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斗胆说一句:托老先生挺罗嗦的

(2023-11-10 21:10:35) 下一个

还有四个月,俄国和乌克兰的战争就打了两年之久,眼见短期内没有结束的意思,我决定阅读一些俄国文学,或许会帮助我增加一些历史背景知识。俄国文学浩瀚灿烂,从哪本开始读呢?《战争与和平》应该是不错的选择,于是我就开始读列夫·托尔斯泰的这本宏篇巨作。

所谓读书,其实就是听书,开车时听。 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难找到整块时间读书。这次的有声书是由多位演播者录制的,特别有助于听书人记住《战争与和平》中众多的人物。就这样, 开篇的那个贵族派对出场的人物繁多,情节冗长,差点让我打了退堂鼓。等小说开始讲述书中主要家族的具体人物时,才变得有趣。每一位主要人物都那么的 活灵活现。不知道我听的是哪个版本,翻译也是功力深厚。一边听,一边我脑海里就有故事中的画面感。活泼但有点轻浮的娜塔莎, 憨厚且有些迟钝的皮埃尔,严肃持重的安德烈,苦闷虔诚的玛丽亚,活跃有正义感的尼古拉, 善良不善理财的罗斯托夫伯爵,严厉不通情理的鲍尔康斯基,美丽虚荣的海伦,年迈但活的极其明白的库托佐夫将军都跃然纸上。虽说我的想象不一定符合历史背景,但这是我的《战争与和平》的版本。我非常喜欢小说结尾处对娜塔莎的描写,和皮埃尔生育多个孩子后她发胖了, 但看得出来娜塔莎非常幸福。没有前面和安德烈那一段的悲惨做铺垫,她可能就不会迅速成长和有后来的快乐满足。

上帝在书中不同的地方多次出现,每每是人物不顺的时候。玛丽亚被父亲鲍尔康斯基公爵咒骂的时候, 安德烈临死前主动寻找上帝并原谅娜塔莎, 皮埃尔彷徨无助的时候。信仰的确能给我们带来平安,幸福,和喜乐。

显然托尔斯泰对贵族生活非常熟悉,所以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公爵,伯爵家世的人群。因为熟悉,他的写作也就信手拈来,当然有些脱离群众, 用现在的话就是不接地气。除了死去的人物外,其他主要人物的归宿都挺好,关键是不需要为生活而担忧。家道中落的尼古拉娶了富有的玛丽亚, 估计没什么嫁妆的娜塔莎嫁给了莫斯科最富有的青年之一皮埃尔。另外一个特点是托尔斯泰把小说虚构的人物放在一段真实的历史和真实人物一起写,很有意思。

不知为何托老先生特别喜欢在小说中长篇大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写着写着就变成了政论体,难道是怕我们后来的读者会错他的意思?整整60多小时, 估计三分之一都是托老自己对各类时间的看法。也幸亏是听书,要是读书的话,估计我就略过不读了, 就像当年略过《1984》中对极权社会的描写。托老还喜欢啰嗦的心理描写,比如小说开篇不久对尼古拉在战场上那段心理描述。我想他是在描写自己在战场上的真实心理活动吧。不过他自己也承认《战争与和平》写的不好,《安娜·卡列尼娜》才是他的第一部真正的小说。幸好小说部分还挺吸引人的, 到现在还为安德烈意难平。托老怎么能把这么温文尔雅的优秀男青年写死了呢?小说对索尼娅也不是特别公平,最后就呆在尼古拉家里了?

转念一想,十九世纪初期的作家写作是用鹅毛笔一字一句写的,改稿不是件容易的事。没有真功夫是写不出来的。不像现在电脑创作,想怎么加,哪里加都易如反掌。

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和评论多如牛毛,以我的水平肯定写不出什么有自己独特见解的读后感,就随便胡诌几句。

刚开始听《战争与和平》时,哈以战争还没有开始,书还没有听完,哈以战争就打响了,让我这个小老百姓更加困惑烦恼。困惑中我决定读《耶路撒冷三千年》,也算是紧扣当前局势。战争与和平真的是随时随地同时并存的双胞胎,托老在两百多年前就为人类历史做了精准的总结。

2024年10月13日补:

今天听了秦晖教授讲《战争与和平》,很有收获,于是决定记录下来。秦教授说那时的俄国贵族并不是世袭的,而是战场上拼命换来的,在贵族庄园上工作的仆人,农民也是沙皇赐予贵族的。当时听书时对贵族们的辽阔封地很是疑惑,以为再广大的土地也经不起这么个分封法。秦教授给了我答案。当时的贵族家庭子女也非常踊跃参军作战,为沙皇效力,自然也会得到相应的赏赐。

贵族家庭出身的后代受过良好的教育,在俄罗斯慢长的冬天里除了喝酒读书并没有其他事情可做,所以他们的小说一般都是长篇,动不动在小说里面长篇累牍地政论段落,得益于他们的良好教育,新思维的冲击,也得益于他们有大量的闲暇时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