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游记

环球旅游的随记,北美,欧洲
正文

老安游记《世界著名的宫殿与博物馆》第八篇:中国

(2023-11-08 00:26:40) 下一个

老安游记《世界著名的宫殿与博物馆》第八篇:中国

上一篇讲美国,本篇讲中国。

中国,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通常用简称“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中国与14个国家接壤,与俄罗斯并列是世界上邻国数量最多的国家。北面是俄罗斯与东北亚蒙古和朝鲜,东面是浩瀚的太平洋。

南面是东南亚越南老挝缅甸。西南面是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西面是中亚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另外中国还与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

中国的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第三或第四大的国家。东西距离约5200公里,横跨5个时区。南北距离约5500公里。中国的沿海岛屿有7600多个,海岸线长约14000多公里。中国还有渤海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等三大海峡

下面是中国地图,再下图是中国国旗。

图1. 中国地图

图2. 中国国旗

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分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称“世界屋脊”。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以东,有高原盆地,平均海拔1000米。第三阶梯以冲积平原为主,从兴安岭太行山等山脉以东至沿海,平均海拔500米。中国人口多聚集在此处。

中国的地貌景观冰川丹霞黄土沙漠喀斯特西北地区戈壁沙漠,南方以丘陵和矮山为主。西侧有喜马拉雅山脉为首的山地,平均海拔高度6000米。中国与尼泊尔边境有高度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为地球海拔最高峰,最低点是吐鲁番洼地艾丁湖

各类地形面积依序为高原(33.30%),山地(26.04%),平原(18.75%),盆地(11.98%),丘陵(9.90%)。中国土地资源总量大,但高原山地多而低地平原少。同时耕地与森林地的对比比例较小,沙漠和荒原占总面积的12% 以上。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人口聚集地以温带和副热带气候为主,普遍都有不同程度的四季生活型态。可分为三个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高山气候区。由于中国南北跨度较大,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中国的水利资源总量达25500亿立方米,排行世界首位。当中有大量的河流湖泊,重要的河流有长江黄河西江湄公河雅鲁藏布江珠江淮河松花江黑龙江等等。重要的淡水湖泊有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等,还有咸水湖青海湖。

中国的行政区划以省,地,县,乡四级架构为主。全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有23个省份,少数民族聚居的5个民族自治区。高发展地区设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以及一国两制香港澳门高度自治的特别行政区

中国政府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等地区。沈阳南京武汉深圳成都西安列为区域的中心城市。并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列为国家中心城市

下面讲中国的第一个景点,北京故宫。

(一)北京故宫(Forbidden City in Beijing)

“北京故宫”(Forbidden City),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段,是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皇宫。故宫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永乐十八年(1420)落成。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型建筑群。1987年,被选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故宫现为“故宫博物院”(Palace Museum),藏品主要以明清两代宫廷收藏为基础,后来陆续增加了一些新的藏品,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城墙高达10米,外面环绕着59米宽的护城河。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来形容其结构的复杂。

紫禁城内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东西两边各附加一翼,东翼为“文华殿”,西翼为“武英殿”。

“内廷”的中心建筑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后三宫两侧排列着“西六宫”,是妃嫔们居住的地方。皇子居住在“乾东西五所”,皇太后居住在“慈宁宫”,太上皇居住在“宁寿宫”。

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北京城的中轴线,以紫禁城为中心向南北延伸。南部从紫禁城南门(午门)开始,经过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大明门(清大清门),至内城南门(正阳门),最后至外城南门(永定门)。北至钟楼的北城墙,构成近8公里的南北中轴线。

明初定都于南京建文年间,燕王朱棣自北平起兵,发动“靖难之变”。永乐元年(1403),朱棣颁诏改北平为北京。永乐五年(1408),朱棣颁诏开始营建紫禁城。永乐十八年(1420)紫禁城完工。永乐十九年(1421)正月初一,朱棣迁都完成。

民国元年(1912),清宣统溥仪退位,但仍居宫内。民国十三年(1924),冯玉祥率军发动甲子兵变。同年十一月五日,民国摄政内阁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废除皇帝尊号,请废帝溥仪出宫。从1420年到1924年的500余年内,明清两代24位皇帝曾经居住于此。

