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游记《西南欧埃及三周游》第十篇:西班牙-格拉纳达
上一篇讲我们在埃及的旅游经历,从本篇开始,讲我们在西班牙的旅游行程。2025年5月9日,在当地时间清晨3点半(东三区),我们乘坐奥地利航空(Austrian)的班机(OS866)从埃及开罗(CAI)起飞。三个半小时后,当地时间6点(东二区),到达奥地利维也纳(VIE)。
下图是飞机在维也纳机场清晨落地后的景象。
图1. 飞机停在维也纳机场(清晨)
我们通过维也纳机场的海关,在护照上盖了入境章,就算进入欧盟了(欧盟算是一个国家)。在维也纳机场停留三个多小时后,上午9点半,从维也纳(VIE)起飞。飞机是奥地利航空(Austrian)的班机(OS385)。
下图是飞机在维也纳机场上午起飞前的景象。
图2. 飞机停在维也纳机场(上午)
我们的飞机从奥地利维也纳(VIE),跨越地中海,飞往西班牙马拉加(AGP)。下图是飞机在地中海(Mediterranean Sea)上空时,我所拍摄的云层。
图3. 飞机在地中海上空时的云层
飞机很快就要在西班牙领土上着陆,我们趁机温习一下西班牙的地理和历史。西班牙王国(西:Reino de España,英:Kingdom of Spain),通称西班牙,是位于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领土总面积约505万平方公里,占伊比利亚半岛总面积的六分之五。
西班牙地理
西班牙的领土还包括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地中海的巴利阿里群岛以及非洲的休达和梅利利亚。西班牙大陆南部与直布罗陀接壤,东南部靠地中海,北倚法国,安道尔和比斯开湾,西边是葡萄牙和大西洋。首都及最大的城市是马德里(Madrid)。
西班牙的地势以高原为主,间以山脉。中部的梅塞塔高原是一个山脉环绕的闭塞性高原,占全国面积的60%,平均海拔600-800米。北有东西绵亘的坎塔布里亚山脉和比利牛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是西班牙与法国的界山,长430多公里,有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
西班牙的最高点在南部的内华达山,主峰穆拉森山海拔3478米,是伊比利亚半岛的屋脊。由于山脉逼近海岸,平原很少而且狭窄,比较宽广的只有东北部的埃布罗河谷地和西南部的安达卢西亚平原(Andalusia Plain)。
主要河流有埃布罗河,杜罗河,塔霍河,瓜迪亚纳河和瓜达尔基维尔河。最长的是塔霍河,长1007公里,该河下游位于葡萄牙境内。埃布罗河长910公里,全程在境内,有时被看作西班牙的第一大河。这些河流由于跌宕曲折,大部分河流无法航运。
沿海的北部和西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和东南部为温带地中海型气候,中部的高原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西班牙东有地中海,北有比斯开湾,阳光充足,春秋多雨。
下面是西班牙地形图。
图4. 西班牙的地形图
西班牙简史
大约42,000年前,现代人类首次抵达伊比利亚半岛。古老的伊比利亚和凯尔特部落以及其他当地民族居住在该地区,与地中海文化保持联系。在迦太基征服伊利比亚后,是汉尼拔远征罗马的重要助力。第二次布匿战争后被罗马统治,建立西班牙行省。
西罗马帝国衰亡后,中欧和北欧部落向伊比利亚半岛迁移,西哥特人在5世纪成为半岛的主导力量,建立西哥特王国。8世纪初,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被倭马亚哈里发征服,在伊斯兰统治的早期,安达卢西亚成为以科尔多瓦为中心的半岛主导力量。
公元732年,法国的铁锤查理终结了穆斯林势力在欧洲的扩张。伊比利亚北部出现了几个天主教王国,主要是莱昂,卡斯蒂利亚,阿拉贡,葡萄牙和纳瓦拉。他们向南进行断断续续军事扩张,称收复失地运动。这场战争最终以天主教国家击灭格拉纳达酋长国而告终。
下图是古西班牙的诸天主教王国。
