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枫叶黄

憧憬退休的生活,闻吻夕阳的色彩
正文

做母亲的成本

(2025-05-10 22:40:52) 下一个

做母亲的成本

去年此时,我刚刚活检确认胰腺癌 PDAC 复发了。那时也不知道能不能挺到今年的母亲节,结果冥冥之中有母亲保佑,我还真的挺了过来。

所以,还是在这里念叨念叨母亲吧,求她继续保佑我。我估计她听得见 — 用量子纠缠的观点来看,写点文章交流比烧纸靠谱。

今天聊一下母亲在我身上花了多少钱 — 这个正好和去年写的《妈妈的银行存款》呼应。

精神上的付出是无法衡量的,但具体花出去的钱却可以计算或估算。而这些经济支出大概率是没有经济回报的。

(一)学前 7 年 ¥1500 元

我父母那时的工资合计起来大概有 ¥175 元/月。

家里有八口人,假设平均每月存 ¥55 元做意外备份,常规情况下每人均摊每月 ¥15 元。

那么每个人在这 7 年里的一般费用就是 7 x 12 x 15 = ¥1260 元。

虽然没有上多久托儿所,但我在小的时候费用要多一些,比如雇过几个月的保姆,牛奶等营养品也不少花钱,所以再加上个 ¥240 元,总数就是 ¥1500 元。

(二)小学 5 年半 ¥ 1000 元

先声明,不是我太笨降级了才念了五年半,而是我们那里学制从秋季入学改到春季入学,然后再改回去,耽误了一年。我这还是少念了半年书的结果。

我父母那时的工资合计起来还是 ¥175 元/月。但哥哥姐姐都工作了,家里人口成了 5 个人。物价也基本没有变化。那时的上学成本很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总体的费用是 5.5 x 12 x 15 = ¥990 元。大约是 ¥1000 元吧,家里的存钱能力也增加了。

(三)中学 5 年 ¥ 1200 元

这段时间比较乱,我又是走读又是住校。文革结束了,社会开始发生各种变化,但父母的工资还是没有变,¥175 元/月。哥哥姐姐都独立了,外祖母也在这期间去世了。

我不仅更能吃了,也有了一点点外面的活动。估计每月的费用平均会涨到 ¥20 元吧。

总体的费用是 5 x 12 x 20 = ¥1200 元。

(四)大学 4 年 ¥ 2000 元

这个我母亲算过,因为需要每月寄钱或者带钱上学,比较好记录。一共约 ¥2000 元,平均每年 ¥500 元,每个月 ¥40+ 元。

实际上每月约定的费用是 ¥30元,但有额外支出,比如买个录音机、自行车、衣服等。另外,我父母的工资也在期间合计上涨到了 ¥200 元/月。

注意在假期回家的吃住没有计入。不好算,就先忽略吧。

(五)研究生 3 年 ¥ 1000 元

虽然有一点工资(好像是每月四十几元),大手大脚的我还是经常需要接济。3 年下来的花费用是 ¥1000元。这里有买吉他、买围棋、出行等。

这时我父亲已经去世。母亲单工资也涨到了 ¥140 元/月。有病的姐姐也在这期间去世了。

(六) 毕业后 3 年半 ¥7800 元

不好意思,毕业后还在蹭母亲的。这里有结婚、安家、生孩子、出国等费用。那时已经进入了九十年代,物价也已经涨起来了,钱开始毛了。

我母亲也已经退休,退休后工资也就是 ¥135 元/月。花的钱很多都是以前的积蓄。这种支持直到我从国外回来才停止。

(七)总计

到我二十七岁,父母在纯经济上的支出大致是:1500+1000+1200+2000+1000+7800 = ¥14500 元,一万四千五百元,这些钱可都是在低工资时代完全靠工资攒下来的。

这些数字不是全凭我拍脑袋想出来的。母亲有个习惯,什么琐碎的事都会记录下来。这些信息大部分是有账可查的。

相比之下,母亲从 23 岁起(抗战结束后)就开始工作养家。来到东北后也是每月给她的母亲寄生活费,后来又把外祖母接到家里照顾。相比之下,我是退化了不少,虽然赶上的时代好多了。

啥也不说了。附上母亲在 1951~1954 年给她的母亲寄生活费的记录(那时旧币的 ¥1000 元相当于新币的 ¥10 元,但那时的钱值钱)。之后她就把外祖母从老家接了过来,直到二十几年后给外祖母送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枫散仙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容榕' 的评论 : 谢谢理解!
容榕 回复 悄悄话 此钱(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