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帖记 Esther》是圣经《旧约》中历史书卷的最后一卷,与另一部《路得记Ruth》记述外邦女子路得被带到犹大人中融入犹大民族不同,《以斯帖记》描写的是犹大女子以斯帖(犹大名哈大沙Hadassah)进到外邦人中保存自己民族的故事。与大多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读圣经的过程类似,我看《以斯帖记》也经历了三个历程,看到了三个角度,递进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从文学角度来欣赏。
最早有兴趣看《以斯帖记》,是因为这卷书为圣经66卷书中以女性为主角的两卷书之一(另一部是《路得记Ruth》 ),它以三次大的筵席、两道旨意相反的谕令、一个犹大人的纪念节日为经纬,串联起一部惊心动魄的犹大民族挣扎求生记。
故事发生在波斯帝国亚哈随鲁王(Ahasuerus)执政第三年的书珊(Susan,今伊朗)城内。这时,昔日显赫的以色列王国早已分崩离析,以色列人背井离乡70年之久,南国以色列第一批被掳的五万犹大人,随大卫王的后代所罗巴伯和祭司耶书亚回归了故国——当时波斯帝国的犹大省,在昔日圣城耶路撒冷准备重建圣殿;剩下的犹大余民则分散在波斯帝国从印度到古实(今埃塞俄比亚)一百二十六省的广袤疆域内。
主人公以斯帖(Esther)是一个容貌俊美的孤女,是以色列便雅悯(Benjamite)支派的后人,被堂兄末底改(Mordecai)收为养女。因亚哈随鲁王容貌甚美的王后瓦实提(Vashti) 在亚哈随鲁王浩大奢靡的宴席上,拒绝王命,不愿着盛装让王在权贵和臣民面前炫耀,王大怒之下听从大臣挑唆,当堂废后,并在通国遴选王后,以斯帖有幸入选,到第四年被王一眼相中,立为王后。
与此同时,末底改虽为看守宫门的末品小吏,却忠心事主,首告了预谋杀害王的看门太监,救了王的命,被载入了史册却不邀功,继续低调看门;但在权势熏天的当权宰相哈曼(Haman)要求所有臣仆都遵王旨向他跪拜时,末底改却严守“十诫”,高调抗旨,不跪不拜,以致惹祸上身,权臣哈曼因此决意要灭绝通国所有的犹大人,他巧言令色,不惜诽谤贿赂,取得了亚哈随鲁王的王令,在亚哈随鲁王十二年(即立以斯帖为后第5年)尼散月注1掣签(“普珥purim”即指签),择定亚达月注213日将全国犹大人全然剪除,杀戮灭绝,并夺财掠物,犹大民族危在旦夕。
【注1】尼散月指犹太历一月,相当于公历三到四月。
【注2】亚达月指犹太历十二月,相当于公历二到三月。此处指来年二到三月。
值此民族危亡之际,末底改嘱咐以斯帖为本族的人在王面前恳切祈求,以斯帖克服了自己最初的软弱,与全书珊城的犹大人禁食祷告三天后,不顾未蒙召擅自见王即赐死的禁令,冒死见王,施巧计两次设宴邀请亚哈随鲁王和权臣哈曼,在第二次宴席中揭发仇人和敌人哈曼,扭转了王的心意,成功逆袭,拯救了所有危境中的犹大人,将恶人哈曼和他的十个儿子剪除殆尽,并设筵欢庆两日,与已身居高位的末底改一道,将解脱灾祸的日子定为普珥日,坚嘱所有的犹大人世世代代纪念遵守。这即是犹太人普珥节的来历,据说也是13这个数字不吉利的最早出处。
【注】上图片来自于网络。
从纯文学的角度看,这卷书结构完整,人物突出,情节丰富,在谋篇布局上表现出很高的写作技巧。开篇亚哈随鲁王第一次大宴臣民是契机,一路铺垫,王在哈曼的撺掇下颁布了灭绝犹大人的第一道谕旨,眼看着犹大人走到了无可挽回的绝境;以斯帖的两次筵席则为转机,安排在全书的中部,两次筵席之间的一个晚上,亚哈随鲁王失眠翻看历史书,看到末底改救驾有功却籍籍无名,决意高举末底改是整部书的转折点,而后形势直转急下,完全逆转,哈曼弄巧成拙,自食其果;末篇末底改取而代之,荣升宰相,颁布了允许犹大人自卫的第二道谕旨,犹大人绝处逢生,转忧为喜、转悲为乐,设筵欢庆是高潮,与开头的筵席遥相呼应。
