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伢子饭后闲聊

有心灵感动时,记录一点点感想,尽管缺乏使用文字的天赋,还是乐在其中。
个人资料
正文

重访故土:一个ABC的观察与思考

(2025-11-06 08:42:29) 下一个

四个星期的亚洲旅程结束后,女儿在家庭微信群里分享了她这次在中国的见闻与感想。她说,从一路上观察到的人际互动中,她得到了四个令她印象深刻的体会。

观察一:学会感恩

我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 无论是陌生人还是熟人之间, 人们对感恩的表达其实相当稀缺。刚到长沙时,姨爹爹问我:“你觉得美国和中国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我几乎脱口而出:“是感恩的表达。”

在中国,当我说“谢谢”时,常常会引来惊讶的目光,或者让饭店、酒店、商店的服务人员格外留意。而在亲戚之间,这种反应就更明显了——总有人笑着说:“谢什么谢?”甚至微微皱起眉头,仿佛那不过是举手之劳,是家人之间理所当然的事。


一方面,这让我感受到他们的真心;另一方面,这种“理所当然”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背后所付出的时间与心意。作为一个明白“招待别人”有多费心的人,我能体会其中的辛苦。

这次旅行中,我和姨爹爹讨论起“说谢谢”的话题,他也认同我的观察。他向我解释道,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里其实是有感激之情的,只是平时不习惯说出口,觉得亲朋好友之间帮点小忙理所当然,除非遇到特别重大的事情。而他去年春天去美国时,却看到人们动不动就说“谢谢”,甚至觉得这句话都快被说空了。

这让我想起圣经上的话——“要凡事谢恩”。我童年里有一段清晰的记忆: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们一家去浸信会教堂做礼拜,一位老先生帮我开门,妈妈在后面轻声提醒我:“说谢谢。”

在美国,我逐渐理解为什么“谢谢”几乎成了日常用语:为别人开门、做饭、陪伴,都值得感谢。对我来说,不说谢谢几乎不可想象,因为世上没有什么事是别人真正理所当然为我们做的。

表达感恩提醒我,不要让“应得感”占据心中。虽然在内心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我仍然感恩父母的教养,也感谢神的恩典,让我能够保持一颗知感恩的心。

观察二:夫妻之间的沟通

在中国旅行期间,我近距离观察了五对亲戚夫妻的互动,也听说或亲眼见过许多爸爸的朋友与他们的妻子或前妻之间的相处情形。

非常常见——真的是非常常见——夫妻间的言语尖锐、语气粗糙,仿佛在交锋,句句带刺。彼此批评、互不相让,声音高得足以充满整个房间,最终往往以一阵令人窒息的沉默收场。或许对他们来说,这样的交流方式再自然不过,但对我而言,却显得格外陌生和尴尬。

我必须承认,我也曾抱怨过爸爸妈妈说话时会提高嗓音。然而这次近距离地观察中国文化,从他们成长的环境中,让我意识到自己当年的抱怨,其实夸大了许多。相比之下,爸爸妈妈的相处更像是一对温顺忠诚的金毛犬;而我看到的许多中国夫妻,则更像是急躁、好斗的吉娃娃或梗犬。
让我由衷惊叹的,是爸爸妈妈在婚姻中所展现的耐心、善意、牺牲、支持、忠诚、努力与恩典。过去几个月里,他们两地分隔,但爸爸几乎每天都会打电话给妈妈,有时一天不止一次。我常想,他们每天能聊那么多吗?但这份坚持却异常温馨,也提醒我要珍惜爸爸那颗想与妈妈保持联系的心。

爸爸妈妈的婚姻并非一帆风顺,他们也经历过许多磨难与挑战;然而他们携手走过风雨,在相互扶持中成长、改变。我感谢神,他们通过温柔的言语和行动,向我展现了有基督信仰、充满爱心、彼此尊重的夫妻榜样,正是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爱。 

观察三:言谈中的价值

我很感恩爸爸妈妈在言谈中所体现的价值观。作为孩子,我当然常听到他们关于学习、工作或理财的智慧提醒,但在外人面前,他们从不多言,反而格外谨慎地注意免谈一些私人话题。

这次旅行中,我是唯一的年轻一代,身边多是爸爸那些有成年子女或孙辈的老朋友们。他们的谈话主题几乎总离不开钱、资产、中国退休生活的好处、无所事事的日子,以及“孝道”。让我吃惊的是,这些话题往往能从早聊到晚,大家乐此不疲。

有一次,爸爸与几位朋友聚餐。由于旅行太累,我发现他在沙发上几乎打起瞌睡,我不断轻掐他,希望他精神一些,因为我觉得那样打瞌睡有些失礼。后来我才明白,他们一直在聊单位的人事关系、钱财和权力斗争——这些都是爸爸并不熟悉、插不上话、也不感兴趣的话题。回想起来,我突然意识到:在更大的聚会中,爸爸总是话最少的一个,他宁愿倾听,也不愿参与关于中美关系或美国总统川普的尖锐批评讨论。

作为年轻人,我因此开始反思:当我到了他们的年纪,我会谈些什么?我希望以怎样的语气和姿态与人交流?我渴望过怎样的人生,又希望与亲朋好友共度时光时,能保持怎样的内心平静?也许,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我未来在餐桌上的谈话内容。

观察四:身体与生活习惯

我很感恩我们家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生活方式也很自律。爸爸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但在这次“亚洲七城、三十天”的旅程中,竟然能跟上二十多岁的我,体力与耐力都令人佩服。

那天,我们和姨妈、姨爹一起坐高铁去机场,我看到爸爸注视着屏幕上滚动的停靠站信息。看着他那满头漆黑的头发间掺杂着几缕银丝,我忍不住笑了——六十多岁的他,头发竟然还如此浓密。前几天,爸爸和姑爹并肩在我前面行走,虽然他们只差五岁,但在我眼里,爸爸看起来至少年轻十岁。一路上,我们遇到很多老年男性抽烟、喝酒、打麻将、赌钱,或者整天盯着手机;而老年女性在一起,则热衷讨论各种保健食品与药物。

我很感恩爸妈从不抽烟、不酗酒。爸爸偶尔小酌,也只是半杯红酒,从不贪杯,更能婉拒那些五十多度的烈酒劝酒,即使那天晚上他的学生请客,老同事们都劝他品尝一下是最有名的茅台,他也未曾动心。更让我感激的是,他们始终重视身体锻炼。小时候,爸妈每天晚上都会带我们去健身房运动;如今,他们依旧坚持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结

中国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国家:既有高度现代化与科技便利的一面,也保留着传统文化中不太讲究卫生、行为拥挤推搡的一面;尽管到处可见高效的交通运输,但也常能看到许多建好的高楼却无人入住的烂尾工程;虽然孩子们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生活中仍存在中午一家人回家吃饭、午休片刻的温情文化。

中国的饮食多种多样,价格不贵;旅游胜地的自然风光美得令人叹为观止;很多人勤劳能干,为生活甘愿离家奔波,甚至牺牲自我。

这趟中国之行,对于我二十多岁的年纪而言,尤其与爸爸同行,格外珍贵。能透过爸爸的眼睛重新认识这个国家和我们的民族文化,让我更加感恩我们的祖国,也更加感恩爸妈——他们用一生的努力、奉献与选择,为我们建立了今天的温暖的家。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