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第一》
碰巧在网上接触到一个宾州小型大学,中文可以翻译成“慈心大学”,英语是Misericordia University,是爱尔兰裔的天主教修女建立的。那里有个教授叫Amanda Caleb,任教的系叫做Department of Medical and Health Humanities。是学术界少见的。因为医学现在是自成一体,有医学院的大学都是大牛校,有些大学苦苦追求,就是不能设医学院,自卑得觉得自己是残废一样的。但是这个慈心大学,却把“人文”归为“医学”之本,甚是符合北大建设以“人文”为本的健康传播研究方向(MHM,medicine, humanities, and media),东西相印,大小成趣,也是佳话。
Amanda教授网上直播的语音教程不少,听了一些,深受启发。不禁拿出《黄帝内经》边看边听。因为心里想的,就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古代医学是如何传授、实践的?
《黄帝内经》伪托黄帝名义而写,作者不一定是自卑到不敢署名,而是当时的风俗,写书都是伪托牛人。就好像后来的风俗,写书都是笔名,怕被通缉。再后来的风俗是写书就是用真名,因为可以收版税、可以评职称。世道就是这样变迁的。不必因为伪托就鄙夷。
虽然说是《经》,但是《黄帝内经》并不是《四书五经》一样的儒家“经典”、科举必读书。其实《四书五经》自己从来不用“经”字来命名,《诗》就是诗歌集,最早不称为《诗经》的。所以自称《经》的,反而不是“经史子集”里的“经”,最多是“子”或“集”这样的级别。就好像“宇宙无限大公司(集团)”这样的公司,反而常常不是大公司一样。同样的道理,《九阴真经》也是一家之说,不是高考必修科目。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黄帝内经》就算是伪托、就算是选修课教材、就算是第一版出版的时候离黄帝老爷爷离世的日子已经是相当遥远,这本书至少在中国流行了百年乃至更久。有如此生命力,本身就是说明问题的。要是一本不受读者青睐的书,在抄写和印刷非常艰难的世代,是不会流传下来的。其实今天,就算网络发达,抄写、转贴、收藏变得超级容易,过几百年后,你我的文字有几个流传下去了?所以,《黄帝内经》属于灭不了的小强,本身就说明里面的价值了。
打开一看,《黄帝内经》基本是问答式的,这和现在医学院的教材很不一样了。而且,主人公黄帝基本上已经是一个行医很久、研究生级别的“医学生”,这倒是和西方很多医学院不直接招高中毕业生类似。他来到岐伯面前,问的都是很高级的问题,岐伯基本每次都表扬黄帝问的问题问得好、问得妙。所以基本可以把这书当作一个博导和一个博士生得对话集。顺便说一句,现在读完本科直接读硕士、读完硕士直接读博士、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学,其实不好。看看黄帝,基本上啥病都见过、啥病都医过,再来到岐伯面前,虚心请教,几乎是最理想的“教学相长”啊!
有趣的是,黄帝自己也带研究生,名字叫“雷公”。雷公是为数不多的《黄帝内经》里的配角,因为主要的都是黄帝和岐伯在那里一问一答。雷公主要出现在《黄帝内经·素问·著至教论、示从容论、疏五过论、徵四失论、阴阳类论、方盛衰论、解精微论》的七篇里,是《素问》之末,《灵枢》之前,很可能是不同作者添加的,所以莫名其妙出现了雷公,又莫名其妙消失了。这也是古书有趣的地方,抄写的人抄着抄着,觉得要画蛇添足了,就添上几段。按西方的语篇分析法,很容易区别用词和语调的不同,看出是不同作者所为。
添雷公的作者把雷公作为黄帝的研究生,情节特别生动。一开始,就是“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几乎等于研究生面试。雷公很谦虚,说自己略懂,但是求老师多教一点。前六篇谈的是内科、妇科、儿科等专业学问,到了第七篇《解精微论》,雷公是不请自来:“黄帝在明堂,雷公请曰:臣……谨闻命矣。请问有毚愚仆漏之问,不在经者,欲闻其状。”意思是老师,我可以问几个医学教科书上没有的问题吗?
