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神的恩典代代传: 从亚伦到以斯拉
——三、被神赐约的非尼哈
在《出埃及记6:16-25》中第一次提到利未家族时,就专门提到了亚伦之子以利亚撒娶了普铁的一个女儿为妻,她给他生子非尼哈。这非尼哈果然非同小可,他以一次决绝的刺杀出场,却与圣所的器皿和号角伴随终身,继续奏响着亚伦家族的黄钟大吕。
(一)什亭之地嫉恶如仇
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四十年后,过了撒烈溪,先后击败亚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两战成名,“天下万民听见你的名声都惊恐惧怕,且因你发颤伤恸”( 《申命记2:25》 )。
当听说以色列人到了约但河东的摩押平原,对着耶利哥安营,摩押王巴勒就惊恐万状,联合了米甸人重金邀请先知巴兰咒诅以色列人,上帝却施展大能的手,让圣灵降在巴兰身上,让他的四次咒诅都变成了祝福( 《民数记22-24》、《尼希米记13:1-3》 )。但这“贪爱不义之工价的先知”巴兰却不死心,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教导巴勒将绊脚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们吃祭偶像之物,行奸淫的事”,用诡计诱惑意志薄弱的以色列人,圣经有七卷书都提到了这个贪财且心怀不轨的先知巴兰( 《申命记23:4-5》、《尼希米记13:1-3》、《约伯记42:2-3》、《弥迦书6:5》、《彼得后书2:15-16》、《犹大书11》、《启示录2:14》 )。
于是在什亭之地,以色列百姓彻底败坏,与摩押女子在一起行淫乱、拜假神、吃祭物,完全悖逆了神的律法,神的怒气发作,一是让摩西杀了与外邦偶像巴力毗珥连合的人,二是使瘟疫横行。一时间以色列人死伤无数,当摩西与以色列全会众正在会幕门口为死去的以色列人哀哀痛哭时,西缅支派的一个首领撒路的儿子心利却置若罔闻,竟公然带着米甸一个首领的女儿哥斯比在会幕附近行淫,却被非尼哈看见了,非尼哈就绰起枪来,跟随二人,将他俩自腹中刺穿,当场了结。肆虐的瘟疫就止息了,却已死了24,000人。
【注】上图来自网络。
以色列人刚出埃及第三个月,第一代神的百姓就在亚伦的带领下发生了拜“金牛犊事件”;在行将结束旷野四十年漂流踏入应许之地前,第二代以色列人又重蹈覆辙,在什亭拜外邦人的偶像巴力毗珥,这两次都与亚伦家有关。
如下表:
以色列百姓在旷野两次拜偶像的区别
内 容 |
第一次拜偶像金牛犊 |
第二次拜偶像巴力毗珥 |
1.圣经出处 |
《出埃及记32》 |
《民数记25:1-9》 |
2.时间 |
出埃及后第三个月 |
出埃及后第四十年 |
3.地点 |
旷野西乃山下 |
旷野最后一站什亭 |
4.拜偶像的人 |
出埃及后第一代以色列百姓 |
出埃及后第二代以色列百姓 |
5.后果 |
以色列百姓被杀3,000人 |
以色列百姓遭瘟而死24,000人 |
6.后果程度不同的原因 |
以色列百姓当时尚不知律法,情有可原。 |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
7.除罪的人 |
利未的子孙 |
亚伦之孙、以利亚撒之子非尼哈 |
8.除罪的方式 |
击杀百姓 |
用枪将犯淫乱的两人由腹中刺透 |
