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局微觀

微觀世局, 遊走政經
正文

川建国路线图

(2024-12-29 08:27:12) 下一个

中国第六代战机的曝光是人类二战以后的第一次,是历史性的0的突破——在这以前,从来没有比美苏(俄)航空更先进的战斗机问世过,尤其是比美国战斗机先进过。J20和F22,J35和F35,还可以说吵起来难分伯仲,但六代机可不一样,美国还是PPT,十年内都不可能诞生——遥遥领先,我们已经遥遥领先,中国战斗机历史性与美军战斗机拉开差距,甚至是代差。

中国六代机至少领先美国人7年以上。中国预警机更是领先美国2代这么恐怖的优势。导弹我们双脉冲空空导弹服役多年,而且不止一款,美国人依然在研发中。至于高超音速导弹,中国各种各样技术都有,美国人依然没有搞定。无人机中国更是占领了世界。美军已经不止是要退出冲绳基地,关岛也待不住了,只能去夏威夷了。

加上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全产业链制造业的国家,无论美国怎样想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最后都是徒劳的。川普发动贸易战以来,美国只是从其他地方买中国在当地洗澡后的产品,这反而加深全球对中国产业链的依赖。摆在川普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就是慢慢退出亚太,然后建立自己控制的北美帝国和中东帝国。

因此,老川也公开表态要求加拿大与墨西哥与美国合拼,同时向丹麦要求购买格陵兰岛。格陵兰全境大部分处在北极圈内,于北美洲东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气候寒冷。隔海峡与冰岛和加拿大两国相望。据估计,格陵兰西北和东北部的化石燃料藏量相当惊人,存有将近500亿桶的石油与天然气。另外,在南部纳赫萨克市附近的高原,发现了可能世界蕴藏量最大稀土金属矿床。

老川的如意算盘是整合北美与格陵兰岛的油气与矿产资源,为美元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切实看到了未来北极航线扩大对巴拿马和苏伊士的威胁。如果同时控制格陵兰岛与巴拿马运河,未来美洲只有中美势力控制的两个出入口,一个钱凯港,一个巴拿马。

现在,全世界都知道,川普要重归“门罗主义”。1823年,詹姆斯·门罗在第七次对国会演说的国情咨文中称,美国不干预现存的欧洲殖民地,也不会参与欧洲国家内部事务,但倘若欧洲国家如果进一步对北美或南美的土地进行殖民,对其政权进行干预,都将视为侵略行为,美国政府将会介入。当时,几乎所有拉丁美洲殖民地已经或正在取得独立,摆脱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所以美国与英国达成共识,希望借此使得欧洲势力不再进入美洲。而“门罗主义”的说法最早是在1850年出现的。

门罗主义陈述三要点,第一点,欧洲各国不能再以任何美洲国家为殖民地。其次,在外交政策上行使华府方面的原则,即美国仅在本身利益受损的前提下介入欧洲事务。第三,美国视任何殖民美洲的企图为对美国之国安威胁。老罗斯福总结以上三点并加入一项陈述:“温言在口,大棒在手。”(Speak softly and carry a big stick.),即所谓的巨棒外交。

据估计,全世界约有5%的海运量通过这个运河,它可使来往于亚洲和美国东海岸的船只避免经由南美洲南端的漫长而危险的绕行。相信川普抛出收回巴拿马运河的言论的时候,或许会回想起西奥多·罗斯福乘船前往巴拿马运河工地的那个的下午。那是1906年秋天,老罗斯福由此成为第一位在任期间访问“外国”的美国总统。他迫不及待地登上轮船,连续数日焦急地在甲板上踱步;尽管抵达时正下着倾盆大雨,他还是满怀激情地踏上了码头,很快就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这是一项“史诗般的壮举”!在这之前,法国和英国的尝试在无数的丑闻与失误后均以失败告终,而今,美国人却以其非凡的创造力和技术优势,展现了征服自然最严峻挑战的能力。

罗斯福将这条正在建设中的运河视为机械与物理工程的无与伦比之作,是巨型机械与人力的完美结合。难怪他会抓住机会爬上一台重达95吨的蒸汽铲车的驾驶舱,摆出一副亲自指挥作业、挖掘运河的姿势,留下诸多照片。

