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妹

"Art is the depth, the passion, the desire,
the courage to be myself and myself
alone."
~ Pat Schneider
个人资料
正文

作家角度评《三体》

(2021-11-13 08:01:26) 下一个
  • 从写作的角度来说说《三体》,上,地球往事

这个暑假,学校要我为广大师生推荐一部夏季阅读。我想来想去,推荐了《三体》。中译英两年多来,第一本书已经是美国Amazon的best seller,有一千多条读者评论了。同时意识到,我之前也就是零散在网上读了下,还没读完,于是立刻买了全三本,借着travel的无聊,抽空给每本写个书评吧。我在写之前刻意没有去看其他人的评论,而且我多数是从写作而不是阅读的角度来评论,所以希望不是老生常谈吧。当然了,更多的还是为了自己的整理和学习。

 

1. 文革

从一开头我就在下意识的琢磨,why文革?这在科幻小说中是极少涉及到的话题。选这个大的背景,当然首要的是剧情需要,要为背叛者对人类社会和人性的失望找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而且这个支持最好不是个人恩怨,而是关系整个社会和很多人命运的。但是读着读着,我觉得更大的一个作用(也许是副作用)就是给中国读者带来强烈的真实感。通常我们看的与外星人有关的电影,都是在宇宙战舰,外太空,最亲近的也是五角大楼之类的地方进行。文革虽然是我们这代读者没有亲身经历的,但却是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文化血液中的,真切能感觉到的“历史”。当一个虚无缥缈的setting构建在一段真实的历史上,可以大大加强读者的代入感和认同感,心理距离一下就拉近了,而不会有“那么远的事儿与我何干”的感觉。

 

其次,虽然文章开头也提了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危害,但后来列举的各种事例(比如砍伐森林)以及文革本身,倒不能归为高科技的危害。更多的是人性中本来存在的极端和野蛮,包括与此并行的三体人为了生存对自己个性情感和道德的压抑。事实上呢,我觉得有好多苦难反而是高科技通过丰富资源和改变环境最终有希望解决或者缓解的。这里不知是不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一个 plan switch。另外,历来科幻作品中牵扯到战争和冲突的,多数是以反战思想为主流的。对人类,对文明,是以爱心,惋惜,世界和平,和希望为主流。《地球往事》虽然最终是拥护拯救派(希望派)的,但在这之前我们也能多少感到作者对降临派(毁灭派)的很多认可和偶尔冒出的那种“干脆全人类一起完蛋了倒也不错”的一种悲观情绪。总的来说,这第一部书黑色调比较深,*****的成分比较少。

 

2. 细节

在读作者对文革和一些硬科学的描写中,我时时有些担心:你这么忘情的dive到这些细节和历史中去,会不会lose your audience? 尤其是对没有文革背景的西方读者。结果验证了Gustav Mahler 的一句话:If you think you're boring your audience, go slower not faster. 也就是说,和大多数人认为的相反的是:真正写得好的细节是不会让人厌倦的,而会让人不舍得漏掉一个字。一昧图情节快进而空洞草率的描述,才是丢掉读者的最大原因。拿《乱世佳人》来举例,在开头有很多偏离主线的描写,比如斯嘉丽去哪个亲戚家吃饭的长篇幅描写。换成当代的作家,多数不敢这么写,因为写得不好很容易被人把书丢一边去了。必须有足够的文学功底和自信,保证自己写的任何一段话都不是废话,都既能唤起读者对类似生活场景的熟悉感又能带来全新的体验和认识(这两者的同时满足其实是任何一部书成功的关键)。而缺乏这种功底的作者,就只能靠快速前进,悬念,甚至激情暴力等来抓住读者了。

 

3. Info dumping

Info dumping是初学写科幻的人比较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无论软硬科幻,都肯定有不少虚拟科技和想象的世界。很多作家认为必须要把一定的background information呈现完整了才能开始写故事,这被现代西方文学创作视为大忌。我觉得这点作者处理的非常好,这个故事牵扯的物理数学专业知识很多,有真的有虚构的。他虽然也把该解释的都解释清楚了,但是丝毫没有slow down剧情的发展。也就是刚好把要说的说了,凡是此时此刻不是必须说的都略去或者放到后面。事实的真相是不紧不慢的一点点揭示的,直到接近结局的四分之一的时候,观众才算是有了一个完整的picture。这个pace把握的非常好!

