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公平与自由,哪一個更重要?

(2021-02-02 17:17:36) 下一个

上一回,我們介紹了新自由主義學者羅爾斯的學術思想。 強調了公平是社會制度的首要美德。 希望通過政府的分配手段來幫助窮人。 而古典自由主義學者諾齊克則是堅持自由第一。 並認為羅爾斯的政府分配手段會侵犯個人自由。 簡單的總結為一句話,左派強調的是公平第一。 右派則強調自由第一。 或者我們說,在政治領域。 凡主張公平是政治第一要務的,我們就稱之為左派,比如民主黨。 凡堅持自由第一,這個保守政治原則的,我們就稱之為右派,比如共和黨。

那麼,怎麼評價這種自由主義意識形態下的左與右之爭呢? 我想引用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卡爾波普的概括。 在1976出版的《無盡的探索—思想自傳》中,卡爾波普寫道:過了很長時間,我才認識到,自由比公平更重要,試圖實現公平就可能危及自由;而如果失去自由,則在不自由的人們中間又何來公平?( 可以听:自由比公平更重要。《美國筆記 -3》12/21/2020 - YouTube )

我們來分析一下。 早期的卡爾波普是個大左派,也認為社會的公平是政治的第一要務。 到了晚年,卡爾波普認識到,自由比公平更重要。 因為通過政治手段實現公平,會反過來危及自由。 而一旦失去了自由。 公平或平等也會消失。 極端的例子,我們又要講到發生在蘇聯的社會主義改造。 通過強有力的政治手段,將個人財富拉平,一下子就實現了財富上的公平。 但是,政治上的自由也同時沒有了。 那麼,在這種沒有"自由"的形態下。 整個社會都處在了即不公平也不平等的狀態之中了。 所以,我們說,這是一個在學術上,以及在政治實踐上都有了明確結論的"兩難"。 這個「兩難」可以簡單的歸納為「自由」與「公平」不能兩全。 如果堅持政治上的保守主義(小政府)。 你就很容易被指責為缺乏同情心,並要為社會財富分化和經濟衰退承擔責任。 反過來,使用大政府的政治手段。 通過高稅收,高福利,去實現財富分配的"公平"。 又會危及到"自由" 進而引發新的不平等與不公平。 那麼美國是如何解決這個「兩難」問題的呢? 我們無法展開過多的討論。 就以美蘇冷戰這個典型事件為例。

美蘇冷戰的結果。 為保守主義與新自由主義的平衡機制贏得了學術上的,以及現實政治上的認同。 一方面,左派可以打破公共政策上的沉悶格局。 致力於推動社會的公平與平等。 另一方面,右派可以起到踩剎車的作用。 避免政治力量成為一匹脫韁的野馬。 而造成對整個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損害。 這是一個很好的平衡機制。 也就是說,在平衡左與右的政治實踐中,即可以捍衛"自由",也可以實現經濟的繁榮與公平。 這樣一來,美國的政治形態就有了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它要同時顧及兩件事情:在捍衛自由(個人自由,言論自由,宗教自由,財產自由)不被政府權力侵犯的同時,保持經濟的繁榮與社會公平。 而其他國家的政治形態就沒有這個特點。 無須兼顧這兩個面向。 通常,他們只需要強調政府權力或強調經濟發展這一個方面就可以了。 不好的地方是,當政府權力壓倒自由時,社會的平等與公平也同時被壓跨。 這個就是我們需要特別看清的地方。 也是我們進入公共話題,參與政治活動的前提。 維護這個左與右的平衡機制。 在保障"自由"不被政府權力侵犯的同時保持經濟的繁榮與社會公平,就成了我們最大的政治。

那麼,這個如此重要的「自由」,它是怎麼來的呢? 它的來源是什麼呢? 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上帝賦予的。 另一種認為沒有上帝。 兩種說法都偏離了美國憲法。 應該說,在立國之初,在清教徒的價值體系中。 "自由"是人的自然屬性。 被描述為"與生俱來"。 人已經具備了"自由"。 當"自由"進入憲法時,它就表現為,言論自由,宗教自由,財產自由,平等的自由等等。 憲法就是要保障"自由"神聖不可侵犯。 也正是由於"自由"神聖不可侵犯。 因此美國選擇為一個政教分離的國家。 也就是確定"自由"並非來源於任何宗教,政府或種族。 重點是,這個政治學上的"自由"是以一個人來作為單位。 由於人生而平等,因此,"自由"平等的屬於每一個人。 而不分種族,性別,身份。 也不被任何政府,種族,黨派或個人所侵犯。

那麼,我們剛才提到還有一種解釋"自由"來源的理論。 簡單講,隨著唯物論發展而來的政治理論,對於"自由"的來源有不同的解釋。 雖然唯物論是一種"無神論"。 但是"有神"與"無神"不是問題的重點。 問題的重點在於,唯物論的政治學,把"自由"理解為人與自然的關係。 這導致了"自由"成為了一個需要去爭取的,要努力去實現的東西。 我們重複一下這個差別,在清教徒看來,人已經是"自由"的了。 政府保障我這個"自由"就好了。 但在唯物論的政治體系中,人是不自由的,自由需要爭取,自由來源於個人,集體,國家之間的博弈。

由此,我們的政治家,學者,媒體及其粉絲們,也都不加分辨的接受了違背美國憲法的"自由"理論。 他們把「自由」從以人為單位,分割為以「族裔」,「性別」,「身份」為單位。 從而將"人生而平等"篡改為,由於"族裔","性別","身份"的差異,人生而不平等。 這樣,他們就創造了一個新的,政治上虛擬出來的「不自由」。 他們通過一再的鼓吹族裔的"自由"。 性別的"自由"。 非法移民的"自由"。 以及貧窮的「自由」(比如,窮人有搶劫900元的"自由")。 達到獲取「額外的自由」。

