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道的魅力

道成了肉身,丰丰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魅力四射,令我折服
个人资料
正文

青年经济学家的信仰人生 /赵晓(95级光华管理系)

(2020-10-06 15:13:27) 下一个

青年经济学家的信仰人生

/赵晓(95级光华管理系)

很多人想知道我是如何从一名党员、经济学家、体制内的guan员成为基督徒的,以及信仰基督后的认识变化。学术无禁区,请允许我从学术探讨与个人认识的角度作分享和介绍,敬请批评指正。

01 我是那个年代的幸运者

1967年,我出生于江西奉新县的一个南国小镇。2岁时随母下放农村,3岁打猪草,6岁放牛,10岁砍柴,习得农村各种农活。在经历过农村生活,辛苦经历了南方农村“双抢”(抢种抢收)的辛劳后,我毕生不再觉得世间还有什么更苦的。

农村生活虽然艰苦,但我并无痛苦回忆,相反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方面,是我所下放的农村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优美的山水使我怡然如醉;另一方面,是我有一位好母亲。她曾经是镇上的蔬菜队队长,善于种菜、做饭、持家,让全家人其乐融融;还有就是我是全家最小的,我母亲40岁才生我,甚得父母宠爱。

再就是,我的学习成绩从来都很好,特别是进入五年级后,很明显地拉开了和同龄人的差距。五年级时,我获得过全乡语文、算术比赛两个第一;初中时,我各门功课都常考第一名;高中时,我的作文全校第一;高考时,我们班只有两个考上重点大学,我是其中之一,顺利地考上了山东大学。后来,我又轻松考上南开大学的硕士以及北京大学的博士。

在农村,只要成绩好就没人说你什么,你就是天之骄子。

我小学二年级时加入少先队,高中入团,研究生期间入党,还被选为全校研究生会主席以及天津市三好学生。我还以优秀学生顺利分配进入国家经贸委经济政策协调司,担任过经贸委、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一职。

农村长大、学业优秀、天之骄子、分配工作……“学而优则仕”,人生一路顺利,我是那个年代的幸运者!大概正是因为幸福的生活和教育、成长经历,我的心灵中总是充满阳光,对人性、生活、未来始终充满感恩和盼望。“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成为我的人生格言。

在zheng/fu部门时,我参与过许多重要的工作,如“抓大放小”的工作;参与筛选中国最重要的300家国有企业并建议所出台的扶植政策。

90年代,我撰写的关于模具行业的政策报告得到了当时副总理的同意,从而保护了这个宝贵的行业度过严冬。世纪之交时,我所撰写的报告《中国经济的真实故事》获得总理的赞赏,亲笔批转给参加国务院经济学家会议的经济学家们参阅。

2006年,我作为特殊人才被北京科技大学聘为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北科大以前缺乏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所以只有管理学院,我去后才升级为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我一直喜欢研究,尤其注重对中国崛起有重大价值的研究。1996,我在时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易纲教授的带领下,写了许多学术文章和政策文章。我们最早预警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中国的通货紧缩,文章被国家货币政策委员会重视和讨论。

1997-1998年,我的名字曾一年四次出现在中国最权威的经济学刊物《经济研究》上。我很快成了中国最有影响力的青年经济学家之一。如果我沿这条路继续走下去,我一定会越来越有名,也会在体制内越来越有前途。

02 美国到处是教堂,中国到处是澡堂

改变我人生轨迹的是2002年。

那年,我第一次被派到美国做访问学者。当时,中国经济已经改革了20年,但中国人对市场的信心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动摇了,我们需要寻找新的道路和方向。

中国的市场化转型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众所周知,鸦片战争后,中国人一直在寻找振兴中华的道路,但始终没有找到答案。期间还经历了“计划经济”以及“文革”的弯路。一直到邓小平确立市场化改革方向,中国的天仿佛才变得光明,中国人似乎第一次看到了财富的涌流。

随着财富的积累和崛起,中国人开始相信:市场经济可以救中国。市场化改革开始取代传统的意识形态,成为新的意识形态。

然而,90年代后,中国的市场化开始出现诸多挑战,特别是诚信缺失导致的食品危机、生态危机以及人和人之间的诚信危机等等。这使得中国的权力精英和知识精英开始疑虑:市场经济真的能救中国吗?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2年,我被国资委批准去美国作考察,目的就是要比较美国的市场经济与中国的市场经济有什么差异,探求中国的市场化转型在哪些方面还需要作改进。

