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游记

环球旅游的随记,北美,欧洲
正文

老安游记《美国本土的战争》第三篇:1812年战争

(2024-01-03 01:01:56) 下一个

老安游记《美国本土的战争》第三篇:1812年战争

前面两篇讲美国的独立战争。本篇讲美国的1812年战争。为了叙述方便,再加上1812年战争时期的美国地图。

图1. 美国地图-1812年战争

1812年战争(War of 1812),又称第二次独立战争或美英战争(American-British War),是美国同盟与英国同盟之间发生于1812-1815年的战争。名义上是美国正式向英国宣战,然而英国军队有50%的兵员是加拿大民兵,同时有许多印地安部落也卷入了这场战争。

1812年6月18日,美国向英国宣战。1812-1813年,美国攻击英国北美殖民地加拿大各省。1813年10月-1814年3月,英国在欧洲击败拿破仑,将更多的兵力增援北美战场。英国占领了美国的缅因州,并且一度攻占了美国首都华盛顿,焚烧了美国国会大厦白宫

但是英国陆军在美国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Louisiana)战场,尚普兰湖(Lae Chamlain)战役巴尔的摩(Baltimore)战役,新奥尔良(New Orleans)战役中,多次遭到挫败,同时英国皇家海军也遭受败局。1815年双方停战,签订根特条约,边界恢复原状。

(一)战争的起因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英美之间的主权之争并未停止。作为英国殖民地的上下加拿大省,人口稀少,防御松懈。此时英国在欧洲正与法国交战,无暇顾及美洲事务。美国打算乘机向北扩张,并且期待着加拿大居民将美国军队视为解放者。

1812年,美国卸任总统汤玛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说:“今年将加拿大地区兼并,包括魁北克。只要向前进,再向哈利法克斯进攻,最终将英国势力彻底逐出北美洲大陆”。美国必须控制整个北美大陆的信念,被称为美国的“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

但是大英帝国也有其战略优势,在圣劳伦斯河(St Laurence River)的边界地区,北岸的加拿大(Canada)一侧,人口密度基础设施水平比南岸的美国高出两倍。这些都影响到美国的北进政策。美国声称大英帝国在以下三个方面侵犯其主权:

1)英国不遵守1783年达成的巴黎条约,拒绝移交西部的军事要塞,武装印地安人,威胁美国的西部边陲。2)英国海军拦截美国商船,强征美国海员入伍。他们虽然出生在英国,但已归化为美国公民。3)美国商船被英国海军扣押,美国的中立政策未被尊重。

1811年,美国众议院鹰派议员鼓动战争。1812年6月18日,美国时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1809-1817)向国会发表演讲后,国会投票一致对英国宣战。下面插入一段麦迪逊的简历。下图是美国时任总统麦迪逊的标准像。

图2. 麦迪逊总统标准像

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 Jr.,1751-1836),美国政治家,开国元勋,第四任总统(1809 -1817)。因为在起草和力荐《美国宪法》中的关键作用,麦迪逊被誉为“宪法之父”。史学家常视麦迪逊为优秀的总统。

在开国元勋中,麦迪逊的排名不算高。主要的原因是,他体弱多病,不能参加独立战争。在1812年战争中他的表现也不佳。被战争英雄安德鲁-杰克逊的光芒所掩盖。他对建国的主要贡献表现在“美国宪法”产生的过程中,被誉为“矮个子巨人”(Giant the Short)。

1751年3月16日,一个小男孩诞生在弗吉尼亚州的康威港(Port of Conway,Virginia)。父亲是老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 Sr.)。小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 Jr.),是十二个孩子中的长子,即后来的美国总统麦迪逊。

麦迪逊总统的先祖,来自英格兰东北地区的一个古老家族。1625年,他的五代先祖移居到北美的弗吉尼亚殖民地,以种植烟草为业,祖辈相传。他的父亲成年以后继承祖业烟草种植园,后来他变得非常富有,成了当地的大地主之首。

他的母亲奈莉-康威(Nelly Conway)生于康威港,大烟草商和种植园主的女儿,1749年,她嫁给老詹姆斯。1751年,在娘家康威港探亲的时候生下了大儿子小詹姆斯。1760年初,他们一家人搬入新居,弗吉尼亚的“蒙彼利埃庄园”(Montpelier)。

