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游记《畅游祖国好河山》第二十篇:海归期间 – 黄果树看瀑布
前一篇讲述我在湖南张家界山的旅游经历,本篇讲我到贵州黄果树看瀑布的旅游行程。
2009年7月8日,晚上8点,我从重庆火车站出发,坐火车(K9487),去贵州省的贵阳市。说到贵州省,我想起了少年时期的往事。有一天,在中学的地理课上,老师进来先不讲课,给我们出了一条谜语:“大米稀饭,百元一碗,打一省名”。大家齐呼:“贵州(粥)”。
我想到这里,还不等睡着,就把自己笑醒了。卧铺对面的老先生问我笑什么,我对他一说,他也哈哈大笑。我的家乡黑龙江省,与贵州省斜跨对角线。虽然谜语猜对了,但对贵州却一无所知。那时“远在天边”,现在“近在眼前”。下图是贵州省在中国的相对位置的位置。
图1. 贵州省在中国的相对位置
贵州省,别称黔,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省会是贵阳市。贵州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全省有9个市级单位,88个县级单位。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汉族占全省人口的64%。少数民族占36%。
贵州省的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的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类型,高原和山地居多。全省有92% 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贵州境内山脉众多,峰峦叠障,绵延纵横,山高谷深。贵州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占全省总面积62%,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品种齐全,地域分布十分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贵州虽然是明初永乐年间才建省,但贵州境内的人文历史可以追溯得更远。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根据考古发掘,南方主要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多是在贵州境内发现的。
春秋时期,在今贵州境内有牂牁古国。战国时期,属于楚国的黔中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贵州分属巴郡,蜀郡,黔中郡和象郡。西汉初年,贵州分属益州的部犍为郡和牂牁两郡。三国时期,蜀汉的牂牁郡领七个县。唐朝设置黔中道,建立黔州郡。
“贵州”名称,始于宋朝,敕书中说:“惟尔贵州,远在要荒”。还有另一种说法,贵州名称源自“罗氏鬼州”,因为“鬼”不好听,才转音为“贵”。也有一说,由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运货不易,百物昂贵,故有"贵州"之名。
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设置贵州布政使司,贵州正式为省级地位。清朝顺治十五年(1658),设贵州省。民国时期,1935年,中共红军在长征途中,于遵义召开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核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贵州延续贵州省名,省会为贵阳。
贵州的历史总离不开一个“黔”字,代代相传。战国时代,此地被称黔中,楚国设黔中郡。战国后期,秦国占领了楚国黔中郡和巫郡,将两郡合并为新的黔中郡。西汉初年,黔中郡改为武陵郡。隋朝时期,废除武陵郡,设立黔州。
唐朝时期,在“州”之上设置“道”,黔州最初隶属于江南道。开元年间,江南道被一分为三,包括黔中道。黔中道管辖今天贵州省的大部分地区。从黔中郡到黔州,再到黔中道,“黔”字所能代表的地区,已经代表今天的整个贵州省。