在美国,我作了许多方面的研究,试图找到中美市场经济的根本性差异所在。但最后,我发现,中美两国市场经济最大的差异就是:美国到处是教堂,而中国到处是澡堂。这一现象观察的背后的学理就是:美国的市场经济具有道德与信仰的根基,市场行为要受到法律与道德的双重规范。而中国的市场经济只是从承认个人可以逐利开始,市场转型的特点是经济改革单兵突进、政治-法律变革遥遥在后,而道德信仰无从谈起,所以我们的市场体系既缺乏法律的规范,又缺乏道德与信仰的基础。

我把这一思考写成了一篇文章《有教堂的市场经济与无教堂的市场经济》。该文后来成为一篇非常有影响力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之前,中国从来不曾有人从信仰与伦理的角度去比较不同市场经济的差异,也从未有经济学家从这个角度去建言中国的市场化转型。

十五届四中全会《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破天荒地将“道德”纳入到文件中去,在谈到如何构建中国的社会诚信体系时,首先就讲“要以道德为支撑”。

我的这篇文章还影响到中国的企业家,如王石、任正非、冯仑等都纷纷推荐此文,文章还被评为“改革开放三十年影响中国企业家最重要的百篇文献”之一。但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只是一个经济学家,并非基督徒,我的观察和分析也完全建立在经济学家客观、理性的研究上。文章写完后,我开始有兴趣去了解美国的教会。

03 试图证明“上帝”是一个虚构

众所周知,共产主义的社会形态,是物质生活丰裕、精神生活丰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美好。美国教会正是如此:物质丰盛、精神丰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美好。曾几何时,共产主义是中国人的理想,也是我们这代人的理想;而当我了解了美国的教会之后,我惊讶地发现,共产理想居然在美国的教会中变成了现实,这让我无比震撼又无比感动。

显然,如果要让中国的未来更美好,中国的知识分子需要学习、了解得更多,为中国思想得更多。所以,我开始全力研究《圣经》。一开始在我的想象中,《圣经》一定是一本好书,否则不可能带来眼前这些令我感动的结果,但我并不能轻易相信《圣经》就是真理,也没有轻易相信上帝的真实存在。

我是个学者,因此很清楚真善美之间的差别。在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很美或很善,但并不是真的。故事很美,可惜是编的;教导向善,可惜所言非真……类似的现象是经常存在的。

通过我对现象的一些观察,我发现我已经能够相信《圣经》一定是本好书,是引人向善的书,否则不会有基督徒这些好人出来,也不会有我看到的那些美好的现象。但即便《圣经》是劝人向善的书,我却怀疑《圣经》未必是真理。还有一点阻碍我相信上帝存在的因素就是,我出生在一个中国的书香门第,从小挚爱中国传统文化,并有深重的中华文化的优越感。我一直偏执地以为,中国的落后只在技术和制度层面,至于文化和精神层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没有任何文化可以比拟的。

于是,我决心用我经济学家受过的训练,去认真研读《圣经》,一定要找出其中的错误,以证明上帝只是一个“虚构”。这样,我回到中国,就可以踏踏实实地回到我原来的生活轨道中,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并与人研讨《圣经》。白天,我去拜访各个领域的相关学者;晚上,我则认真查考《圣经》。但两个月后,我惊愕地发现,《圣经》的真理性高于世间任何著作,而上帝的真实性竟然是不容置疑的。

04 对《圣经》产生认识上的改变

1、《圣经》与科学并不矛盾

我发现,《圣经》与科学并不矛盾。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有许多开天辟地之类的民间传说、神话,但读者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不过是人类童年时期的想象而已。

但《圣经》并非如此。《圣经》中讲家谱、讲历史、讲过程,所有这些都非常严谨、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和伪造。《圣经》中当然还讲到宇宙的创造,但这与我们今天所认识到的宇宙是经“宇宙大爆炸”而产生的科学认识等等并不矛盾。

《圣经》清楚地揭示:宇宙是有秩序、有规则地设计出来的,宇宙有开始也有结束,这实在比进化论所设想的永恒进化要严谨、合理得多。

《圣经》中还谈到许多的自然现象,与科学也不矛盾。限于篇幅,这里不一一细说。这方面的著述非常多,有兴趣的在网上很容易找到。我只是想说,如果在我挑剔的研究中,发现《圣经》与科学相悖,我极可能立马会扔了它。

