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sandstone2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新冠死亡统计,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

(2023-01-07 17:11:42) 下一个

胡锡进昨天发了条微博说:“老胡昨天夜里收到朋友传来的信息,两位我直接认识的同行不幸在这两天去世。他们一位88岁,另一位可能是89岁。我问是不是与新冠有关,回说其中一位肯定是阳性。现在北京市差不多阳遍了,另一位我估计有可能也是阳性。直到早上起来,我心情都挺沉重的,想到围绕新冠死亡统计的争议,又多了一份不舒服。”

不只是在北京这样的超级大城市,近期农村其实也迎来了高龄老人死亡高峰。我老家搞殡葬的道士,一户接一户,累的晕头转向。有些忙不过来,还要从异地调道士。

必须要说,在新冠感染和死亡统计数据这一问题上,老胡是率先指出问题的那批人之一。当一些地方称本省每天感染数上百万时,国家卫健委的数据仍是每日新增不过万。是个人都知道这个数据有问题,然后国家卫健委坚持了数天后把锅甩给了中疾控,说今后的数据由中疾控来公布,做研究用。

当时我以为中疾控会事实求是,采用模型估算的数据。毕竟当国家卫健委统计我们每年的流感死亡只有几十人时,中疾控官方网站的文件推算是死亡六七万人。然而,这次我天真了,中疾控不过是将国家卫健委原来的那套数据沿用而已,比如1月4日,新增死亡病例1例。中疾控不是行政部门,这么一换,舆论上对数据的关注度就降下去了。

在刚刚放开时,我预料到了死亡数据会是一笔糊涂账,但没有料到会糊涂到这个地步。感染数据不好统计,死亡数据难道还不好统计吗?

当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官方死亡数据和人民群众的切身感知不一致的问题,是因为我们采用的标准不一样。

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称,全球现在对新冠死亡的判定标准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感染新冠病毒后核酸阳性,由新冠病毒引发呼吸衰竭,直接导致死亡,判定为新冠死亡,二是感染后28天以内全口径的死亡都计入新冠死亡。中国从2020年以来,一直采取第一类死亡判定标准。焦雅辉司长没有明说的是,美国、香港采用的是第二类标准。

但即便是采用第一类标准,我相信在实际上报过程中仍会非常严苛,也未全然做到实事求是,所以4日才会只出现一例死亡病例。如果是这样,那奥密克戎就真是比流感还不如嘛。

世界卫生组织突发卫生事件规划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Michael Ryan) 博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实际死亡人数与官方数字有很大出入。他表示:中国对新冠病毒死亡病例定义“非常狭隘”,称数据不符合疫情蔓延实情,并重申支持对来自中国的旅客进行新冠病毒检测。

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标准来统计死亡病例,说白了就是政治。为什么大家都知道现在中疾控每天公布的数据很荒诞,它还要继续公布?这也是政治。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

2022年前,因为中国防疫的成功(低感染率低死亡率人数),高层推动的“东升西降”的叙事兴起。但奥密克戎下“动态清零”不具可持续,疫情决堤后感染率是海啸性的,尽管在一些场合有专家说最终感染率会达到80%,但官方不会采用这一数字。不管怎样,低感染率和低死亡人数终究不再,因而“东升西降”的叙事不再成立。如果采用同一标准,那么中国的死亡人数不会与美国的100万有那么大悬殊,外交部拿美国死亡100万来说事也就不再成立。因而,我相信“东升西降”这个词会和“动态清零”一样,往事不要再提。

但多年以后,官方公布的这些荒诞数字将会起到混淆事实的效果,就像在今天,仍然有人拿着官方公布的中国每年流感死亡只有几十人甚至几个人的数据来论证美国是多么失败。我们每年都报道美国流感死亡多少人,对于自己却只字不提,也没有怎么推流感疫苗,几乎就是当它不存在了。有多少人到现在为止,还分不清流感和流行性感冒?

最后说一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早前表示,关于这一波疫情可能引起的“超额死亡”,该团队已经在做相关工作,之后会陆续公布。

我们等着吴尊友发布他的分析结果。

 

 

作者: 武陵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sandstone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坚持原则' 的评论 : 数字是个政治问题?
坚持原则 回复 悄悄话 不管是不是因新冠而死,这段时间死了多少人总该有个数吧,不过这数字也不敢公开,假如一个大城市死了几万,其中新冠只有几个,那也太不科学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