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游记

环球旅游的随记,北美,欧洲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老安游记《欧洲维京河轮游》第十篇:法国巴黎第三天

(2023-01-10 00:04:58) 下一个

老安游记《欧洲维京河轮游》第十篇:法国巴黎第三天

上一篇讲我们在法国巴黎游览的第二天(2022.11.6):凯旋门,香榭丽舍大街和荣军院。本篇讲我们在法国巴黎游览的第三天(2022.11.7):巴黎远郊的枫丹白露宫。

2022年11月7日,上午9点半,我离开旅馆去玩,我儿有病在旅馆里休息。上午10点,我乘坐地铁到达巴黎的里昂火车站(Paris Gare de Lyon)。虽然使用手机导航,但我还是迷了路,在里昂火车站附近转悠一个多小时,才赶上11点半的火车,火车是RER-B线。

从里昂火车站到枫丹白露的雅芳站(Fontainbleau-Avon),已经是中午12点。在枫丹白露的雅芳站换乘1号公共汽车,下午12点半,终于到达枫丹白露镇,步行十几分钟,就到了枫丹白露宫。下面是从巴黎到枫丹白露的路线图。

图1. 从巴黎的到枫丹白露的路线图

火车在中间的小站“梅伦”(Melun)停留十几分钟,有乘客上下车,下图是梅伦小站。

图2. 从巴黎到枫丹白露路过的小站“梅伦”

差不多下午1点了,我终于到达枫丹白露宫,下图是枫丹白露宫的大门。

图3. 枫丹白露宫的大门

枫丹白露宫的门票是13欧元,但是进入枫丹白露宫参观,需要通过大门旁边的安检。我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个从荷兰来旅游的中国留学生,于是我们两人一起结伴同游。但是他年轻力壮腿脚快,我跟不上,最后还是各游个的。

下图是枫丹白露宫的“鸟瞰图”。

图4. 枫丹白露宫的“鸟瞰图”

枫丹白露宫(Palace of Fontainebleau),位于法国北部的枫丹白露镇。从十二世纪开始,枫丹白露宫用作法国国王狩猎的行宫,也是法国最大王宫之一。枫丹白露宫是从路易七世(中世纪卡佩王朝的国王)到拿破仑三世(第二帝国的皇帝)等法国君主的住所。

枫丹白露镇距离巴黎不远,周围地区风景绮丽,森林茂盛,古迹众多。“枫丹白露”的法文原义是“美丽的泉水”。1927年,枫丹白露镇的枫丹白露宫成为国家博物馆。1981年,枫丹白露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

枫丹白露宫的主体建筑包括一座主殿,六座王宫,五个不等边形院落,四座花园。宫内的主要景点有舞厅,会议厅,戴安娜壁画长廊,百盘廊,王后沙龙,国王卫队厅,王后卧室和教皇卧室,国王办公室,弗朗索瓦一世长廊等等。

1137年,法国中世纪卡佩王朝的国王路易七世(Louis VII,1137-1180),下令在此地修建城堡,以后经过法国历代君主的改建和扩建,装饰和修缮,使得“枫丹白露宫”成为一座富丽堂皇的皇家行宫。

1259年,国王路易九世(Louis IX,1226-1270),亦即圣路易(St Louis),在此地建造了“三一修道院”(Trinitarian Monastery)。1268年,国王菲利普四世(Philip IV,1285-1314),出生在这里。1314年,国王菲利普四世在此地去世。

1431年国王,查理六世(Charles VI,1380-1422)之妻,巴伐利亚的伊莎贝拉(Isabella of Bavaria),对城堡进行了一些修改和装饰,但是城堡依然保持着中世纪的格局。

1528 年,瓦卢瓦王朝的国王弗朗索瓦一世(Francois I,1515-1547),对城堡进行了扩建。建造了弗朗索瓦一世画廊(Francis I Gallery),雇请意大利建筑师和佛罗伦萨画家装饰新画廊。在新画廊中绘制出赞美国王的壁画,壁画周围的浮雕用灰泥装饰起来。

