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浮云驰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读陶渊明《自祭文》

(2021-12-02 07:51:14) 下一个

读陶渊明《自祭文》

众所周知魏晋时代多狂士,狂嘛,有的人狂的比较真,有的就狂的有点矫情,或者说假的很,其实不管当时还是现在,狂都可以当作出名的一种手段,狂人要搏出位,就得做些世人忌讳或是不敢做的事情,人自古贪生畏死,那狂人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偏要大谈特谈死亡,谈别人的死显得没胆色,务必要谈自己的死,或慷慨或悲歌,显得那么的大义凛然又清新脱俗,所以那时就很流行写自祭文,据说有个名士每次出行前都要给自己来上这么一篇,还遍示亲朋,殊为自得。

只是什么东西一旦多了就不值钱了,好像总说狼来了,但狼总是不来,人们就是失去了兴趣,所以这样频繁地祭奠自己,却总也不真死,不管是名士还是狂士,最后只能是为后世笑也。须知真正的自祭文还是首先要对得起这个“祭”字的,就是自祭文这三个字的字面意思,人之将死,其言也真。要真的觉得自己时日无多了,从而写下这样的绝笔,那才有回顾一生,喜怒哀怨,各种真滋味在里头。和那些拿祭文来作秀的完全两回事。

所以从古至今也不知道出了多少自祭文,可是千年之下提到这个题目,大家最先想到的必定是陶元亮的这篇。后世他的迷弟苏轼就给了一句相当到位的评价:“读渊明《自祭文》,出妙语于纩息之余,岂涉死生之流哉!”纩息即弥留之际,没错陶渊明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是自知将不久于世,是真正的自我祭奠,对自己的一生做了回顾和反思,也对死后的坟墓做了想象,对人生发出了最后的感叹。

通篇按照祭文的规矩,四字断句,简单干净,文字似简实繁,深沉优美,情感似轻实重,如表面平静的湖泊,内中却暗流涌动。纵观他一生的遭际,再读这篇寥寥数语的自祭文,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内衷戚戚。文字不长,录在这里:

 

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羞以嘉蔬,荐以清酌。候颜已冥,聆音愈漠。呜呼哀哉!

 

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翳翳柴门,事我宵晨,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籽,乃育乃繁。欣以素牍,和以七弦。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存为世珍,殁亦见思。嗟我独迈,曾是异兹。宠非己荣,涅岂吾缁?捽兀穷庐,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

 

寒暑愈迈,亡既异存,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俭笑王孙,廓兮已灭,慨焉已遐,不封不树,日月遂过。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

 

第一段写自知将死,候颜已冥,聆音愈漠,八个字就把人弥留时刻的样子情景画出来了,古人言简意赅,还能兼顾文字之美,陶子确非凡人可比啊!

第二段回顾一生:贫穷和田园。笔调轻盈,看似内心平静毫无波澜,行文愈美,冬日夏泉,素牍七弦,好不悠哉乐哉。第三段发议论,时光荏苒,心无挂碍,世人以命为贵,以运为尊,唯我只作壁上观。若文章只到这里,我会觉得陶子也不免惺惺作态,

然而他在段末加了两句“从老而终,奚所复恋!”,这两句细品品,世上多少人不得善终,而得以老死的自己,以此为幸,又有多少无奈,多少可笑?奚所复恋!这世上真有可恋之事吗?

这时胸中波涛开始涌起,延续到最后一段他畅想起自己的埋骨之处,吾本庶人,墓葬不封不树,生前事身后名尽可湮灭,随风飘散,这没什么,因为识运知命,我已看透,可是这时的情感再无半点轻松自得,是沉痛和无奈的,人为大化网罗,无论贫穷富贵,朝堂江湖,乃至他自己一直坚持的归守田园,全都跳不出这罗网,细思之下真是无味之极。

紧接着他发出了最后的那声后来成为千古名句的感叹“人生实难,死如知何”,所有从前营造出来的欢乐都抵不上这实难二字,谁看到这里不是一生长叹呢!陶渊明以最真实的心境审视人生,生既如此不易,面对死亡也就应该可以平静了。这句里面表达的可不是豁达的境界,相反是一种放弃,一种无奈,这也正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因为这是人性的真情流露,没有那些后天修为撑场面,陶渊明此时年近古稀,百病缠身,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发出了这样如赤子般的慨叹,非常打动人心。

 

从这篇自祭文,可以看到一个不同于固有观念中的五柳先生,他不仅仅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诗人,他还会同我们一样发出“人生实难”这样的感慨,如此一来他的形象在我心中就立体多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浮云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土豆-禾苗' 的评论 : 哈哈哈,比照陶渊明这篇的高度来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得,我的自祭文又得重写了,已经撕了12篇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