亚伦当年办了糊涂事,差点被神灭绝;他的孙子非尼哈却头脑清醒、处事果决,他的正直忠诚、嫉恶如仇消除了神的怒气,耶和华神称赞非尼哈有为神忌邪的心( 《出埃及记34:14》 ),因为他的作为,使得以色列人“既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就得与神的性情有分”( 《彼得后书1:4》 ),上帝就因此算做他的义,祝福非尼哈和他的后裔,赐给他平安的约,非尼哈及其后裔将永远担当祭司的职任,为以色列人赎罪,世世代代直到永远( 《民数记25;31:14-17》、《历代志上23:13》、《诗篇106:28-31》 )。《希伯来书1:9》说,“你喜爱公义,恨恶罪恶;所以神,就是你的神,用喜乐油膏你,胜过膏你的同伴”。
这个永约在士师时代曾有中断,但在所罗门王统一王国时代乃至被掳后归回后,又以奇妙的方式回归到非尼哈的后裔身上,见证了耶和华神的信实和恩典。
(二)吹号助阵攻打米甸
摩西在旷野带领以色列人打的最后一仗,是与米甸人的复仇之战。除了各支派派出的12,000人外,还有一位带着奇怪“武器”的同行人,这人就是非尼哈,他遵从摩西的吩咐,手里拿着圣所的器皿和吹大声的号筒一同出战,用以招聚会众、起行,并吹号助阵,因为神曾允诺,当亚伦的后代祭司吹起这号时,“便在耶和华你们的神面前得蒙纪念,也蒙拯救脱离仇敌”( 《民数记10:1-9》 ),以色列人果然大获全胜,杀五王、灭巴兰,男丁尽死,掠物尽得。摩西特别强调,米甸已婚的妇女不可存留,因为正是她们助纣为虐,为虎作伥,被先知巴兰利用,祸害了以色列民遭瘟而死( 《民数记31》、《约书亚记13:22》 )。
(参看
1.“利未家的事儿”第三篇一门三杰之摩西第十三部分:六次圣战与一次争战之第六次圣战:与米甸人的复仇之战。
2.“利未家的事儿”第三篇一门三杰之亚伦第三部分:恩典与责任之(二)祭司及利未人的职责与要求之6.吹号助阵)。
(三)基列之地化敌为友
过了约旦河,攻打下神的应许之地迦南后,祭司以利亚撒和约书亚给各支派分好了地,其中流便支派、迦得支派和玛拿西半支派按照与摩西、约书亚当初的约定,到约但河东的基列地去承接地土,到了靠近约但河的迦南地,他们就为神筑了一座高大的祭坛,想着为自己的后代子孙作个见证,证明耶和华是可敬可畏的神,没想到却差一点引来了战事。
在旷野的最后一站什亭,以色列人因为拜巴力毗珥遭瘟致死24,000万人,这惨痛的教训和高昂的代价使以色列余民细思极恐,心有余悸,他们一听说约但河东的两个半支派自己筑了一座坛,就怕他们又悖逆神的律令,犯下拜偶像之罪,引发耶和华的怒气发作,从而连累到其他以色列人,因为以色列人曾因犹大支派谢拉的后人亚干一人犯罪就导致兵败艾城,以致“众民的心就消化如水”( 《约书亚记7》 )。
他们聚集在耶和华神约柜所在之地示罗,做好准备,要攻打两个半支派。他们的策略是先礼后兵,先在每个支派里选了一位首领,同时也是军中的统领,由祭司非尼哈带领,去基列地与流便支派、迦得支派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谈判:
如果你们执意悖逆耶和华神,不跟从神,神的愤怒必然临到所有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全会众必再遭重创;
如果你们愿意离开那约但河东那不洁净之地,回转到约但河西神的应许之地,以色列九个半支派也愿意分出自己的土地供他们居住;只是绝不可在耶和华神的坛以外为自己再筑坛,什亭拜巴力毗珥的余罪至今尚未洗净,当初遭瘟而死的家庭哭声未绝,切切不可重蹈覆辙了!