另一位来自博洛尼亚的画家弗兰西斯科-普列马提乔(Francisco Primaticcio),也参与了宫殿的装饰。把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和法国的传统艺术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这种风格被称为“枫丹白露派”。

1540年,弗朗索瓦一世又开始对城堡进行重大扩建,通过购买城堡东侧的土地,在一个大庭院周围建造一个全新的广场。广场周遭由宫殿的侧翼包围,城堡周围则环绕着文艺复兴风格的新公园。

1550年,弗朗索瓦一世的儿子,国王亨利二世(Henry II,1547-1559),建造并且装饰了“弗朗索瓦一世沙龙”(Francois I Salon)。1551年,亨利二世的儿子,国王亨利三世(Henry III,1574-1589),出生在枫丹白露宫。

1565年,亨利二世的另一个儿子,国王查理九世(Charles IX,1560-1574),在城堡外面修建一道护城河,使得城堡更加安全。另外他还下令,让弗朗西斯科-普列马提乔(Francisco Primaticcio)建造一个“美炉翼楼”(Fine Fireplace Wing)。

1601年,法国波旁王朝的国王亨利四世(Henry IV,1589-1610),重新打造了庭院周围的所有外墙,以使建筑群更加和谐。还增加了许多设施,为王室成员提供厨房和住宅的场所。此外他还增加一个大型室内网球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室内网球场。

亨利四世也非常关注城堡周围的公园设施。由妻子玛丽-德-麦地奇(Mary de Medici)在宫殿北侧创建了“女王花园”,以“狄安娜喷泉”为中心。亨利四世的园丁克劳德-莫莱(Claude Mollet),为枫丹白露宫建造了一大片花坛,并由小径分隔成大广场。

1601年,国王亨利四世的儿子路易十三,出生在枫丹白露宫并且接受洗礼,揭开波旁王朝的序幕。父亲亨利四世被暗杀之后,路易十三(Louis XIII,1610-1643)继任法国国王。同时持续为建筑物进行额外的增建,还指派宫廷建筑师重修马蹄形楼梯。

路易十三的儿子路易十四(Louis XIV,1643-1715),虽然迁居到更加豪华雄伟的凡尔赛宫(Palace of Versailles)居住,但他待在枫丹白露宫的日子却比其他任何君主都还要多。每年夏末秋初,路易十四都喜欢来到枫丹白露宫打猎。

路易十四没有更动城堡的外观,但却为他的妻子玛丽亚-泰瑞莎(Maria Theresa)建造了一个新公寓,在城堡旁边建造了一个新翼,所以为宫殿提供更多空间,更对公园和花园进行了重大的改造。此外,路易十四还委托人,将原本的大花坛重新设计成法式花园。

1685年10月18日,路易十四在该城堡签署了《枫丹白露敕令》,废除了亨利四世所颁布的《南特敕令》。从而激起“胡格诺教徒”的激烈反抗。此后接任的国王路易十五,对建筑有更雄心勃勃的工程,包括为众多朝臣建造更多的住宿。

在此期间的枫丹白露宫,法国君主曾经接待过著名的外国君主,如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安娜(Kristiana,1632-1654),俄罗斯沙皇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1682-1725),挪威国王克里斯蒂安七世(Christian VII,1766-1808)等人。

172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五(Louis XV,1715-1774)与波兰公主玛丽-勒兹恩斯卡(Princess Mary Lecszinska of Poland),在“圣三一教堂”(Chapel of Holy Trinity)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这时的圣三一教堂,已经装饰的美轮美奂。

1777年,波旁王朝的最后一任君主路易十六(Louis XVI,1774-1792),对城堡进行了扩建。法国大革命的前夕,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最后一次造访枫丹白露宫。法国大革命期间,城堡内的家具被洗劫一空,但是建筑物本身却逃过一劫。

