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赵婷是各种条件的最佳结合

(2021-06-04 14:50:59) 下一个

1 首先她是1.5代。在7到20岁价值观培养的的时候,她一半在中国,一半在英美,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影响各占一半。她两种文化都进入很深,两边游刃有余,比如无依之地,东西文化元素无缝衔接,相得益彰。讲得完全是美国人的故事,美国传统西部公路片的延续,电影审美上却隐含中国元素。比如镜头里面烟雨朦朦之山水,跟唐宋山水画的构图和空灵韵味很相似。她镜头里头美感是有来源的。电影中那种哀而不伤的气质也是中国人诗经的审美观,有淡淡禅意在里头。

赵从小吸收的是中国文化,香港电影启蒙。十几岁远赴英伦,辗转去文理学院又师从美国导演学电影,后来又和美国的摄影师男友合作。她对东西方文化是同等深入。

赵之所以两边都能深入的很好,她属于带着自己故土文化,又勇敢拥抱异国他乡的人,不胆怯自己是外来者,甚至不觉得自己是外来者。我挺理解她说我是美国人的心态。因为赵如果觉得自己是外来者,她会没有底气来拍别人的电影题材,她如果没有故土文化做底蕴,也拍不出别样的味道。

我们教孩子的时候最好也要这样,把故土文化美的地方给孩子早早看到,其实中国人审美观挺好的,要给孩子看看唐宋艺术品,古建筑,学学书法,读读唐诗那是必须的,不然孩子看到都是唐人街的脏乱差和鸦片男人辫子头招贴画,美国一直有排华和贬低中国人传统,没有父母故土文化自信的孩子, 进入另外一种文化时心态也是虚弱自卑,弱者的心态在别人的文化领域只能跟从,不能作主见,不会出创作成就。

第2,家里不为五斗米折腰,没有生存焦虑,就大胆追求诗和远方,选学校时去读文理学院,去读那些可能不赚钱的专业,没必要为了赚钱,放弃特长去做高级技术工。

赵婷父母未必给孩子时间和关注,她父母离婚,后妈肯定不会像关注巴图那样去关注她。但是赵婷爸超有钱,我们那个年代没有什么人读英国私校。本科文理学院,说明人家不愁毕业赚不到大钱。本科读完不去找工作,再去学什么电影艺术,说明她没有生存压力和我必须赚钱的想法。心态上是富孩子啊。

回到我们自己教孩子,如果家里有余粮,孩子有明显才华,就鼓励孩子读文理学院,学文科,学艺术,追求诗和远方,不需要给孩子灌输学技术挣大钱的想法。

若没有余粮,孩子喜欢文科,艺术,政治,文化类,也告诉他这些可能非常难挣钱,搞不好挺潦倒,但还是给他选择的自由。

第3, 认识到自己的特长和才华并勇敢追求之。这点可说最难。认识到自己有没有才华其实很难。姚公主可以说属于没有表演才华的,但是她自己偏偏认识不到这一点。世间有才华而没有助力的孩子,做了多年冷凳,最后默默无闻,黯然离去大有人在。这个坚持的过程大多需要十年甚至更久些,能不畏不惧,努力追求下去的人,心态都超级好,肯定不为名利所羁。

还是需要观察孩子心态,最好对功名利禄,成功失败看淡,求不得乃人生一苦,在求的过程中,也可说殊无乐趣。

观赵婷的心态,她肯定想我喜欢拍电影,而不是想我要靠拍电影成名。前者能支持她拍下去,后者会使她患得患失,就算出名,还担心自己江郎才尽。

观察自己孩子功名利禄心重,就取那些成功有路径看得见,努力后还失败的风险系数小的专业。

其实以求功名利禄的心态去爬藤,也是痛苦焦虑的,远远不如我就是喜欢求知识的心态去读书惬意。人生最美好的求学年代,何必老是焦虑呢? 推妈要放下功名利禄心,推孩子去求知识本身,学习乐在其中,藤也许是副产品,副产品来与不来,我亦安之若素,本身已从读书中求得乐趣,没有颜如玉和黄金屋也没有关系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