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简翎
说到功夫丑星成龙,就不能不提到二李:李小龙和李连杰。此三人被称为大闹好莱坞的东方三条龙。这几人中,李小龙在美国的影响力是无人能及的。一提中国功夫,美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李小龙,甚至因演《卧虎藏龙》而出名的章子怡都被冠以“女李小龙”,而不是“女成龙”或“女李连杰”什么的。
但斯人已逝,李小龙渐渐成为了一个神秘的功夫影子,变成了一个遥远的神奇的记忆。毕竟人们还是经常在银幕上看到依然健在的这些功夫明星,他们一边在影视天地里大展身手,一边在现实生活中谈笑风生,如此,知名度便得到大幅提升。所以,在一定范围内,成龙(Jack Chen)大有在口头上取代“李小龙”的趋势。
成龙在电影里的动作大都惊险搞笑,这对热爱冒险探险的美国青少年一代的吸引力比较强,不少学生经常将Jack Chen挂在嘴边,不知为何连华裔都不说Jack Cheng,而把音发成Jack Chen或Jackie Chan。尽管他本姓陈,但成龙的艺名听起来更响亮一些,成龙,成为一条龙,听起来很棒。如叫陈港生,就流俗了。
有一部卡通片叫《成龙之冒险》,写的就是成龙本人,在美国小朋友中很受欢迎,它的观众主要是少年儿童。另有成龙主演的《尖峰时刻2》也很卖座,不过,剧情简单粗糙,人物刻画得像稻草人,毫无质感和深度,支撑它的全靠成龙玩的一个又一个小噱头,而这些小噱头恰恰能抓住孩子们简单新奇的心灵。说成龙是“美国小屁孩”的偶像是非常贴切的。
美国成年人,尤其是成年女性,对李小龙情有独钟,因为李小龙不但功夫一流,人长得也很帅,素有“美男子”之称,正像洪晃说的那样“男人漂亮了也沾光”,所以,你问美国成年人对李小龙和成龙的看法,他们中很多人都将欣赏的票投给了在另一个世界的李小龙。
顺便提一下李小龙的儿子李国豪,他长得比李小龙还帅,在父亲离世多年后,便子承父业,毅然踏上了职业武功演员之路,成为了一颗冉冉上升的新星。不幸的是,1993年3月31日,因为在拍电影时发生了意外,这位功夫王子被真子弹击中,血洒片场,在28岁的美好年华,就追随父亲而去了。
回头再谈成龙。成龙的外貌不如李氏父子讨巧,大鼻子小眼睛,笑眯眯喜滋滋的表情,加上他的武功是谐趣搞笑型的,能逗得小孩子嘎嘎大笑,并产生仿效的冲动,但对成年人成熟的双眼和大脑,就没那么大的吸引力了。父母们往往一边陪着孩子在成龙“面前”傻笑,一边在心里怀念着昔日那个“功貌双全”红透半边天的Bruce Lee 。有人形容看李小龙的功夫片是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激动、热血沸腾,看成龙的打斗片则像是转瞬即逝的快感、如一阵风,还是有一定的准确性的。
曾经轰动一时的,美国女影迷因不能见到成龙而气急生疯,要用炸弹炸毁心中的偶像成龙的传闻,后来被证实不是真正的“美国女人”而是一位登陆美国的菲律宾女子干的。
美国不少人虽然喜欢轻松搞笑的气氛,但却不会将这样的人拿来做偶像。在三四十年代,有一位好莱坞的男演员汉弗莱·博加特 Humphrey Bogart,个子不高,相貌不俊,上唇还受过伤,导致说话不太清晰,他饰演的角色大都是警察、侦探、杀手等。他从来都不笑,一贯的硬汉形象,凭着这些外部特征和真实自然的演技,获得了“日不落影帝”的称号。直到现在,美国青少年还在欣赏他的老片,将其作为崇拜的偶像,连他说话时卡在喉咙里模糊不清的“咕噜”声也拿来模仿。
硬汉在美国历来是大行其道的。在人们的记忆中,“发仔”(周润发)属于奶油型的,至少在我的感觉里是这样。但因为他在《卧虎藏龙》里,好好展现了一番“男人味”:武功高强、性格内敛、胸襟博大,使他赢得了美国电影人评选的“亚洲007”的称号。而成龙与这类的奖项历来无缘,因为他在电影中扮演的多是喜剧人物,虽诙谐逗趣,但深度不够,“酷”味不足,激不起成人的崇拜欲。
到了美国才知道确实stand up是最挣钱的,如果是明星。
但只有悲剧才会产生英雄,这是文学作品的铁律。
喜剧与悲剧中的人物特点最大区别在于悲剧需要演员具有同样的特质,具有持续性才能给人留下印象,演员在不同作品中需要表现同样的特点,比如伊斯特伍德的西部片。
而喜剧演员要求每一部作品都不一样,否则达不到喜剧效果,因为产生喜剧的前提是出人意料。
这是观众perception的问题,或者说市场需求问题。喜剧演员是给人留下印象最不强烈的,没有人能靠一部作品走红。
而悲剧英雄的演员只需要一部作品就能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