除了贵州省简称“黔”以外,重庆有“黔江”,湖南有“黔阳”,都是当年黔中道的管辖范围之内。唐朝柳宗元写下“黔之驴”及成语“黔驴技穷”,讲的就是发生在黔中道东部地区的故事。孟郊在诗中写道“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又闻天下泉,半落黔中鸣”。
白居易在诗中写道“不醉黔中争去得,磨围山月正苍苍”。宋朝时期,黔州直接控制地区,只是原黔中郡地区,但是“黔”作为武陵山地区的地名,早已经深入人心。黄庭坚有诗云“黔中桃李可寻芳,万里黔中一漏天”。
2009年7月9日,早上7点,火车到贵阳站,我找到车站附近的“贵州西南铁路旅行社”。买了“贵阳一日游”(446元),定了今晚“明珠饭店”(90元)。预订了明天回重庆的火车卧铺票(78元)。我还准备明天到黄果树去看瀑布。我在旅馆放下行李,就去参加一日游了。
下图是贵阳市和黄果树在贵州省的相对位置。
图2. 贵阳市和黄果树在贵州省的相对位置
“贵阳一日游”包括三个景点:天河潭,花溪公园,青岩古镇。首先游览天河潭,下图是天河潭景区的导游图。
图3. 天河潭景区导游图
天河潭旅游度假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是一个以典型喀斯特自然风光为主,历史名人隐士文化为辅的风景名胜区,距离贵阳市中心24公里,距离花溪区中心13公里。中央领导许多人和文化知名人士,都参观过天河潭,还留下不少墨宝。
天河潭旅游度假区,具有河谷曲拐,沟壑险峻的地貌特征。融合山,水,洞,潭,峡谷,瀑布,天生桥为一体。山中有洞,洞中有水,纵横密布,形态各异。空山闻水声,碧潭衍飞瀑,有“浓缩盆景”的美称,被谷牧誉为“黔中一绝”。
天河潭,为一露天深潭,一泓碧水,深不见底,四周是数十米高的绝壁,好似刀削斧凿。下图是天河潭景区的标识,再下图是天河潭景区的大门,第三图是“卧龙飞瀑”。
图4. 天河潭景区的标识
图5. 天河潭景区的大门
图6. 天河潭景区的“卧龙飞瀑”
下图是还是“卧龙飞瀑”。
图7. 天河潭景区的“卧龙飞瀑”
我不久前到过四川的九寨沟,欣赏过九寨沟的瀑布。再看看这里的瀑布,简直可以和四川九寨沟的瀑布有的一比。没想到贵州真会有这么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如果不来贵州旅游,我会后悔一辈子,心里暗自庆幸自己的明智决定。
下面的两图是我在天河潭景区“卧龙飞瀑”前面的留影。
图8. 我在天河潭景区“卧龙飞瀑”前面的留影
图9. 我在天河潭景区“卧龙飞瀑”前面的留影
然后,徐小姐带领我们去参观“花溪公园”,其实“天河潭”与“花溪公园”是联成一片的,只是入口不同而已,下图是“花溪公园”的大门。
图10. 贵阳“花溪公园”的大门
“花溪公园”位于贵阳市的南郊。真山真水,田园景色,与民族风情融为一体。“花溪”取意“繁花似锦,溪水长流”。花溪河畔有小山数座,或突兀孤立,或蜿蜒绵亘。是山环水绕,山清水秀,形成方圆十多公里风景区,包括“天河潭”和“青岩古镇”等八个景区。
花溪公园内有三奇:山半有洞,深入下行,可听流水之声,此乃一奇。蛇山与龟山对峙,中隔一水,水上搭桥,过桥为“碧云窝”,恍若与尘世隔绝,此乃二奇。花溪河有百步桥,还有“河坝石磴”,一步一磴,微露水面,游人鱼贯,望水倒影,飘飘欲仙,此乃“三奇”。
花溪风景优美,溪水碧绿,四季花木,争奇斗艳。陈毅游花溪,曾留下“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的诗句。下图(左)是花溪公园里的第三奇“河坝石蹬”,下图(右)是我在瀑布前的留影。
图11. 花溪公园里的“河坝石蹬”(左)和我在瀑布前的留影(右)
下图是花溪公园里的“碧云窝”,再下图是我在“碧云窝”前面的留影。
图12. 花溪公园里的“碧云窝”
图13. 我在“碧云窝”前面的留影
下图是“花溪河”上的游船,再下图是花溪河岸边的“龙潭洞”。
图14. “花溪河”上的游船
图15. 花溪河岸边的“龙潭洞”
花溪河边的龙潭洞,洞内有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石笋和石柱。下面三图是洞里的喀斯特奇观。
图16. “龙潭洞”里的“石笋”
图17. “龙潭洞”里的“石柱”
图18. “龙潭洞”里的“钟乳石”
最后,我们到达景区的“游客中心”,下图是我在游客中心门前的留影,再下图是我在游客中心拍摄的一张照片作为纪念。