蒙彼利埃庄园的地理位置,见美国地图1中的第1点,下图是蒙彼利埃庄园的指示牌。

图3. “蒙皮利埃庄园”的指示牌

1769年,18岁的小詹姆斯进入新泽西学院(后来的普林斯顿大学)。苦读的年头可能影响到他一生的健康。1771年麦迪逊毕业了。1772年麦迪逊回到蒙彼利埃的家中。1775年独立战争爆发,麦迪逊参加安全委员会,支持革命,召集民兵。

同年他成为弗吉尼亚民兵的上校。然后被选入弗吉尼亚议会,制定弗吉尼亚第一部宪法。由于瘦弱多病,麦迪逊没有亲自作战,但因领导战争而在政治上出头,尤其是制宪会议。

1887年,在费城的制宪会议上,麦迪逊发言两百多次,对会议作了随笔记录,成为唯一完整的历史记录。历史学家克林顿-罗斯托称赞麦迪逊的表现:“集才华,经验,决心和想象之大成,连亚当斯和杰斐逊都不能披靡”,因而麦迪逊被誉为“宪法之父”。

1794年9月15日,43岁的麦迪逊迎娶26岁的寡妇多莉-佩尼-托德(Dolly Penny Todd)。在丈夫任国务卿时,多莉-麦迪逊将自己的社交才能用于华盛顿政界。对丧偶的总统汤玛斯-杰斐逊,充当临时第一夫人。丈夫做总统时,她用自己的社交才能帮助丈夫建立威信。

麦迪逊身高仅163厘米,体重仅45公斤,成为总统中的“小不点”。1836年6月28日,麦迪逊在蒙彼利埃去世,安葬于蒙彼利埃的家庭墓地,下图是麦迪逊总统的陵墓。

图4. 麦迪逊总统在蒙彼利埃的陵墓

现在,麦迪逊家的“蒙彼利埃庄园”成了历史名胜, 2012年9月5日,我曾造访蒙彼利埃。在导游带领下,参观了庄园的里里外外,并与他们夫妇的雕像合影。我一个中等身材的人,与麦迪逊总统坐在一起,竟然成了一个“彪形大汉”。

下图是麦迪逊的半身像,再下图是多莉的半身像,第三图是我在麦迪逊夫妇雕像旁的合影。

图5. 詹姆斯-麦迪逊的半身像

图6. 多莉-麦迪逊的半身像

图7. 我与麦迪逊夫妇雕像的合影

下面继续讲1812年战争。

虽然战前美英双方之间已经有长期的外交纷争,但是在战争爆发时,双方均未充分备战。英国被拿破仑战争拖住,不得不将大部分海陆武装力量的精锐部署在欧洲。英国在北美的最高军事长官得到的指示是:克制进犯行动,以避免从欧洲或英国其他殖民地调兵增援。

1812年,英国在加拿大的正规军只有5,004人,辅以加拿大民兵。美国方面也未做好战争准备,1812年,美国陆军正规部队不到12,000兵员。美英开战后,虽然国会批准扩军至35,000人,但士兵多为志愿兵,民众不热衷行伍,部队士兵战斗力不足。

1812年战争在四条战线上展开:1)大西洋,2)大湖地区和加拿大边境,3)美国海岸,4)美国南部各州。

(二)大西洋上的战斗

英国拥有当时世界最强的海军力量。1812年,英国海军在美洲水域部署了97艘军舰。其中有11艘战列舰和34艘护卫舰。美国海军相形见绌,成立后不到二十年的美国海军,仅有22艘军舰,大部分为护卫舰,而且比英国海军的同类军舰笨重。

英国人的策略是保护来往于加拿大的商船,同时封锁美国港口,限制其贸易活动。鉴于总体数量处于劣势,美国海军的策略是打完就撤,缴获战利品,只有在数量占相对优势的前提下才与英国海军交战。英国报纸讥讽美国海军只是街头流氓组成的乌合之众。

然而在战争初期,美国海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俘获大量英国船只。美国海军的战果令英国人刮目相看。下图是美英海军在大西洋上交战。

