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平凡的世界

(2021-05-13 18:59:40) 下一个

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一百多万字, 路遥的呕心沥血之作。 以前没有时间也鲜有欲望要将它读完,无意中发现杨晨和张震的有声版,声情并茂,一下子就被吸引住,迫不及待地开始听。一边干家务一边听,一个月,62个小时,好像一眨眼也过去了。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我干不少家务。真正的家务,做饭洗衣种菜打扫卫生,样样都少不了我。

路遥以朴实无华的笔触和栩栩如生的描述让双水村,石圪节, 原西县,黄原地区还有那么多人物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我这么位没有想象力的人也能够有我自己对书中地理的想像以及人物在不同地点的行走,活动和音容笑貌。

书里以孙家四位孩子的人生经历描述了1975 至1985 年间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及个体在其中所受到的冲击,为 读者呈现了一幅跌宕起伏的历史画卷。书中描述的一切似乎离我那么近又好像很遥远,很熟悉但又觉得是有年代的事情了。算一算,孙家四位孩子应该出生于1955年到1964年间。我认识和了解太多这个年龄段的人们。

我觉得孙家长子孙少安是最让人信服且敬佩的人物。他朴实,善良,有担当,有能力, 脚踏实地的男子汉。家里的栋梁,村里的领头人。他自然也有他的局限性。谁又没有呢?如果他生活在今天,他一定会顺着今天的社会发展做的风生水起。我觉得路遥是偏心的。少安虽然没有能和他爱的和爱他的润叶生活在一起,但给了他一位美丽能干的农村姑娘一起拥有一个充满快乐和希望的小家。

应该说孙少平是路遥塑造的主角。虽说高中毕业的少平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煤矿工人,但他勤奋刻苦,博览群书,而且多才多艺,精神世界不比任何受过更高教育的人群差。他不甘现状,随时准备着接受下一个挑战。他和地委书记的女儿田晓霞多年的情谊和精神交流让他对自己要求很高。 晓霞的不幸离世给了他致命一击,失魂落魄,久久无法从痛苦中走出来。

我很担心路遥会让少平和金秀好。如果少平接受了金秀的求爱, 那就太俗套了, 也让我觉得少平多了些庸俗的钻营。幸好路遥让他回到矿上。虽然小说没有明说,我相信少平会和惠英组成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把明明抚养成品行端正的有用之才并拥有自己的孩子。虽然惠英永远都不可能像晓霞那样做他的灵魂伴侣,但温柔的惠英会给他一个温暖而平静的港湾。

因为兰香的原因,少平有机会调入省城,永远离开时刻危险的煤矿工作。以他的能力,他应该可以在新环境中适应并有所发展, 可是他选择了返回桐城。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最好的选择。即使有惠英的牵绊,可是并不妨碍少平接受新的挑战。如果现在回头看,我相信他一定会重新审视当年的选择。

书中的兰花离我的认知非常遥远。我从不知道也不愿意想象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可怜人儿。从未上过学,嫁了个混混,生了一儿一女,吃了上顿不知下顿。不知道淳朴的兰花每天都是怎么过来的。

他们的父亲孙玉厚真是一位难得的好父亲。虽说家境贫寒,没有文化,地地道道的农民,可是却充满智慧和远见。从自身经历中悟出唯有读书才有更多的机会。他拼尽全力供弟弟上学。虽说后来没有能力供大女儿读书,大儿子也只读到小学毕业就辍学务农,可是他在孩子们中洒下了不断进取的种子。少平读到高中毕业,兰香考入大学深造。孙玉厚也从不干涉成年孩子的选择,只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出手帮助。所以说好的父母和读书多少无关。

总体来说,孙家四位孩子是一个比一个好。我想这大概也是路遥想表达的一部分。

路遥完完全全用现实的手法创造了《平凡的世界》。他让小说中每一位人物都经历了苦难和辛酸。这真不是欢乐的现代人愿意接受的。如果路遥活到今天,会被网友们聒噪到关闭微博。除了上面写过的少平的苦难,秀莲得了肺癌,成了双水村首富的少安要承受年少丧妻的痛苦;向前因为和润叶的感情生活不顺利,出车祸导致双腿截肢;善良的润叶在向前残疾后选择回到向前身边,下半辈子辛劳地伺候残疾的丈夫和抚育两人的儿子;地主出身的郝红梅因为贫穷在商店里偷手帕而为此付出终生的代价;兰花委委屈屈,没日没夜地劳作了半辈子;就连家境不错的金波也要经历刻骨铭心的失恋并为此付出代价;着墨不多的润生也因为选择了寡妇郝红梅而不被父母接受;兰香大概是最好的。除了小时候家里比较穷,考入大学,研究物理,出国深造。

苦难是最好的课堂。会让平凡的我们迅速成长,早些参透凡夫俗子的套路,早些懂得人生的真谛,早些寻求心灵的平静。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少安。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判断,踏踏实实的顶天立地的男人。

时间往回走二十年的话,我最喜欢的人物一定是不甘平庸, 勇往直前的孙少平。平庸是年轻的人们最不喜欢的标签。今天的我觉得这个人物有些前后矛盾。他是那么的向往挑战,可是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选择放弃省城这个更大的舞台而回到桐城,仅仅因为他脸上留下的疤痕吗?如果路遥让少平带着惠英和明明一起去省城闯荡新生活的话,少平这个人物会更加丰满而富有生命力。他会遇到更大的挑战,但这不就是少平的人格魅力所在吗?

好的作品一定来自于生活,亘古不变。不知道路遥搜集了多少素材,阅读了多少资料,才写出了这么一部载入史册的小说 ,黑白颠倒的极左时代,惟妙惟肖的农民生计,如火如荼的矿工生活,都跃然纸上。据说为了真实地再现那片贫瘠都土地及那里一贫如洗的人们,路遥创作的时候住在类似于双水村的环境里。作家也是一门苦营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