1803年,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作为法国新政府的第一执政(First Consul),首次造访枫丹白露宫。这时法兰西军事学院(French Military Academy),占据了枫丹白露宫的路易十五翼楼(Louis XV Wing)。

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一世”(Napoleon I,1804-1814)“邀请”罗马教皇庇护七世(Pope Pius VII),来到枫丹白露宫,住了四天(1804.11.25-28),准备为拿破仑一世在巴黎圣母院加冕(1804.12.2)。

1808年,拿破仑一世将历代国王的卧室改为皇帝的御座厅(Emperor Bedchamber)和皇后约瑟芬(Josephine)的闺房(Empress Bedchamber)。1808-1810年,拿破仑一世夫妇在枫丹白露宫里居住过很长一段时间。

1810年,拿破仑一世之侄,拿破仑一世兄长“路易-波拿巴”(Louis Bonaparte)之子,即后来的“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Napoleon III,1852-1870),在“圣三一教堂”接受洗礼。

1814年4月6日,拿破仑一世在枫丹白露宫“退位沙龙”(Abdication Salon)签署“退位诏书”(Act of Abdication)。两周后,4月20日,拿破仑一世在枫丹白露宫的“白马庭院”(White Horse Courtyard),面对自己的近卫军进行“告别演说”(Farewell Speech)。

1831年,法国七月王朝的国王“路易-菲利普”(Louis Philippe,1830-1848),首次造访枫丹白露宫。1833年,路易-菲利普对城堡内部进行了重新设计与布置,主要是国王和王后的居所(King & Queen Apartments)。

1854年,拿破仑三世在路易五世的翼楼修建一个剧场。拿破仑三世还为皇后欧根妮(Eugenie)建造了中国馆。馆内陈列着中国时期的古董。这些藏品来自圆明园,是法军统帅献给拿破仑三世帝后的战利品。

1940年,二战时期,纳粹德国曾经占领枫丹白露宫。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总部(Headquarter)曾经设在这里。1984年,“欧洲经济合作组织”(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首脑会议,也曾经在枫丹白露宫举行。下图是枫丹白露宫的平面图。

图5. 枫丹白露宫的平面图

我进入枫丹白露宫的大门后,首先来到狄安娜花园(Dianna Garden,平面图中的E)。下图(左)是狄安娜花园里的“少年洗澡青铜像”,下图(右)是“狄安娜喷泉”(Dianna Fontaine)。喷泉上的青铜雕像是“狄安娜与母鹿”(Dianna & Doe),脚下是众犬个鹿首。

图6. 狄安娜花园里的“少年洗澡青铜像”(左)和“狄安娜喷泉”(右)

然后我来到枫丹白露宫的中心,“白马庭院”(White Horse Courtyard,平面图中的A)。这是一个宽阔的长方形庭院,铺着四大块绿毯似的草坪,三面被蓝顶白墙的建筑物围住。下图是我在“白马庭院”中央的留影。

图7. 我在枫丹白露宫“白马庭院”中央的留影

主建筑的门前是著名的“马蹄形大台阶”(平面图中的3)。下图是“马蹄形大台阶”(Horseshoe Staircase)的近景。

图8. 枫丹白露宫“马蹄形大台阶”的近景

下图是“白马庭院”左方的建筑物,“议政厅翼楼”(平面图中的1)。

图9. 枫丹白露宫的“议事厅翼楼”

下图是“白马庭院”右方的建筑物,“路易十五翼楼”(平面图中的2),楼下是枫丹白露宫的服务中心(Service Center),楼上是“拿破仑一世纪念馆”(Napoleon I Memorial Museum)。

图10. 枫丹白露宫的“路易十五翼楼”

“圣三一教堂”是枫丹白露宫中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路易十五(Louis XV)与波兰公主玛丽-勒兹恩斯卡(Mary Lecszinska of Poland)在这个教堂里举行婚礼(1725)。拿破仑三世(Napoleon III)在这个教堂里受洗(1810)。