图8. 美英海军在大西洋上交战

1814年8月,大量英军在切萨皮克湾登陆,8月24日入侵美国首都华盛顿,英军火烧国会大厦和白宫。史称“华盛顿大火”。在火烧白宫前,多莉-麦迪逊抢救了白宫的细软和文件,还有华盛顿总统的大幅画像,因此多莉-麦迪逊受到美国人民的交口称赞。

“华盛顿大火”发生的地点,见前面美国地图1中的第2点。下图是英军火烧白宫的油画,再下图是华盛顿大火后的美国国会大厦。

图9. 英军火烧白宫的油画

图10.“华盛顿大火”后的美国国会大厦

(三)大湖地区和加拿大边境的军事行动

(1)美军入侵加拿大,1812

西部战场集中在伊利湖安大略湖之间尼亚加拉河一线,以及圣劳伦斯河尚普兰湖地区。这是美军进攻的重点。如果美军直扑圣劳伦斯河防线,占领蒙特利尔魁北克城,英军的补给线将会被切断,加拿大西部地区无法坚守。但美军军事行动集中在西线,可谓失策。

休伦湖上的英国驻军比美军更早得到战争爆发的消息,所以先发制人。1812年7月17日,英军突然袭击美军的麦基诺岛要塞(Ft. Mackinac Island),迫使美国守军不战而降。

7月12日,美国陆军中将威廉-胡尔率领部队,从底特律向加拿大的阿默斯特堡进军。胡尔将军与加拿大英军发生若干小规模冲突,认为攻坚装备不足决定撤军。8月3日,胡尔将军获知麦基诺岛沦陷的消息,进一步放弃了已控制的加拿大领土。

8月13日,英国陆军少将艾萨克-布洛克爵士,在掌握胡尔军队情报后,决定攻击底特律。8月16日,英军借着炮击与心理战,让底特律的胡尔将军投降,此次战役被称为“底特律围城战”。“底特律围城战”发生的地点,见前面美国地图1中的第3点。

此后,艾萨克-布洛克爵士迅速挥师伊利湖东岸,击退美军的进犯。10月13日,艾萨克-布洛克爵士在的昆士兰高地战斗中不幸阵亡。下图是“昆士兰高地战斗”的油画,艾萨克-布洛克爵士(Sir Isaac Brock)不幸阵亡。

图11. 在“昆士兰高地战斗”中,艾萨克-布洛克爵士不幸阵亡

在“底特律围城战”(Siege of Detroit)中,加拿大民兵奋勇抵抗,最后以胜利告终。底特律河对面的加拿大城市“温莎”,每年六月底七月初,都在河边举行“国际节假日”(International Festival),庆祝“底特律围城战”的胜利。

来自美加各地的“露营者”,可以在温莎河边免费搭建帐篷,穿着当年民兵的服装进行各种庆祝活动。1987年6月20日,我到“温莎河滨公园”(Windsor Riverside Park)去参观。下图是一个“加拿大民兵”,再下图是我与“加拿大民兵”的合影。

图12. “温莎河滨公园”里的“加拿大民兵”

图13. 我与“加拿大民兵”的合影

英裔加拿大人多数是美国独立战争后流亡加拿大的保皇派,传统上忠于英国王室。法裔加拿大人多是天主教徒,一向厌恶美国的反天主教情绪。二者共同反对美国企图侵占加拿大。因此,美国企图侵占加拿大东部的企图,最后遭到失败。

我在加拿大温莎大学留学时,就遇到一对老年夫妻,英裔加拿大保皇派的后代塞蒙斯夫妇(Mr.& Mrs. Salmons)。每年的圣诞节,他们都邀请中国留学生到他们家参加圣诞晚宴。老先生自我介绍时,还调侃其姓氏“塞蒙斯”(Salmons)是“一种鱼”(a kind of fish)。

1989年12月28日,我与我妻在的圣诞节庆祝活动后,同塞蒙斯夫妇合影留念。下图中的(左)1(右)2是塞蒙斯夫妇,(右)1(左)2是我与我妻。

图14. 我与我妻同“塞蒙斯夫妇”的合影

(2)美国西北部,1813

美国胡尔将军投降后,威廉-亨利-哈里森将军负责指挥西北地区的美军,试图夺回底特律。英国守军指挥官是亨利-普罗克特上校。1813年1月22日,哈里森部队在法兰西镇战斗中受挫,普罗克特将战俘移交给印地安盟友,60名战俘遭杀害。美军收复底特律宣告失败。