图5. 古西班牙的诸天主教王国
公元1492年初,“天主教双王”(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与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在格拉纳达接受穆斯林摩尔酋长投降,收复失地运动结束,“西班牙王国”(Kingdom of Spain)建立,首都仍在卡斯蒂利亚首府“托莱多”(Toledo)。
下图是描述格拉纳达受降仪式的油画。白马白衣者是伊莎贝拉一世,红马红衣者是斐迪南二世,黑马黑衣者是穆斯林摩尔酋长。
图6. “天主教双王”接受穆斯林摩尔酋长投降
1492年末,“天主教双王”召见哥伦布,资助他穿过大西洋探险。由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所以开启大航海时代。
下图是描述“天主教双王”接见哥伦布的油画。
图7. “天主教双王”接见哥伦布
1581年,吞并葡萄牙王国后,西班牙达到极盛,殖民地版图扩张到欧亚美三大洲。帝国的广袤疆域使得现今全球有5亿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令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语人数第二多的语言。
17世纪的三十年战争后,西班牙开始衰弱。之后被法国,英国,荷兰数次击败,沦为欧洲二流国家。1898年的美西战争中,西班牙丧失几乎所有海外殖民地。1931年,西班牙爆发骚乱,国王阿方尔索十三世被迫退位,同年4月14日,西班牙共和国建立。
然而由于左右翼矛盾极为尖锐,西班牙内战于五年之后爆发。1939年,右翼势力取得全面胜利,共和国政府倒台,独裁者佛朗哥执政。佛朗哥在位期间,用巧妙的外交手段,避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在冷战中倒向美国。
佛朗哥去世前,已经指定胡安-卡洛斯为接班人。国家政体也由共和国,转变成君主立宪制的王国,胡安-卡洛斯成为国王。1977年,在胡安-卡洛斯的推动下,西班牙开始民主化。今天的西班牙是议会民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费利佩六世为国家元首。
西班牙还是联合国,欧盟,欧元区,欧洲委员会,二十国集团,伊比利亚美洲国家组织,地中海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成员。
2025年5月9日,在当地时间下午1点(东二区),飞机飞行三个半小时后,到达西班牙的马拉加(AGP)。我在飞机降落前,透过飞机的窗户拍摄了几张照片。下图是绿色农田,再下图是高速公路,第三图是马拉加国际机场。
图8. 马拉加附近的绿色农田
图9. 马拉加附近的高速公路
图10. 马拉加国际机场
马拉加(Malaga),是位于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地中海太阳海岸的一个城市,是西班牙第六大的城市。马拉加位于安达卢西亚至地中海的盆地。有两条重要河流经过该市,最终注入地中海,在此地形成了一个沿海冲积平原。马拉加山脉穿过该市的东北部。
下图是马拉加在西班牙的相对位置。
图11. 马拉加在西班牙的相对位置
约公元前1000年,由腓尼基人兴建了Malaka。约七个世纪以后,罗马帝国征服包括马拉加在内的迦太基西班牙地区。从5世纪开始,西哥特人将马拉加置于统治之下。在8世纪,随着摩尔人征服了西班牙,马拉加成为重要的贸易中心。
我们预订定的目标是格拉纳达,怎么跑到马拉加来了?马拉加不是新加坡西边那个马六甲海峡(Malacca Strait)吗?我们从非洲飞往欧洲,怎么飞到亚洲了?我的神经有点错乱。当初我看到目标机场的代号(AGP),就觉得奇怪,是格拉纳达吗?
我儿告诉我,订票时没找到直接飞往格拉纳达的航班,马拉加是最近的城市。从马拉加到格拉纳达,有100多公里,需要坐火车或长途汽车才行。于是我们求教于机场信息中心,营业员告诉我们,乘坐机场大巴可以到汽车总站去买票。