下图是“圣三一教堂”(Holy Trinity Chapel)的主祭坛(左)和天蓬画(右)。

图11. “圣三一教堂”的主祭坛(左)和天蓬画(右)

“路易十五翼楼”(Louis XV Wing)的楼上,是“拿破仑一世纪念馆”(Napoleon I Memorial Museum)。因为纪念馆中严禁照相,所以我不得不在里边多停留了一些时间。下图是拿破仑一世纪念馆门前的标志。

图12. “拿破仑一世纪念馆”门前的标志

枫丹白露宫与拿破仑一世息息相关,凝聚着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历史气息,保留着精美绝伦的设备和家具。因此,枫丹白露宫被选作拿破仑一世纪念馆的场所,收藏着拿破仑王朝的珍品,构成了法国至今保留下来的宝贵文物。

在此借参观“拿破仑一世纪念馆”的机会,让我们回顾一下拿破仑不平凡的一生。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1804-1814),法国军事家政治家。是胖子查理(Charles the Fat,881-887)之后,第二位享有皇帝头衔的法国君主。拿破仑-波拿巴,以下简称“拿破仑”。

1769年8月15日,拿破仑出生在科西嘉(Corsica)的阿雅克肖城(Ajaccio),父亲给他取名“拿破仑”,意大利语的意思是“荒野雄狮”。后来科西嘉岛成为法国领土,他的名字采用法语发音的“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

1768年,即拿破仑出生的前一年,科西嘉被热那亚(Genoa)卖给法国,法王路易十五承认拿破仑的父亲卡罗-波拿巴(Carlo Bonaparte)为法国贵族。拿破仑母亲的家族拉莫利诺(Ramolino)是热那亚贵族。拿破仑的家族虽非很有权势,但仍可以给他提供较好的教育。

1777年,8岁的拿破仑被送到法国的教会学校学法文。同年进入一个军校接受教育。他的法语有浓重的科西嘉口音。他讲法语时的科西嘉口音,在学校里常被同学们嘲笑和戏弄。直到去世的时候,他的法语仍有拼写错误。

1784年,15岁的拿破仑以优异成绩毕业,被选送到巴黎的军官学校,他在此受训成为一名炮兵军官。1785年,16岁的拿破仑,因为父亲去世而缺少经济来源,他不得不在一年之内完成两年的课程。同年他通过了毕业考试,毕业后授予少尉军衔。

在随部队驻防各地期间,他阅读许多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卢梭(Rousseau)的思想,对他的影响最大。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拿破仑回到科西嘉。科西嘉有三种势力争斗(革命派,保皇派和独立派),拿破仑加入革命(雅各宾),在一个志愿军团里任中校。

1793年,24岁的拿破仑,因为与科西嘉独立派的英雄帕斯夸莱-保利交恶,拿破仑全家被迫逃回法国本土。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只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军人。当时的法国是第一共和国的雅各宾派(Jacobin)专政,首领是罗伯斯比尔(Robersperre)。

同年,拿破仑在土伦港(Port of Toulun)之役中,率领革命士兵防卫土伦港岸炮的炮台,成功击败了进攻法国以援助波旁王朝复辟的英国舰队。于是他大受法国革命政府的倚重,年纪轻轻就被任命为炮兵准将

1794年,25岁的拿破仑,由于在热月政变中(Coup de Thermidor),与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比尔(Robespierre)关系密切,因而受到调查。1795年,26岁的拿破仑,因拒绝参与一场平叛战争而被除去将军衔,他面临着生活经济窘困和事业前景黯淡。

同年10月3日,巴黎保皇党发起反抗国民公会的武装叛乱,领袖保罗-巴拉斯(Paul Barras),重新起用拿破仑守卫杜乐丽宫。10月5日,拿破仑命令缪拉(Joachim Murat)掌控加农炮,成功击退袭击者,1400名保皇党人死亡,其余敌人皆败逃。

