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sandstone2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劝君莫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

(2021-01-20 18:23:28) 下一个

一个行为的道德性不取决于它的结果,而仅仅取决于该行为背后的意图。

始于作伪,终于无耻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盛大而辉煌,尤其令人难忘的是那一曲稚嫩童声演唱的《歌唱祖国》让这场宏大的开幕式增添了几分童趣,并有了生机勃勃之感。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完美……不过导演张艺谋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爆出假唱。——唱歌的小姑娘并非站在台上的林妙可而是未曾露面的杨沛宜。据说,张艺谋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林妙可唱得音准不够好,杨沛宜因为换牙,没有门牙不够好看(其实,小孩子因换牙没有门牙是特定时期才有的现象,人一生只有这么一次,而且时间短暂,也是成长的标志,谈不上不好看,倒是别有几分可爱,因而很珍贵),于是为了“完美”(国家形象),开幕式就用假唱来弥补双方的不足。但这样做的结果是,一场宏大、辉煌的奥运开幕式因假唱震惊全国,并且成了传遍世界的丑闻,原本是为了追求“完美”,反因弄虚作假遭世人耻笑。

可悲的是,虽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假唱被世人耻笑,但假唱的主角林妙可却不知廉耻,至今没有丝毫悔过之意,反而把那次假唱看成自己成名的契机而感谢导演张艺谋。——近日,林妙可在接受媒体专访“被问及如何面对争论,她表示还是会忍不住去看网上各种各样的消息,但也直言:‘不一定每一个人都理解你,不一定每个人都会喜欢你,你做你自己就好了。我觉得怎么样都要去面对,时间能改变人的看法。’”

不仅没有悔意,还摆出不在乎别人批评的架势,并声称时间可以改变别人的看法,真是无耻到了极点。或许,希望这样的人有悔过之心是善良的人们幼稚的想法。——他们只会更无耻。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1999年韩寒以一篇《杯中窥人》获得了首届“新概念”杯作文比赛一等奖,从此开启了一段“天才作家”、“公知”和“意见领袖”的辉煌生涯,并在2009年底达到顶峰。——标志事件是2009年11月12日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是一幅韩寒的头像。

这件事让中国的公知和自由派打了鸡血,一时间马屁文章纷纷出笼。人大教授张.鸣不惜自我贬低,他说,中国的教授加起来影响力赶不上韩寒。他还说:“中国理应有千千万万个韩寒,但是,我们却只有一个。……这是我们国家缺乏创造力的原因。”比这更甚的是作家陈行之,他先是神话韩寒说:“韩寒的出现意味着,在羊和狼组成的世界里,终于有了人。”然后又暗指韩寒有超越毛泽东的可能性。

不过,韩寒似乎并不领情,也许是被公知们的殷切希望吓到了,也许是觉得自己已经捞够名声,该逃离这个是非之地了……2011年底,韩寒连续发了三篇文章,即后来被称为“韩三篇”的《论革命》、《谈民主》、《要自由》。“韩三篇”一出,“自由派”立刻炸了窝,惊呼韩寒被诏安了!

就在“自由派”还没从韩寒投降的噩耗中醒过神来的时候,一个更大的雷炸响。——2012年1月26日,IT评论博主麦田的一篇《麦田: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的博文把韩仁均、韩寒父子通过舞弊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及代笔写作出版《三重门》等小说的造假行为揭了个底掉,把一个通身是假的韩寒呈现给世人,同时也拉开了打假韩寒的大幕……

在网友的穷追猛打下,韩寒的辩解显得苍白无力,而且越是辩解漏洞越多。于是,他骗子的形象越来越明晰……除此之外,韩寒还留给网友一个自我矛盾的形象。——在谈女人、赛车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谈“自己”的作品时不仅木讷、结巴,还常常金口难开,完全没有一个作家在谈论自己作品时那种如数家珍的感觉和自信。并且,他还留下了把一个非常简单、常用的语句“四两拨千斤”抄写成“四两拔干片”的笑柄,同时也坐实了他这样语文水平不可能写出百万字的小说和那些“辛辣、犀利”的杂文。

说句题外话:我觉得,麦田在《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中的这句话:“所以,这个世上没有奇迹。真实的世界,有的是‘拼爹’。”更符合中国的现实。说明一下:我不是想否定努力奋斗的意义,而是想说不要相信所谓的“奇迹”,要客观看待通过努力奋斗获得成功的幅度和可能性。也就是说,对于普通人通过努力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但这种成功可能只能有限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说,所有“奇迹”背后的故事都不是普通人效仿得了的,所以,普通人只有丢弃幻想,脚踏实地用勤奋和努力一点一点积累成绩。

不过,韩寒很会审时度势,很快他就感到不能再恋战下去,既然,“公知”圈和作家圈很难再混下去了,不如凭这些年积攒的名气另辟战场……事实证明韩寒的转型很成功,如今他在影视圈也混得风生水起,面对不了解他过去的年轻观众,不用担心过去被扒,而且现在的年轻人也未必关心。再加上,中国人往往只看是否成功、信奉息事宁人和缺乏对造假者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就造成对小人特别包容心态——比如,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能听到“别揪着人家过去一点错误不放”、“人家也不容易,谁还不犯错。”、“你是看人家现在好了嫉妒吧!”之类的说辞。

可以说中国有骗子们生存的肥沃土壤,所以中国假货横行、骗子遍地。——卑鄙就是这些人成功的秘籍。或许这就是“欲练神功必先自宫”的精髓吧!

