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看到一幅图,寥寥几笔,勾勒出“剩男、剩女”的大致分布,有一些道理吧。但这张图在我看来,对已婚的婚配状况也有不少总结,可谓信息量巨大。
来,咱们先看图:
我想最直观的就是,在男女人数大致接近的前提下,男人剩下的都是最底层。但凡某方面稍微过得去的,只要他想找,他肯定能从比他经济、出身、外貌,年龄等某个方面更劣势一些的女人群中找到老婆,只要他“肯”。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忽然听说某个男人,四十上下,各方面条件都非常好,迄今未婚,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会不会是男同?不想表露性取向但又不愿意欺骗某个女人(很赞!)。
与之相反的,各个层次的女人都能剩下,而这些剩女的情况就要复杂得多了。有因为严重的情伤、非某人不嫁剩下的。有眼光高,跳来跳去最后也不愿意将就,剩下的。有的各方面条件非常好(尤其是原生家庭),大小姐脾气不肯迁就别人,也找不到别人来迁就她的剩下了。当二奶和小三的,有心甘情愿一辈子如此的,也有想要上位未成的。色情行业的(不是每个女优都像苍老师那么受欢迎,也不是每个老公都像日本男人那么包容)。当然,还包括一些天生命不好的(比如一直给别人当住家女佣的。)
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无论哪个阶层的女人,如果她真的就是一定要嫁人不可,肯定能找到一个老公的!左边金字塔底部不是有大批剩男吗?然而无论哪个阶层,大部分女人不肯考虑他们。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底层出身的男人都会剩下,里面有很大一部分靠着某一部分特长(比如聪明考上大学,比如勤劳致富自己开店,比如仪表堂堂),这些男人都能找到老婆, 而且还是相当不错的。问题是,大家发现了吗?底层男人要想上升,靠的基本都是“硬件”,包括相貌(事实上很多人认为,“帅”是最稀缺的资源),不容易。但底层女人上升的渠道更多,一个没文化甚至也不漂亮的女人,仅仅靠着年轻,温柔,嘴甜,或者听话,找到能够提携她的老公还是不难的。
那么现在咱们就发现了一个隐形的问题。其实也不是真的隐形,几个箭头不都画得明明白白么?下嫁,是很罕见的情况。女人大部分时候是上嫁。或者换一种好听的方式来说,没有哪个女人是真的肯嫁给不如她的老公的,只要她结婚了,对方的条件就会比她强,或者差不多的。注意!这里的条件是“综合”条件。很多认为自己下嫁了的女人,其实是过于看重自己的优势,同时忽视老公的优势,放大他的劣势。
我举个例子,城市里出身优越的小资女,嫁给了农村来的凤凰男。她认为自己下嫁了。但是,这凤凰男难道不是大学里的优等生?难道不是白手起家的小老板?不是通过自己考托福GRE带你出国的F1?也就说,那个男人仅仅是原生家庭这一样低她得多(咱们在这里姑且不讨论出身论的正确性哈),肯定有别的特长。“不不,真的没有别的特长!长得也不怎么样。”那他不是脾气好吗?他不是肯迁就你这个大小姐,肯当上门女婿吗?不是肯无微不至地照顾小孩和对你专一?这些在男人中其实是很难得的品质。不服的话,你去找个城里面同等出身的男二代,你看他迁就你吗?也就是说,你嫁的这个男人当然不可能是左图里最底下的那一层。
所以,我再强调一遍:只要你俩结婚了,放心,他肯定配得上你!因为你不傻嘛。如果完全相信这幅图的画,他可能综合实力比你还要强一些。就算真的是方方面面都相当,或者你看起来比他强,不是还有一个“年龄”问题?尤其在中国,中年女性的贬值速度远远大于中年男人(但是老年女人又开始比老头子吃香了,这是题外话,按下不表。)
所以,上嫁,才是“每层都有剩女”的主要原因。因为假定男女在各个层面上的人数大致齐平(女人的层级不光是看事业,包括长相、性格、原生家庭等等)。因为这是个“金字塔”,越往上走,人数越少啊,从右图往左图的斜向上的箭头表明,肯定是僧多粥少。而且不光是人数,金字塔上面几层的男性大多数在大学里或者刚工作的时候就一早被(略低于他们的女人)当成优质股或者潜力股挖走了。而金字塔上面几层的女性更容易抱着不凑合、再找找看的心态,这么一而再再而三地拖下去。最后这些优秀女人的想法就是,我各方面条件那么棒,我“值”一个好男人。
但是光“值”不行啊?就好像你手里有钱,但市面上(你看得上的)货很少,甚至缺货,那你买什么呢?这里还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前面提到的“潜力股”。很多潜力股在早期(大学和工作初期)是看不出来的,但是这时候已经有女人喜欢他们,愿意嫁给他们,愿意承担“他们将来没能成功”的风险。人家那是真爱,别不服。而你却等到这个男人拿实力证明自己了才肯考虑人家,晚了!