图19. 我在“游客中心”门前的留影
图20. 我在“游客中心”里拍照纪念
然后,徐小姐带领我们去参观“青岩古镇”。青岩古镇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因明朝屯兵而建镇,以青色岩石而得名。青岩古镇素有贵阳“南大门”之称。数百年来,经多次修筑扩建,土城垣改为石城墙,街巷用石头铺砌,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
下图(左)是青岩古镇的城门, 下图(左)是城内的“万寿宫”。
图21. “青岩古镇”的城门(左)和古镇里的“万寿宫”(右)
紧接着,徐小姐带领我们去参观“慈云寺”。慈云寺虽是“佛寺”,却是“佛儒共享”的场所。下图是“慈云寺”的标识牌,再下图是慈云里佛教的“观音菩萨像”(左)和儒教的“孔老夫子像”(右)。
图22. 青岩古镇里的“慈云寺”标识牌
图23. 慈云寺里的佛教“观音菩萨像”(左)和儒教“孔老夫子像”(右)
青岩古镇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有贵州历史上第一个状元赵以炯。下图是“赵以炯故居”。
图24. 青岩古镇的“赵以炯故居”
贵州名人赵以炯(1857-1906),是贵州的第一位状元。生于咸丰七年(1857)。光绪十二年(1886)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光绪十七年(1891),调任广西学政。晚年讲学于学古书院,卒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下图是“赵公专祠”。
图25. 青岩古镇的“赵公专祠”
下图是赵以炯故居中的翠竹(左)和故居中“祠堂”里的赵以炯雕像(右)。
图26. 赵以炯故居中的翠竹(左)和“祠堂”里的雕像(右)
2009年6月10日,我参加了“黄果树瀑布一日游”。早上6点,我们的大巴从贵阳出发,导游在路上不断地介绍贵州的风土人情。他说贵州有三张名片:一棵树,一栋楼,一瓶酒。“一棵树”就是我们今天要去看的“黄果树”。
“一栋楼”就是贵阳的“甲秀楼”。接着问哪位去过?我说:“今天无论多晚,我也要去”。导游又说,“一瓶酒”是“茅台酒”,又问哪位喝过?我说:“我不会喝酒,但喝过,太辣”。大家都笑了起来,知道我说的是实话,会喝酒的人绝不会说“太辣”。
导游还说,你们今天就可以在礼品店买茅台酒了。我心想,我才不买呢,到贵州来“游山玩水”,我才不“揹包袱”呢。真要想买,机场的免税店更方便。但是我只想没说,不愿扫大家的兴。大家有说有笑,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不会感到寂寞,这是“随团游”的优点。
当天上午8点半,旅游大巴到达一个“南蛮苗寨”。贵州省有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那里有远近闻名的银匠村,银饰全用手工制作,工艺水平很高。我们去的南蛮苗寨,是下图所示的“夜郎文化风情园”(门票20元)。
图27. 贵州苗寨“夜郎文化风情园”
我们进入“夜郎文化风情园”之后,给每个男客披上一朵大红花,坐在条桌的两旁。正当大家莫名其妙的时候,跑进来十几个苗族姑娘,每个男客身后站一个。这时主持人才宣布: “请新郎给新娘见面礼”。大家面面相觑,掏钱吧,纷纷掏腰包。
这时我才想起,原来坐在我身旁的小伙子不见了,他趁主持人不注意,从帆布帐篷的开缝中溜了。不知他是有经验,还是有预感,反正逃跑了。不得已,我掏出30元给身边“新娘”,脸都没看清,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也不知其他的“新郎新娘”有什么亲昵的举动。
这就是国内“随团游”的缺点,商店里“强迫买东西”,寺庙里“强迫捐功德”,村寨里“强迫当新郎”。本来旅游的兴致很高,却被这种“强迫”弄得十分扫兴。还好在下一个景点得到了补偿,在平坝县的银匠村里,我买了一大串手工制作的银首饰,才20元钱。
当天上午10点半,我们到达“龙宫”。龙宫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之一,有着全国最长,最美丽的水溶洞,还有多类型的喀斯特景观,被游客赞誉为“大自然的奇迹”,也是全世界电磁辐射最小地方。下面的三张图是“龙宫”的入口。
图28. 贵州“龙宫”的入口
