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挥不去的忧伤-《A short history of Tractors in Ukrainians》读后感

(2023-12-08 15:55:12) 下一个

朋友推荐读这本书《A short history of Tractors in Ukrainians》,说是笑中有泪。的确如此,我读到最后都落泪了, 为老父亲落住养老院,为姐妹俩的和解。

整本书以八十四岁的父亲要娶三十六岁的漂亮的乌克兰离婚女士开篇,以第一人称的写作方式和妙趣横生的语言描述事件的发展和每个人物的关系,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读者欲罢不能。难得有这么一本书让我在不到两周读完,晚饭后睡觉前一定要读一些。



八十四岁的老父亲在母亲死去两年之后就执意要娶三十六岁的金发女郎,还不允许自己的女儿先见见这位未来的继母,等实在没办法了就说他要帮助这位女士移民英国,算是善事一件。书中的我和同胞姐姐因种种过节老死不相往来,但因为老父亲的婚姻问题,姐妹俩不得不联手打狙击战。咋一看是个老套的故事,读到结尾处才感受到作者的深意。书中我的父母和姐姐经历过斯大林时期共产国家的极权管理,二战期间老百姓的痛苦经历和挥之不去的创伤,以及移民英国后父母亲的家庭生活。书中提到父母给我起名Nadezhda,纪念那些没有能够离开乌克兰的同名姑娘们,包括他家的一位侄女。书中的我才是那个拥有最大的自由思维的,其他主要人物或多或少在自我疗伤。

不顾自己风烛残年,老父亲是真心想帮助这位有一个儿子的离婚乌克兰女士Valentina在英国立足,拥有美好的生活。可是来自于物质相对贫困的乌克兰的人们刚一到乌克兰却被英国的物质极大丰富所吸引,金钱对他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小说中的Valentina为了金钱是那么的不计后果。另一个极端就是书中死去的母亲生前极度节俭,也是对物质和金钱的不确定导致的。读后感同身受,其实我们这些老留们刚来的时候也有类似的心路历程。

执拗的老父亲也有我们父母亲的影子,他们已经没有年轻时候的思路清晰,行动敏捷,时时需要关爱,但很多时候却不喜欢听取子女的建议。当子女建议他们不要做某件事之后,父母亲往往躲躲闪闪不愿再提及。这也是人年老后自信心降低的一种表现吧。

书不长,是作者的第一本小说。能感受到作者试图用诙谐的文笔反应各方面的问题,后半本书峰回路转,有些唐突,但总体是本值得一读的小说。

作者Marina Lewycka生于德国集中营,长于英国, 父母祖籍乌克兰,二战之后离开苏联定居英国。她本人仅仅算是半个移民,但应该相当了解乌克兰移民在欧洲的生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