然而,这片土地到底有多“外国”?在罗斯福政府的一手操纵下,巴拿马不久前才从哥伦比亚独立,并立即以1000万美元外加每年25万美元的价码,授予美国对运河修建区的完全和永久控制权,“就像是其君主一样”。美国人任命了一位总督领导地峡运河委员会,乔治·华盛顿·戈塔尔斯(George Washington Goethals),一位工程师兼退伍老兵,被选中承担此任。他以铁腕进行统治,对民主形式漠不关心,对劳工的不满也毫不容忍。

与美国领土不同,运河区拥有独立的司法系统,由总督一手掌握,不设陪审团或司法审查。因各种违法行为而被捕的工人(绝大多数劳工是来自牙买加、巴巴多斯“及其他英国属地”的非洲裔加勒比人)通常会被关进区内的监狱服苦役,他们只能向其祖国的大使馆提出上诉,但成功的希望渺茫。与其说运河区是“外国”,不如说它是位于一个主权国家内的美国领土,是美国对巴拿马本身施加影响力的跳板。

如果川普铁了心要拿下加拿大,墨西哥,巴拿马运河与格陵兰岛,对美国来说是毫不费力的事,而拿下之后,更难的是制造业的回归。而川普已经公开他心中的榜样就是开创了美国工业化强国之路的“黄金40年”,有“关税之王”之称的麦金莱总统。川普甚至想将北美最高峰从“德纳利”改回“麦金莱山”。

威廉·麦金莱任总统期间,正值美国垄断资本形成并开始对外大肆扩张时期,他的当务之急是复兴经济。在麦金莱在第一个议员任期内就鼓吹提高关税,坚定地支持保护主义。提高关税,主要目的不是提高政府收入,而是使得美国商品在国内市场,与外国商品相比,有价格优势。曾为麦金莱立传的玛格丽特·利奇(Margaret Leech)指出,麦金莱所居住的城市,坎顿,之所以能够成为繁荣的农具制造中心,就是因为关税高企,这有可能影响了麦金莱的政治观点。麦金莱在国会中提出提高关税的法案,支持提高关税的法案,反对降低关税或者是以增加政府收入为目的提高关税。下图麦金莱在争取连任时所使用的海报,他立在一枚金币之上,而抬高金币的是士兵、海员、商人、工人和专业人士。

执政后,他继续采取提高关税和稳定货币的政策,抵御进口,要关起门来走美国独立自主的工业强国之路。加上其他措施,美国的经济有了很大起色,麦金莱从而获得“繁荣总统”的美名。

川普或许是真的不在乎台湾的事情,因为在他眼中台湾对美国的利益并不那么重要,至少远低于他眼中的加拿大、格兰陵岛和巴拿马运河,就如他曾经讲过的“小小的笔尖”。亦或许,在川普看来,美国要重新掌控世界包括台湾事务,需要像麦金莱开启的时代那样经过又一个“美国的黄金40年”之后才可行。

显然,老川也明白要美国制造业的重新振兴,起码需要几十年时间。但现在的美国与麦金莱时代的美国已经不同。因为科技一直是推动全球权力变迁的重要力量。回顾欧洲国家如何通过科技优势进行全球殖民,可以看到科学与技术在塑造世界格局中的关键作用。蒸汽机、大规模钢铁生产、汽车和飞机等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不仅是工业革命的标志,也成为了欧洲殖民扩张的工具。这些技术的根基在于对数学、物理和化学的深刻理解,赋予了欧洲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和维持霸权的能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力量正在从西方转移到东方。

今天,美国在这些领域的竞争力似乎正在减弱,尤其是在科学出版物的数量上,中国已经超越了美国。这不仅仅是学术成果的比较,更是国家在科技发展上的投入和长远规划的体现。中国通过重视科学教育和技术研发,正在逐步构建起一个有潜力在未来成为全球科技领袖的基础。

教育,特别是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是国家科技实力的基石。欧洲历史上的科技霸权部分源于其对这些领域的教育重视,而今天,中国在STEM教育上的投入和政策支持,显示了其对未来全球领导地位的渴望。中国在科学出版物数量上领先的现象,不仅仅是学术成就的体现,更是一个国家在科技领域崛起的标志。