1924年11月6日,民国政府代表接管皇宫,并封存文物。后经摄政内阁核准,经过一年的整理,民国十四年国庆日(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

下面的几张图是按照北京“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的建筑物。依次为“天安门”,“午门”,“太和殿”,“乾清宫”,“正大光明殿”,“神武门”。

图3. 故宫南面的“天安门”

图4. 故宫的南门“午门”

图5. 故宫的“太和殿”

图6. 故宫的“乾清宫”

图7. 乾清宫的“正大光明殿”

图8. 故宫的北门“神武门”

下图是郭沫若所题的“故宫博物院”横匾,再下图是“故宫博物院”平面图。

图9. 郭沫若所题的“故宫博物院”横匾

图10. “故宫博物院”平面图

回想起来,我参观故宫大概有三四次,但是没留下几张照片。原因很简单,当时没有相机。我基本上都是从天安门进入故宫。在天安门广场上,常有私人照相摊,交钱(包括邮资)填好信封(家庭地址)之后,就可以照相,事后摊主会连同底片寄给你。

下图是我在1973年第一次参观故宫之前,在天安门广场上的留影。

图11. 我在北京“天安门”留影(1973.9.7)

1981年夏,我在北京研究生院做研究生毕业论文。暑假时,我妻与我儿来北京探亲,他们在北京呆了半个多月,我们玩了很多地方。在游览故宫时,恰好遇到一位相识不久的朋友,他主动为我们照相。虽然质量有限,清晰度不高,但却留下了宝贵的家庭记忆。

下图是我们参观故宫时的合影。

图12. 我与我妻我儿参观故宫时的合影(1981.7)

1985年,我获得一个出国留学的公费名额,父亲从东北老家的来看我,也算是为我送行。有一天我带父亲去游览“故宫博物院”。老人家平时性格很稳重,但是他在参观“金銮殿”的时候,却非常激动地说:这不是“皇上”的“龙墩”吗?

下图是我与父亲在“故宫博物院”大门外面的合影,就是郭沫若题匾的那个“神武门”。再下图是我与父亲在故宫“太和殿”外面的合影。

图13. 我与父亲在“故宫博物院”大门外面的合影(1985.7)

图14. 我与父亲在故宫“太和殿”外面的合影(1985.7)

(二)北京颐和园(Summer Palace in Beijing)

“北京的颐和园”(Summer Palace in Beijing),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曾经是清朝皇帝家族的“夏宫”,现在是对公众开放的公园。属于清朝北京西郊的“三山五园”之一。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颐和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原名清漪园),清朝光绪年间重建。颐和园是以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的造园手法而著称于世,是中国园林艺术顶峰的代表作,涵盖了中国传统名著中的“亭台楼阁”,“轩榭台堂”。

颐和园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主,昆明湖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三。除了“湖山”,还有“殿堂”,重要建筑集中在万寿山的南北中轴线上。万寿山分为“前山”和“后山”。前山自东向西分布若干个知名景观。后山中轴线是汉藏风格的寺庙殿宇和小型山间园林。

昆明湖中有三座岛屿,由一条“西堤”将大湖一分为二。颐和园的主要区域包括六个部分。颐和园有五个大门:东宫门(主宫门),北宫门,西宫门,东旁门(东宫门旁边),新宫门(东南门,通十七孔桥)。

下面是颐和园的平面图,再下图是颐和园东宫门上的“颐和园”横匾,据说是光绪皇帝的御笔亲题。

图15.“颐和园”平面图

图16.“颐和园”横匾

下图是颐和园里的“万寿山”,再下图是万寿山上的“佛香阁”。

图17. 颐和园里的“万寿山”

图18. 万寿山上的“佛香阁”

下图是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桥” ,再下图是万寿山下的“石舫”。

图19. 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桥”

图20. 万寿山下的“石舫”

我到颐和园游览的次数不多。1978年夏,我到中国科技大学参加研究生复试。回家之前,参观了一次颐和园。8月13日是星期天,在京的亲属全家休息,陪我参观颐和园。下图是我在颐和园“谐趣园”的留影,再下图是我在颐和园“后湖”的留影。