我想,“人造韩寒事件”说明,在中国只要有名就可以换取利益而无论那名是美名还是恶名、臭名;也不论那名是靠个人才能和品德赢得还是通过作伪、欺骗诳来的。所以,在中国总能看到投机分子在高堂之上侃侃而谈,对大众指点人生。我想,这也是中国社会对一夜爆红特别向往,很多人想尽办法要成名的原因。

赞美,还是鞭挞?是个问题

最近,网上热议的事件是“最美援鄂女护士”舆情反转,再反转的事。主角于鑫惠也从“最美女护士”、“最美逆行者”变成“假护士”、“戏精”、“渣女”、“老赖”;现在又变成,身份问题掩盖不了逆行驰援武汉的义举、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

有人认为,不管怎么说,她冒险逆行武汉,一般人就做不到,凭这一点她就值得敬佩,就应该被赞美。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因为,说句不好听的话,杀人越货也很危险,但利益驱使让一些人铤而走险,而且中国俗话就有“富贵险中求”之说。对他们,我们会去赞美吗?他们应该被赞美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此,探究她的动机才是最关键的。正如康德所说“行为背后的意图”才是判断该行为是否道德的依据。所以,我想查找一下有关于鑫惠的报道,看看能不能找到分析、判断她去武汉动机的内容。

说实话,于鑫惠的事,我一开始没有关注,所以关于她的事,都是后来翻查网上的消息才了解的。在搜索相关消息时,我发现一个蹊跷的现象,即没有找到关于于鑫惠最初的报道(我估计是原作者和有关部门觉得宣传错了典型,不想留下痕迹删除了相关报道),只是在她身份造假被曝光后的相关评论中引用的最初报道里,才找到一点分析她去武汉动机的内容。

从有限的资料里,我发现于鑫惠是一个非常有心计的人,她驰援武汉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表演秀。你看下面的报道:“而为了抚慰患者的情绪,在出发去武汉前,她还特地跑了几条街,买到了100张奖状一路带到武汉。只要患者出了院,她就写一张奖状发给他们。”

一般来说,要去武汉做志愿者,作为一个非医护相关人员事先要多学习、掌握一些防疫的知识,这样既有利于更好地工作又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然而,她却花很多时间去准备奖状。事后也证实了她是在作秀。——“由于身上‘95后、美女护士、独自辗转700公里、给患者送奖状’,等等吸睛的事迹和标签,就这样,在4万援鄂医护人员中‘脱颖而出’,各种各样的荣誉也接踵而来:入选‘江苏好人榜’,获得‘南通五四青年奖章’,被评为‘江苏最美人物’,‘江苏最美青年抗疫先锋’”。

不仅荣誉到手,她还通过在央视说了一句“我要嫁兵哥哥”又一次成功地炒作自己,并且如愿以偿。

或许有人会认为我心里阴暗,但我觉得不揭批这种沽名钓誉之徒,是对那些在危难之际驰援武汉默默奉献的广大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的不公,而他们才是真正值得我们赞美和学习的。所以,善良的人们是无法预判作伪者、投机分子、欺世盗名之徒的下限,而往往以自己的标准或说以平常人的心态衡量小人,可这样往往会被残酷的现实碰得头破血流。你觉得很正常的事,甚至是灾难的事,在各种小人眼里则可能是机会,是巨大的利益,是表演的舞台……因此,我想说,劝君莫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

关于揭批行为动机的一点看法

十年前,当时非常火的学者易中天在《批评的自由》的文章中提出了批评的三个不问:不问动机,不问资格,不问对象。由于当时易中天的影响力巨大,所以这个“三个不问”原则被广泛接受,但批评者也不少,其中的“不问动机”争议最大,因为很多事人们都需要追问动机,等明白了动机再决定该如何看待和处理所发生的事。如果,只看结果不问动机,就可能冤枉当事人。比如:在民间,对有意为之的过错,别人是要批评、唾骂,甚至追究其责任的,而对于无心之过往往能得到大家的谅解;在法律上也类似,比如:针对杀人,在中国就有故意杀人、过失杀人和正当防卫几种情况,虽然结果都是有人被杀,但由于动机不同,罪责也不同,差距之大关系到生与死——故意杀人可能被判死刑,过失杀人虽不至于被判死刑但是要坐牢的,而正当防卫则是无罪的。

所以,易中天“不问动机”的观点是错误的,而且武断、霸道(记得十年前他在接受央视采访谈到这个问题时,表现得非常激动和不容置疑)。但由于他个人影响力大,又能在大的平台(如央视)上表达观点,所以对社会价值观造成的危害很大。

 

作者: 一凡人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sandstone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居北飞雁' 的评论 : 造假成风。
居北飞雁 回复 悄悄话 原来是这样的韩寒!到处是假的,什么是真的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