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道的魅力

道成了肉身,丰丰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魅力四射,令我折服
个人资料
正文

从无神论者到教育机构CEO,他靠的是什么?/梁昌年(79级无线电系)

(2021-03-10 19:22:09) 下一个

从无神论者到教育机构CEO,他靠的是什么?

/ 梁昌年(79级无线电系)

01 在北大七年

我于1964年6月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父母是工程师,家里经济条件一直不错,但社会地位很低。1966年,W-G开始。1968年11月,我和姐姐随妈妈一起下放到农村,与农民同住。这短短的六个月的经历,使我更深地了解了社会弱势群体的苦nan。

半年后,母亲被借调到邻近的小镇帮助建一个公社小纸厂,我们在那里住了近五年。1974年2月,父母被调到江西第二造纸厂,我在那里呆了四年多,那是我了解工人阶层的很好的机会。1976年“W-G”结束;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夏天我转学到长沙一中读高二,离开了父母,在伯父家寄读。1979年我参加高考,幸运地被北京大学电子学系录取。这十五年,别说没接触到信仰,就是读书,在“W-G”中都是一种罪过。

我在北京大学度过了七年——四年本科加三年研究生。我的科学观、哲学观乃至世界观都是那时打的基础。

我读大学期间,有两件对我影响至深的事:

第一,大学三年级有一门课“量子力学”,把我带进了科学之门。量子力学的诞生给物理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对人类社会也产生深远的影响。今天电子计算机用的集成电路和通讯用的激光,都是量子力学衍生的成果。它对我个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使我不仅从中学到了物理概念,也看到了建造新的物理学大厦的大师们在一个革命性变化时的反应和局限;

第二,1979年W-G刚刚结束,伤痕文学出现,其中诞生了许多很好的文学作品,我经常放下功课去读小说和剧本。

在北大七年,我听过许多讲座,但没有一个讲座是有关耶稣基督的,我也没遇到过基督徒。而且,我深信科学、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为它们是可验证和可应用的。

1986年,我来到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物理系读博士学位。九个月后,我离开校园去一个刚刚开始建设的国家实验室做论文研究。这两件事,我没做什么努力,而之后的经历说明,可以说是神的安排。

02 克服信仰的障碍Image

1987年3月8日,我第一次去教会主日学,我是主动找人带我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基督徒在我印象里很善良,我想知道为什么;二是想跟他们辩论,因为我认为神学是反科学的,而我从事的是科学活动。如果是我错了,那不很糟糕吗?

之后有人来找我,与我一起学《圣经》。他是一个修锁匠,名叫布莱恩(Brian)。当我九个月后去位于纽波特纽斯的国家实验室时,他把我介绍给了一位牧师。在那里我经常去教堂,并与毕业于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的戴夫(Dave)学《圣经》。说是学《圣经》,但事实上我与基督教基本是井水不犯河水,我总是问为什么两伊要打仗,上帝能不能停止它之类的问题,他们对中国和我也有兴趣。我在信仰上没多少长进,但有些能接受《圣经》中对罪的解释,也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确不如基督徒那样好。

戈碧和我1991年在那个教堂结婚。婚礼上,戴夫作为好友为我们读了《哥林多前书》中关于爱的真谛的经文。这段话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应用,或许成为我们信仰的种子,但我们当时却没这样看。婚礼有120多人参加,近大半人不是基督徒。

1995年底,戈碧到英特尔(Intel)工作,我在家待业九个月后也加入同一家公司。我们2000年5月同时没工作,先后在公司内部又换了工作。这两次经历让我谦卑不少。1996年3月大陆查经班开始,我们就一直参加。

因为谦卑了些,我已不再争论谁对谁错,但仍是不信,因为信实在是太难了!

对当时的我来说,信仰的主要障碍是把眼睛盯着人而不是仰望神,当我看到周围的信徒并不见得比我好时,会觉得信不信都一个样。更大的障碍是没有理由去信。直到2002年9月,父亲因前列腺肿大,连续四次去医院,每次都该好而不好,好像命运专门和他作对,我才真正承认人的软弱和无助,心灵的门才有了松动。

十月底,戈碧出差回中国,我有机会听了远的“天地之间”和“人神之间”的分享以及梁燕城的探寻经历,感动后开始读《约翰福音》。这是我第一次用心来读,我对自己说,“假设有神,看能否读进去。如果没有神,我应该能找出问题。”

我用三天时间初读了一遍后,主动在查经班提出两周后分享。两周内再读一遍,提了一百多个问题。最后一晚上,四十分钟内匆匆读完十八到二十一章。心里不知怎么讲,但最后一天早上五点做简短祷告,于感动中写下了分享内容,并成功地与大家分享。讲完后,我问张传道有什么要补充的,她说“我准备的你都讲到了”,其他人也夸奖我讲得好。我不知说什么好,因为这不是我写的,当时我还不信呢!

