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以赛亚先知被神呼召的经历与其他先知有何不同?
在旧约书写了十七卷先知书的先知中,只有以赛亚是在异象中被神亲自呼召的。
在《以赛亚》第六章,以赛亚记载了自己被神呼召的过程:
《以赛亚6:1-8》1当乌西雅王崩的那年,我见主坐在高高的宝座上。祂的衣裳垂下,遮满圣殿。2其上有撒拉弗侍立,各有六个翅膀:用两个翅膀遮脸,两个翅膀遮脚,两个翅膀飞翔;3彼此呼喊说:圣哉!圣哉!圣哉!万军之耶和华;祂的荣光充满全地!4因呼喊者的声音,门槛的根基震动,殿充满了烟云。5那时我说:『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又因我眼见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6有一撒拉弗飞到我跟前,手里拿着红炭,是用火剪从坛上取下来的,7将炭沾我的口,说:“看哪,这炭沾了你的嘴,你的罪孽便除掉,你的罪恶就赦免了。”8我又听见主的声音说:“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我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注】上图来自网络。
十四、《以赛亚书》对未来的展望是普世性的,包含了神对人类全盘的计划。在《以赛亚书》中,神借先知以赛亚之口,宣告了哪两大预言?
《以赛亚书》由这两大预言交织而成:
◣第一部分的预言—关于审判,包括《以赛亚书1-39》
其中:
1.对犹大国和耶路撒冷的预言:在《以赛亚书1-12》
2.对列国和全地的预言:在《以赛亚书13-27》
3.对神的选民和世人的预言:在《以赛亚书28-35》
◣◣第二部分的预言—关于平安,包括《以赛亚书40-66》
其中:
1.耶和华赐平安旨意的预言:在《以赛亚书40-48》
关键词是“归回”
2.和平之君来临的预言:在《以赛亚书49-57》
关键词是“重建”
3.神永久平安计划的预言:在《以赛亚书58-66》
关键词是“荣耀”
◣◣◣而这两大预言之间的《以赛亚书36-39》是一段插入的历史,主要讲述了犹大希西家王的一些事。
其中:
《以赛亚书36》:希西家王的困境
《以赛亚书37》:希西家王的祷告
《以赛亚书38》:希西家王的疾病
《以赛亚书39》:希西家王的愚昧
希西家王的愚昧将成为改变犹大历史的转折点:巴比伦将取代亚述,成为犹大最大的威胁。
十五、《以赛亚书》的两大部分有很大的不同,被有些圣经学者分别称为“第一以赛亚书”和“第二以赛亚书”。具体有哪些区别?
【注】此题来自英国著名圣经释经学者大卫· 鲍森牧师的《旧约纵览之以赛亚书》视频截图。
十六、《以赛亚书》所涉及的历史背景记载在旧约的哪两卷历史书中?
如下表。
执政的犹大王 |
《以赛亚书》 |
《列王纪下》 |
《历代志下》 |
乌西雅王 (又名亚撒利雅王) |
6章1节 |
15章1-13节 |
26章 |
约坦王 |
|
15章32-38节 |
27章 |
亚哈斯王 |
7章 |
16章 |
28章 |
希西家王 |
36章-39章 |
18章-20章 |
29章-32章 |
玛拿西王 |
|
21章1-18节 |
33章1-20节 |
十七、《以赛亚书》中提到的“以马内利 Emanuel”是什么意思?
“以马内利 Emanuel”从希伯来文直接音译而来,意思是“神与我们同在”。
《以赛亚书7:14》14 因此,主自己要给你们一个兆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就是“神与我们同在”的意思)。
《以赛亚书8:8》8 必冲入犹大,涨溢泛滥,直到颈项。以马内利啊,他展开翅膀,遍满你的地。
《以赛亚书8:10》10 任凭你们同谋,终归无有;任凭你们言定,终不成立。因为神与我们同在。
“以马内利”有双重的含义:
◣当我们信靠神时,“以马内利”是神的拯救。
《申命记30:9-10》9、10你若听从耶和华你神的话,谨守这律法书上所写的诫命、律例,又尽心、尽性归向耶和华你的神,祂必使 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并你身所生的,牲畜所下的,地土所产的,都绰绰有余,因为耶和华必再喜悦你,降福与你,像从前喜悦你列祖一样。
◣◣当我们不信神时,“以马内利”就是神的管教。
《申命记32:28-30》28因为以色列民毫无计谋,心中没有聪明。29惟愿他们有智慧,能明白这事,肯思念他们的结局。30若不是他们的磐石卖了他们,若不是耶和华交出他们,一人焉能追赶他们千人,二人焉能使万人逃跑呢?
神的公义与慈爱是一体两面,缺一不可。
十八、耶和华神在圣经中一般以天父的形象出现,但在《以赛亚书》中却有两处是以母亲的口吻安慰自己的百姓,是哪两处的经文?
I.《以赛亚书49:14-16》14锡安说:“耶和华离弃了我,主忘记了我。”15妇人焉能忘记她吃奶的婴孩,不怜恤她所生的儿子?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忘记你。16看哪,我将你铭刻在我掌上,你的墙垣常在我眼前。
II.《以赛亚书66:12-13》12耶和华如此说:“我要使平安延及她,好像江河;使列国的荣耀延及她,如同涨溢的河。你们要从中享受,你们必蒙抱在肋旁,摇弄在膝上。母亲怎样安慰儿子,我就照样安慰你们,你们也必因耶路撒冷得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