全书架构设计紧凑巧妙,如末底改救了王命的情节,只是在第二章闲闲一笔,却草蛇灰线,伏笔千里,到第六章时引爆了巨大的威力,一举摧毁了哈曼精心的布局。短短十章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时而山穷水尽疑无路,时而柳暗花明又一村,让人情不自禁被代入,欲罢不能,回味良久。
《以斯帖记》虽是历史书,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却有血有肉,立体丰满,无论是刻画以斯帖的与人为善、睿智坚定、视死如归、勇往直前,还是表现末底改对以斯帖的关怀、对哈曼的不屑、对上帝的信心都是寥寥几笔,颇为传神,而哈曼的骄傲自负、狠毒冷酷、刚愎自用,亚哈随鲁王的昏庸轻信、优柔寡断、奖罚分明,却又不失温柔多情的个性,也都展现得精彩纷呈,呼之欲出。每个生动鲜明的角色不同的地位、出身、性格决定了为人处世的不同方式,不断为紧张精彩的故事情节推波助澜,极富张力。
第二个层次是从历史角度来追溯。
再看《以斯帖记》,是看了美国2006年出品的翻拍电影 《与王一夜 (One Night with the King)》,在一开始介绍背景的序幕闪回中,看到先知撒母耳 (Samuel)处死亚玛力族首领亚甲 (Agagite)后,亚甲的妻子带着遗腹子逃亡的一幕,没想到以斯帖会与撒母耳有关联,遂去翻看《撒母耳记》,甚至追溯到摩西五经,这才知晓了以色列人与亚玛力人(Amalekite)之间盘根错节的历史渊源,看到了《以斯帖记》背后的波涛汹涌,原来哈曼对犹大人的不留余地、斩尽杀绝是为了报复世仇;原来无论隔了多少世代,上帝的话都要不折不扣地一一实现。
最初的渊源是从以色列历史的族长时代开始的,上帝的选民——以色列人始祖亚伯拉罕( Abraham )的孙子雅各( Jacob )和以扫( Esau )是孪生兄弟,以扫为长,本应子承父业,得享家产,却因贪爱口舌之欲被狡诈的弟弟雅各骗去了长子的名分和产业,从此兄弟反目,天各一方。雅各(后被上帝更名为以色列Jsrael)衍生了以色列十二支派,而亚玛力族则是出自以扫,是以扫嫡孙的庶出子之一,后来成为亚玛力族的族长,这事记载在《创世纪25:19-34;36:9-12,15-16》。
而后经过四百三十多年,以色列人在寄居地埃及繁衍生养,极其兴盛,引起了现任埃及法老的忌惮,遂苦待他们,以色列人苦不堪言,哀声叹息上达于天,上帝就拣选了摩西(Moses)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当时约有60万以色列步行的男人和数量相当的随行妇人、孩子、无数牛羊跟随摩西( Moses),历尽艰辛摆脱了埃及法老军队的追杀,在约旦河东的旷野一个叫利非订( Rephidim)的地方安营扎寨。他们在上帝的帮助下刚刚解决了上百万人马的吃喝问题,就猝不及防遇到了亚玛力人的袭击。摩西在上帝的助攻下,率人从日出战到日落,他的助手和继任者约书亚(Joshua)杀了亚玛力王和他的百姓。这时,“耶和华对摩西说:‘我要将亚玛力的名号,从天下全然涂抹了,你要将这话写在书上做纪念,又念给约书亚听’,摩西筑了一座坛,起名叫耶和华尼西(就是“耶和华是我旌旗”的意思)。又说:‘耶和华已经起了誓,必世世代代和亚玛力人争战’” ( 《出埃及记17:14-16》 )。这是上帝对亚玛力人的第一次审判和咒诅。
第二次上帝的审判和咒诅在约旦( Jordan)河东,摩押( Moab)平原的耶利哥 ( Jericho)附近,上帝借外邦先知巴兰( Balaam)的口,说:“亚玛力原为诸国之首,但他终必沉沦”( 《民数记24:20》 )。
在摩西带领以色列百姓出埃及,漂流在约旦河东旷野的第四十年十一月初一日,即以色列人到达上帝应许的迦南(Canaan)美地之前,摩西忆述往事,再一次重申了上帝要灭绝亚玛力人的决心,祂说:“你要纪念你们出埃及的时候,亚玛力人在路上怎样待你。他们在路上遇见你,趁你疲乏困倦,击杀你尽后边软弱的人,并不敬畏神。所以耶和华你神使你不被四围一切的仇敌扰乱,在耶和华你神赐你为业的地上,得享平安。那时,你要将亚玛力的名号,从天下涂抹了,不可忘记”( 《申命记25:17-19》 )。