所以,我写这篇文章想说明什么呢?很多人说我“恋爱脑”,没错,我认为人活一世无论男女,还是少一些功利,该谈感情的时候就纯粹、无杂质地谈感情。俺当年就是这样早早地进入婚姻的啊!当然这里还有个(说出来找打的)前提,俺个人的实力足以养一个男人所以敢把赌注压在潜力股上。
砖头飞来前,顶锅盖跑啦~~~~~
现在人都活得太清醒,尤其是年轻一代,所以婚姻的形式在消亡。进而稳定的感情关系在消亡。看起来是保护了自己,其实也挺悲哀的。感情与婚姻,是世间最无法计算风险,最无法作出投资回报模型的东西了。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才有独特的美。
此外,女人高嫁,里面暗含着一个点:把自己的需求寄托在他人身上, 一旦有所求,就免不了有失望, 因为人的欲求是会逐步提高的。
比如对老公,希望他赚更多,买更大的房子。。。。
对孩子,希望他考上。。 当上。。。
只有把对他人的要求,放在自己身上,对他人无求,才能快乐。 因为自己付出的收获,每一份都是有成就感的,就素三没有成就也是无憾的。对他人无求,就没有了失望,就能接受任何结果。
现代婚姻(嫁娶家庭)多数情况下是个人对交配权利的行使,生物学理由是为了繁衍下一代,而社会学基础就是排他性的经济财产的分配。想起来谁说过:婚姻法里只有孩子和财产,没有感情。可能私有制背景下的婚姻都是这样的吧。
所以,男士接受不如自己的女性,为的是用较优的资源(经济地位或者非经济的)去换取有人愿意繁衍自己的后代,而女性在下嫁中总会觉得自己亏了,是因为生孩子就是自己付出较多的一方,大概就是私有制下的共同心态吧。
抛开这些外在条件不谈的话,我觉得一个身体健康的,心智健全的努力的男性和女性,不管他们的外在条件如何,他们应该是平等的,人尽可夫(妇)在未来可以不算是个贬义词,为什么要有上嫁下嫁区别呢?这一点我看老美比咱们中国人要更能接受一些,常常是欲望主妇和管道工消防员健身教练在一起很和谐:)(哈哈,我这个暴论一发表就该我顶上锅盖了吧)
夫妻倒算了,就怕很多父母攀比娃。我知道的一个案例,一个高中华人男孩,每个星期的自由时间,你猜猜有多少?
一个小时!太可怜了。。。
现在研究生烂大街了,女研究生算解脱了吗?呵呵。
至于人到了老年,你看老太婆们广场舞,能吃能喝能照顾自己。再看老头子们,这时候“依赖感”会突然提升,特别、特别怕老太婆们甩了他们,自己没人照顾,哈哈哈哈。。。
采心这些天好好休息啊,不急不急:)
对啦,“但是老年女人又开始比老头子吃香了”了那句,把我看得笑喷了水,服了你高妹~O~
到头来,我都分不清,是该为那些靠身体吃饭的女孩心疼,还是该为苍老师的逆袭喝彩。——高妹,真有的你,让我都分不清是该为那些靠身体吃饭的女孩心疼,还是该为苍老师的逆袭喝彩了……
昨天累了,今天早早上门。问候高妹和丰慧:))
目前的中国,不攀比太难了:)美华都无法免俗。
同意你的说法,只要结婚了,当初都必然是看中了某项,是有所图的,在那一刻是平衡的, 之后,所图没有价值了: 比如老了,不帅了; 比如身份拿到,不dependent 了; 。。。
只要不攀比,就没有问题。所有的心理不平衡,都是攀比来的,没有对比,就没所谓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