下面简单介绍威廉-亨利-哈里森将军,下图是他的画像(摄于印地安纳州立博物馆)。

图15. 威廉-亨利-哈里森将军的画像

威廉-亨利-哈里森(William Henry Harrison,1773-1841),美国军官兼政治家,1841年曾任第9任美国总统,但就职仅31天就因病去世,是任职时间最短的美国总统。

1798年,哈里森受命出任西北领地政务卿,从此拉开从政生涯的序幕。1801年,时任总统约翰-亚当斯任命他出任新成立的印第安纳领地首任总督(Governor of Indiana Territory),该领地包括后来的印第安纳,伊利诺伊,俄亥俄和密西根。哈里森一直做到1812年。

1811年,哈里森在蒂珀卡努(Tipecanoe)战役中带兵对抗印第安人酋长特库姆塞(Tecumseh)及其盟友,因英勇表现换来了绰号“老蒂珀卡努”(Old Tippecanoe)。哈里森在1812年战争期间晋升为美军少将。

1812年战争结束后,他移居俄亥俄州。1816年,当选俄亥俄州第一国会选区联邦众议员。1824年,俄亥俄州议会又选他出任联邦参议员。1828年5月,受时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的任命,出任美国驻大哥伦比亚的全权公使。

1836年,哈里森获辉格党提名竞选总统,在普选中不敌在任的民主党副总统马丁-范布伦马丁-范布伦成为第8任美国总统。1840年,哈里森一举战胜范布伦,成为第9任美国总统。哈里森宣誓就职时已经68岁,当时已有25名孙辈,这项纪录至今未破。

1841年3月4日,天气寒冷而潮湿,哈里森有意不穿大衣不戴帽子,谢绝现成的密闭马车,顶着寒风骑马参加就职典礼。就职演说长达8445字,演讲两小时,当晚出席就职典礼舞会。1841年3月26日,哈里森病倒,此后两天病情愈加恶化。

1841年4月4日,威廉-亨利-哈里森在患病九天后与世长辞,享年68岁,刚刚任职一个月。1841年6月,哈里森的遗体经火车和船只运到家乡俄亥俄州的北湾镇(North Bend),7月7日,下葬位于山顶上的家族墓地。北湾镇的地理位置,见前面美国地图1中的第4点。

如今这里建成“威廉-亨利-哈里森墓地州立纪念碑”(William Henry Harrison Tomb State Memorial)。下图是我所拍摄的哈里森纪念碑,再下图是纪念碑上的碑文。 

图16. 威廉-亨利-哈里森墓地州立纪念碑

图17. 威廉-亨利-哈里森的墓地纪念碑(左)与纪念碑上的碑文(右)

(3)俄亥俄战役,1813

1813年5月,英军普罗克特上校率军包围俄亥俄州梅格斯要塞。美国援军被印地安部落击败,但是要塞并未失陷。印地安人随后撤退,普罗克特上校也被迫回撤加拿大。7月,普罗克特上校再次包围梅格斯要塞,仍然遭受失败,最后被迫撤退,俄亥俄战役就此结束。

1813年9月10日,美国海军司令(US Naval Commander)奥利佛-佩里(Oliver Perry)率领美军发动“伊利湖战役”(Battle in Lake Erie),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伊利湖战役”发生的地点,见前面美国地图1中的第5点。

下图是描绘“伊利湖战役”的油画。

图18. 描述“伊利湖战役”的油画

战后美英双方签署了和平条约,后来在伊利湖里一个叫做“放进海湾里”(Put-in-Bay)的小岛上,建立了一个 “佩里的胜利与国际和平纪念塔” (Perry Victory & International Peace Memorial)。下图是“纪念塔”的指示牌,再下图是“纪念塔”的全景。

图19.“佩里的胜利与国际和平纪念塔”的指示牌

图20.“佩里的胜利与国际和平纪念塔”的全景

经历数次失败的美军因此士气大振,英军被迫撤出底特律。1813年10月5日,哈里森将军在汤玛斯战斗中获胜,击毙印地安人酋长特库姆塞(Tecumseh),这一胜利彻底终结了英国与印地安部落的联盟。美国人重新控制密西根州的底特律,直到战争结束。