 

另外,作者不愧是一个搞科普的,能把很多专业知识用形象易懂的平实语言对外行读者也讲清楚(常说的make your grandmother understand),也是这部书成功所必不可少的。

 

4. 科学与科学家

我现在越来越倾向于,只有懂科学的人才能写好有科研情节的科幻,倒不是出于能把科技讲清楚的立场。因为真正懂科学的人,才理解科学家。我们在好莱坞电影里见过太多长头发白大褂疯疯癫癫的科学家了,比如《独立日》就是个典型。我自己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甚至可以武断地说,不是搞科学这行的基本上都不理解科学家的为人和内心生活。那种单纯的醉心科学,对人文和社会都不关心的样子只是公众对科学家一厢情愿的误解。真实情况往往是恰恰相反,无论在哪种基础科学上走的比较远的人,都更容易接触到生命的本质和深奥,都免不了去想一下:这些都是谁创造的,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之前所做的一切是否正确,甚至到底有没有“正确”的绝对定义。《三体》故事里的科学家,无一不是对人类怀着责任感的,有血有肉的人。

 

这里顺便挑刺一下。剧中人物的性格都很立体,可以完全用他们的语言和习惯把一个人和另一个区分开来。总的来说对男性的描写更真实立体,每个人不是按照“类”(脸谱)来,而是活生生的人。对女性刻画则稍差些,有些像古龙剧中的女子,比较容易走贤惠宁静或者冷艳潇洒两个极端。当然了,这是很多男性作家的共同缺陷,比如连著名的《达芬奇密码》的作者都是这样(而金庸算众多男作家中的特例)。相反,女性作家不少都能对男人和女人都有较深刻的把握。但是本书中问题更严重的是对人物外貌长相的描写比较缺乏。不少人的样子靠的都是读者虚构。对此我非常理解,因为这种带点儿action/mystery/suspense之类的小说,其节奏和紧迫感很重要,也就是一根弦儿要一直绷着,不能松下来。像红楼梦里对人物的细致描写放到这里肯定是不行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比如哈利波特里的外貌描写方式就很值得大家借鉴,里面的每个人物的样子都是明确无误的。

 

最后,在写书评时我经常会提到Point of view这个问题,就是故事的叙述是从谁的眼睛或者感觉里出发的。目前公认的比较好的处理方法,是尽量用第三人称,同时坚持从一个人的角度来描写(third person limited)。如果因为剧情需要“换人”,至少在同一个场景里要坚持一个人。可能是受了中国古代的影响,那时候全是放开的(third person omniscient),就是可以在不同人物脑子里跳来跳去,《地球往事》也有这种不太自然地跳跃。举个例子,两个人在一个屋子里谈话,开始都是从甲的角度来写的,到了结尾时突然写了乙的脑子里想得什么,就会让人感觉很突兀。不过这点好像在后面两本里得到很大改善,可能是作者专业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吧。

 

========================

从写作的角度来说说《三体》,中,黑暗森林

 

1. 结构

为何上来就说结构呢?我看过不少类似《三体》第一部的悬疑式科幻小说和电影。通常第一本是最容易写的,因为读者从什么都不知道开始,逐渐地接触到一个巨大的阴谋。在这期间作者可以像一个老练的脱衣舞女,每次露点出来,又吊着你胃口。但是在第一本结束的时候,无论故事还有多少难题需要解决,悬念基本都没有了。也就是说大家已经知道你的葫芦卖的什么药了,所以你的第二部就不能重复第一部的脱衣舞手法,而是必须用其他方式抓住读者。据我观察,多数类似作品的续集都失败了。

 

所以在开始读第二部的时候,我也是多少为作者提心吊胆的。首先我看到的是一些非常零散的分支,而且基本上没有一个人算是dominant的主人公。虽然说罗辑一直都是最“厉害”的那个,也是起决定作用的那个,但实际上他的戏份不怎么多。第二部里可以说好多人物对剧情发展都平分秋色吧。但是读到快一半的时候,这些看似散乱的threads就慢慢开始汇集,有的已经交叉融合,有的突然终结了(但其效用还在持续),而有些则是直到故事最后才明朗起来。每个面壁者都有自己的算盘,自己的plan和自己意想不到的遭遇。没有一个分支是可有可无的。所以我认为,“结构”是第二部《黑暗森林》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说实话,在第一本已经把大的悬念都揭露的前提下,第二部还能这么有悬疑感,水平是相当不一般的。

 

 

