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蓓蓓

喜欢写随感,东南西北,想到啥写啥
个人资料
gaobeibei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钱理群夫人崔可忻:一个女人的“三个身份” ZT

(2025-01-07 07:39:13) 下一个

“童年的纯真、少年的狂野、中年的潇洒、老年的神闲”, 崔可忻活出了一个完整的生命构图。她让世人看到,作为女性,生命的每个阶段都应该流光溢彩,活出自己。

值得尊重 崔可忻既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国女性,又因自己面对生命的勇敢平和态度,被世人尊重。

崔可忻是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的夫人,2019年8月4日逝世,终年83岁。

2021年,《我的深情为你守候——崔可忻纪念集》这部作品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访谈节目《十三邀》中,钱理群先生深情回忆亡妻,崔可忻的名字开始为世人所知。她既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女性,又因自己面对生命的勇敢平和态度,被世人尊重。

崔可忻的一生,有三个身份不容忽视:她是钱理群的夫人;她是中国儿童发展中心的崔大夫;她是在生命的老年,从容面对生死,坦然歌颂美好的女性。

在小环境里掌握自己的命运

钱理群先生是1956年本科考入北京大学的,他本科毕业后离开北京,在贵州教书,一待就是18年。夫人崔可忻比他还多待了6年。崔可忻从上海第一医学院儿科系毕业,两人同一天到贵州安顺卫生学校报到,一个教语文,一个教儿科。一生的缘分从此展开。

他们在贵州安顺相识并组建家庭。1978年,钱理群考上北京大学研究生,1984年,崔可忻调入中国儿童中心,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成为受人尊敬的学者、医生。他们一生命运跌宕起伏,始终坚持把自己的知识和生命献给社会,发光发热。

崔可忻一生爱唱歌,曾是燕园老年合唱团的主力团员;钱理群是中国研究鲁迅最著名的学者,被认为是当代中国批判知识分子的标杆人物。

钱理群的学生范智红如此回忆:“刚到北大的时候,我几乎没有机会见到师母崔老师。校园里总是不缺世说新语甚至聊斋故事,宿舍室友熟谙中文系老师们的掌故,时常在聊天时讲得绘神绘影,唯独对于崔老师知之甚少。记得她不无遗憾地说过,她只见过崔老师一次,是在邮局去往三角地的路上。 崔老师在前面昂头走,钱老师在一旁碎步紧跟,而且说着:‘是我弄错了,弄错了,你就别生气了好吗,别生气了好吗?’”

到这时,范智红已经了解,崔可忻是钱理群生活中那个决不能缺席的人,是他与现实的联结点和调节阀,身兼管家、大厨、秘书、保洁员、私人医生、钢琴师、理财师、采购员、机械电器修理工、IT技术员……因为钱理群除了读书其他什么都不会,所以崔老师必须无所不能。

每一项最新出现的生活技能,崔可忻都迅速学习掌握,一步都没落下。除因超龄无法取得驾照,任何方面都不输于年轻人,甚至在80岁时还能网购大型家具并自己组装。

钱理群对于崔可忻则无限崇拜,崔可忻选中的美食必定最好吃,她的衣品最好,风度最佳,钢琴动听,歌声美妙。钱理群的目光只要停留在崔可忻身上,必是满眼的欣赏,无尽的喜爱,崔老师之外的世界,在那一刻仿佛消失了。

用学生桂梅的话说,“崔老师才是钱老师人世安稳的底子。”

钱理群先生曾说,在小环境里掌握自己的命运,把整个生命投入进去,才能使你的生命达到酣畅淋漓的状态,让自己活得诗意而神圣。

也许,这句话,也是他们夫妇的共同心声。

用理性智慧照亮的人生

崔可忻曾经在文章《歌声伴随我这一生》总结说,“医学和音乐是我生命中的两大要素和亮点”。因此,崔大夫——这个职业称谓用在1960年即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此后一生都在从事医学教学、诊治与研究的崔可忻身上,确实再合适不过。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夏晓虹如此悼念好友崔可忻:“我有了一种觉悟:一直以为崔大夫身上的气质,比如绝对的理智,追求细节完美,做事干净利落,说话一针见血,都和她的医生职业有关。现在清楚了,连同她的爱吃沪菜、善于制作西式糕点,她的美声唱法、喜弹钢琴,这一切应当都源自上海教会女校的教育。”

夏晓红这里提到的上海教会女校,正是曾经大名鼎鼎的上海中西女中,宋氏三姐妹、电影演员殷明珠、作家张爱玲都是这所学校的校友。夏晓虹还写到:“与张允和所代表的更深浸润在传统文化中的闺秀不同,崔大夫不是那种温润如玉的女性,而更像一块精光四射的钻石。上海教会女校的雕刻塑造了她的品味,也让她以理性的智慧照亮了自己的人生与世界。如今,这已成为极为稀缺的教养。”

钱理群先生这样回忆夫人在生前的最后几年:“入住养老院后,太太就从繁琐的家务中解放出来,她重新拥有了家庭之外的新朋友和新世界,不再拘束如一颗终年环绕无休的卫星。她是合唱团的核心,她是教会的活跃成员,是活动组织者们依赖的智囊,是新朋友圈的向心力。在这里她不再是钱理群夫人,而钱理群是崔可忻的先生。”

住进养老院后,崔可忻曾多次问道:“这样整天吃吃喝喝,有什么意义?”在那些日子里,崔可忻坚持关注医学界最新动态,提出养老院数据库建设方案,组织系统学习医疗知识,丰富老年人文化活动。正如她常常说的,人之“幸福”不仅是身体的健康,更有在为社会、他人服务中感到生命存在的意义而产生的精神充实与愉悦。