下面简单介绍印地安酋长特库姆塞,下图是他的画像(摄于印地安纳州立博物馆)。

图21. 印第安酋长特库姆塞的画像

特库姆塞(Tecumseh,1768-1813),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北美洲印第安人肖尼族(Shawnee)的酋长,军事领袖,演说家。他反对贪求苟安的印第安酋长割让土地给白人,号召印第安人以部落间的联盟来代替部落间的战争,联合起来对付白人入侵者。

特库姆塞出生于今美国俄亥俄州斯普林菲尔德附近。1774年,其父遭白人杀害,其母向他灌输对白人复仇的观念。白人用谋杀和屠戮手段,侵占肖尼族的家园,毁坏他们的庄稼,从而进一步加深了特库姆塞对白人的仇恨。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他跟随酋长参加英军和印第安人对美国人的联合进攻。战后数年,仍在西北地区对白人开展小规模战斗。西北印第安战争爆发后,特库姆塞返回到俄亥俄,参加酋长领导的军事行动,包括两个著名的战役

战后西北领地主要酋长齐集俄亥俄州与美国政府缔结《格林维尔条约》,特库姆塞拒不参加。他反对割让土地给白人,认为土地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是全体印第安人的共同财产。接着他四处旅行,组织印第安人联盟,对抗美国政府。

1812年战争爆发前,特库姆塞率领部众,在加拿大的“莫尔登堡”同英军会合。他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北美印第安人军队,参加“底特律围城战”和“梅格斯堡围城战”。1813年10月5日,在“泰晤士河战役”中,英军和印第安人大败,特库姆塞在战斗中被杀。

下图是描述“泰晤士河战役”的油画,特库姆塞在战斗中被杀。

图22. 泰晤士河战役,特库姆塞被杀

特库姆塞的死亡,标志着在俄亥俄河流域及大部分中西部低地和南部地区,印第安人抵抗白人的活动结束。特库姆塞死后,其弟弟滕斯克瓦塔瓦预言“每隔20年,将有一个美国总统死在自己的任期内”,被称为“特库姆塞诅咒”(Tecumseh Curse)。

从1840年开始的100多年里,的确是每隔20年,有一个美国总统死在自己的任期内”。1840年当选的总统,威廉-亨利-哈里森,就职后刚刚一个月就病死。1880年当选的总统詹姆斯-加菲尔德,就职后六个半月后遇刺身亡。

1900年,时任总统威廉-麦金利,在巴法罗被刺杀而死。1920年当选的总统沃伦-哈定,三年后病死在任上。1940年第三次当选的总统小罗斯福,二战结束前病死在其第四期任内。1960年当选的总统约翰-肯尼迪,三年后在达拉斯遇刺身亡。

(4)尼亚加拉前线,1813

因为陆地交通不便,大湖和圣劳伦斯河走廊地区的控制权变得至关重要。双方在1812-1813年都在忙于造军舰。1813年4月27日,美军攻陷上加拿大的首府约克镇(今多伦多),放火烧毁了议会和民房,导致平民在寒冬中露宿街头。美军士兵还抢劫大量平民的财物。

然而金斯敦的战略位置更加重要,它控制着圣劳伦斯河以及英军的补给。英军牢牢地控制金斯敦。1813年5月27日,美军海军陆战队从安大略湖攻击尼亚加拉河北部的乔治要塞。用很小的代价将乔治要塞占领。6月5日英军反攻,收复了失地。

在安大略湖,美英双方海军有三次交手,均未取得决定性战果。1814年,英国建成装备有112门炮的战舰圣劳伦斯号,凭借装备上的压倒优势,完全取得了安大略湖的控制权。

(5)圣劳伦斯河及下加拿大地区,1813

美国人几乎没有对圣劳伦斯河上的英军补给运输交通进行阻挠,所以英国人可以源源不断地将援兵和物资运送到上加拿大地区。1813年早期,双方在安大略的普莱斯各特(Prescott)和纽约州的奥格登斯堡(Ogdensburg)之间互有几次攻防。