她还给了我一张马拉加市的地图和安卢西亚地区的地图。马拉加市区地图没啥用,但是,安达卢西亚地区地图还有用,因为可以解开马拉加的疑团,找到马拉加的位置。下午2点,我们乘机场大巴到汽车总站去买票。但最近的一班车票已售光,下班车要等6点以后。
另外,火车也要等到6点以后才有,我们听了很着急。我们去格拉纳达的主要目的是参观阿尔罕布拉宫。由于大洋游轮公司的“黑心”,让我们无法按照原计划(2025年5月8日)到达。明天是5月10日,我们将离开格拉纳达,今天已经是5月9日了,怎能不着急。
格拉纳达,是当年“天主教双王”接受伊斯兰摩尔酋长投降的地方,也是西班牙正式结束“收复失地运动”的地方。城市虽小但意义重大,是我们这次畅游西班牙非来不可的重点城市之一。而阿尔罕布拉宫,又是格拉纳达旅游景点中,重点中的重点。
我们原定日期是5月8日到格拉纳达,5月9日在格拉纳达做一日游。今天已经5月9日,变成格拉纳达半日游了。现在看来,连格拉纳达半日游也危险了。正当我们焦急地商讨怎么办的时候,引起了旁边一个人的注意,他已经盯着我们很久了。
我们不断地重复格拉纳达(Granada)和阿尔罕布拉宫(Alhambra)。这两个词的英文西班牙文和中文,发音都很相似,熟悉其中任何一种语言的人,都能够辨别出来。此人是当地的一个出租车司机,此时他已经明白了我们的意图:
着急去格拉纳达参观阿尔罕布拉宫,但是无论长途汽车还是火车,都无法买到及时的车票。于是他主动前来搭讪,说他可以跑一趟长途,从马拉加到格拉纳达,到酒店或者阿尔罕布拉宫都可以。他还保证说在一个半小时之内一定到格拉纳达。
我儿问价钱,他说:“单程130多公里,往返三个多小时,今天再无生意,现金100欧元”(意思是不收信用卡不开收据)。我与我儿商量一下,这是今天最好的办法,最后答应了。他还建议买午饭路上吃,有道理,我儿在餐馆里买两份西班牙“肉夹馍”和饮料。
下午3点半,我们从马拉加出发,驶向格拉纳达。一路上我边吃边看地图,原来马拉加在这儿呀。汽车先是沿着高速公路A45向东北开,遇到一个三岔口,如果继续沿着A45,是向西开,通往塞维利亚和科尔多瓦。但是我们向东开,拐进A92,一直开到格拉纳达。
我们明天(5/10),将乘坐长途大巴去塞维利亚,大后天(5/12),将乘坐高铁去马德里。下图是安达卢西亚地区的地图,图中标出了我们这几天的交通路线。
图12. 安达卢西亚地区的地图
当天下午5点,我们的出租车到达在格拉纳达,下图是格拉纳达在西班牙的相对位置。
图13. 格拉纳达在西班牙的相对位置
下图是格拉纳达地图。
图14. 格拉纳达地图
在格拉纳达的地图中,标出了我们今天到过的地方:1.客栈,2.主教堂,3.皇家礼拜堂,4.阿尔罕布拉宫,5.长途汽车总站(明天)。
出租车直接开到我们在格拉纳达住宿的客栈,给出租车司机100欧元现金,他就离开了。下图是我们在格拉纳达住宿的客栈,桑塔泰瑞莎街15号。
图15. 我们在格拉纳达的客栈
格拉纳达(Granada),是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内格拉纳达省的省会。格拉纳达位于内华达山脉山麓,海拔738米,在达罗河和赫尼尔河汇合处。该市占地面积88平方公里,该市的市区人口23万,在西班牙王国排名第13位。
格拉纳达的市徽中有一只石榴,在西班牙语中,石榴就叫“格拉纳达”。摩尔人的皇宫,阿尔罕布拉宫就在格拉纳达。这座历史名城融合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的风格,成为西班牙的一个文化和旅游热点。格拉纳达的经纬度是:37°11’N,3°36’W。
我与我儿放下行李就离开客栈,去参观阿尔罕布拉宫,原计划的三个景点,由于时间关系,只能参观一个,无论如何也不能再错过了。没想到,另外的两个景点,格拉纳达主教堂与皇家礼拜堂,就在客栈附近,我们正好路过。
不过,我们时间紧迫,不能兼顾所有景点。于是我们有点像“大禹治水,过家门而不入”,直接乘公交车C-32去参观阿尔罕布拉宫。阿尔罕布拉宫才是格拉纳达的“拿摩温”(Number One)。(注)旧时上海工人称工头为“拿摩温”,当时广为接受,现在早已遗忘。
“格拉纳达主教堂”的位置,见前面格拉纳达地图中的第2点。“格拉纳达皇家礼拜堂”是“天主教双王”(伊莎贝拉一世与斐迪南二世)的陵墓。皇家礼拜堂的位置,见前面格拉纳达地图中的第3点。
下图(左)是格拉纳达主教堂,下图(右)是皇家礼拜堂。
图16. 格拉纳达的主教堂(左),与皇家礼拜堂(右)