2. 人物

上面说到人物,基本上还是和第一部类似,男性都很有特色,有明显的优点,缺点,弱点。本来数目就极少的女性也依然是不够深刻,败笔是主人公挚爱的对象:庄颜。我知道很多男人,无论他们自己是何种类型,梦中情人都是这样纯洁美丽善良但又毫无趣味的妹子(唉,怎么想的嘛!),我甚至认为大部分男人的少女情结比处女情结还要浓,这是外话不提。反正是又一次验证了:1)完人不可爱,2)完人不好写。除此之外呢,上本书里我赞了作者对文革和科学细节的描写,但是这次男主和爱人在世外桃源里的很多描写都比较乏味,区别在哪里呢?对历史和科学的描写“有料”,作者的下一句话讲的都是上一句没有的。而伊甸园的描写很多都是重复的,这牵扯到近些年文学界提倡的sophistication of writing. 举例说就是前面要是说了他好累,后面就不要再说一遍好累再说一遍走不动了,任何事情只说一遍。

 

还是回到几个男性身上吧,非常赞的一点是,每个人的性格都是紧紧和剧情以及他们要完成的历史使命糅合在一起的。我非常欣赏作者的这种写作方式:不是凭空创作一个人,而是花了大量的功夫来琢磨这个人的历史,让人既感到这不是个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人,又为他今后的信念和行动提供了依据。对每个人,作者都非常清楚地展现了此人的“历史局限性”,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行为永远都不可能比他的境界更高。同上部中文革的作用一样,作者非常在意历史(即使大部分都是隐去了的)在一个故事中的重要作用。“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a book of two hundred pages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and a book of two hundred pages which is the result of an original eight hundred pages. The six hundred are there. Only you don't see them.” (Elie Wiesel) 非常同意啊,所谓的功夫在诗外。一个作者如果只是想到多少写多少,是无法成就一部有深度的作品的。看得见的文字只是一部作品的一部分,甚至未必是(而且通常不是)决定性的那部分。

 

特意提一下两个人。章北海这个正面人物形象,在文学创作中是很少出现的。因为无论古今中外的作者都明白,除非你下定决心这部作品谁都不给看,否则都会在创作过程中有种“有一天可能会被剥光了拉到舞台上”的一种exposure感。这就决定了,很少有人能够完全抛开世俗的眼光,忠于自己的创作本意来写。章杀了人,其实第一部里的叶文洁也杀了人,关键他俩杀得还是无辜的好人,不像主流作品里英雄杀人也是要不就为民除害要不就逼不得已(这点在最后我们再谈谈)。很少有作者会舍得给自己喜爱的主人公套上这样的情节。

 

和他最早一同出现的吴岳,则是我认为庄颜之外的另一个败笔。他完全是为了映衬章北海而存在的,但是在阅读过程中,我想,如果他也能给人surprise就好了。所谓的面壁者计划,其实吴岳完全可以成为潜伏的一个真正的面壁者。表面上看来是最没信心,也最没心机的一个人,如果他最后能被证明其实是真正的胜利主义者(要知道大部分主要人物都是隐藏的失败主义者)而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那众多人物塑造就会有种平衡感,这部书就更好看了。

 

3. 超赞民族风

其实这条也属于人物描写,但是我要单独拿出来讲。最近一些年,中国走向世界的电影或者中国人在西方电影中出现的也不少了,可是通常落入这两种俗套:一种是过于民族,以至于畸形,例如被骂的不轻的《红高粱》之类作品,以及《Matrix》里要不就是武打保镖的长衫年轻人,要不就是配钥匙的人这种老式“唐人”。第二种是几乎西化的中国人,比如成龙大哥的一些和西方明星合作的作品,里面大哥的很多行为语言价值观(抠女方法)等都比较西化和前卫。杨紫琼章子怡出现的电影中,她们用来代表中国人中国女人的地方其实就是她们的亚洲面孔,完全没有在性格行为上体现亚洲女性的特征。像史强这种地道的中国警察,粗鲁蛮横,和我们身边熟识的那些局子里的人可像了。但确实有在和穷凶极恶的罪犯摸爬滚打一辈子后练出来的西方特工都比不上的好本事,无论心理素质,还是直觉。这在过去的文学中(特指中西方文化一起出现的作品)很少见。

 

我不是那种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但是我认为这种表现方式体现的是一种不卑不亢的民族精神。就是说:我们不是一定要把自己的一些不太见得人的丑陋东西隐藏或者夸大之后,才敢向世界呈现自己。对了,老子他妈就是横,就是个大老粗,我不去假惺惺的*****,这就是真实的我,但是这个我可能比你们这些高科技武装的007们都还厉害呢!这是我对作者非常赞叹的一点。不限于文学艺术,如果整个中国都能在对外关系中秉承这样一种自信(例如奥运高峰会时不去刻意驱赶街边小贩)那就好了。

 

除此之外,我还非常喜欢的一点就是,虽然文革的成分不再,但是在章北海和上司的交涉中还是保留了很多中国特色的语言和文化,例如我们政治工作思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等,这又一次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就是说作者写的故事不是非要割离了跑到摄影棚里的假太空中去由新人类完成,这就是我们这拨人现在可以干的事儿啊!