这标志着全球霸权的转移和全球权力的重组。从科技推动下的殖民霸权,过渡到通过科技竞争力争夺现代国际影响力的时代。中国通过教育和科研投资,正在构建一个强大的科技生态系统,这不仅是为了经济增长,更是为了在21世纪的地缘政治棋盘上争取更大的话语权。这种转移不仅仅是科技实力的变化,更是全球权力结构的重组。

与此同时,美国面临着在STEM教育和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挑战。尽管美国仍在许多科技领域保持着领先地位,但相对衰退的迹象已经显现。美国大学的学生选择STEM专业的比例下降,而国际学生,特别是来自中国的学生,在美国的STEM领域中占比增加,这表明了全球科技人才流动的趋势。

科技不仅是过去殖民扩张的工具,也是现代国家间竞争和霸权建立的关键。通过对STEM教育的重视和科技研发的推动,中国正逐步从一个制造大国转变为科技创新大国。目前,中国STEM毕业生数量比世界其他国家加起来还要多。该数字每年都在攀升。美国根本无法与之竞争。

Elon Musk明确指出,美国的工程人才短缺情况比通常报告的更为严重。Musk挑战现有的预测,主张美国需要立即增加两倍的技术熟练的工程师来解决创新中的瓶颈问题。尽管报告指出,到2032年,仅半导体行业就将需要160,000名工程师,Musk强调这种需求迫在眉睫,而不是8年以后的事情。

Musk将这一问题比喻为一个体育团队无法招募到足够的冠军球员,指出美国在培养超级技能且高度积极的工程师方面明显落后。这种短缺不仅影响了半导体行业,也波及到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削弱了美国在全球技术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没有立即采取行动来扩大 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管道、改革高技能移民政策以及重新培训劳动力,美国可能在这些领域失去其领先地位。

Musk的呼吁是:美国必须今天投资于人才,以确保明天的未来。通过扩大STEM教育,简化高技能移民程序,以及重新培训现有劳动力,美国可以缓解这一工程人才的短缺危机。

例如,Statnews报道了放射性药物领域因缺乏专家而面临的挑战,而 BCG 和 SAE International 的合作研究指出,每年美国需要大约400,000名新工程师,但缺乏新一代技能的工程师可能导致每年三分之一的工程职位空缺。

马斯克知道,美国制造业的回归需要大量的工程师,而目前美国的教育制度已经不能提供足够的理工人才,只能通过H1b签证向全世界招聘,因此这引起大量川普支持者的反对。马斯克在X上与他们争吵起来,最后马斯克还取消了几个反对者的蓝V,意味他们失去了赚流量的机会。这些反对者的心情可以理解,希望这些大公司多雇佣美国人,但美国教育已经荒废多年,就算现在重新改正,等新的人才估计也需要十年,而公司业务无法等待。

正如维韦克·拉马斯瓦米批评“美国文化劣根性”引发,美国人强烈不满的文章,顶尖科技公司常常雇佣外籍或第一代移民工程师,而不是“本土”美国人,并非因为美国人智商天生不足(这种说法懒惰且错误)。其中一个关键原因与文化有关。艰难的问题需要艰难的答案,如果我们真的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直面真相:美国文化长久以来(至少从90年代开始)崇尚平庸而非卓越。这种文化并非始于大学,而是从年幼时就开始塑造一个庆祝舞会皇后而非数学奥赛冠军、崇拜运动员而非毕业致辞生的文化,无法培养出顶尖的工程师。

一个推崇《男孩成长记》(Boy Meets World)中的Cory,或《贝尔大街的青春时光》((Saved by the Bell)中的Zach和Slater,而忽视Screech的文化;一个喜欢《家庭琐事》(Family Matters)中“完美男友”Stefan而非Steve Urkel的文化,也不会培养出最优秀的工程师。(事实:我认识多位90年代的移民父母,他们会限制孩子看这些电视剧,正是因为这些节目推崇平庸。这些孩子后来都成为了极其成功的STEM毕业生。)

需要更多像《爆裂鼓手》(Whiplash)这样的电影,而不是重播《老友记》(Friends)。需要更多数学辅导,而不是过夜聚会。更多周末科学比赛,而不是周六早晨的卡通。更多阅读,而不是看电视。更多创造,而不是“放松”。更多课外活动,而不是“逛商场”。大多数普通的美国父母用怀疑的眼光看待“那种父母”。大多数普通的美国孩子用鄙视的态度对待“那种孩子”。如果你成长过程中只追求“正常”,那么你达到的也只是“正常”。