皇家礼拜堂安葬着:
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1451-1504)
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1452-1516)
他们的女儿卡斯蒂利亚和莱昂女王胡安娜(1479-1555)
胡安娜的丈夫卡斯蒂利亚国王费利佩一世(1478-1506)
长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米格尔-达拉巴斯(1498-1500)
我们没有进去参观,因为时间不够。下图是“天主教双王”夫妻。
图17. “天主教双王”伊莎贝拉一世(左),与斐迪南二世(右)
阿尔罕布拉宫(Alhambra Palace),是西班牙南部城市格拉纳达的“清真寺-宫殿-城堡”建筑群。阿尔罕布拉宫原是摩尔人在格拉纳达的王宫,现在是穆斯林“建筑文化博物馆”198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下图是阿尔罕布拉宫远眺。
图18. 阿尔罕布拉宫远眺
下图(左)是我们在去阿尔罕布拉宫的路上遇到的一个商业大楼。下图(右)是我们遇到的一座双人纪念雕像,很可能是“天主教双王”。
图19. 格拉纳达的商业大楼(左),与双人纪念雕像(右)
我们在那个有纪念像的广场上,乘坐公交车C-32 去阿尔罕布拉宫。半个小时后,我们到达阿尔罕布拉宫。阿尔罕布拉宫的位置,见前面格拉纳达地图中的第4点。
到阿尔罕布拉宫的入口处一看,积聚了很多人。售票处的房子和招牌都在,但是窗口不开,屋里没人。院子里的一个保安人员对大家说,预售的门票已经买到六月份,今天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买到票了。
阿尔罕布拉宫真是名不虚传,格拉纳达的“拿摩温”(Number One)。其实,我在家里上网查过,大家都建议提前预订,否则当场可能买不到票。我却半信半疑,认为他们有些夸张,还是想来碰碰运气。如今看来,没有人是有运气的。
不过,保安人员又说,你们可以到后门去参观,在那里可以看外景,不能进里边,外景也不错。大家一听,纷纷从左侧的盘山道往上爬,我们也不例外,跟着他们爬。但是刚爬了一段,肚子就不乐意了,似乎马上就要“兵临城下”,甚至要“冲出城外”了。
不得已,我看周围没人,就在旁边的杂草树丛里“就地解决”。马拉加的“夹肉馍”可不是好玩的,吃着香,吃完就出问题。弄不好拉稀住院,还怎么旅游?万幸的是,最后却没有“冲出城外”,而是“留在树后”了。我们继续爬呀爬,终于爬到后门。
下图(左)是我在阿尔罕布拉宫的后门外的留影,下图(右)是后门外的小溪流。
图20. 我在阿尔罕布拉宫后门外的留影(左),与后门外的小溪流(右)
从阿尔罕布拉宫的后门进去后,就看到有人在排队走进一个大门,据说是国王“卡洛斯五世宫殿”(Palace of Carlos V)的后门。我们没有票,当然不能进。于是我们就往左边走,穿过一个拱门,据说叫“正义之门”(Gate of Justice)。
下图(左)是“卡洛斯五世宫殿”外面排队的人群,下图(右)是“正义之门”。
图21. “卡洛斯五世宫殿”外面排队的人群(左),与“正义之门”(右)
进不了宫里参观,宫外照相也不错。下图是卡洛斯五世宫殿的入口,再下图是阿尔罕布拉宫城堡的侧面,第三图是阿尔罕布拉宫城堡的正面,当时逆光,非常刺眼。
图22. “卡洛斯五世宫殿”的入口
图23. 阿尔罕布拉宫城堡的侧面
图24. 阿尔罕布拉宫城堡的正面
“卡洛五世宫殿”不让进,就在外边照个相吧。下图是我(右)与我儿(左)在“卡洛斯五世宫殿”外面的留影。
(注):这里的“卡洛斯五世”,是指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他在西班牙的正式称号是“卡洛斯一世”。提到“一世”必为“卡洛斯”,提到“五世”必为“查理”。不存在“卡洛斯五世”。在我后面买到的中文书里,译者错误地译成“卡洛斯五世”。
在此特作说明。
图25. 我(右)与我儿(左)在“卡洛斯五世宫殿”外面的留影