1813年末期,美军策划了几次进攻蒙特利尔(Montreal)的行动。因为指挥官之间不睦,缺乏互相支援,进攻在边界即受阻,计划最终破局。

(6)尼亚加拉战役,尚普兰湖战役,1814

1814年, 温菲尔德-斯科特将军(Gen. Winfield Scott)大幅提高了美军的纪律和战斗力。重新发动了对尼亚加拉半岛的进攻,迅速夺取伊利湖要塞。7月5日,温斯菲尔德-斯科特将军在巴法罗(Buffalo)附近的“奇帕瓦战役”(Chippewa)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下图是描述奇帕瓦战役的油画。

图23. 描述奇帕瓦战役的油画

随着拿破仑皇帝被废黜,英国把部署在欧洲的兵力转移到美洲战场,并向美国大举进攻。但是1814年9月11日,英国人在“尚普兰湖战役”中遭到惨重打击,让美国人完全控制尚普兰湖地区。于是英国人改变策略,试图与美国人谋和。

(7)西部,1814

1814年,美国人从底特律派遣六艘战舰,试图夺取麦基诺要塞。7月4日,由正规军人和义勇军混编的部队登陆。美军在前进途中被印地安人伏击,损失惨重被迫撤退。8月13日,美国人发现敌人新建的基地,立即摧毁那里的一切建筑物和正在建造的船只。

9月4日,英国人驾小独木舟悄悄靠近两艘舰艇将其俘获。这一胜利使英军补给线得到恢复。由于得到当地印地安部落的有力支持,英国人在西部牢牢地控制住防线,直到战争结束。

(四)美国海岸

战争初期,英国海军很难封锁整个美国海岸,况且他们还忙于追捕美国的私掠船。英国政府同时也需要为在西班牙的驻军从美国采购食品,因此,保持着与新英格兰地区的贸易。1812年12月26日,英国宣布对特拉华河及切萨皮克湾进行封锁。

1813年11月,封锁范围扩大到罗得岛以南海岸。1814年5月31日,封锁全部美国海岸。同时,英国军官与美国商人之间保持不少非法交易。美国政府开始向非法交易发放许可证,因为有益于国家商业活动。英国海军以压倒优势占领切萨皮克湾,摧毁了美国港口设施。

1814年英军占领了缅因东部。英国国王向被占领的土地派遣大量地方官员。根特条约后,英国归还这部分领土,英国人在1815年4月才完全撤出。但是英国官员搜括了大量税金。这笔钱用来在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建立达尔豪西大学

英国人在此次战争中最出名的行动,是为报复美国人对约克的焚烧行为,因此纵火焚烧了华盛顿特区(包括白宫)。这一军事行动发生于1814年8月19-29日。8月24日,缺乏战斗经验的美国民兵在首都保卫战中被英军彻底击败,使通向首都华盛顿的门户洞开。

詹姆斯-麦迪逊总统被迫逃亡到弗吉尼亚,美国人士气大挫。摧毁了华盛顿的公共建筑后,英军继续进攻,下一个目标是夺取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9月13日,英军向巴尔的摩港口的麦克亨利要塞进攻,受到了坚决的抵抗。

在长期的攻防战中,年轻的美国律师弗朗西斯-斯科特-基(Francisco Scott Key),对此次战役有感而发,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星条旗之歌”(Star Spangled Song)。1931年正式成为美国的国歌(National Anthem)。

麦克亨利要塞的地理位置,见前面美国地图1中的第6点。下图是麦克亨利要塞的鸟瞰图,再下图是弗朗西斯-斯科特-基用手指向星条旗。

图24. 麦克亨利要塞的鸟瞰图

图25. 弗朗西斯科-斯科特-基用手指向星条旗

(五)美国南部

1814年3月,安德鲁-杰克逊将军(Gen. Andrew Jackson),率领田纳西州的民兵,切诺基战士和正规军,进攻南部与英国结盟的克里克部落。3月26日,800名克里克人在战斗中阵亡,余部逃到阿拉巴马的蒙哥马利后投降。

(1)第一次鲍耶堡战役,1814

鲍耶堡(Fort Bowyer)是美国密西西比州的一处堡垒,第一次鲍耶堡战役,发生在1814年9月14-16日,是一场百人小战役。战役结果是美军胜利,鲍耶堡的失败让英国人决定转而进攻新奥尔良。