一夜之间,拿破仑名利双收,荣升为陆军中将兼巴黎卫戍司令,在军队和政界中崭露头角。后来缪拉娶了拿破仑的妹妹卡罗琳-波拿巴(Caroline Bonaparte),成为他的妹夫,他在拿破仑麾下多年担任主要将领。

1796年,27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同年拿破仑与他的情人约瑟芬(Josephine)结婚,之后便匆匆奔赴前线。第一共和政权刚刚建立,欧洲神圣罗马帝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对法国新政权十分畏惧,于是开始结盟打击法国。

拿破仑在意大利开始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华,他主张将火炮集中使用,并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特长。拿破仑带兵跨越阿尔卑斯山,奥地利和撒丁联军共同抵挡法军。下面的(左)图是拿破仑在“土伦港战役”,下面的(右)图是拿破仑在“跨越阿尔卑斯山”。

图13. 拿破仑在“土伦港战役”(左)和拿破仑在“跨越阿而卑斯山”(右)

拿破仑在蒙特诺特战役将其逐一击破并攻下米兰。奥地利军被围困在曼图亚(Mantova),奥地利派出两位将军解围,却一再战败。奥地利军一万八千人投降,拿破仑又挥军向东。奥地利的卡尔大公(Archduke Karl)出兵抵挡,再次被拿破仑击败。

最后,奥地利将比利时割让给法国,意大利亦成为法国的附庸,拿破仑在北意大利废除了封建法律,建立类似于法国的共和体制。取得意大利之役的胜利后,拿破仑威望越来越高,成为法国人民的新英雄,但他的崛起也使得督政府感受到威胁。

拿破仑此时上报称打算进攻埃及,以开启法国向印度进攻的道路为由,事实上是离开巴黎以自求保。督政府也害怕他在国内时间长了会夺权,于是任命他为法国埃及方面军司令。

拿破仑本人精通数学天文学,还十分热爱文学宗教,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很大。在这次远征中,除了2000门大炮外,还带着175名学者,以及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

1797年,28岁的拿破仑率法军攻打马耳他骑士团并得胜。同年拿破仑率兵到达亚历山大港(Alexandria),以2万5千人的兵力,对抗10万大军的马穆鲁克(Mamluk),在金字塔战役的决战中获取胜利。在这场战争中,法军仅仅损失300人。

1798年,法国海军舰队在尼罗河河口海战中,被英国海军上将纳尔逊(Nelson)完全摧毁,部队被困在埃及,补给无法送达。1799年,400艘军舰只剩下2艘,原本侵略印度的计划受阻,人员损失惨重。此时欧洲的反法同盟逐渐形成,法国国内的保皇派势力渐渐上升。

1799年8月,30岁的拿破仑赶回巴黎,回到法国的拿破仑被当作“救星”。同年11月,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Coup de Brumaire)并且获得成功,成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第一执政(First Consul)。1802年,33岁的拿破仑成为为终身执政。

拿破仑实行多项重大的改革,包括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经济等方面。其中最著名的是《拿破仑法典》(Napoleon Code)。这个法典是在政变的当天晚上,由拿破仑下令起草的,很多条款都是由拿破仑本人参加讨论做最终确定。

1804年,法国公民投票通过共和十二年宪法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35岁的拿破仑-波拿巴,成为法兰西人的皇帝拿破仑一世(Emperor Napoleon I)。下图是拿破仑成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第一执政”(左)和法兰西帝国的“皇帝”(右)

图14. 拿破仑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的“第一执政”(左)和法兰西帝国的“皇帝”(右)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加冕。不是由教皇庇护七世(Pope Pius VII)为他加冕,而是自己将皇冠戴到头上,然后为妻子约瑟芬(Josephine)加冕为皇后。以示他的权力至高无上,而绝不是“君权神授”。下图是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的“加冕典礼”。

图15. 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的“加冕典礼”

1805年8月,奥地利,英国,俄国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9月24日,拿破仑离开巴黎,亲自挥军东征。10月12日,法军占领了慕尼黑。10月17日,在法国和反法联军的激战后,反法同盟的联军投降。