时间罗盘转到以色列历史的士师时代末期,在上帝为以色列人准备的迦南美地,便雅悯支派的扫罗( Saul)作为以色列百姓选出的王四处争战,当“先知撒母耳(Samuel)对扫罗说:‘耶和华差遣我膏你为王,治理他的百姓以色列,所以你当听从耶和华的话。’‘现在你要去击打亚玛力人,灭尽他们所有的,不可怜惜他们;将男女、孩童、吃奶的,并牛、羊、骆驼和驴,尽行杀死’”( 《撒母耳记上15:1-3》 )。 扫罗所向披靡,大获全胜,“生擒了亚玛力王亚甲( Agag),用刀杀尽了亚玛力的众民。扫罗和百姓却怜惜亚甲,也爱惜上好的牛、羊、牛犊、羊羔并一切美物,不肯灭绝;凡下贱瘦弱的,尽都杀了”( 《撒母耳记上15:8-9》 )。撒母耳因此指责扫罗的悖逆和顽梗,就在吉甲之地耶和华面前亲自杀死了亚玛力王亚甲,按照上帝的指令膏大卫(David)为王,从此开创了以色列辉煌的王国时代。扫罗因此被上帝耶和华厌弃,为自己的部分顺服付出了代价。
所以,当亚玛力人的后代,亚甲族哈米大他的儿子哈曼,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用尽手段,誓将波斯帝国所有的犹大人灭绝尽净,可惜他没有算计到亚哈随鲁王宠爱的王后以斯帖隐瞒了自己犹大人的身份,站在比他还高的高位上,一击即中,令他完全没有招架之功,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徒然丧命被夺财、灭子又绝孙。上帝借以斯帖和末底改的手,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追杀;而以斯帖和末底改作为便雅悯支派的后人,也不辱使命,洗刷了家族的耻辱。
第三个层次是从属灵角度来剖析。
第三次翻开《以斯帖记》,是在林光宜传道的带领下查经,才进一步了解到这卷书的属灵含义和上帝对人类伟大的救赎计划。
林传道是带着问题让我们读经的,她说,除了《雅歌》外,《以斯帖记》是圣经66卷书中另一卷没有提到上帝之名的书卷,为什么这样一个浪漫爱情故事会被收录在圣经里呢?在林传道的启发带领下,我们终于明白,以斯帖作为一个亡国外族的孤女能在波斯帝国贵为王后,力挽狂澜于既倒,拯救犹大民族脱离仇敌,不至亡族,并且让已是亡国奴的犹大人在波斯帝国得到了保护和尊重,得享平安,时时处处都有上帝慈悲的心在关注,大能的手在操控,因为上帝是通晓一切的神,是慈悲公义的神,也是真正书写历史的神,正如已故英国著名牧师大卫·鲍森(David Powson)在他的讲座《旧约纵览—以斯帖记》中提到的,这卷书“虽然没有提到上帝的名,但处处都是上帝的指纹。”试举几例:
一是在以斯帖待选阶段,入选的众美女在用没药油和香料反复洁净一年后,才有资格依次觐见亚哈随鲁王,与王一夜定终身,亚哈随鲁王流连花丛四年之久都没有相中,居然一看到以斯帖就“过于爱众女”,立她为王后,这其中不能不说是上帝的庇佑和安排,体现了上帝的美意。
二是在末底改请以斯帖向王求恩赦免犹大人,以斯帖诉说了自己的难处:已有三十日不曾蒙召,若擅自见王,除非王伸出金杖赦免,否则必被治死。末底改声色俱厉地反驳说:“你莫想在王宫里强过一切犹大人,得免这祸。此时你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灭亡。”他又进一步指出:“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 ( 《以斯帖记4:13-14》 )这句话正是本卷书的钥节,明白无误地指出了一切的安排都是天意,是上帝的成全。以色列人屡屡违背上帝的诫命,悖逆上帝以致亡国,但上帝并未放弃自己的选民和百姓,《诗篇33:18-19》说,“耶和华的眼目,看顾敬畏祂的人和仰望祂慈爱的人;要救他们的命脱离死亡。”正是末底改对上帝坚定的信心拯救了自己和以色列民族。
