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生只有三季

(2022-04-09 06:08:01) 下一个

人生只有三季

乐宁 /原创

仔细想想,大自然的春夏秋冬四季,其实按实际属性应该归纳为三季:春季,夏秋季、冬季,或再分的细一点,将秋季一分为二,初秋归夏,深秋属冬,亦同样为三季。

人的一生如同大自然,也同样可分为三季。

比如春季是花季,含苞欲放、尽情绽放,不但绽放,而且还加上恣意,一切无所顾忌,只沉浸在自己的盛开中。
人生的第一季也如同春季,是一生中最尽情的时节,也只顾开放,并可用二个字形容:情怀,这种情怀无关于任何世俗、经济,而是出于一种审美,自以为是的一种美,一种纯美学,一种对美的感觉、执念和追求。一切唯美,一切符合心中的美学即可。

到了夏秋季,烈日当头,酷暑炎热、高温、煎熬,全无了春天的娇艳,但却己成熟结果,也渐有了萧瑟的迹象。
而人生的第二季也像夏秋季一样,也需要果实了,因为仅仅唯美无法生存,开始现实了,从情怀堕入红尘,必须为经济打拼了,开始在丛林法则中冲杀,烈日炎炎酷暑难耐,而且上有老下有小,变成了一场艰难的负重登高,一步一个台阶,登上哪层台阶也决定着今后的哪种生活。

深秋到了,萧瑟来了,而且很快变成冬季,树叶慢慢变黄,然后被风卷落下来,只有风的叹息和雪的悲鸣,枯枝在寒冷中颤抖凋零,鸟也飞走了。
人生也走到了第三季,这是没有轮回的最后季节,繁华落尽,身心俱疲,“拔剑四顾心茫然”,意义在哪里?开始低头沉思了,沉思一生、沉思生命,沉思今生来世的意义所在,想找到真理,找到安放灵魂的居所。

如果概括一下,第一季的要素应该是情怀、是审美。因为人的一生中一定要有纯美学的阶段,一切符合心中的美学即可,且无任何杂念,为美、为某种浪漫、某种情调、某种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而活着,自以为在打拼,自以为在做伟大的奋斗,但却毫无经济利益的思维,视金钱如粪土,虽然到头来一无所获,但却享受了领略了最美生命的绽放,如此人生才会完美,而且产生出来的情怀会相伴一生,受益无穷。

第二季的要素是经济、是阅历(或经历)。因为要的是那种难以言喻的深度广度和厚度,历经磨难煎熬,甚至是屡战屡败,陷身于漩涡中心挣扎,但越挫越勇,在豺狼虎豹中杀出条血路,历经苦难,终结出丰硕的果实,而且百炼成钢炉火纯清,只有这样才能体验人生丰富的另一种极致,然后风淡云轻,一切都不在话下了。

遗憾的是这世上有很多人前二季是不全的,比如很多人根本没有第一季,花苞未放,就直接为生存为早日结果打拼了。有些人虽有过第一季但却无第二季,终身只从事了一种职业,而且也谈不上兴趣,只是为了谋生,无深度更无广度,一生平平淡淡的无什么阅历可言。

感谢上帝,人生的前二季都让我如愿以偿的经历过了,如我的第一季特别的长,过去是不懂的,一直归结于成熟的慢和晚,直到有一天一个朋友说我是很浪漫的人,感到很诧异,反驳他怎么浪漫了,朋友说:“江湖是最浪漫的,你迷恋江湖,当然是最浪漫的了”。我如梦初醒,想了很久终于悟透,的确是的,成熟晚和慢只是一部分原因,归根结底其实是一种审美观,迷恋自己的审美观,对我来说江湖就是一种美,江湖像磁铁一样把我紧紧吸住了,被这种美困住了,并且放大了这种美,长时间的沉醉其中。虽然没有什么收获,却也真正享受了人生第一季的那种原本应有的纯美情怀,现在回过头来看,还是很值得的。