2、《圣经》是一本历史真实的书

我发现,《圣经》也不是一本道德书、宗教书或哲学书,而是一部真实的历史。《论语》是道德书,教人如何做人;另外一些书如佛教的书,是宗教书,教人修为的办法及相关的宗教仪式;《道德经》则是哲学书,老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这些经典尽管都闪烁着各自的光芒,但都是人写的,本质上都不具有神圣性。

但《圣经》则不同,它其实是一本历史书,讲述了上帝如何创造宇宙和人类,上帝创造人类的目的又是什么,人类如何背叛了上帝,上帝又如何通过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来拯救全人类。

历史,在英文中就是“HISTORY”(祂的故事),意思是上帝是历史的永恒导演和主角。历史不是道德,不是说教,历史就是历史,是实存的事实;是可以拷问、可以考证、可以争论的事实!

3、相信上帝存在的信心其实很简单

我发现,相信上帝存在,其实不需要太大的信心;相信这个世界没有上帝,反而需要太大的信心。为什么?

理由很简单: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有秩序、有意义的系统,背后必定有一位智慧的作者。例如,苹果手机,背后有乔布斯;谷歌阿尔法狗,背后有工程师;《红楼梦》,背后是曹雪芹;一个楼盘,背后则是开发商……

以此类推,人类是最高级、最复杂的生命系统,宇宙则是最高级、最精致的大楼盘,其背后岂能没有一位超自然而神奇的作者呢?相信神奇的宇宙后面是一位更加神奇的叫“上帝”的“大开发商”,比机器人更优秀的人类背后有一位叫“上帝”的创造者,这实在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反之,硬要说这个世界没有上帝,没有创造主,那一切从何而生、从何而起,宇宙和生命的井然有序又从何而解呢?

4、世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在《圣经》中

我发现,全世界最伟大的经济学家竟然是在《圣经》中。我一直以我所学的经济学为自豪,因为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皇冠上的明珠。但是,经济学并不像数学和物理学那样得纯粹。科学哲学指出,预测是经济学不可吞咽的一剂苦药。意思是说,可以用预测来检验经济学是否足够科学。

即便如此,经济学对世界的解释能力以及预测能力仍然是最伟大的,代表着人类对世界认识和预知的最高智慧,但经济学的预测能力又是有限的,通常只能做短期预测,还需要有足够的数据基础。

然而,我震撼地发现,在《圣经》中,居然有超过1000多个预测,内容极其丰富:有人物命运的预测,有国家、民族的预测,有城市的预测,还有关于全人类结局的预测。这些预测信息复杂,时间长短不一,有的预言如以色列复国的预言是在两千年后才成就。这太惊人了,如果没有超自然智慧的存在,如何解释《圣经》中这些预言的产生及其应验呢?毫无疑问,上帝才是超级经济学家,超自然的上帝的存在是毫无疑问的。

至此,我才发现,《圣经》与我以前读过的所有著作都不同,它不是科学著作,不是文学著作,不是神话传说,不是伦理学著作,也非宗教著作。《圣经》其实是“天书”,也就是创造世界和人类的上帝向人类启示祂自己的著作。造物主上帝原来是真实存在的,并且祂留下了《圣经》这一关于人类和宇宙的操作手册。

最终,2003年元月9日,我作了相信上帝的决志祷告,并在2014年受洗成为一名基督徒。

05 尾声

我是一个学者,我不需要一个宗教,我只是无法否认《圣经》的真实性以及上帝的实存性,因此我必须诚实地承认“我相信”祂。同时,我也承认我是个道德不完全的罪人,我需要基督的救恩。我还相信,按照上帝以及上帝在《圣经》中教导的原则来生活,我的生命会更丰盛、更受祝福,我的人生也才有可能追求永恒的意义和价值。

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

- 提摩太后书 3:15b -

- End -

作者简介:

赵晓,知名经济学家、商业伦理学者;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保产业研究中心特别顾问;中国经济学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体改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体改基金会学术委员;原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北京大学-世界银行研究员。致力于宏观经济与产业发展、经济伦理与管理伦理研究,著有《亚洲金融危机:中国的挑战》、《宏观政策调整与坚持市场取向》、《1998-2000中国通货紧缩研究》等代表性著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真道的魅力 回复 悄悄话 12年前在四川赈灾的时候就认识此见证的作者了。他所成立的非盈利组织-香柏-在灾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教会在赈灾方面参与了香柏所主导的几个项目,感谢主!我们合作愉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