两个半支派的回答却让这十一人代表团松了一口气:原来他们特意照着耶和华坛的样式筑坛,一不是为了拜偶像,二不是为了献别的祭,而是为后代子孙着想,筑坛作个见证,证明在我们中间耶和华是唯一的真神;以免约但河两岸以色列人的后代子孙不认识以色列人的神,以为以约但河为界,在约但河东的两个半支派就不是神的百姓了;我们的用心天地可鉴,日月可昭,如果我们有悖逆神的意思,离弃耶和华神,求神自己亲自讨罪,不再保佑我们。
非尼哈和九个半支派听了这话“都以为美”,这才放下心来,一场差点燃起来的战火消弭于无形。非尼哈虽然年纪轻轻,却通晓事理,行事谨慎,他作为祭司代表十个支派安抚他们:我们现在知道了你们的心意,大家都是同宗兄弟,通过解释消除了误会,化干戈为玉帛,避免了以色列人同室操戈,再次证明了耶和华神确实在我们中间。两个半支派就给坛起名叫“证坛”,用以证明耶和华是神( 《约书亚记22》 )。
(参看“利未家的事儿”第三篇一门三杰之摩西第十二部分:七次严重的内部分裂危机之(七)十二支派分裂之二—两个半支派眼中的产业)。
(四)迦南之地作大祭司
进入迦南地后,以色列人有四次大的聚集:
第一次是在示罗会幕门口耶和华面前,拈阄分地,设立逃城( 《约书亚记14-21》 );
第二次是当九个半支派的人听说另两个半支派的人在约但河东筑了一座坛,他们就聚集在示罗,准备攻打他们,后来被非尼哈带领的众首领调解后化解( 《约书亚记22》 );
第三次是约书亚临终前,在示剑之地神的面前与民立约,百姓信誓旦旦,答应选定耶和华事奉祂,听从祂的话( 《约书亚记19:51;24》 );
第四次聚集却是为了一桩悲哀的事彼此相争,自相残杀( 《士师记19-21》 )。
缘由是一个住以法莲山地的利未人之妾,被一群住在便雅悯支派基比亚城的匪徒残暴地凌辱至死,这利未人就将妾的尸体切割成十二块,传送到以色列四境。这桩令人发指的暴行激起了全民公愤,凡看见的人都说:“从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直到今日,这样的事没有行过!也没有见过!”以色列的十一个支派的“众民都起来如同一人”( 《士师记20:1,8,11》 ),迅速集结了40万拿刀的步兵,聚集在米斯巴耶和华面前,要联合起来共同攻打便雅悯支派。
便雅悯支派虽然理亏,却态度强硬,不管不顾神的律法,无视神的公平公义,也“不肯听从他们弟兄以色列人的话”,反而纠集了2.67万人准备顽抗到底,他们也确实作风强悍,骁勇善战,前两日连奏凯歌,以少胜多,杀了4万以色列人,相当于联军总人数的十分之一;第三日却形势反转,中了以色列联军诈败之计,近3万便雅悯人惨遭自己的兄弟屠杀,只余600人逃到临门磐苟延残喘,便雅悯支派所在地也被赶尽杀绝,城毁被烧,人畜无存。
这时,以色列人才清醒过来,他们杀到手软的不是敌人,竟是自己的弟兄,以色列十二支派差一点就要失去便雅悯这个支派了,他们痛悔不已,不由地在伯特利神的面前痛哭,真正感受到手足相残的痛苦。
(参看本人将完成的另一个专题“《士师记》里的故事”第十二篇”临门磐之殇——险被灭族的便雅悯支派“)
在这场内战开始前,以色列联军曾到伯特利神的约柜所在地求问过神,当时正是非尼哈作大祭司,侍立在约柜前注( 《历代志上9:20》 )。
但联军求问神的,不是这场内战该不该打,不是求神帮助他们该如何处理此事,而是求问神哪个支派先上阵,求神按照他们的计划安排行事。他们在求问神之前,已经预设了自己的立场,凭一腔血气审判了自己的弟兄,定意要自己去教训顽梗的便雅悯人,行自己认为对的事;他们的心里并没有真正尊重神,为满足自己的私欲,完全忽视了神的主权,求问神、禁食哭号、献祭都沦为宗教仪式,把耶和华神等同于迦南地的偶像,结果就是两场惨败,最后以色列联军虽然胜了,也是两败俱伤。
离弃神的兄弟相争没有赢家,自以为义的争战不是正义,这是神给他们的深刻教训。