庆幸自己也有第二季,并且达到了那种深度广度厚度,甚至还达到了难度,爬过高山,游过大河,阅人无数,更经历了很多事,有阅历也有资历,并且站在了一定的高度,也可以风淡云清,一切不在话下了。

第一季第二季的相对完美,会促使人提前进入第三季,第三季是什么?觉得应该是沉思,是寻找心灵的居所,是孤独灵魂的安放。

早年曾偶然认识一位上海女士,面容姣好也很知性,常在微信圈里发健身、发旅游的照片,是一个很会生活也很有鉴赏力的人,更让人叫绝的是她还经常会发一些自己烧的菜,这些菜真正是奇思妙想,令人脑洞大开惊叹不已,曾建议她开一个餐馆,一定比那些上海所谓著名私房菜馆更受欢迎。但后来慢慢发现她不再发那些照片了,却常常发一些佛教东西,我曾在微信里与她略略的探讨过宗教,但后来在微信里找不到她了,过了很长时间才发现原来她改了微信号,改成某某居士了,连头像也换成了佛的妙手,发的朋友圈也全部是佛经内容,并且号召不杀生要吃素之类,与过去若判二人,我不知道她发生了什么,虽然很为这位美食家可惜,但我知道这可能也是到了人生的第三季,正在沉思了,正在寻找心灵的居所,要安放灵魂了。

还有一位认识多年的台湾大姐,台大毕业,美国硕士,是一位非常坚强的女性,独自一人把二个孩子培养成材,还自己设计自己建房,为人也非常的友善,过去是虔诚的基督徒,后来转信了佛教,甚至还要出家削发为尼,甚至真的卖掉了房产,要去新西兰建一座庙……我无法想象这是何等艰难的一条心历路程,但我知道她苦苦追寻的是一种至善至美。我曾和她谈起过三季的想法,她说她没有第一季,很早就为生活打拼了,也基本没有第二季,我一下理解她了,觉得她至少拥有了完美的第三季。

其实这世上有太多的人,只是肉体进入了第三季,而属灵部分不但没有进入,而且从未被开发,完全依照人的本性活着,该恶的时候毫不客气的自然而然的恶,该善的时候就要视情况的善了,一切以个人的利益、直觉、本能为准绳,从不追问一下自己人活一生的意义(最多转发一下养生鸡汤),一生就是一生,来时这般,走时亦这般,毫无变化只是个速朽的肉体,灵魂仿佛从不存在过。

也常常想可能沉思是需要条件的,比如要有第一季的情怀和第二季阅历的双重加持,从情怀堕入江湖红尘,再爬上来,这样就更容易向高处攀登,也更容易找到灵魂的居所。再比如沉思需要内心的安静,不受外界的包括物质的干扰。一直认为一个人一生吃的苦是有数的,最好在第一、二季把这些苦都吃净,而且最好在第一季尽量多吃,那时身板硬是感觉不到苦的。而且人一生的好运也是有数的,最好这种好运都留在二、三季,而且越往后要留的越多,这样就能硕果累累,沉思时不再受外界的干扰了。成长于忧患、老于安乐、死于安详,是很科学的。

但自身经验告诉我,即使这些条件都具备了,这个寻找之路也是艰难的。

比如在每周去一次的教堂里,就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当礼拜结束每个人走出教堂时,发现那一张张脸都显得很光辉很正面,人人目光清澈,行为优雅,握着手告着别显的很亲切,语调不高不低的非常悦耳,男性都很gentlemen,女性也都是ladies,人人都非常的nice,但过了几天在路上或某个场所再见时,发现就有点不对劲了,同样的先生或女士,眼神变的有点邪乎起来,神态动作也夸张了,声音更变的嘈杂刺耳,有的人更是满嘴粗话行为恶劣,与走出教堂时判若二人。

一周后又去教堂,又注意观察,发现每个人又变的庄重起来,在天籁一般美妙的音乐声中,都虔诚的站立起来并且伸出双臂,唱着赞美诗。牧师开始洗脑(请充许用这个词,形象一点),慢慢的人性中真善美的那部分又被唤醒回来,被洗过的脑又精神焕发开始提升,又个个变回了ladies and gentlemen 了,  然后走出教堂再很快的变回去,循环往复周周都是这样。