1805年9月,英国,俄国,普鲁士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10月14日,法军同时在耶拿(Jena)和奥尔斯塔特(Ohlstadt)击溃了敌军。普鲁士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拿破仑因此取得了德国大部分地区。

1805年10月,拿破仑又取得了奥斯特里茨(Austerlitz)战役的胜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神圣罗马帝国(Holy Roman Empire)被迫解体。随后拿破仑联合德国境内的小城邦国组成“莱茵邦联”(Rhine Confederation),并将它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下图是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场”。

图16. 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场”

1807年,38岁的拿破仑又在波兰大败俄国军队,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Alexander I,1801-1825)会面,签订了和平条约。在此前一年,拿破仑颁布《柏林敕令》Act of Berlin),即他的大陆封锁政策,禁止欧洲大陆各国与英国有任何贸易往来。

至此,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得以确立。拿破仑身兼各职:法国皇帝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保护者,瑞士联邦仲裁者。封其兄弟约瑟夫(Joseph),路易(Louis)和杰罗姆(Jerome)为那不勒斯(Naples),荷兰(Holland)和威斯特法利亚(Westphalia)的国王。

下图是1812年法国的势力范围,深绿色是法兰西帝国本土,浅绿色是法兰西帝国卫星国。

图17. 1812年法兰西帝国的势力范围

1807年,西班牙爆发内部动乱,西班牙国王被推翻。于是拿破仑乘机入侵西班牙,让其长兄约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成为西班牙国王。但是这个举动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强力反对,拿破仑根本无法平息当地暴动

1808年,英国介入西班牙争端,8月30日,英军占领葡萄牙。牵制30万法军于西班牙,无法调动到主战场普鲁士前线。从而导致新的反法同盟的形成。之后在当地民族主义者的支持下,法军被赶出伊比利半岛(Iberican Peninsula),此事件称为“半岛战争”。

1809年,第五次反法同盟组成。奥地利在背后偷袭法国在德意志的领土,拿破仑被迫退出西班牙,率军东征。虽然奥地利军队一开始取得优势,但是拿破仑很快就转败为胜,迫使奥地利签订维也纳和约,奥地利再次割让土地。

1810年,41岁的拿破仑迎娶19岁的奥地利公主玛丽亚-路易莎(Maria Luisa),法奥结成同盟。1811年,法俄关系开始恶化,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拒绝继续与法国合作抗英,最后法俄战争爆发。1812年,43岁的拿破仑率领68万大军攻入俄国。

俄国采取不抵抗的战略(坚壁清野),1812年9月12日,法军在重大伤亡后,进入莫斯科。但迎接他的是莫斯科全城大火(焦土政策)。拿破仑本以为亚历山大一世会妥协,未料到是这种结果。此时国内又有人策划政变,最后他只带领2万人返回法国。

1813年,英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双方在今德国境内多次交战。虽然法军取得多次胜利,但是反对拿破仑的势力却是越来越大。同年10月的莱比锡战役,法军最后被击溃,各个附庸国也纷纷脱离法国而独立,反法同盟军开始向巴黎挺进。

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占领,反法同盟军要求法国无条件投降,同时拿破仑必须退位。当年45岁的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拿破仑在日记中写到:法国首相塔列朗(Talleyrand)是“法奸”和“波旁支持者”,潜伏在自己身边,暗算出卖自己。

1814年4月6日,拿破仑在枫丹白露宫(Palace of Fontainbleau)签署退位诏书。根据《枫丹白露条约》,拿破仑本人在退位后,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小岛“厄尔巴岛”(Elba),他在前往厄尔巴岛的路上几乎被暗杀。

拿破仑仍然保留“皇帝”的称号,但他的领土只局限于厄尔巴岛。在法国巴黎,路易十八(Louis XVIII,1815-1824),回到法国,重新成为法国国王。法兰西第一帝国宣告灭亡,波旁王朝(Bourbon Dynasty)复辟成功。