更加極端的是,誰要是膽敢對以上這些,政治上虛擬出來的"自由",說出半個"不"字。 那你就會丟掉工作,你的論文無法發表。 甚至有人到你家門口抗議。 等等。 也就是說,你連「政治不正確」的「自由」都沒有! 這樣的政治風氣,就有點像"政教合一"了,被一種新的宗教,一種帶有神秘禁忌的"邪教"所控制。 說它是宗教或"邪教",是因為它的"禁忌"已經控制了美國的方方面面。 從三權分立的部門,到幼兒教育。 人們害怕冒犯這個"禁忌"。這個"禁忌"已經控制了你的思想。 控制了你的言論。 控制了你的選舉,最後,也將粉粹你作為一個人的"自由"。

很多人把這種"禁忌"的流行放到陰謀論和諜戰上去尋找原因。 把問題放到國際間,放到兩種意識形態的爭奪上去找原因。 也有很多人認為是多元文化和開放社會惹的禍。 也就是丟失了美國的基督教傳統價值。 也有人傾向於認為,左派民主黨才是始作俑者。 造成今天這個混亂局面的根子,是左派民主黨逐漸放棄了對於憲法中"自由"的認同和捍衛。 我是比較傾向於最後這個看法的。 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看法。

傳統美國人對的左派和民主黨人有一個認知,那就是他們的動機是善良的,做的事情是符合政治倫理的。 我們在上一個視頻中聊過,民主黨持有的也是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只是政治手段上突出公平與平等而已。 重要的是,在歷史上,兩黨對於捍衛憲法有過一致的立場。 然而,左派民主黨人為了政黨的利益。 開始迎合科學唯物論對於「自由」違反法憲法的解釋。 這使得他們開始放棄對於憲法的捍衛。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技術精英階層產生出來。 這些持有科學唯物論的精英階層,也自動的站隊成為民主黨人。 這使得民主黨完全的被科學唯物論及其價值觀所控制。 科學唯物論有一個危險的特性。 那就是相信科學會帶來絕對真理。 或乾脆相信科學理論代表了絕對真理。 這種信念會自我強化,並沿著自我正確的道路狂奔下去。 這必然的導致他們打破左與右的政治平衡,一再做出違反憲法的公共政策。 一再的把「科學理論」推向極端。 從而,一再的引發"公共災難"。

我們來看看柯林頓把全球化推向極端的例子。 經濟全球化理論有一個基本的前提,那就是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 經濟全球化要在自由市場經濟國家間實行。 但是,柯林頓卻不顧一切的把它推向極端。 一廂情願的認為經濟全球化可以搞定一切,包括搞定"專制"而實現"民主"。 同時,對於共和黨人的反對意見,傲慢的民主黨人根本不去檢視自己是不是走的太極端了。 而是給共和黨人扣上種族主義的帽子。 這種打破政治平衡的越界行為。 不但給美國經濟帶來了嚴重的災難。 也同樣會造成政治上的災難。

我們來看看這次大選。 某些民主黨的州。 他們以疫情之名,以專家之名,以正確之名,去違反憲法規定的選舉流程。 我們先把陰謀論和諜戰放到一邊。 我們看看民主黨人是怎麼跨越政治界限的。 由於民主黨人接受科學可以帶來絕對真理的信念。 因而,他們會鄙視政治平衡。 他們無法控制的要把自我正確,政治正確推向極端。 直至破壞憲法。 在面對自己是否已經「違憲」的問題上,民主黨人可以再次違反憲法。 他們去打壓言論自由,思想自由,選舉自由。 甚至還打出捍衛"民主"的旗號為自己辯護。 但諷刺的。 "民主"恰恰不承認任何所謂的"正確"。 包括政治正確。 高於憲法的科學決策,以及一切形式的絕對正確。 因為,如果有絕對正確這回事,那就不需要"民主"了。 代表政治正確的民主黨應該永遠執政。 由於"民主"的實質是否定絕對正確。 同時,由於"民主"的實質是捍衛憲法。 那麼,那些堅持"政治正確",違反憲法的行為,其實質就是反"民主"。

因此,我們有理由支援保守派。 因為在經濟政策上,每當民主黨人走過頭的時候,保守派就會頂著種族主義或法西斯主義的駡名。 跑出來踩踩剎車。 比如,減減稅。 在經濟政策上,用市場原教旨主義做出矯正。 哪怕是左派們追求的公平的財富分配。 都需要民主黨與共和黨的平衡才有可能實現。 因為在一個一邊倒的經濟政策中,何來「公平」與「平等」呢?

我們支援保守派。 因為在政治上,民主黨人也同樣走過頭了。 民主黨人可以向極端行為"下跪",而不願意為了自己的"違憲"行為而"下跪"。 民主黨人也可以向"政治禁忌"下跪。 而不願意因為自己,無法保護民眾"免於恐懼的自由"而下跪。 如果我們無法實現兩黨對於憲法的共同捍衛。 如果兩黨無法回歸政治平衡。 那麼,也許有一天,全體美國人將向民主黨"下跪"。

那麼,我們還有什麼辦法把民主黨拉回來,回歸兩黨的政治平衡呢? 我們下回接著聊。

作者:美國筆記

Twitter: 美國筆記

YouTube: 美國筆記 - YouTube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