(2)新奥尔良战斗,1814.12-1815.1

1814年11月,安得鲁-杰克逊转移到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1814年12月-1815年1月,他率领部队保卫这座城市,击毙英军指挥官,爱德华-白金汉(Edward Buckingham)少将。美军在新奥尔良战役取得了胜利,杰克逊成为闻名全国的英雄,日后将他推上总统宝座。

下图是杰克逊总统的标准像。

图26. 杰克逊总统的标准像

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 Jr.,1767-1845),是美国,美国1812年战争中,新奥尔良战役的英雄,第7任美国总统。1767年3月15日,杰克逊出生在南卡与北卡之间,蛮荒垦殖区的一户苏格兰-爱尔兰后裔的移民人家。

他的父亲是老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 Sr.),母亲是伊丽莎白-哈钦森(Elizabeth Hutchinson),他们共有三个儿子,小安德鲁是幺儿。他的父亲在他出生前三个星期,死于一场事故,所以他是“遗腹子”。后来,南卡与北卡皆称杰克逊是“本州子弟”。

杰克逊一生从未受过一贯的教育,他从13岁起加入大陆军。在独立战争中曾遭到英军俘虏。在美国总统中,杰克逊是最后一位参加独立战争者,且是唯一的一位曾成为战俘的总统。1787年,杰克逊迁居到田纳西州,依靠自学成为执业律师,竟能立足边疆。

1796年田纳西建州之后,他成为该州联邦众议员,很快又成为联邦参议员。1798年获聘为田纳西州最高法院大法官。1801年,杰克逊成为田纳西州民兵的上校,开始领导这支民兵。1813年,杰克逊打败了克里克印地安人,因为克里克人在1812年战争中与英军结盟。

杰克逊在1812年战争中骁勇善战,战绩卓著,人称“老山胡桃”(Old Hickory),这成了他日后的绰号。1815年1月8日,杰克逊在新奥尔良战役中一战成名,他卓越的指挥才能,更令他名扬全美,也因功擢升为少将。

新奥尔良战役的地理位置,见美国地图1中的第7点,下图是杰克逊在指挥新奥尔良战役

图27. 杰克逊在指挥新奥尔良战役

1824年,杰克逊首次竞逐总统大位。在1824年美国总统大选中,他的普选票与选举人团皆获得最高票,但因无人得票过半而交由众议院投票。结果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sy Adams)成为第6任美国总统。

1828年,杰克逊再度竞选总统。杰克逊的支持者越来越多,亚当斯的支持者却越来越少。

杰克逊以高票击败亚当斯。1829年3月4日,杰克逊宣誓就职,正式当选第7任美国总统。1837年,杰克逊卸职,退居到田纳西纳什维尔的家中,即厄米塔日(The Hermitage)。

1845年6月8日,杰克逊因病逝世,享寿78岁。现在在厄米塔日,建立“杰克逊总统故居博物馆“(Home of President Jackson)。2012年9月15日,我曾经到过博物馆去参观,他的故居是一座普通的二层小楼,四周绿树环抱,娴静优雅。

厄米塔日(The Hermitage)的地理位置,见美国地图1中的第8点。下图是我在厄米塔日指示牌前的留影,再下图是杰克森的故居,第三图是杰克逊的陵墓。

图28. 我在杰克逊总统故居指示牌前的留影

图29. 杰克逊总统的故居

图30. 杰克逊总统的陵墓

美国有许多地方都以他为名,包含佛罗里达杰克逊维尔密歇根密西西比田纳西等三州都有杰克逊市佛罗里达密苏里各有杰克逊郡二十美元纸币的正面,是杰克逊总统的肖像,下图是二十美元纸币的正面。

图31. 二十美元纸币的正面

杰克逊的纪念物还包含三座一模一样的跃马挥帽的雕像,分立于三地:一座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杰克逊广场上,另一座在田纳西州的首府纳什维尔,树立在州议会大厦旁边的山坡上,第三座在首都华盛顿特区,临近白宫

下面的两图是他在新奥尔良的杰克逊广场上和在纳什维尔州议会大厦旁的骑马雕像。

图32. 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杰克逊骑马像

图33. 田纳西州纳什维尔杰克逊骑马像

(3)英国封锁美国东南部地区,1814.12-1815.1

在新奥尔良战斗的同时,英军在1814年12月24日至1815年1月占领了乔治亚的卡姆登,夺取了坎伯兰,圣西蒙斯和彼得堡,还有圣塔曼尼堡。成功地封锁了美国东南沿海地区。在被告知根特条约的几天后,英军才离开该地区。