现在,闭上眼睛,回忆一下你在90年代(甚至现在)认识的那些家庭,他们是按照哪种模式培养孩子的?要诚实面对自己的答案。正常”无法在全球技术人才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如果我们假装“正常”就够了,那么我们终将被中国赶超。这可以成为我们的“斯普特尼克时刻”(Sputnik Moment)我们曾从沉睡中觉醒,也可以再次做到这一点。川普的当选或许标志着美国新时代的开始,但只有我们的文化彻底觉醒,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一个再次以成就高于平庸、卓越高于普通、学术高于从众、勤奋高于懒惰的文化。这就是我们的任务,而不是沉湎于受害者心态或者仅仅幻想(或试图通过立法)改变雇佣规则。我相信我们可以做到。

不过,按照在下的理解,维韦克批评的美国文化,是美国冷战以后,所推崇的文化。因为美国精英认为产业可以转移去第三世界,而美国人不需要去工厂上班了,用奶头乐养着他们就可以了。现在因为中国的出现,打破了平衡,重新需要美国人去工厂上班,做男子汉,承担责任了。

现在的白人类似当年满清的八旗,从能征善战变成了提溜鸟笼子。如大清时期洋枪队的队长白齐文,法国军官的孩子,父亲还跟着拿破仑打过仗,后来搬到了北卡成为老师。后来父亲因为斗殴死了,再后来和母亲搬家到华盛顿特区,参议院工作。结果去了克里米亚战争,参加了法国军队,此后又去了洋枪队,后来因为劫饷4万银元被撤职,被美国公使袒护。

结果白齐文转头就投了太平军,后来投降了戈登,当时美国领事都受不了他了,把他送到日本,禁止他来中国。他还不服气,偷渡到中国,准备投奔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结果被清军逮捕了。李鸿章知道这个事后,用船把他押到苏州,半路把他溺死了。

白齐文明明可以在美国生活的不错,非要到处折腾,又是去打克里米亚,又是打太平天国,还左右来回跳,这就是那个历史阶段的美国人,

这类的白人可不止美国人,英国人也一样,当年洋枪队的首领还有一个叫戈登,英国白人。戈登的父亲是少将,他本人也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属于工程部队,还被俄罗斯人打了一枪。参加完克里米亚战争后,成为查塔姆讲师,晋升为上尉,一般来说这会该做的都做完了,也该享受享受了,结果听说中国太平天国起义,闲不住,自愿来中国,然后打了很多仗,后来返回欧洲,晋升上校,后来又去了奥斯曼,当过总督,还搞过改革,但是失败了,又去毛里求斯担任皇家工程师司令,最后死在了马赫德起义。

白齐文和戈登,这都是和中国历史相关联的人物,看看当年的白人是怎样奋斗的。比较起来,万斯写那书就有自吹自擂的嫌疑,他做了什么了?无非去当兵,伊拉克转悠了一圈,读了大学然后就现在要成副总统,根本无法与白齐文和戈登比。

诸君如果能重温《壮志凌云》,一定看一次感慨一次。美国1980年代的精神风貌跟今天完全不同,男帅女美,都健康自信,音乐也透着美利坚的蓬勃气息,美国富裕强大又自信满满。今天的美国透着一股子暮气沉沉,四十年不到,两个版本的美国。

除了人的素质教育外,水对美国制造业的回归也是问题。美国自身的再工业化希望渺茫,对墨西哥的工业化是替代方案之一。选择墨西哥的好处有很多,比如近在眼前可以随时拿捏,低端人口数量足够等等。这个思路执行了几年,结果是墨西哥对美国的工业品出口确实有大幅增长。

不过这种增长的结果,不管是老爷天还是老美自己,可能都无法承受。老天爷不能承受的是,气候变化导致墨西哥总体降水减少15%,现在几乎是全域缺水,墨西哥城更严重。老美不能承受的是,支持墨西哥制造业崛起需要大量的工业用水,而墨西哥的工业用水与美国西部的生活用水已经博弈了上百年,美国大坝在落基山上游几乎截断了所有流向墨西哥的河流淡水。发源自落基山脉的几条天然大河,在流经美国西部几个州后,本是由墨西哥汇入大海的。美国自己把西部的地下水折腾没了,于是在上游设置多重大坝拦截,最后下游墨西哥的出海口都搞干涸了。

