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浮云驰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石灰吟

(2022-11-05 05:17:00) 下一个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明朝名臣于谦的《咏石灰》这首诗不用说,气势非凡,让人一读就感觉壮怀激烈。于谦也确实是这样的一个人,一生勇往直前,未曾抽身回头,更妙的是他这个坚持不是功业上的,而是道德上的。

他在宣德朝(就是朱棣的孙子朱瞻基当皇帝的时候)开始崭露头角,涉足军事,管理地方,很受皇帝青睐百姓爱戴,是个了不起的能臣。

到了英宗朝,就是那位带着宦官去亲征,最后被瓦剌抓去的明英宗,于谦不肯贿赂交接宦官王振,他也没有这个财力,两袖清风就是他对自己的比喻,因此被陷害下狱过,好在那时王振还不能一手遮天,所以于谦又能兜兜转转回到兵部,也幸亏如此,皇帝被人抓走后,他能力排众议组织京城保卫战,

于谦在军事上的思路很清晰,性格更加是坚韧,瓦剌大军虽强,但于谦更强,绝不肯稍有示弱,别说考虑谈议和了,就是排兵的阵势上也不肯采取固守劳敌的策略,直接打明牌大军列阵给你看,昭示大明军威,给了想打闪电战的瓦剌当头一棒。

仗打完后,皇帝换成了代宗,那是对于谦言听计从,而此时于少保的声望也是达到顶峰,朝野上下以他功业人望最高,如果想走权臣道路,阶梯已经铺好。

然而于谦却是个儒家推崇的君子,他自己的偶像是文天祥,属于舍身报国,灭私欲全大义的人,这样的人自然跟曹操,霍光或是王莽有分别,后者心更大,而前者个人道义追求更高。

当然政治历来都是如此,你不能弄权,权就会弄你,官场之上于谦这样的是异类,既不巩固自己的权势又不贪财,如此盛名却又如此自律,下面的很多官员就不好做了,所以挺他的皇帝病重时几个武将发动夺门之变,被瓦剌抓了又放了的明英宗重新登基,于谦就成了第一个牺牲品。

关于夺门之变,有人猜测于谦事先是知情的,因为他总理军事,军队调度的异动不应该惘然不知,之所以没有反对可能是时间来不及,而另有一种引申的想法认为,于谦是从大局考虑引颈就戮的,因为代宗病重时已无太子,若想代宗死后国家不乱,最好就是让英宗复位,然后立他的儿子做太子,这样是当时以最小的代价来完成的皇权更迭的优解,所以于谦放手了,最后英宗杀了于谦全了自己再次登基的合法性,谦死之时,家无余财。

于谦身死,海内为之报冤,他从生到死力行了君子之道,身后自然是为历代所推崇敬重,截取一段我喜欢的评价:“于肃愍谦驾驭长才,贞劲大节,生定倾危,死安义命,功存社稷,忠鉴上帝,定神气于劻襄,人乱我整,宁犯难而存国,制群奸于股掌,可发不发,宁危身以安君,完万事于一死,利害有不敢知,付公论于千秋,是非有不必辩,所谓与日月争光,可也,功固高于李纲,事更难于武穆(岳飞),其当世至人耶。”

生定倾危,死安义气,完万事于一死,人能做到如此也算是了无遗憾了吧,所以是非不必辨,只与日月争辉。

在看于谦这首《咏石灰》不禁感慨,天地间确是有这样一类人,心怀理想,一往无前,于谦虽然最后被杀,但是他一生还可以算是幸运的,得以践行自己的才能并于身后全了仁义之名,而现实中其实有很多这样的人最后都无法做到如此潇洒,大多都在挫折中放弃了最初的理想,也有少部分强人披荆斩棘,不惜任何代价向着自己的目标冲锋,最后走到独夫的境地尤不自知,其实已于当年的目标南辕北辙了。

《百年孤独》里有一句话:“世间没有任何一种理想值得以这样的沉沦为代价”,这是很好的反思,假设于少保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培植党羽,要挟天子,大权在握,再以自己个人的想法建立太平盛世,那么是不是早已从“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的初衷上走远了呢?人有可为有不可为,在追求理想的路上不要被理想的执念所伤。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浮云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可能成功的P' 的评论 : 很多时候历史的风云际会到那里了,是避无可避,结局也是个人做出的选择。是呀大一统的君主制在人文个体方面的损失很大
浮云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可能成功的P' 的评论 : 嘿嘿,短文都发书香和博客了:)
可能成功的P 回复 悄悄话 于谦让人掩卷长叹啊。很多时候,性格决定命运,甚至决定了时代的走向。
小时候读过这首诗,为其气魄所折服。
可是,我总觉得如果能灵活一点,是不是不必杀身成仁呢?
说到底,还是封建君王制度害人。多少宠臣蒙冤,多少忠心不值?多少才华用在了无谓的地方?
可能成功的P 回复 悄悄话 浮云也在博客里藏好文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