 

4. 写的到底是什么?

到此为止,这头两部书写的到底是什么?外星人入侵?不是不是。再问问自己,这两部书写的倒底是什么?

 

写的完全是人类社会自己。这是一个借着外星人话题来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过去,并且对未来的人类社会形态和道德进行探索的故事。这本书从文革开始,讨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然后是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接着到了个人和社会在各种物质资源和精神压力下,可能出现的思想,行为,道德观,两性。最近不是在讨论难民问题吗,在水滴探测器刚刚出现,人们以为就是件外星人示好的艺术品的时候,文章就大篇幅展现了人类社会常见的那种泛滥的愚昧同情心,简直和现在的难民问题一模一样!

 

说到这里,就涉及到除了“结构”之外,这部书成功的又一个原因。请原谅我又要大幅引用了,可是下面的话真的一句也不能减。

The trouble with science fiction is that you can write about everything: time, space, all the future, all the past, all of the universe, any kind of creature imaginable. That's too big. It provides no focus for the artist. An artist needs, in order to function, some narrowing of focus. Usually, in the history of art, the narrower the focus in which the artist is forced to work, the greater the art. ~ Philip Klass

从发现三体舰队要来,到第二部结束,人类社会可以说一直处在一种捉襟见肘的资源紧缺状态。当然了,这不是随便安插的,而是和开头的第二个黄金定理:宇宙的总资源不变,吻合的。作者非常善于在大环境上制造危机和局限,什么东西都“总是不够”。也只有在这种局限当中,人的精神和肉体被最大限度的挑战,才能撕去外衣展现各种人性的本质。

 

另外再返回来说人物。这里作者又证明了,成功塑造人物的一个要素是conflict。不同人之间要有conflict,比如每个面壁者都给他设置一个破壁者,而且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样故事就很好写也很好看了。更重要的是,人物自己的内心也总是充满各种conflict。

“The story...must be a conflict, and specifically, a conflict between the forces of good and evil within a single person.” (Maxwell Anderson) 如果人只是和外界斗,和他人斗,那自己最起码是完整的。而当人自己和自己斗的时候,痛苦才是撕裂的一望无际的。

========================

从写作的角度来说说《三体》,下,死神永生

 

1. 故事里的真正故事

关于这第三部,我知道的人不是特别喜欢,就是评价很糟。如果你问我的话,我会这么说:第一二部基本都是故事;第三部里,只有一小半是故事,是我非常喜欢的部分。这小半故事,主要是围绕云天明那个童话故事展开的。首先,这个童话本身写的就非常棒,即使不考虑它对于整个作品的隐喻和指向。其写作方式,我认为是融合了希腊神话和一千零一夜的特长在一起的,它的存在表明作者完全有能力中规中矩地写出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出来。可以说,当我从这个童话里出来的时候,我是多少有些伤感的,我甚至不太care倒底研究它的人类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了。

 

这个童话,以及牵扯到的云天明,程心等人,构成了第三部里故事的一条主线。虽然是主线,其占用的篇幅也不是太大。在这本书里,之前对地球人构成致命威胁的三体世界基本上都不存在了。我推测作者在写第三部的时候,他最大的目标已经不是如何讲完一个故事,而是放任自己去“探索”。探索的内容可以大致归为两类。一是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和存在方式。大部分科幻作者在描写这个内容时,都有些不得已,都是为了给故事发展创造一个合理的背景而已。但是本书的作者,我可以感觉到,是特别在乎,也特别好奇。他无论描写任何群体时,包括一个逃亡的大型军舰,都会费尽心思的去揣摩卷在里面的人的思想,情感,民主与专政。概括说来,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一个群体最有可能怎么演变。他还特别关心人类的“群体决策”,对于人类表面上的爱憎和内心深处真实的恐惧想的比较深。

 

第二类探索是对宇宙。从早期黑暗森林理论的提出,他就开始对宇宙的物理演变和当中的智能演变进行推测。到了第三部的结尾,几乎达到了科幻狂想的极致,试图在几十页的篇幅中把时间,空间,大爆炸,平行宇宙等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都体验一下。我感觉,到此作者真的有种不管不顾的醉翁感觉:你们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这是我的书,我就要做我最爱做的事。

 

而无论对宇宙还是人类,作者的看法都是偏于灰暗的。我读着经常忍不住想:这家伙之前一定受了不少罪吧?