两天后,我应教会朋友要求,把手写的分享内容输入到计算机里送了出去。再过两天,我打电话给一位比我先信的大学同学,想问问他读我的分享后的想法。他问我是否决志信主。我说就算是吧。

星期天我第一次自己上教堂,欧牧师讲《罗马书》10章9-10节,阐释心里相信,口里承认,就必得救。好像是专门为我准备的。两周后,戈碧与我一起来教堂,四周后同意与我一同受洗。这些事,都不是我的努力,而是从天而降,神的安排!

03 相信后的变化

相信后,我对许多事的看法产生改变:

首先是信,这是最大的变化。如《圣经》所言,敬畏神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参《箴言》9:10)。过去许多不能接受和理解的事都能理解和接受了。

不顺的方面我也能当作历练与考验而接受了,这样就能凡事感恩,心态也有了根本的变化。因怀着感恩的心,就更加容易顺服。

其次是人生有了目标和标准,以前信的不外是一些经验,如《三字经》的“人之初,性本善”;《增广贤文》的“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必是大恶。”善恶不知从何而来,也缺乏标准,所以行得出来行不出来要看当时的条件和环境。信主后,看到《加拉太书》5章22-23节中讲得很清楚,“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样的事没有律法禁止。”

12月,有朋友约我去赌场。我不是赌徒,但我非常爱玩 BLACKJACK(21点)。我当即告诉他,我是基督徒了。两周前去洛杉矶,我看见四五家赌场,没什么兴趣,而过去是每家必去的,哪怕只看不赌。我也更远离了股市的投机心理。

夫妻之间的关系也有所改善。过去总认为自己对,得理不让人,结果可想而知。如今把一切都交给神,相信神,争执的事少多了。即使争执的话,也不再认为自己一定对。其实有许多小事,虽然没必要争,但心里又不乐意,怎么办呢?这时读《以弗所书》5章25节,“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万事开头难,多舍几次就习惯了。

能力方面的进步。以这次春节活动为例,我从未主持过任何大型活动,只帮过忙。这次200余人的春节联欢,从筹划、准备,到联欢,只有两个星期。时间短,节目多,食品丰盛,非常成功,我却没怎么费力,这靠大家的同心祷告和圣灵的带领。

过去我一直要找一条让我信的理由,现在我得到了。如《约翰福音》所言:耶稣是道路,真理,生命,不藉着他,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祂是生命之粮,不渴之水。

04 确认了我的使命

信主十年,走过的每一步,都有主的同在。

2003年11月23日,我回上海中芯国际工作。2005年,我有幸在中芯国际的培训部门工作了7个月,发现许多大学生和研究生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非常被动。这和我二年级的儿子表现出的求知欲完全不同!对教育的好奇和不解,使我2006年开始思考和尝试,2009年6月辞职创业。

但是,要不要放弃自己的专业,成天和小孩子打交道,是那段时间里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对我的转行大惑不解。一年半前,我写了《我在中芯国际的往事》和《我在英特尔做工程师》两篇文章以后,更是有不少人为我当初的决定惋惜。十年前,我究竟是怎样做决定的呢?

当时,我和不少基督徒一样,决定把这件事交托在神的手里。我对自己说,我自己做不了这么大的决定,如果我转行,神一定会给我一个启示或印证的。

不久,孩子妈妈从美国出差回来,朋友让她给我带了两本江守道的讲道。其中一篇提到了耶稣生平,当我的眼睛无意中掠过耶稣成长的那部分内容时,下面两段话让我明白了自己的使命:

“孩子渐渐长大,强健起来,充满智慧。又有神的恩在他身上。”(《路加福音》2:40)

“耶稣的智慧和身量(身量或作年纪),并神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路加福音》2:52)

这两段描述耶稣12岁之前和之后的经文,不就向我们揭示了教育的真谛吗?

孩子是“渐渐长大”的,不是越俎代庖、拔苗助长出来的。在《路加福音》2章40节里,“孩子”是主语,不是父母,也不是学校老师,更不是考试或分数。而许多家长和老师的目标,都是要逐步提高分数,为了北大清华或985/211大学拼死地学!