黄帝,当然是大牛了,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大矣。”意思是:你小子牛,想法挺深奥,行,放马过来。
“公请问: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其何故也?”意思是:哭泣,眼泪少,就算有眼泪,鼻涕却很少,为什么?
黄帝(心里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按住性子回答了。“帝曰:在经有也。“意思是:医学教科书里写了答案呢!
雷公不依不饶:“复问:不知水所从生,涕所从出也。“意思是,教科书没有告诉我泪水从何而来,鼻涕如何产生。
黄帝(心里说,叶永烈死了,十万个为什么问到我这里来啦?)很耐心地解答了(原文略去二百字,各位网上找即可)。意思是:水呢,都去肾那里了,但是心塞了呢,水就不去肾了,反而冲上去,从眼睛里变成泪水流了出来。脑髓呢,黏答答的(认为脑子里可以灌水的小朋友,可以去读黄帝医学院哦),脑子一想不通呢,就变成鼻涕流了出来。
可爱的雷公没有想让黄帝就此打发他,继续问:老师,我最早第一个问题不是眼泪鼻涕从哪里来,而是有的人哭起来,没有或者很少泪,有泪的时候,没有或者很少鼻涕。您怎么看?
黄帝(心里说,老子就算啥都缺,就是不缺答案)说:“夫泣不出者,哭不悲也。不泣者,神不慈也。“意思是:泪少是心不够塞,涕无是脑子还没有堵塞。
传统上,《黄帝内经》一共就两卷:《素问》和《灵枢》。到了《灵枢·禁服篇》雷公又出现了!这次是中医传统上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也就是雷公正式宣誓成为医生。这也是《黄帝内经》里很少地不谈病,谈如何成为一个医生的”道德教育“章节。
一开始是这样的:“雷公问于黄帝曰:细子得受……旦暮勤服之,近者编绝,久者简垢,然尚讽诵弗置,未尽解于意矣。”意思是:我学医学了好久了,勤奋努力,书册的牛皮绳都翻断了,竹简积累得久了,已经蒙上尘灰,而且我都背诵得很熟了,但是还是有不懂的地方。“
“黄帝曰:善乎哉问也。此先师之所禁,坐私传之也,割臂歃血之盟也,子若欲得之,何不斋乎?“意思是:你问得好!先师再三关照这道要私传,所以要歃血为盟,你先去虔诚斋戒吧。
三天后,“黄帝乃与俱入斋室,割臂歃血,黄帝亲祝曰:今日正阳,歃血传方,有敢背此言者,反受其殃。雷公再拜曰:细子受之。黄帝乃左握其手,右授之书曰:慎之慎之“
这就是古代医学院毕业典礼和盟誓的记录。师徒相授,至此到达高潮。
黄帝授的书是什么呢?是一部《约方》,意思是“总括“。”黄帝曰:夫约方者,犹约囊也,囊满而弗约,则输泄。“意思是:学问学满了,不会总结、简约,就好像装满酒的囊,一满就散泄了。这就是雷公受戒前,虽然读书盈屋、背书满室,还是得不到的纲领。
每个葫芦都要有个盖子,每个酒囊都要有个“约束“。读医既要读得广博,又要会总结概括。黄帝给雷公的毕业设计,就是总结他前面学习的所有。
雷公跟黄帝学医的过程,折射出中医师徒相授的传统,本质上和现代西医医学院的培养类似:首先,不招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其次是拓展,鼓励学生问书本上没有的问题,比如雷公问的鼻涕和眼泪多少的问题。到了快毕业的时候,要有道德教育:医不是供自己骄傲的学问,而是“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没有humanities人本主义来纲举目张,学医才学到半山腰。看看慈心大学Amanda教授的说法,殊途同归,岂不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