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各种媒体里常常提到故乡。故乡和籍贯好像不一样。籍贯很明确,以前填的是父母是哪儿人,现在好像应该填出生地。而故乡呢,故乡多指小时候生活生长的地方。谈起故乡,人们常常提到的是记忆中的老屋,小河,或是老树。
按照这个思路,我的故乡在哪里呢?
是南京吗?那是我小时候曾经生长过的地方。那里有美丽的玄武湖,有被青山绿树环抱着的中山陵,有热闹繁华的新街口,还有我的寄宿制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吃饭不可以说话,不可以咂吧嘴,如果不把米粒儿掉到桌子上,就可以到铺着白色餐巾的桌子上吃饭。我们幼儿园的阿姨会唱京戏,我一直不明白她唱的“苏三历了红头仙,蒋子来在大街前”是什么意思。长大以后才知道,原来阿姨唱的是苏三起解的戏词,“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的前”。当年,我们是一群“留守儿童”,爸爸妈妈都在朝鲜打仗,是幼儿园的阿姨们把我们送进小学,送给我们书包,送给我们漂亮的衣服。我的那一件 绣花的呢子短大衣,我的弟弟妹妹都穿过,还照了相,可漂亮了。
后来我进了卫岗小学,我们学校在南京的城墙外面,学校的操场很大,学校外面有一片大树林,好像离中山陵不太远。因为住校,我们有生活老师。有一次,我们挖了很多野菜送给老师吃,到现在也不知道他们吃了没有。我们每星期回一次家,家里给两毛钱路费,让我们坐公共汽车回家。我这一辈子唯一的一次逃学,就是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和同学没有上毛笔字课,从城外的小学一直走回到付厚岗家里,一路上买些糖果、小水萝卜什么的吃,把两毛钱都花完就到家了。每到星期天,和家里人去新街口玩儿,看一场电影,然后就回学校。有时候带一点零食回学校,藏在被子里,没两天准吃光。学校里的老师都特别好,我很喜欢上学。到现在我还记得,我们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喜欢把语文书从第一课背到最后一课。一 开学,开学了。二 上学,我们上学。三 同学,学校里同学很多。四 老师,老师教我们...。(现在背不下来了,毕竟是六十多年前的事了)。学校里除了语文算术,还有音乐欣赏课,聂耳,冼星海等人的许多作品我们都听过。如果不是因为转学,一定会听到更多。学校课业负担并不重,活动很多。比如每个星期都会放一场电影,有时候带我们去雨花台,玄武湖游玩。学校还组织我们去南京少年宫参观,我参加过那里的绘画班,至今画画的水平还只停留在当时的小学二三年级。学校曾组织我们参观过长江北岸的现代化农场。我们是乘火车去的,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车。当时南京长江大桥还没有修建,我们的火车分成两段,开上了轮渡,火车被渡轮载着到北岸,然后火车开下渡轮,开到农场。在那里我们看到了真的联合收割机(康拜因),和苏联电影上的一样,非常兴奋!那时候我们看了很多苏联电影,还和苏联小朋友联欢过。记得他们都不怕冷,冬天穿很少的衣服在冰上滑,觉得他们很勇敢。学校的老师们对我们都很好,他们每天都情绪高涨,喜欢唱歌,有时还挥着拳头打着拍子唱。我们跟他们学会了好多歌,比如歌唱二郎山:二呀么二郎山,高呀高万丈,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岗......解放军铁打的汉......誓把公路修到那西藏。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唱的一条大河,特别是副歌部分,让祖国这两个字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他们有时候问我们,革命是什么呀?我们说,把旧的打了,建新的。老师说,旧的座椅板凳都打了,我们就不能上课啦!我一直认为我们小学是最好的小学。2008年我回南京游玩,去找过卫岗小学,可是出租车师傅说,现在没有这个学校了,真是太可惜了!
南京,我的第一个美好的故乡。可是,我的幼儿园,我的小学校都找不到了,这里怎能放得下我的乡愁?
故乡,可以指父母生活的地方——即成家前家的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