1815年2月26日,46岁的拿破仑从厄尔巴岛潜返法国。国王路易十八派去的部队,非但没有攻击他,反而迎接他。路易十八逃亡到别国后,拿破仑再次夺得法国政权。欧洲其他各国迅速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

同年6月18日,拿破仑军队在比利时滑铁卢(Waterloo,Belgium),被英国的威灵顿公爵(Duke Wellington)和普鲁士的布吕歇尔元帅(Marshall Blucher)率领的反法同盟军所击败,史称“滑铁卢战役”,同年7月15日拿破仑正式投降。

1815年10月16日,拿破仑被流放到大西洋中的英属圣海伦娜岛(British St Helena)。从夺回政权到再次战败,只有一百天左右的时间,因此称为“百日政权”。拿破仑被流放到圣海伦娜岛,英国对其进行监视与防范,使得圣海伦娜岛成为一座监狱。

1821年5月5日,52岁的拿破仑在圣海伦娜岛去世。1840年,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Louis Philippe,1830-1848)派其第三子,将拿破仑的遗体接回巴黎,拿破仑的灵柩通过凯旋门,被安葬到塞纳河畔的荣军院

作为军事家,拿破仑对外率军五破英,普、奥,俄等国组成的反法同盟,打赢了五十余场大型战役。拿破仑的霸权搅乱了欧洲的国际关系,破坏了各国的势力平衡。在拿破仑战败后的维也纳会议上,新的欧洲秩序被重新建立起来,保持政治上均势平衡。

作为政治家,拿破仑的影响也同样深远。1804年颁布的《拿破仑法典》,是大陆法系的典范,后来大多数国家都普遍模仿和遵循。他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随着他的领土扩张迅速地传播开来。他又勇于挑战和破坏专制主义,是近代民主主义民族国家理念的先驱者。

拿破仑是“皇帝”,但又不是普通意义上封建社会的“皇帝”。而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捍卫者和继承者。他虽然对外扩张和征服,但对被征服的国家和人民,政治从不压迫,经济上从不剥削,更是从不迫害和屠杀,而是把法国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带到那里。

谈到这里,让我想起了鲁迅在《故乡》里描写“豆腐西施”杨二嫂:“她一见到我忘了她,便很不平,露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可见在鲁迅的认知中,拿破仑在法国人民中的形象,是崇高伟大和无以伦比的。

直到现在,我在枫丹白露宫已经逗留三个多小时了,虽然很多地方没有看,不能再多呆了,我决定返回巴黎。临走之前,在礼品店里买了一本英文书《Fontainebleau》,一本中文书《枫丹白露宫》和几张明信片,包括“波拿巴家族”(Bonaparte),总共17.70欧元。

下图(左)是“波拿巴家族”,第一行是他的父母,第二行左边是拿破仑与两任妻子,右边是拿破仑的四弟与弟妹,第三行是拿破仑的儿子与侄子,第四行是拿破仑的三个兄弟和三个妹妹。下图(右)是“拿破仑一世纪念馆”门外的一幅油画,里面不让照相照外面。

图18.“波拿巴家族”(左)和“拿破仑一世纪念馆”门外的一幅油画(右)

下图是枫丹白露宫外面的“伦敦酒店”(Hotel of London)。

图19. 枫丹白露外面的“伦敦酒店”

下图是枫丹白露镇的“奥塞纳特酒店”(Hotel of Osenat)。

图20. 枫丹白露镇的“奥赛纳特酒店”

下图是枫丹白露镇的“大君酒店”(Hotel of Maharaja)。

图21. 枫丹白露镇的“大君酒店”

下图是枫丹白露镇的“黑鹰酒店”(Hotel of Black Eagle)。

图22. 枫丹白露镇的“黑鹰酒店”

当天下午3点半,我按原照路返回巴黎的旅馆。一天下来很累,简单洗漱一下就休息了,准备明天参观巴黎先贤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