《士师记》的最后五章记述了两个利未人的故事,一个因为自己的私欲导致了北面的但支派拜偶像敬别神,另一个则因为南面的便雅悯支派的人犯淫乱,一个利未人的家事直接引发了一场悲催的兄弟争战,双方都损失惨重,甚至差一点失去了一个支派。神的仆人利未人本是众百姓属灵的榜样,应身体力行教导以色列人律法,却因一己私欲导致了神的百姓属灵生命的分裂,《雅各书1:14》说:“但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正是这两个利未人的写照。可见自从约书亚去世后,在迦南这个曾经的罪恶之地,以色列人终未能出污泥而不染,由上而下人心涣散、道德沦丧,他们顺从己意,偏行己路,偏离了神的道,最终走向了以色列历史上灵性最低迷的士师时代。
面对这样的全员灵性低潮,非尼哈以一人之力也难以挽回, 士师时代祭司内部发生了怎样的变故不得而知,到《撒母耳记》开篇的时候,祭司与士师合二为一,在示罗耶和华的殿中服事的是祭司以利,他也作以色列人的士师40年( 《撒母耳记上4:18;14:3》 ),而这以利,却是亚伦的另一个儿子以他玛的后人。
【注】
①《士师记》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记述以色列人在士师时代的历史。
《士师记》的最后五章两个利未人的故事发生的年代应该是士师时代的早期,于宏洁牧师在他讲解的《士师记》里,提出了四个证据:
其一,米迦和但支派的故事里提到的少年利未人就是摩西的孙子约拿单( 《士师记18:30》 ),而约书亚是摩西的助手和继承人,说明是约书亚去世后不久。
其二,但支派的故事里,当时“但支派的人仍在寻地居住,因为到那日子,他们还没有在以色列支派中得地为业”( 《士师记18:1》 ),约书亚招聚全以色列人在示罗聚集分地时,还有七个支派耽延时日,没有按照神的指示赶走迦南人占领地业,其中就有但支派( 《约书亚记18:1-10;40-48》 ),可见时间间隔不远,但支派强占拉亿后更名为“但”,就此走上了拜偶像的邪路。
其三,便雅悯支派基比亚城匪徒的暴行导致的十二支派内战,期间提到当时是非尼哈作大祭司( 《士师记20:27-28》 ),非尼哈是亚伦的孙子,与摩西之孙约拿单是同一时代的人,两人还是堂兄弟。
其四,《士师记19:10》中提到那个利未人将自己的妾从娘家准备带回家,途经耶布斯,“耶布斯就是耶路撒冷”,利未人因不愿意夜宿在这“外邦城”,执意要去便雅悯支派的基比亚城,才导致了后面的系列惨事。可见,当时耶布斯仍叫原名,尚未被攻下并更名为耶路撒冷,这段记述是发生在早期的事情;依据是《士师记1:8》中记述了犹大支派率先攻下了耶路撒冷城,到《士师记1:21》时便雅悯支派没有按照神的旨意赶走耶布斯人,而是与外邦人混居。
综上,《士师记》不是按照时间顺序记述的,有圣经学者认为最后五章是《士师记》的附录。
②《士师记》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叙事方式?
原因一:《士师记》与《路得记》在希伯来文圣经中原是同一部书,把两个因为离弃神而导致神的百姓灵命迷失的故事安排在《士师记》后半部,与《路得记》中因为一个外邦女子单纯仰望神而被神祝福的故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也是神的警示。
原因二:《士师记》反复提到的一句话是“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士师记17:6;18:1;19:1;21:25》 ),在结尾也被当作是士师时代的总结;而在《路得记》的结尾,是大卫王的家谱,也就是耶稣的家谱,清楚地表明了以色列和世人的希望在大卫王和他的后裔耶稣的身上;也暗示了士师时代的终结和君王时代的开启,为《撒母耳记》作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