在休息室的卫生间,我又解决了一次,免得再次出丑。在一个书摊上,我买一本中文书《漫步阿兰布拉宫》,11欧元。下图是中文书《漫步阿兰布拉宫》的封面。译者李智惠(Chih Hui Lee)把(Alhambra)译成“阿兰布拉宫”,可能是香港人或台湾人吧。
图26. 中文书《漫步阿兰布拉宫》的封面
最后,我们实在走不动了,不想再坐公共汽车,排队乘出租车回到客栈,花掉6.60欧元。虽然有点贵,但是轻松,还是值得。
2025年5月10日,吃过早饭后,我们来到格拉纳达长途汽车总站,准备乘车去塞维利亚。汽车票是我们在家里预定的,并且打印出来随身携带,上面有二维码,每人26.65欧元。下图是格拉纳达长途汽车总站,其位置见前面格拉纳达地图中的第5点。
图27. 格拉纳达长途汽车总站
有些人没有预订,也要挤上来,司机说早就没有空位了。看着这些失望的人群,我们暗自庆幸提前买了车票,不然也会成为失望人群中的一员。
上午10点整,大巴正点发车。但是,刚刚离开格拉纳达不久,我突然感到自己腹痛难忍。车上有卫生间,但是门却锁着。我儿找到司机,说我是老人病人,弄脏了车厢就不好了。好说歹说司机开恩给了钥匙,这才解决了问题。我自己对肚皮说,千万争气,别再出丑。
你还别说,在三个小时的行程中,肚皮还真争气不再闹腾,一直到达目的地。也使我在这一路上,有兴致欣赏路边风光。安达卢西亚是个大平原,此话不假。公路两边,到处都是低矮的灌木丛。有野生的,有人栽的,都是成排成行。
灌木丛高度约2米左右,成团成簇,排列成行。我估计,这种灌木是当地有用的经济作物。下面的两图显示出安达卢西亚大平原上的灌木丛。
图28. 安达卢西亚大平原上的灌木丛-1
图29. 安达卢西亚大平原上的灌木丛-2
下午1点,我们的长途大巴进入塞维利亚市区。塞维利亚(西:Sevilla,英:Seville),是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和塞维利亚省的首府,是西班牙的第四大城市,仅次于马德里,巴塞罗那和巴伦西亚。
塞维利亚城市人口70万,是西班牙南部的艺术,文化与金融中心。瓜达尔基维尔河从市中穿流而过。瓜达尔基维尔河是安达卢西亚最长的河流,全长657公里。可以通过一条长90公里的主干道航行,从大西洋河口到西班牙唯一的内陆河港塞维利亚。
塞维利亚是西班牙唯一的一个有港口的内陆城市,距离大西洋约90公里。瓜达尔基维尔河可从其河口通航到塞维利亚。市中的那座耸立在瓜达尔基维尔河畔的十二等边形黄金塔, 1221年建造。古时外壁曾铺上金砖,显示当时塞维利亚的繁荣。
塞维利亚的气候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降雨量多变,夏季干燥炎热,冬季温和往往多雨。冬季降雨量占全年的一半以上。根据“柯本气候分类”,对应于Csa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9.2°C,是欧洲大陆平均气温最高的城市。
塞维利亚拥有西班牙王宫,与马德里,巴塞罗那和帕尔马,是西班牙王室拥有官方住所的四个城市之一。塞维利亚是欧洲编目古迹最多的城市之一。塞维利亚的历史中心是西班牙最大的中心城区之一。
塞维利亚老城区面积4平方公里,是西班牙最大老城区,也是欧洲第六大,仅次于罗马,那不勒斯,威尼斯,佛罗伦萨和热那亚。塞维利亚曾经是一个重要的港口,西班牙船队从新大陆运来大批黄金白银,经塞维利亚转运往欧洲各地。
塞维利亚举办过1992年的世界博览会。瓜达尔基维尔河上的一座阿拉米略桥是为此而建。塞维利亚拥有发达的公路和铁路运输网络以及国际机场。从而强调了航空工业和军事工业在该市的历史存在。
2014年,在拉卡尔图哈岛上,建造了塞维利亚塔摩天大楼。由于其可能的视觉影响,这个大楼受到争议。同年,塞维利亚水族馆,在德利西亚斯码头上建造。水族馆主题的一部分灵感,来自麦哲伦-埃尔卡诺探险队,纪念他们第一次环游世界的航行。
下面的几张图是我在车上拍摄的塞维利亚市内风景。
图30. 塞维利亚的大桥-1
图31. 塞维利亚的大桥-2
图32. 塞维利亚塔摩天大楼
图33. 塞维利亚的体育场
下图是街道旁边的绿化树。
图34. 塞维利亚街道旁边的绿化树
最后,我们的长途大巴开进塞维利亚的长途汽车总站。下图是我所拍摄的长途大巴车头。司机就站在旁边等我离开,我不好意思再到远处取景。由于在画面上没有任何参考背景,所以照片上的长途大巴车头,显得有点怪怪的。
图35. 我们长途大巴的车头,显得有点怪怪的