图29. 贵州“龙宫”的入口
图30. 贵州“龙宫”的入口
在龙宫景区里,有很多名人的题字题诗和题词,下面的几张图是其中的一部分。
图31. 王十川在贵州“龙宫”的题词
图32. 于光远在贵州“龙宫”的题词
图33. 卢嘉锡(左)和刘人寿(右)在贵州“龙宫”的题词
天星桥景区,位于黄果树大瀑布下游7公里处,主要观赏石,树,水的美妙结合。有三个连接的片区:天星盆景区,天星洞景区,水上石林区。景区石笋密集,植被茂盛,被游人赞为:“风刀水剑刻就”的“万倾盆景”。
下图是贵州“天星盆景区”的游客中心。
图34. 贵州“天星盆景区”的游客中心
下图是“天星洞景区”的游客中心。
图35. 贵州“天星洞景区”的游客中心
下图是 “水上石林区”的游客中心。
图36. 贵州“水上石林区”的游客中心
下图是贵州天星桥景区里的“仙人掌”,我原以为只有在沙漠地区里才能看见“仙人掌”,没想到在热带丛林区,也能看见“仙人掌”。
图37. 贵州天星桥景区的“仙人掌”
下图是贵州天星桥景区里的“美女榕”。
图38. 贵州天星桥景区的“美女榕”
“美女榕”是天星桥景区具代表性的“根抱石”自然景观。榕树长于石上,形如一个美女。岩石犹如一个雕塑家,控制树根的生长,迫使它按照人体的曲线变化和发展,粗细得体,丰满均匀,最后生成一个美女的身姿。有人说它像飞天美女,也有人说它像跳水美女。
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是珠江水系中打邦河支流白水河的瀑布。白水河有九级瀑布群,其中规模最大的一级,就是黄果树瀑布。黄果树瀑布高度为77.8米,其中大瀑布高度67米。黄果树瀑布宽101米,其中大瀑布顶宽83.3米。
黄果树瀑布,号称“亚洲第一大瀑布”。虽然其一级主瀑布实际上以流量和宽度计算不及老挝的孔恩瀑布。与中国境内的瀑布相比,在流量上次于黄河的壶口瀑布,在宽度上次于广西的德天瀑布。但是以其雄奇壮阔的一级大瀑布,连环密布的瀑布群而闻名于世。
黄果树瀑布,享有“中华第一瀑布”之盛誉。其瀑布群包含着雄,奇,险,秀等风格各异的大小18个,形成一个庞大的“瀑布家族”,被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2007年,黄果树瀑布景区成为首批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之一。
黄果树瀑布,首次出现在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著作《徐霞客游记》中,1638年4月23日,徐霞客询问当地人大瀑布之上游的河流名称,得到“白水河”的答案。徐霞客在文中未提及瀑布名称。明清诗文中,提及瀑布时,均以“白水河”指代,“河瀑”不分。
清道光十四年(1834),江西山阳李腾华的《白水河小憩并序》中写道:“白水河,其地多黄果树,故以树名来名村市”。还引用了两句诗:“飞雪溅衣黄果树,乱红撩眼刺梨花”。事实上该地并无“黄果树”,但该作者仍写成“黄果树”。
原因是当地有一种常见的落叶乔木“黄桷树”,即榕树(美女榕)。当地的过往商客由于读音相近,误记“黄桷树”为“黄果树”。清末民国初贵阳诗人王敬彝的《黄果树瀑布》诗,是首次直接提出“黄果树瀑布”这个名称的文献。
由于当地人对《黔记》这部古籍非常信任,“黄果树瀑布”逐渐替代了“白水河瀑布”,成为对该瀑布最普遍的称谓。最后,我们终于进入黄果树瀑布的风景区,景区门票50元。下面的(左)图是“黄果树瀑布”的标识牌,下面的(右)图是“黄果树大瀑布”。
图39.“黄果树瀑布”的标识牌(左)和“黄果树大瀑布”(右)
然而,在看到瀑布之前,先看到了陈毅元帅为黄果树瀑布的题词。
图40. 陈毅元帅的题词
不远处还有黄果树瀑布发现者徐霞客的雕像,下图是徐霞客的雕像。
图41. 黄果树瀑布发现者徐霞客的雕像
徐霞客(1587-1641),名宏祖,号霞客,明代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北宋末年开封府尹徐锢之后。20岁娶妻,30岁元配病故续娶,夫妻感情不睦。从此他开始纵游全国,跋涉荒野地区,常露宿荒郊。他的足迹遍布全国16省。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且记有游记。