此外,这两处经文,也使我发现以下四个事实:

1.强健起来。神要我们每个人有强健的身体。目前的教育剥夺了孩子玩耍的时间,这样的学法,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学。

2.什么是神的恩?神的恩,使我联想到父母应给予孩子无私的爱。当时我的两个孩子都不到10岁,我因为忙于创业无暇顾及他们,现在他们一个上伯克利大四,一个上波莫纳大一。他们高中毕业后都在“学米大讲坛”和家长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这不能不说是神的恩典。

3.“智慧与身量同时成长”。路加医生2000年前,说的就和如今脑科学与发展心理学的成果一致。如今12岁以前大规模地进行“思维”开发,违背人的智力发展规律,最终结果必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4.最有挑战的是神和人喜爱的心。不信的家长,只在乎分数,不在乎学习规律。而《圣经》的要求是,神和人喜爱的心都一齐增长。

从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自己人生下半场的使命。感谢主,祂应允了我的祷告,帮我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05 创业之初

2009年6月,在大学同学和朋友的支持下,我满怀激情地开始创业。没想到第一家店还没有正式营业,就有一位老奶奶对我们的年轻老师说:“美国博士,凭什么教得好中国的小学数学?”是啊,凭什么?凭自己15岁考上北大的经历?凭自己的博士学位?当时没有太在意这句话,未曾想,教好中国的小学数学,还真成了我后来一直努力的目标。

第一个学生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如何教会一年级学生“3 +( )< 9,括号里最大能填几?”这道题目,究竟应不应该教这道题目,是我们的第一道坎儿。随后又有一个学生,做20道 7+8=15这样的常规口算题目,要花20分钟或更长时间,最有挑战的是有些学生6-5 =1都几乎学不会。怎么办?

创业刚三个月,我就发出了“创业创业,没日没夜”的感叹。我发现,自己的心理准备非常不够!我一直边干边学,和团队一起开发了学米晚托管理系统和学米小学数学学习平台,帮助学生、老师和家长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也让自己归零,从头开始自学大脑科学、认知科学和心理学。例如,为了那个20分钟做20道题目的学生,我们开发了“学米口算国”等游戏,并把口算国做成了训练学生感觉统合和注意力的有效工具。

结果,晚托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与改善,有几个学生从幼儿园大班的幼小衔接一直到五年级小学毕业,都在学米屋的晚托班度过。

由于神的话保守了我心灵的诚实,我在2012年10月就提出了学习三原则:1、学习是人的本能;2、学习是个人的事;3、学习需要合适的环境。这使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这一切都验证了《路加福音》4章4节耶稣所说:“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06 三个层面的改变

我在大学和研究所一直学的是实验物理,在英特尔和中芯国际一直做的是工程问题。这个背景决定了我擅长于解决问题,而不是和人打交道。我15岁上北大,一帆风顺,按常规分类,我是属于智商高、情商低的那类人。和学生、家长、员工打交道,我可以说毫无经验。

而信仰,使我在这三个层面有明显改变。

 1.与孩子们建立信任

 在创业前,我正好看到了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学家杜威(John Dewey)在100年前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我发自内心地认同,并决定实践。创业后才发现,在中国的大背景下实践这个理念,真可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我十年如一日,天天反思和学生及家长的交往,结果还真的行出一些结果。经过几万小时的实践,现在我能在一分钟内大致了解一个家长或学生。没有神的保守,这种能力根本无从谈起。

经上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参《马可福音》10:15)这句话把我变成一个小孩子,很容易做他们的朋友,得到他们的信任。我从最初的只会讲道理,只能教高年级的学生数学,到后来教一年级和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丝毫没有隔阂。有的学生不思改进,一错再错,我则不动声色,让学生错个够,错得过瘾。结果,经常有学生时不时来一句——梁博真坏!有的学生收到题目还没有读,就会问我:“梁博,有没有坑?”也有的同学很不服气地说“再来!再来!”,一副要跟我决斗的架势。

当我2018年读到丹麦学习学家伊列雷斯《我们如何学习》的学习三要素时,我惊喜地发现,是神的话帮助我解决了教学中最难的问题: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2.有耐心与家长沟通

 创业之初,我们和其他商家一样,把顾客当“上帝”,家长要什么,我们做什么。但问题马上就来了,家长要的,不适合孩子的发展怎么办?有的家长不能面对真相,若告诉她们真相,她们一个月后就离开。

怎么办?神的话再一次坚定了我——《路加福音》16章13节说:“一个仆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玛门。”

记得有一个周五晚上,我接到一个来学米屋不到一周的家长投诉电话,孩子的作业没有完成。那天正好老师请假,是我顶班带的学生。有一项语文作业没有记录,导致没有完成。因为语文作业不多,我像以往一样,帮助这个一年级的学生复习了前13页的每一个字,记录了她不会的字。那天就两个学生,我给他们的语文、数学和英语作了详尽的“诊断”。但家长不看我做了多少,既不读我的总结,也不听我的解释。她对我的口气盛气凌人,让我知道我们为什么留不住好的老师。再三道歉和解释无果以后,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连我都不相信,你是不是应该考虑退费?”这位家长足足顿了30秒以上,说了一句,“那就退吧。”