出了长途汽车总站,我们乘坐21路公交车去火车站。我们后天将从这里出发,乘坐高铁去马德里。还没到楼前,我就拍了一张火车站的正面图。由于距离远,大楼显得又矮又长。下图是塞维利亚的圣胡斯塔火车站。
图36. 塞维利亚的圣胡斯塔火车站
我儿买了后天的高铁火车票,每人65欧元。下午3点,我们乘坐公交车LS,去我们在塞维利亚的住处。我在车上看到路旁的方形塔柱上写有(Mercado),知道是食品商场。说不定明后天的食品,就在这里买,于是我就把它拍摄下来了。
下图是远方的这个市场大楼。
图37. 塞维利亚的市场大楼
下午4点整,终于到达我们将住宿两天的地方。下面的三张图是我们在赛维利亚的住所,大学生宿舍(Residencia Universitaria)。
图38. 我们在塞维利亚的住宿的大学生宿舍-1
图39. 我们在塞维利亚的住宿的大学生宿舍-2
图40. 我们在塞维利亚的住宿的大学生宿舍-3
学生宿舍附近有一个药房,西班牙的药房都用绿十字来标示。附近还有一个体育馆,看来是一个举行大型运动会的场所。下图是药房,再下图是体育馆。
图41. 塞维利亚的药房
图42. 塞维利亚的体育馆
我们的房间号是2164,很满意。我们终于有桌子又有椅子了。房间里还有炉灶,微波炉,电冰箱。还有一个上下床,我儿睡上床,我睡下床。我高兴地把书本资料都放在桌子上。但是一坐床,问题就出来了:“碰头”。下床太矮,没法坐,上床太高,站着能摸天花板。
真不知道西班牙人是怎么想的,人高马大的西班牙学生,住下床只能躺着看书吗?我不想在这里吐槽,没想到后天在马德里也遇到类似情况,到时候再细说。先洗洗脸,擦擦身,换件衣服睡个觉,累了一天,休息一下再说吧。
醒来后,回想这几天的经历,真是感慨万千。5月8日夜间,在开罗机场(CAI)候机室。顾不得一整天参观的疲劳,后半夜起飞去奥地利维也纳(VIE)。5月9日,转机飞往西班牙马拉加(AGP),在那里遇到了大麻烦。
买不到适时的长途汽车票,不得已乘坐出租车,长途跋涉赶到格拉纳达。紧赶慢赶参观了阿尔罕布拉宫,但却只能看外景。在出租车的行程中,由于吃的午餐是马拉加的“肉夹馍”,拉肚拉到大树后。5月10日,乘坐长途大巴,拉肚拉到卫生间。
说好听的是“有惊无险”,说难听的是“丢尽了脸”。我从大巴卫生间出来时,看到周围人异样的目光,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路上真正体会到古人所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在这里用一段打油诗来形容:
马拉加的肉夹馍,虽然好吃油水多。想要拉肚没厕所,草丛大树后边躲。几天腹痛如刀铰,三条内裤丢掉了。长途大巴肚子胀,司机开恩才解放。
提起经常拉肚的毛病,不由得想起自己的痛苦经历。
十多年前,由于切除了部分肝脏,把胆囊也切掉了。肝病切肝,胆囊倒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从此自己成了一个“半肝无胆”的“老弱病残”。
甚至连流行的成语都出了问题:什么朋友之间应该“肝胆相照”。肝切一半,胆囊没了,还怎么“相照”?还有你这个人真是“胆大包天”,但是我这个人胆囊没了,别说“胆大”,连“胆小”的资格都没有了。
虽然手术切掉一半肝脏,胆囊也被摘除,但是,肝脏还能分泌出胆汁。胆囊与胆汁的关系,有点像“纳赛尔湖”与“尼罗河水”的关系。对于正常人,吃饭时如果油水不大,胆汁就能够帮助消化。但是如果油水太大,胆汁不够,胆囊就把储藏的胆汁释放出来,帮助消化。
但是我现在胆囊没了,没有储藏的胆汁,无法消化多余的油脂,必然会经常拉肚。没有了胆囊,就如同没有“纳赛尔湖”,无法储存多余的河水。而泛滥的“尼罗河水”,汹涌澎湃,奔流直下,必定会淹没下游的田地和村庄。
回想起来,我还要感谢加拿大健全的医疗制度和优秀的医护人员。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我不仅生存下来,而且活得有滋有味。至今为止,我游遍了世界上的七大洲,三大洋,和四大海。我是“不幸”还是“幸运”,你说呢?
感慨太多,多谢倾听,不说了。明天乘坐高铁去马德里,但愿别再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