美国的核心资产,大致分三大块:华尔街对应金融核心资产,硅谷对应信息化核心资产,还有休斯顿对应航天军工和传统油气资产。美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这三块核心资产,他也是分开来摆的,没有放一个篮子里。其实这三块资产,正好对应美国本土面对的3片大海,硅谷朝西面向太平洋,华尔街朝东面向大西洋,休斯顿朝南藏在中间面向墨西哥湾。

由于加州水资源的枯竭,目前硅谷资产大有往休斯顿周边也就是德州迁移的趋势。不过德州摆那么多资产,水资源方面可能还能应付,但有个巨大的风险,就是每年一度的南来飓风和北来寒潮。这次的艾达飓风再次席卷新奥尔良,离德州也就一百来公里的误差。

那可否把硅谷和休斯顿都搬到东海岸呢?也不行,这样就等于帝国放弃了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而且东部资产是核心中的核心,关键时刻可以马上救命的。其他核心资产跑东部去抢水和电的资源,那就不光是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了,而且是挤到一个篮子里去了。

德国陷入一种对俄关系的怪圈,需要用俄国的廉价能源来维持自己的工业产能,才能向乌克兰提供军火在内的工业品来反对俄国。其实美国也有类似神逻辑,他需要向墨西哥放水来支持墨西哥的工业崛起,以便从墨西哥获得廉价工业产品来维持美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消费,包括消费更多的水。

这就是川普需要整合墨西哥的原因之一,只有美墨变成一个国家,或者起码有驻军了,才可以放心把水放入墨西哥,让他们成为美国低端产业中心。不然墨西哥工业成长后,他就变成美国一个强大有威胁的强国。而且美国西部的大片土地,是最近一两百年里从墨西哥手里抢走的。

故此,据《独立报》报道,唐纳德·特朗普和他的团队正在争论他上任后要对墨西哥进行“多大程度”的入侵。据《滚石》报道,特朗普和他的过渡团队工作人员正在讨论对该国进行“软入侵”。据NBC的报道,川普将宣布贩毒集团为恐怖组织,并派遣美国军队进入墨西哥。所有这些,就好理解了。

比较起来,中国就好很多了。几千年来,中国有起有落,但最后都能够重新爬起来,最大一个考验就是五胡乱华与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汉人几乎灭族,但也能够翻身。当今世上,就只有中国才可以做到。鸦片战争以后的考验更是动摇了中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信心,但现在也挺过来了。美国立国时间太短,没有经历过完整的兴衰考验,目前这个衰落,是无法避免的,也是考验。

儒家文化圈由于200多年落后,所以在学习西方上可谓足够虚心、全面和细致入微,每年上百万的留学生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可西方以其长期的居高临下和优越感,对其它文明大多不屑一顾,所以他们至今不懂儒家的温良恭俭让,也不懂道家的“柔弱胜刚强”和“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道理,他们一直把谦卑、内敛和低调视作了无能和害怕。如今他们正越来越多体验到惊讶、错愕甚至被愚弄的感觉,这是傲慢和自以为是的必然结果,怨不得任何人。

总的说来,中华民族是生存取向而非掠夺取向的民族;中华文明是学习型文明,为了生存,从不拒绝学习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原因不是这里的人基因优秀,而是这方水土的自然禀赋配比。这样的民族/文明具有最强的韧性,让豺狼虎豹望而兴叹。它们可以赢一时,但终会被反推回原地,毫无悬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卢冠霖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zhuzi_20' 的评论 : 有道理
zhuzi_20 回复 悄悄话 "夫唯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的意思不是不争
要想争赢, 就必须通过上兵伐谋, 找出对手的破绽. 但是同时也要防止对手找出自己的破绽. 但是你无法知道对手的真实想法, 对手也无法知道你的真实想法, 对手的破绽可能是故意暴露给你的, 所以你有可能误判对手, 对手也有可能误判你.
所以最好就是让对手的注意力完全从你身上转移走, 不争就是个办法. 然后再去找出对手的破绽, 通过对手的对手去消耗对手, 最后全部消耗殆尽后, 就可以一网打尽了
大汉唐 回复 悄悄话 :)
:):)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