【注】上图来自于网络。
三是第六章亚哈随鲁王睡不着觉的关键“那夜”成为了极富戏剧性的转折点,细数之下竟然有五处巧合,足以见证上帝的奇妙大能。
短短一章中,主要人物悉数登场:以斯帖准备次日第二次宴请亚哈随鲁王和哈曼;哈曼因末底改的冥顽而扫兴,就事先做好了一个五丈高的木架准备吊死他,却也因王后以斯帖的特别青睐而洋洋得意,忍不住在朋友和妻子面前炫耀。偏偏当夜王失眠了,恰好想听人读历史书,又“正遇见”末底改救了王的命而无任何奖赏的一节,王当即想要找人赏赐末底改,无巧不巧,正好哈曼早早入宫想请王命吊死末底改,亚哈随鲁王就问哈曼该如何对待王所喜悦尊荣的人,哈曼理所当然地认为必是自己,没想到却表错了情,会错了意,结果王就按照哈曼为自己私人定制的尊荣,“一样不可缺”地让哈曼亲自为末底改实施,哈曼郁闷至极,不得不遵旨为末底改亲穿尊衣、牵马游街、口宣荣耀,当他忧忧闷闷回家时,他的死党们和妻子得知一切后居然说,末底改“如果是犹大人,你必不能胜他,终必在他面前败落”( 《以斯帖记6:13》 ),紧接着太监来催促哈曼赴宴,哈曼就此踏上了必死之路,正好被吊死在自己预备好的木架上。
《诗篇7:14-16》所说“试看恶人因奸恶而劬劳,所怀的是毒害,所生的是虚假。他掘了坑,又挖深了,竟掉在自己所挖的阱里。他的毒害,必临到他自己的头上;他的强暴必落到他自己的脑袋上。”简直就是哈曼的真实写照。 《箴言21:1》也说到,“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像陇沟的水,随意流转。”亚哈随鲁王要灭绝犹大人的谕旨,“人都不能废除”(《以斯帖记8:8》 ),却被上帝轻而易举地破解了。上帝洞察一切事物和人心,事情的发展、节奏和进度都在上帝的掌控之下,结果自然也在上帝的预料之中。
另外,在《以斯帖记》中也揭示了上帝通过拣选以色列一人一家一族拯救人类的伟大救赎计划。当初人类的始祖亚当( Adam)和夏娃( Eve)受魔鬼撒旦( Satan)的化身—蛇的引诱,悖逆了上帝被逐出伊甸园( Eden)时,人类的“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 《雅各书1:15》 )。带着罪恶烙印的人类无法靠自己的力量摆脱罪恶和死亡,以致在罪恶的泥沼里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上帝对人类实施的大洪水审判之前,存留了唯一的义人挪亚( Noah),从他的后裔中拣选了亚伯拉罕一人,锁定了以色列(即雅各)一家,又从以色列十二支派中,拣选了犹大( Judah)支派一族实施祂救赎人类的计划,即让上帝的独子耶稣( Jesus )道成肉身来到世上,拯救罪恶迷途中的人类。上帝曾咒诅魔鬼撒旦:“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 《创世纪3:15》 ),这特指的“女人的后裔”耶稣就将出自犹大支派。
纵观圣经,从创世纪到人类的救主耶稣降生、传道、受死,就是一部上帝的救赎和魔鬼的反救赎斗争的历史,魔鬼一直在暗处不遗余力地寻找机会和世间代理人攻击灭绝犹大人,犹大人数次被逼到了几乎灭绝的境地,如同 《以斯帖记》中的情形,但每次都被上帝慈爱的手引领到了生路,使得犹大一脉绵延数千年不至断绝。而耶稣被自己的犹大同胞送上十字架后,用自己的鲜血为人类洗净了罪恶,三天后从死里复活,战胜了死亡,完成了救赎,使信靠祂的人得到永生的盼望。
《以斯帖记》浓缩了上帝的百姓以色列民族从悖逆到顺服,从被上帝拣选到受外族逼迫又被上帝拯救的历程,也将是上帝的儿女基督徒蒙恩典、被救赎的缩影。我想这也是《以斯帖记》能在圣经66卷书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吧。