他记录了各种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对于喀斯特地貌的研究记录,是举世第一人。晚明时期,官贪民穷,盗贼蜂起。在游历考察中,多次绝粮,多次遇盗。1640年,在云南腾冲游历时得病,不能行走,不久去世,终年54岁。
生前曾托季梦良整理原稿,编辑成书,清军进攻江阴时,季梦良帮助守城全家被杀,手稿大部焚于兵火。1980年,有人对《徐霞客游记》进行整理校对出版,该书具有很高的科学和文学价值。
参观黄果树瀑布的必经之路是“黄果树大扶梯”。大扶梯是亚洲最大的野外观光电动扶梯。分为上下两道,总长170米,提升高度80米。大扶梯为广大游客提供最为快捷方便安全和舒适的交通通道。下图是“黄果树大扶梯”(往返收费50元)。
图42. 黄果树大扶梯
经过上述一系列“序曲”之后,终于可以观赏大瀑布了。下图是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示意图。
图43. 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示意图
大瀑布“面朝西南”,下午时分最为漂亮。我按顺时针方向,由南向北走,到达大瀑布的正面。再往前走有个“摄影棚”(点1),照了一张相。然后由西向东,穿过“水帘洞”(点2),再由北向南走,最后经过“犀牛潭”(点3),离开了大瀑布。
下图是我在大瀑布的南边(正45度角),“遥看瀑布挂前川”。
图44. 我在大瀑布的南边,“遥看瀑布挂前川”
下图是我在大瀑布南边的留影,再下图是我的另一个留影,位置也在南边,但是更近。
图45. 我在大瀑布南边的留影
图46. 我在大瀑布南边更近处的留影
下图是我在大瀑布的西南方(大瀑布正面,零度角),观看“飞流直下三千尺”。再下图是我在大瀑布的西边(负45度角),欣赏“疑是银河落九天”。第三图是我在一个“摄影棚”(导游图中的点1)里照了一张相作为纪念(20元)。
图47. 我在大瀑布的西南方,观看“飞流直下三千尺”
图48. 我在大瀑布的西边,欣赏“疑是银河落九天”
图49. 我在黄果树瀑布的“摄影棚”里照相纪念
下一个景点是“水帘洞”(导游图中的点2)。水帘洞,位于大瀑布40米至47米的高度,是大瀑布后面岩壁上的一个溶洞。洞深20米,洞长134米,有六个洞窗,五个洞厅,三股洞泉,六个通道。水帘洞横贯瀑布两侧,洞口被瀑布所遮掩。从开口处能近距离观察瀑布。
下图是“水帘洞”,再下图是在“水帘洞”里参观的人群。
图50. 在水帘洞里看瀑布(左)和刘海粟题写的“水帘洞”(右)
最后,我来到“犀牛潭”(导游图中的点3)。犀牛潭是黄果树瀑布注入的一个水潭,因为其形状酷似犀牛而得名。下图是“犀牛潭小瀑布”,再下图是我在“犀牛潭小瀑布”前面的留影,第三图是一只“花孔雀”在漫游,立刻纳入我的镜头。
图52. 黄果树瀑布的“犀牛潭小瀑布”
图53. 我在“犀牛潭小瀑布”前面的留影
图54. 黄果树瀑布旁边的一只“花孔雀”在漫游
当天下午5点,我们乘旅游大巴返回贵阳。我直接坐到贵阳火车站,下图是贵阳火车站。
图55. 贵阳火车站的外景
下图是贵阳火车站的站前广场。
图56. 贵阳火车站的站前广场
离开贵州之前,还有一张名片“甲秀楼”。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南明河的鳌矶石上,始建于1597,后来履毁履建,现存建筑为宣统元年(1909)重建。清朝时曾以“鳌矶浮玉”作为贵阳八景之一。2006年,甲秀楼作为明代古建筑,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贵州巡抚江东之在此地筑堤联结南岸,并建一楼,名为“甲秀”,意为科甲挺秀之意。其后,天启元年(1621)焚毁,总督朱燮元重建,改名“来凤阁”。清朝康熙二十八年(1689),巡抚田雯重建,仍恢复原名。
现在楼内石刻,木刻,名人字画收藏甚多。其中贵阳翰林刘韫良所撰长联为一绝,与昆明大观楼长联和成都望江楼长联并称为“中国三大长联”。下图是我所拍摄的“甲秀楼”夜景,再下面的两图是贵阳市区的夜景。
图57. 贵阳“甲秀楼”的夜景
图58. 贵阳市中心的夜景
图59. 贵阳市中心的夜景
当天晚上11点,登上列车(K9488),车票早已订好。11点半,从贵阳出发,行车11小时,第二天上午10点半,到达重庆回家。我的四天三夜“黄果树看瀑布”之旅,就此结束了。总共花费1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