如此这般也终于明白过来,为什么神要把做一次礼拜的时间定为七天,过七天就要去一次教堂,就要去洗一次,其实是非常有讲究的,是建立在彻底勘透人性的基础上的。人是软弱的、贪婪的,可能仅仅一周时间,人的动物性或人性中恶的部分就会不自觉的泛出一些来,所以一周就要去洗一次,去被敬畏一次,感动沉思一次,否则就不nice了,甚至还会出问题。

不由的想到人真是太难了,即使已到了人生最后一季,想被救赎,想找一个能安放心灵的居所,但这条寻觅之路依然充满曲折。路在哪里呢?

终于有一天找到了答案,那是一个阴暗的礼拜天上午,也同样是在教堂里,我坐在教堂的最后一排,不经意间望了出去,猛然发现坐在我前面的那一排排人,人人都有一个白发苍苍的头颅,哦,我第一次醒悟到原来这些人个个都是中老年人啊,不管男女差不多都是满头的白发,望过去就像是一片片枯黄的落叶,更像是满地的残雪,不由一阵悲哀,他们都老了,渴望被拯救,渴望能安放灵魂,但能有果效吗?又想起那每周一次的循环往复。

就在此时,忽然发现那些白头颅一下都亮了起来,就像雪地上罩上了一层光,原来出太阳了,是一束阳光射了进来,照在那些白发苍苍的头颅上,这亮亮的光和苍白的头造成的反差,让我感到震惊,紧接着那些亮亮的白头又很快变成了彩色,原来更多的光线从教堂屋顶的天窗,从四周那些彩色的玻璃花窗内涌入,教堂内变的一片色彩斑斓,那些白头颅融化在了彩色的光中,残雪消融了,好像变成了缤纷多彩的花圃,感觉有无数的花蝴蝶在飞舞,让人不由自主眯起了眼睛。恰恰就在这时美妙的赞美音乐响了起来,先是庄严的钢琴声,然后是颤动心灵的小提琴合弦声,最后是人的合唱声,在赞美诗中,斑斓的光变成了灼目的金色,教堂内一片灿灿辉煌,白头颅彻底溶化在了这片光辉中。

我如梦初醒般的醒悟过来,原来是光啊!其实所谓的寻找就是在寻找光,漆黑一片中,“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他必像日出的晨光,如无云的清晨,雨后的晴光,使地发生嫩草。”“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

光,万物的源泉,是人所知道的最纯粹、最灿烂的事物,能彻底打开全部黑暗之门,人的动物性是黑暗的,人性又忽暗忽明,灵性打开了一扇窗,让光照射进来,而神圣的光能彻底照亮这漆黑房间的每个角落,在光中找到真理,然后奕奕升华,获得完全自由。

人行一生,泥泞坎坷,伤痕累累,内心阴暗寒冷,光带来了光明和温暖,生活苦多于甜,甚至几无乐趣,光又带来色彩和美丽,让人获得慰籍得到解脱。光也是最纯粹的,如果说人只有洗清了原罪才能进入天堂,那还有什么比光更纯洁?而且光也是宇宙间运行最快的物质了,一秒钟就能绕地球七圈半,如果真有天堂,天堂就在一个光年以外,光一年就能到达,而最快的波音飞机却要飞120万年。

光也代表了真理,佛教脱离六道轮回的最高境界是无生无灭,无形无相,非常非无常、非善非不善.....这个境界应该就是光的境界。基督徒重回天堂,在天堂这个家里被慈爱的天父揽进怀抱……这情这景也只有光才能完美呈现。中国文化中最顶级的“天人合一”,更只能是光了,天人合一必定会变成光。各种真理的最高表现形式最终都溶化成了光。