图21. 我在颐和园里“谐趣园”景点的留影

图22. 我在颐和园里“后湖”景点的留影

下图是我在“石十七孔桥”前面的留影,再下图是我在“石舫”前面的留影。

图23. 我在颐和园“十七孔桥”前面的留影

图24. 我在颐和园“石舫”前面的留影

(三) 北台北故宫博物院(Taipei Palace Museum)

2017年秋,借着再次海归的回国工作之机,我与我儿从上海飞到台湾,经历了为期一周的“台湾宝岛自助游”。首先是台北,然后乘火车南下,经过新竹,台中,嘉义,一直到高雄。中间还有日月潭和阿里山,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

下面是台湾地图。

图25. 台湾地图

台湾(Taiwan),是位于太平洋西北侧的一个岛屿,西方用葡萄牙语称其福尔摩沙(Formosa)。台湾地处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之间,西隔台湾海峡中国大陆相望。台湾的周围,由如下的海域所环绕(顺时针排序):太平洋,巴士海峡,南中国,台湾海峡,东中国

台湾岛上大约70% 面积的地形为山地丘陵平原主要集中于西部的沿海,不同地区海拔变化很大。因北回归线贯穿本岛,台湾的气候介于热带亚热带之间。北回归线以北为副热带季风气候,以南为热带季风气候。台湾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相当丰富和多元。

台湾人口约2300万人,超过70% 集中于西部的五个大都会区,其中的台北大都会为最大。台湾的族群构成以汉族原住民两大民族为主。原住民族则由多个属于南岛民族部族所组成。汉族则依移民年代不同而分为闽南客家外省族群,其中闽南为最大族群。

台湾自古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十七世纪以前,原住民族居于主体地位。随着汉族从中国大陆移入,垦殖和与原住民通婚,汉族遂取代原住成为台湾最大民族。台湾历史上曾经历过荷兰时期,明郑时期,清治时期日治时期等,最后由中华民国统治。

1949年,国民党第二次国共内战失利后,中华民国政府迁到台湾,造成两岸分治的局面。1955年,中华民国的有效统治范围限缩于台澎金马,台湾实质成为中华民国的主要领土。由此原因再加上一中原则,导致现今的“台湾”,常常成为“中华民国”的通称

历经日治时期打下的基础,以及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运用美援进行的经济建设,再加上国际上冷战对峙的格局,从六十年代起台湾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上突飞猛进,缔造举世闻名的“台湾奇迹”,名列“亚洲四小龙”之一,八十年代更跻身于发达国家之列,

目前,无论人均所得人类发展指数,都达到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准。台湾拥有蓬勃的制造业以及尖端科技。在半导体通讯电子,精密制造等均执牛耳。贸易方面主要通过高科技产业赚取外汇,经济发展以高科技产业与服务行业为中心,并向文化产业及观光业发展。

台湾以移民为主的人文结构,亦带来了多元的政治观点。从大航海时代以来,台湾文化就在明郑和清朝的统治与西方列强的冲击中,经历了多次大变动。近代因为日本统治而发展出日治台湾文化,在日本进行战争的形式下,推行皇民化运动,直到二战结束时为止,

随着1987年戒严时代结束,台湾逐渐淡化过往戒严时代塑造的中国史观。政治上的自由化民主化,以国民党及民进党政党政治议题,达到了公民社会的形成。再加上以印尼和越南新移民的定居,增出了台湾主体意识多元文化主义

2017年9月16日下午2点半,我与我儿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下午4点半到达台北桃园机场。再乘车到台北火车站,下图是台北火车站。

图26. 台北火车站

我们从台北火车站乘车到西门町,找到了预定的旅店“西门邑居”住下。第二天,2017年9月17日下午2点半,我与我儿乘车去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名称是“国立故宫博物院”(National Palace Museum),是台湾规模最大的博物馆。最早于1925年建立起“北平故宫博物院”。后来因抗日战争爆发,辗转迁移到南京四川等地。后因国共内战导致时局再次动荡,于是1948年迁往台湾。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典藏将近70万件文物与艺术品,藏品时间跨度涵盖新石器时代至今,长达8000多年。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的藏品,大部分来自于原“北平故宫博物院”。包括在紫禁城,盛京行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国子监等处的皇家旧藏。