(4)最后一场战役,第二次鲍耶堡战役,1815

新奥尔良战斗的失败让英军返头又攻鲍耶堡,这让安得鲁-杰克逊将军警觉到鲍耶堡的战略重要性,下令加强堡垒。然而这次英军派千人部队来袭,时间为1815年2月7日至12日,最终结果英军成功攻占鲍耶堡,这也是1812年战争最后一场战役。

(六)战争的结果,根特条约

两国外交官在比利时城市根特(Gent, Belgium)签署和约,正式停战。1815年2月17日,美国总统麦迪逊签署《根特条约》,次日生效。根据和约条款,双方归还了占据的对方岛屿,美国人获得圣劳伦斯河的捕鱼权,所有的债务和财产纠纷都得到处理。

下图是根特条约签署的会场:其中英国海军元帅甘比尔(前左),与美国驻俄罗斯大使约翰-昆西-亚当斯(前中),相互握手,英国的战争暨殖民地副国务大臣亨利-古尔本(前右)手持红色的文件夹。

图34. 根特条约签署的会场

根特条约使边界恢复到战前状态,双方均未做领土让步。整个十九世纪中,英美两国基本上能够和平共处。1818年条约略微调整了东部边界。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皇家海军就已经停止强征美国海员服役。这场战争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美国首都被外国军队占领。

七)战争对各国的影响

(1)对美国的影响

这场战争使美国民众爱国热情高涨,称为第二次独立战争。战后在温菲尔德-斯科特将军的倡导下,美国军事学院(西点军校)开始大力为美国军队培养职业军官。

此次战争对美国制造业产生巨大影响,由于英国对美国港口的封锁导致进口减少,因此催生了美国本土的制造业,美国经济朝着更加自主化的方向发展。

但是西南地区的战斗令美国与当地印地安人部落的冲突加剧。作为美国总统官邸与主要办公场所的白宫得以重建,并正式粉刷为今天的纯白色外墙。

(2)对加拿大的影响

这是一场关系到加拿大生死存亡的战争,促使加拿大的英语和法语两大殖民地居民联合起来对抗共同的敌人美国。抵抗入侵之敌也加强了殖民地的内在凝聚和对大英帝国的忠诚。战争的最重要结果是:1867年,英属北美殖民地联合起来成立加拿大联邦。

在战争中,加拿大民兵表现杰出,而英军指挥官却很一般。这个出乎意料的事实被加拿大军事历史学家杰克-格拉纳斯坦,称之为“民兵之谜”,对未来加拿大军队的建军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重视民兵建设,而非依赖职业军人。

战争期间,英军指挥官一直担心美国人封锁圣劳伦斯河。这条河流经美加边境,河面狭窄。一旦航运受阻,部署在加拿大西部的英军就无法获得正常补给,而那里又刚好是陆战的主要战场,那么英国人很可能在开战后短短的几个月内被迫将加拿大西部领土拱手相让。

战后,英国人惊奇地发现,美国人没动过这个封锁圣劳伦斯河河面的念头。但是,英国人不指望对手会再次犯下如此简单低级的错误,于是着手开拓“丽都运河”(Rideau Canal)。这个耗费巨大的工程将安大略湖畔的金斯顿渥太华连接起来。

作为绕开圣劳伦斯河边境的备用水道,使渥太华这个腹地小城变成加拿大的第四大城市暨加拿大首都。1832年,“丽都运河”竣工,但是没有机会发挥到预期的作用。

(3)对英国的影响

与加拿大不同的是,今天的英国已经无人纪念这场战争。主要是同期的拿破仑战争更加重要且富有戏剧性。另外,在结束战争的条约里,英国并没有损失。英国皇家海军注意到,美国海军赢得了大多数一对一的战斗,差距之大令他们感受到羞辱。

英国陆军将这场战争视为小规模冲突,对自身的失败也没有深入研讨。这些失败被威灵顿公爵滑铁卢战役战胜拿破仑的空前成就所掩盖。

美国1812年战争就讲到这里,下一篇讲美墨战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