曾看到一则新闻,美国一位十七岁女孩将成为地球上第一个飞去火星的人,飞到火星需要半年的时间,能带到火星的生活物品也只能维持半年,也就是说她将永不能返回地球。读完真正被震撼,更觉得这女孩是人生三季最完美的体现,有情怀,有阅历,有光。想想还有什么情怀能比义无反顾探索外星球更崇高?又有何种阅历能比孤身一人去外星球旅行的体验更极致?而且是有去无回的单程票。至于对人生意义的沉思更应该到了完美的化境,当生命的火焰逐渐熄灭时,当孤独的自己面对更孤独的星球时,在万籁俱静中,遥望那曾经居住过的蓝色地球,从外星球上思索人类的生活,这种对人生对生命对终极真理的沉思,一定升华到神的高度。
而且粒子不灭能量不散,成为这外星球中的唯一的生命痕迹,最终化成一片灿烂的生命之光,驱逐黑暗,照亮那空旷的星球,这是何等完美的人生!

与孔子齐名,被称为圣人的王阳明,临死之前,弟子们问他还有什么遗言?他坦然微笑着说了一生中最后的八个字:“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位被誉为千古完人的圣人,虽然只活了五十几岁,从“立功立行立言”开始,到“心不动”,从“吾性自足,不用求诸外物”,到不受外在一切干扰与影响,最终回归本初,始终“知行合一”,做最真实最想做的自己!“心”一尘不染,完全纯净,真正达到了“光明”的境界。然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含笑离去,化成了光!

这就是理想的人生路线图!其实人的一生都是在寻找光、接近光。第一季是不懂这些的,即使懂也是极隐约的感觉。第二季有些体会了,因为有了痛苦的铺垫,但却无暇顾及。而到了第三季,在漫长的沉思中终于彻底明白过来,原来人的一生是那么需要光。

不由不感叹如果第一季第二季那时候就有了光,情怀应该会更纯美更灿烂,也会更倍添智慧和力量,会更早的收获果实吧?但不用遗憾,生活从来就是有缺陷的,一切还不算晚,只要第三季有光,光将会覆盖一生,即使前二季不完美,也会因为有光同样闪耀出异样的光芒。

生命就像指缝中的水一样,正一天一天的逝去,从春天到秋天像是须夷之间,而如今不用踮起脚尖,就已看到了冬天的桅杆,凛冽的风已扑面而来。但不用再害怕,因为有光了,光会让人温暖、欢欣起来,所以要向阳而生,仰脸近光,并且打开心的门窗,让光全部的涌进来,将灵魂安放在光中,沐浴在光中,不再孤独,因为这是灵魂最好的居所。

然后也将自己变成光,将今生活出来世的希望,在此岸就开出那朵美丽的彼岸花,娇艳欲滴,灿灿如灼。

哦,如此这般,人生三季如此完美!

 

下见:《人啊人(3)人的双维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乐宁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白钉' 的评论 : 说的很对,真有那种感觉,谢谢关注点评,谢谢了
乐宁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山中无老虎' 的评论 : 谢谢持续关注点评,争取不辜负你的夸奖,谢谢了!!
乐宁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小三儿她姐' 的评论 : 谢谢关注点评,你写的更好,愿我们常来常往
乐宁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务实小民' 的评论 : 兄弟过奖了,其实是个粗人,写东西只是偶尔为之,自娱自乐而已,谢谢谢了
乐宁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细嗅蔷薇' 的评论 : 非常感谢你的关注点评,谢谢了
白钉 回复 悄悄话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山中无老虎 回复 悄悄话 读您的文章,既是精神上的食粮,又是艺术上的享受,谢谢了!收藏了,继续期待大作
小三儿她姐 回复 悄悄话 绝妙好文!欣赏了,收藏了。谢谢。
务实小民 回复 悄悄话 直到有一天一个朋友说我是很浪漫的人----当时才读你的文章就感觉你是一个很浪漫又不失理性的人,对人性对生活有深刻领悟仍然还无比热爱的人。文字功夫还超级了得!
细嗅蔷薇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太好了!感谢你!已经推荐转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