2018 年下半年,钱理群和崔可忻分别被确诊了前列腺癌和胰腺癌。对此,二老一致认为:患了病,哪怕是重病,也应积极治疗;但一旦患了不治之症,就不必勉强治疗,不求延长活命的时间,只求减少疼痛,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

2018年11月,崔可忻被确诊胰腺癌晚期,医生说她只有四个月的生命。为了跟死神赛跑,她分别做了四件事:第一是很快把家里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第二就是对自己的病,决定不做化疗、不动手术,就住在社区康复医院接受保守治疗,钱理群每天走路过去陪她。第三是在燕园做了一场告别演出。第四则是完成了人生的自传——《我的深情为你守候——崔可忻纪念集》。

崔可忻又花费了巨大的体力与精力,自己动手或指挥家人,全面清理她使用过的电脑以及房间里的所有物品,直到最后实在无力再坐轮椅回去,仍请学生把衣物书本等搬到病房,逐一过目。这一项浩大的工程花费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

现在,那个房间还是保持着崔可忻最后完成的样貌,无论何时走进都整洁温馨,一如主人刚刚离去。因为完工后,崔可忻已吩咐钱理群:“房间就这样了,不能再动。”

生命的最后,崔可忻告诉钱理群衣服放在哪里,钥匙放在哪里,遥控器放在哪里。她如此淡定,让学生毛尖想到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海绵吸够了水,即使大海从它上面流过,也不能再使它增添一滴。”

毛尖说:“说不清楚师母从岁月中汲取的水,温度到底多低或多高,我只知道,在她面前,钱老师的成就,也只是像水滴。而没见过她的人,根本没法明了。”

我的深情为你守候

2019年1月1日,元旦那天晚上,崔可忻回复好友夏晓虹的信息,分两次发来:

谢谢你们的关心,多次介绍了有关癌症的治疗经验给我。大概是老钱没有认真地介绍病情,让你们不知道我目前的状况……现在让我说明一下。11月份在肿瘤医院已诊断为胰腺癌并肝转移,但没有穿刺活检的最后确诊。为此,12月份我转到了协和医院,通过了胰腺科疑难会诊,并做了穿刺活检。得出诊断和治疗意见如下:1.胰腺癌诊断没问题,虽是不好对付的腺癌,但病程也会“因人而异”(部分老年人发展可能慢一些),不用化疗也可以,其他药也基本是对症处理,最后的疼痛可以看疼痛科,可以按分级治疗方案进行;2.生活方面尽量放松,随意一点,有了这病,其他的病可以不要太在意 ,少用药物和不成熟的治疗方法为好。

这病可怕的是疼痛特别厉害,还有就是没有了胰腺分泌的酶,消化成问题。我现在状况还可以,好像没有发展到疼痛的第二级(中等),还能自己进食……我自己感觉已经不错了。至于生存期的长短,我不在乎……已经80多岁了,不是这病也会得别的病死的。让你们知道一点我的真实想法,不是我对你们的关心不领情,也不是瞧不上,而是实在不需要……

2019年1月28日,已经完全不能自主进食的崔可忻,打完点滴,吃了镇痛片,在燕园新春联欢会上登台,用尽全力,演唱歌曲《我的深情为你守候》。只见她从轮椅上站起来,揭下盖毯,脱去了厚重的羽绒服,身着一袭雪白连衣裙走到了舞台中央。

她向邻居们祝贺春节,演唱中明显体力不足,双手一直颤抖不止。

你的爱在我胸口/每个梦如此温柔/走过的岁月/风雨的岁月/把你放在我心头

凝望天边的星斗/你的脚步从未停留……感动你所有的感动/懂得你欢乐忧愁

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地方/我的爱为你保留/我的深情为你守候

坐在第一排的钱理群从相机取景框里看着夫人,眼睛一刻都没有移开。他知道,这是崔可忻在向世界、向亲友、向他告别。

“不清楚钱老师有没有掉眼泪。但我打心眼里觉得,没有师母的深情守候,钱老师的生活会有许多改变吧。”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毛尖,曾在纪念文章《没见过你的人不会明了》中如此回忆:

师母崔可忻,是中国儿童发展中心的著名医生,不过我认识她的时候,她主要是钱理群老师的管理者。她优雅美丽又权威地站在钱老师身边,为钱老师增加了生活和理智的维度。出乎我们所有人的意料,死亡能阴影全世界的人,包括钱老师,但是不能阴影崔老师。

那天上午阳光很好,钱老师签了很多书送给我们,昂扬地告诉我们:我们已经对死亡做好准备了。可是我看得出来,钱老师所谓的准备,主体是师母。把全部身心献给当代中国的钱理群,尽管称得上和崔可忻风雨同舟,但师母才是那个实际的掌舵者。

“沧海桑田,她依然是人群中最美的那个,岁月流逝,她是那个唯一打了胜仗的人。很多年前,我们就没有能力抒情了。我们在爱情中死去一点点,在工作中死去一点点,我们暗夜行路唱唱歌,因为心里怕,我们同学聚会唱唱歌,大家随个喜,生活削铁如泥把我们都变成了干燥的人。但是崔老师没有。她是唯一有资格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她说完这些,还能用天使声音抚慰我们,告诉我们,旧日朋友岂能相忘。”

深情来自她的音乐生涯,理智来自她的医生职业。两者如此完美地交织在她的身上,面对突然而至的死亡消息,她展示了真正的风度:各位稍等,让我安排一下后事。

“童年的纯真、少年的狂野、中年的潇洒、老年的神闲”, 崔可忻活出了一个完整的生命构图。她让世人看到,作为女性,生命的每个阶段都应该流光溢彩,活出自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