下面的两图是我与我儿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牌楼前的留影。

图27. 我儿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牌楼前的留影

图28.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牌楼前的留影

下图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正面。

图29.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正面

下面的两图是我与我儿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天窗前的留影。

图30. 我儿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天窗前的留影

图30. 我儿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天窗前的留影

下图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面的“铭文宝鼎”。

图32. 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面的“铭文宝鼎”

根据拿到的导游指南,我们知道台北故宫博物院里有“镇馆三宝”:翠玉白菜,毛公鼎,以及肉形石。所以进来之后,首先直奔翠玉白菜。“翠玉白菜”是由玉器雕刻成的一件玉石工艺品。利用翡翠的天然色泽,雕刻出白菜的形状,一向以来知名度都很高。

下图是“翠玉白菜”。

图33. 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的“翠玉白菜”

镇馆第二宝“毛公鼎”,是西周宣王年间(前828-782年)所铸的青铜。鼎内刻有500字金文册命书,是西周散文代表作书法金文中最高等级。故有“抵得一篇尚书”,“晚四大国宝”,“故宫三宝”之誉。下图是“毛公鼎”(左)与“金文”(右)。

图34. 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的“毛公鼎”(左)与“金文”(右)

第三宝是“肉形石”,来自一块自然生成的玛瑙,玛瑙在生成过程中受到杂质影响,呈现出不同颜色的层次。工匠将石材表面加工染色,做成一件层次分明的艺术品,毛孔和肌理都十分逼真,外观看上去像一块肥嫩的东坡肉,下图是“肉形石”。

图35. 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的“肉形石”

台北故宫博物院里还有许多佛像,下图(左)是北魏太和元年的青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下图(右)是一个“护法天王”。

图36. 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的“释迦牟尼”坐像(左)和“护法天王”(右)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宝物还有一些陶瓷珍品,下面的几张图是陶瓷珍品的实例。

图37. 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的陶瓷珍品之一

图38. 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的陶瓷珍品之二

图39. 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的陶瓷珍品之三

下图是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的金属工艺品。

图40. 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的金属工艺品

台北故宫博物院里还有许多书画珍品,下图(左)是孔子画像,下图(右)是文征明手书的“兰亭序”。再下图是故宫博物院里的横幅“万世师表”。

图41. 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的孔子画像(左)与文征明手书的“兰亭序”(右)

图42. 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的横幅“万世师表”

已经是下午2点了,我们离开台北故宫博物院。第二天,2017年9月18日,我们从台北乘坐火车南下,继续我们的台湾西海岸观光。2017年9月22日,我们从台北飞回上海,结束了我们的“台湾宝岛自助游”。

至此,本系列游记《世界著名的宫殿与博物馆》共八篇,包括八个国家,每个国家一篇,涉及到24个景点,全部都讲完了。主题是宫殿和博物馆。宫殿除了位于首都城市的“冬宫”之外,还包括位于郊区的“夏宫”,另外还包括位于风景优美地区的“城堡”。

有的景点身兼三职,本身是“城堡”,过去曾经是“宫殿”,现在是“博物馆”,例如英国的“爱丁堡城堡”,再例如德国巴伐利亚州的“新天鹅堡”。有的景点身兼二职,过去曾经是“宫殿”,现在成为“博物馆”,例如法国的“凡尔赛宫”,再例如俄国的“冬宫”。

有的景点只有一职“博物馆”,例如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德国柏林的博物馆岛,中国台北的故宫博物院。有的景点也只有一职“宫殿”,现今仍是君主的居所,例如英国伦敦的白金汉宫和温莎城堡,虽然可以入内参观,但尚未改成博物馆。

我的游记只写我曾经参观过的宫殿或博物馆,但是个人经历有限,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写出这些东西只是为了“抛砖引玉”,与有同样兴趣的朋友切磋心得交流体验。如果能够引起共鸣,乃我之大幸,有生之年,了无遗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