合上《以斯帖记》,心中充满了对上帝的敬畏,对上帝的作为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一是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在,以大能掌管万有,却对祂所造的人类始终心怀慈悲,深深眷顾祂拣选的百姓以色列人,如《诗篇30:5》所说,“祂的怒气不过是转眼之间,祂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但同时,上帝也是公义审判的神,祂对以色列人悖逆的惩罚和宽宥,对亚玛力人不义的咒诅和追讨同样也是不容置疑的。这也提醒了同是上帝儿女的基督徒,要时时警醒,日省吾身,“……你们为人该当怎样圣洁,怎样敬虔,切切仰望神的日子来到。”“你们既盼望这些事,就当殷勤,使自己没有玷污,无可指摘,安然见主”( 《彼得后书3:11;14》 )。
二是上帝行事有自己的时间表,俗语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个“时候”指的就是上帝的时间,上帝有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兑现自己的诺言。亚玛力人是被上帝咒诅的民族,虽然因为上帝所选的工具扫罗王没有履行好职责,让亚玛力人得以苟延残喘,但千年以后依然被上帝看不见的手所灭。
同样,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神上帝耶和华曾与以色列人立约:
其一,要让亚伯拉罕的后裔多如地上沙,天上星;
其二,亚伯拉罕的后裔要成为多国之父,君王之祖;
其三,要得迦南美地为永远的产业;
其四,耶和华神要住在以色列人中间,与他们同在。
在以色列发展的历史中,上帝按照祂的应许,一直在恩待他们,虽然以色列人时有悖逆,但上帝从不曾放弃自己的子民。在《撒迦利亚书1:3》中,“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转向我,我就转向你们’。”当人愿意留意听从神的话并谨守遵行时,我们就能感受到上帝的公义和信实、怜悯和慈爱。在我们所不知道的未来,这个诺言也一定可以全部实现,因为上帝是守诺信实的神。
三是我们固然可以依靠上帝,但也必须凭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目标。如果以斯帖只顾禁食祷告而没有任何行动,依然于事无补,对上帝的“信心因着行为才得以成全”( 《雅各书2:22》 ),与其坐而听道,不如起而行之,对上帝的话留意听从和谨守遵行缺一不可,因为“原来在神面前,不是听律法的为义,乃是行律法的称义” ( 《罗马书2:13》 )。
通过读《以斯帖记》步步深入的三个阶段,我逐渐认识到读圣经需要一个静下来、沉进去的过程。一开始读圣经纯是兴趣,先被故事吸引,渐渐地就陷入以色列历史的迷雾中找不到方向;当定下心来读进去,慢慢地了解到上帝的作为,方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知晓故事背后的意义和启发,以及历史中的反省和警示。我们向上帝的祷告是我们与上帝交流的方式,而圣经则是上帝向我们传达心意、引领方向的桥梁,只有静下心来反复阅读,用心思考,才能逐渐领悟其中的微言大义,在日常的生活中活出神的样式。因为“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提摩太后书3:16-17》 ), “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 《约翰福音13:17》 )。
也谢谢分享影片,有空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