历史,是列宁同志发动的十月革命,彻底打断了资本主义最薄弱的一环,创立了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苏联,所以圣彼得堡改名叫列宁格勒。后来苏联没了,俄罗斯又改回圣彼得堡原名。开车带我们导游说,她还是觉得列宁格勒好,改什么呀。导游是列宁格勒时代出生的,她认为改回圣彼得堡是讨好西方游客。

彼得大帝刚刚开拓俄罗斯的时候,西欧的发达超过彼得的俄罗斯好多。彼得就微服私访,去荷兰学习。荷兰人爱在河口海边填海造城,彼得邯郸学步,依葫芦画瓢,在涅瓦河口从无到有造了圣彼得堡。有点像深圳,最早没人气,彼得就迁了很多贵族来一起住,渐渐圣彼得堡就成为俄罗斯最大的城市了。路边有一小屋,导游说是彼得当初没人气时一个人住的,所以叫彼得小屋。和冬宫比起来,实在寒酸,却又透出他坚定的决心。

彼得的后代不是很能干,叶帝本来是皇后,看看老公实在孬,就废了他,自立为帝,这个历史有很多影视作品可以看,最新的是“GREAT“(大帝),超级搞笑的”演义“。但有些是真的。叶帝是说德语的公主,”下嫁“到俄罗斯,有点王昭君文成公主的意思。一来,老毛子那个土啊,都是文盲,都是粗人。叶帝的嫁妆,跟文成公主一样,都是娘家可圈可点的文化瑰宝,可惜叶帝读的法国书他们都不爱看,叶帝钦佩的伏尔泰他们都不认识,成天伏特加和打斗。叶帝的失落和王昭君有一比。

但是她不示弱,直接进口了印刷机、办学校、雇艺术家,搞了俄罗斯的“文艺复兴“,冬宫的大部分藏品就是她购买的。所以冬宫、卢浮宫、大都会收门票,大英博物馆不收门票,原因之一是大英博物馆的藏品大部分是抢的,到现在还在和埃及和希腊关于狮身人面像的胡子以及神庙的雕塑争执不已。当然,其他三大博物馆的一些藏品来路也说不清,才有爱国商人买回自家文物的事情。再说,叶帝是割去清朝版图最多的沙皇,她买艺术品的钱也有清朝的赔款。看博物馆需要调整心态,否则一脑子历史,不知道啥滋味了,特别是文化古国来的,别看见宁式床就说原来是俺老赵家的。

叶帝一通“全盘西化“把俄罗斯一路小跑带进西欧俱乐部,而且那些年俄罗斯 GDP、战斗力、文化建设也都是拿得出手的。但是到了俱乐部一看,大家都扭头不理他们,他们在俱乐部还是一个老毛子。连欺负清朝,也是单个签协议,好像”列强“的长椅也没有留俄罗斯的位置。

叶帝怀着委屈薨了,但是她若在天上继续看,就不一定委屈了。三百年来,西欧俱乐部就从来没有青眼过老毛子,人家宁可带北美乃至日本一起G7,也不添他们,最多安慰奖:G8(特别不合适发音的那种)。电影里大反派总是老毛子,特别是穆斯林、黑人和北韩都不可以嘲笑了,就回到老路上拿老毛子开涮。你们家社会主义搞砸了、核电站爆炸了、石油卖不掉了,分分钟都是来自西面的笑声。

所以在天上彼得劝叶帝:这压根儿不是您的错,就是命!俺开始邯郸学步的时候,学得很认真,但是,再认真,再努力,人家打心眼里不欢迎你,藏一冬宫的文艺作品,也是无济于事。

所以,燕国的小伙子,不一定没有学会邯郸步,只是离开邯郸的那一天,被邯郸人嘲笑说:学得不像。在嘲笑声中,他的步子渐渐紊乱,直到趴下、爬了起来。

彼、叶二帝可能预见此景,就在老毛子基因改造过程中留了一股拧劲儿,特别耐摩擦,而且把罗马帝国、耶稣啥的都接引进入俄罗斯文化,好比某些韩国人说孔子屈原四大发明都是韩国的,俄罗斯就把西方文明的起源全归到他们家了;同时托严酷的寒冬、领土广大、具有无敌战略纵深的福,没有被灭国,反而挫败了拿破仑、希特勒,把民族荣誉感时时刻刻充满。走在圣彼得堡的大街上,看见无数的美女帅哥精神气儿挺不错、过气的拉达汽车和各种豪车并行、各种售楼标志、带着保镖的土豪,就觉得这被嘲笑、被排挤的燕国小伙子步子凌乱但是还不是趴下爬行的样子、还可以拧三百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教渔书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GG_LaoXiu' 的评论 : 说得妙!我还特意去看了《吉赛尔》,享受原汁原味的俄罗斯芭蕾。网上订票全靠古歌翻译哪!
GG_LaoXiu 回复 悄悄话 很有趣的观察,不过人家在文学数学音乐芭蕾上的成就还是被“邯郸人”高看一眼的,比如芭蕾更是“芭出于巴而胜于巴”了。
ahniu 回复 悄悄话 看着一股农民气氛。????
x潇潇 回复 悄悄话 教授高水平好文!
燕国小伙子邯郸学步三百年,也抵不过五千年民族荣誉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