一周后,她退了费。没有料到的是,8个月后的暑假班,她主动联系我,要把孩子送到暑假班来。

这是我唯一一次让家长主动退费的经历,但结果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还有一位爸爸,基本上不管孩子,平时都是妈妈管,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有多大。有一次不知因为啥事投诉到店长那里,“你们梁博士是不是不会带学生啊?”店长婉转地告诉了我。我笑着对店长说,你怎么不告诉他,整个晚托系统是我设计的,所有的老师,都是我培训的啊。

当时我就觉得挺逗的。更逗的是,两年以后,这位爸爸联系我,说想到学米屋做兼职老师。

因为坚持爱每一个孩子,我们逐步赢得了越来越多家长的信任。

还有一次周五,我实在累得不行,非常想发泄,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正好一位密执安过来的牧师来查经班讲道,讲的是似乎和主题毫无关系的耶稣给门徒洗脚。我猛然醒悟,我缺的正是耶稣为门徒洗脚的心志。从那以后,我和家长的沟通又上了一层楼。

神的话使我逐步蜕变,有了后来的感恩节给梁博的一封信,及《相信的力量》等家长回馈。

 3.与员工无缝互动

 作为晚托班的老师,要赢得家长的信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在学米屋就有这样一位老师,工作两年以后,她的学生的续约率总是100%!

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个性也强,对每一名学生都一视同仁,家长对她十分信任。有一次,另一家店里有一位老师生病请假,我去顶班,发现检查 2+3=5 这样的口算非常花时间,就想在软件上给老师配一个答案对比功能。她的本能反应是,这么简单的事情,每一个老师都能做,干嘛要软件?

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不仅是节省时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大脑没有必要去为这样简单的事情进行切换,消费不必要损耗的能量。等软件功能出来,她适应了以后,她对我说:“梁博,是挺好用的。”

2010年5月4日,学米屋所有老师一起脑力激荡出新育洲公司的文化:仁爱、学习、合作、纪律、贡献、成长。通过向学生、家长和老师学习,我自己是企业文化的第一实践者。能够如此幸运,因为我遵循了神的话语——《雅各书》2章26节:“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

学米屋创建的前两年,老师因产假、生病或其他原因无法教学时,我都是亲临一线。正是因为有了与学生、与家长和与学米屋老师的无缝互动,我们才诞生出“学米屋管理系统”这么棒的工具!

如果我斤斤计较,成天陷于各种各样的人事关系中,学米屋是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文化、灵魂和生命力的;微信“学米大讲坛”群和千聊“学米大讲坛”讲座群也不可能影响和改变越来越多的家长。

07 凭信心应对困难

上面讲的,基本上都是看得见的具体事情;而那些看不见的,才是对我信心的真正考验。

2013年底,我们2009年的融资都花完了,我们不得不关掉其他三家店,仅保留第一家店。钱花完了,奇迹也发生了!这家店能够自负盈亏,具备了自身的造血能力。学米屋没有像大多数公司那样,钱烧完了,公司关门清算。

这是我们第一次向死而生!在拿到第二次融资的两年多前,我一直不领工资,凭着信心继续前行。

没有钱,可以自己挣。但是,老师要买房子,要生孩子……两位核心员工结婚成家,买不起城区的房子,去了上海郊区的金山,学米屋再一次面临弹尽粮绝的危机。

很多有经验的朋友劝我及时关门,不要逆流而上。我虽然没有灰心丧气,但也看不到任何希望。我哭着对神大喊,你在哪里?

结果,我们只谈了一家VC(Venture Capital,全称“风险投资”或“创业投资”——编注),2016年9月奇迹般地拿到了第二轮融资。在拿到钱的半年前,一家深圳的软件公司——我们前员工的创业公司,开始了第二轮的软件开发。学米屋小课系统,三年中从无到有,帮助了许多对学数学缺乏兴趣的学生,并衍生出“梁博士每日一题”的微信公众号。

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都想起耶稣在各各他背着十字架蹒跚前行。挑战越大,十字架的光芒越明亮。这种感觉,我过去从未有过!

08 结语

回想自己从信主,到历时十年的创业经历,也是生命丰富和成长的历程。这一切,都是因为有神的话语的指引和光照!最后用《路加福音》中的“天使之歌”作为结尾——愿荣耀归于神,平安归于人!(参《路加福音》2:14)

你们在他里面也得了丰盛。

他是各样执政掌权者的元首。

 

- 歌罗西书 2:10 -

- End -

作者简介:

梁昌年,1983年理学学士,1986年理学硕士,1993年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获物理学博士学位,而后在托马斯杰弗逊实验室做博士后。在英特尔和中芯国际工作13年后,2009年6月开始创业,和北大同学与英特尔同事一起创立了新育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现为上海学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最喜爱经文:“神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约翰福音》4:24)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