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奇程

修辞立其诚 辞达而已矣 行其所当行 止于不可不
人世很耐想 白说也得说 我思故我在 枝繁月正圆
个人资料
正文

林培瑞教授的盟友不免矛盾

(2025-04-24 10:46:52) 下一个

——难辨白左与美国自由知识分子

林培瑞教授因“人权”课程命名问题与加州大学发生分歧后,一些平日里持反“白左”立场的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在第一时间声援他。这种来自美国少数族裔对一位白人教授的支持,在当下政治语言高度撕裂的语境中,自然会让我们注目。笔者试出以“同情之理解”(借用钱穆先生语来对今人),约略体察一下这种“矛盾式选边”背后的心理逻辑与文化背景。

• “白左”标签的混乱使用

“白左”一词最初源于对西方自由派的批评,含有明确的情绪化倾向。它所指代的,不只是左派政治立场本身,更夹杂了对“政治正确”(特指II型即非直接出自政治权力者)、“多元文化”以及西方社会反思传统的否定与焦虑。在一些中文语境中,白左一词逐渐被解为“伪善”,甚至泛指一切“非现实、假道德”的公共发言者。

但林培瑞教授属于典型的美国自由派学者,他支持人权、反对集权、捍卫表达自由,在美国社会的政治图谱中无疑属左而非右。他关注中国的政治体制问题。而以他对中国现状的批评立场来看,他又被中文网媒确定地归为“反左”的一边。原因尽人皆知:中国政府历来将“反华势力”一律视为“右派”故也。

因此,平时常以“白左”作为批判对象的声音此刻却来赞同美国白人左派林培瑞,这不仅显出其用词的模糊,也暴露了评判标准的双重性。

• 价值认同的两难处境

这一矛盾的根源,在于现实处境中的多重拉扯。一方面,许多华人自由派希望借助西方社会的言论空间,批评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与思想禁锢;另一方面,他们对西方学术界和传媒界中“身份政治”和道德诉求的激进表达又常怀有不安,甚至感到排斥。

林培瑞教授在这场事件中的角色,正位于这两种倾向之间。他所捍卫的,是一种非意识形态化的学术表达权,是对以程序方式掩盖实质争议的温和抵制。身为反对极权的人文主义者和自由派,他不支持道德审查,也不拥抱学术圈中某些“用词洁癖”式的规范。他的立场因此获得“反白左”者的临时认同,但也可能让他面对那些支持者时心生复杂。

我们能看到:这种支持并非虚伪;但它所体现出的选边方式,在现实文化与身份认同的拉扯中显得混乱。

• 标签之外的思想连续性:反白左之中,仍有自由主义火种

如果撇开标签,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批评“白左”的声音,实际上并非完全拒绝自由主义。他们往往也重视个人权利、思想开放、反对国家权力的过度介入。在许多个案中,他们只是对自由主义在西方现实语境中的实践方式——尤其是身份政治话语主导下的公共审美和道德表达——感到困惑、距离甚至抗拒。他们的不满,更多是一种对路径和风格的质疑,而非对核心价值的否定。

在这一点上,他们与林培瑞教授或许正存在着思想连续性,而非标签所示的阵营割裂。这种连续性不是通过政治立场来表明的,而是透过对“自由如何落地”的共同关注来体现的:大家都在意自由是否被形式化了、标签化了,是否因政治语言的固化而失去了其开放性和可辩性。

这种态度并不罕见,甚至可以理解为一个思想成长过程中的自然阶段。在经历身份焦虑与文化交错的语境中,个体或群体对“谁是盟友”与“什么是自由”之间的理解,往往需要时间去厘清。他们有时从“反感白左”的路径出发,却可能在某些具体事件中,重新触及自由主义的核心。

林培瑞事件在中文语境中引发的共鸣,恰好说明:即便标签挂得再醒目,实质的思想认同,仍可能跨越表面对立而发生。这是一种矛盾,但也是希望。

• 在模糊中接近真实

林培瑞或许不会在意这些来自“非典型自由派”支持者的身份。他关心的是学术空间是否仍可容纳不服从主流语言的表达者;他也清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试图融入西方公共话语时,会经历怎样的矛盾与困惑。

而我们在观察这一现象时,也许可以减少一些标签式的判断,留出一点点对“思想复杂者”的理解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既容得下自由的坚持,也容得下对自由主义路径的怀疑。

这才是我们真正可以共享的公共讨论起点。

• 一点提醒

林培瑞教授可能的尴尬,也许不在于对手,而在于某些盟友。那些力挺他反对“政治正确”的声音,有时恰恰来自中文舆论中最痛斥“白左”的群体。这并非不可理解,只是值得一问:若我们日常所批评的“白左”,其实也包括了林培瑞这样的自由主义者,那么在支持他时,是否也应顺势重新审视一下“白左”这个标签的含混与误伤?

在愈加撕裂的语境中,也许恰恰需要一点自觉,好让我们分辨出真正值得捍卫的立场,而非仅靠标签决定谁是敌谁是友。

• 一点联想

中国最大号左派毛泽东曾说他喜欢美国的右派,反倒认为美国的左派“具有欺骗性”。这句看似策略性的判断,背后所透露的,不止是毛的实利考量,更深层的,是他对现代政治文化与人文主义基本精神的排斥立场。今天一些华人批评“白左”,若已然踏入毛风毛路而不自觉,或许应当停下来想一想:我们所反对的,究竟是文明规范的某些走偏,还是旨在保障自由的价值观?

于此不可不察。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