 

2. 看电影与演电影

从craft的角度来说,我是很不赞同作者在第三部里大量使用的《时间之外的往事》(节选)这种叙述方式。这些片段使用纯客观的语气来做背景描写,对当时的人类社会,技术发展,宇宙局势,进行纪实一样的白描。一部好的电影,观众在看的时候不应该是“看电影”的感觉,而是自己亲自去演的感觉。谁不知道屏幕上那个将死的人只是一个演员躺在地下装的?那为啥大家还那么紧张呢?因为成功的作品,会让你甘愿give up你的理性,让你相信故事如何发展matters。

 

好的书也是一样啊!几行字之后,你就看不到字了,看到的是漆黑的宇宙,和隐藏在漆黑中的敌人。听到的是男女主人公急促的心跳,摸着光滑坚硬的战舰。。。但是,哐当一下,这些《时间之外的往事》又把你抛回电影院的椅子上,让你“别当真”。可以说,第三部是我最没被抓紧的一部,随时看两眼,随时可以扔一边。

 

但是作者就是想写未来社会,怎么办?可以的,有办法的。《时间之外的往事》里所有的内容,都可以在正常的故事发展中体现,可以通过人物的对话,阅读,所做的科研,所做的噩梦,来不露痕迹地表现出来。这种写法难吗?其实不难,而且很有趣,也会丰富人物的形象塑造。

 

3. 降维与毁灭

早在前两本书里,就有关于升维降维的描述了,比如三体人早的质子计算机。最后太阳系以降维而毁灭,感觉多少有些重复。尤其是一次又一次的描写几大行星的二维图像,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写一两次就够了。近年来西方写作就很注意这一点,叫做sophistication。

 

比重复更严重的是,在太阳系的二维毁灭中,程心和女伴亲眼目睹整个人类的灭亡,在感情上的描写却是很失败的。写的好的书,哪怕一个人的死亡也是让人读起来肝肠寸断的。你这全人类都没了,怎么倒让人读着没感觉了呢?其原因有三,一是上面说的,第三部的故事感和代入感不强,让人不care。二是站在女主的角度,整个毁灭的人类里,都没有一个让她personally牵挂的。她当然是个善良的人,但其性格却总的比较被动,不是个有着很强desire的人。放到文学的大海里,程心算是个比较黯淡的类型(比如对比乱世佳人里的斯嘉丽),这种性格的人在小说中是不讨好的。三是作者没把气氛提起来,对于毁灭写成既定事实一样,里面看不到挣扎,所有叫得上名字的人物都不太在乎的样子。他们不在乎,读者观众就更不在乎了。再看好莱坞的灾难片,里面一定要有家庭,或者炽热的爱情,这些人都有强烈的求生欲。人是欲望的人,文学作品要引人入胜,必须要有鲜明的爱,恨,愤怒,或者绝望。

 

4. 俗套不能不套

说到爱情了,程心和云天明一直都是保持着一种浪漫的关系,能穿越时间和空间存在的。最后二人即将在外星球见面了,却阴差阳错,俩人都和其他人“幸福的过了一生”。我可以负责任的说: This is not allowed. 作家不是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吗?当然不是了。打个比方,你描述一个屋子,花了大篇幅写墙上挂着的一把猎枪,而在之后的故事中这把枪再也没出现过,这就是不被允许的。一个人想尽办法去找一个宝藏,最后结局就是他决定放弃这个宝藏,这是不被允许的。The difference between fiction and reality? Fiction has to make sense. ~ Tom Clancy 既然程云二人的感情一直都是一条主线,最后的收场一定要有相应的强度,如果不是更强的话。即使不能在一起,也要留下刻骨铭心的遗憾,才能把之前相恋了几百年的担子给挑起来。插多一句:为啥二人就不能在一起呢?我读的时候就感觉到,作者不仅对世界和人类的看法比较灰暗,对爱情也没有多少信心。

 

还有一个应该有的俗套,就是climax和aftermath的处理。如果要我来给第三部写结局的话,其climax就是程心的逃离。当然如果你不想把她写的这么贪生怕死的话,可以给她加一个高大上的使命,比如一定要保证古董不被毁灭等。她的逃离一定要在某事某刻看来完全无望了,而不是书中描写的一样轻而易举。当成功逃离之后,再一个高潮是和云天明会合(也不要搞得这么容易),之后便应戛然而止。结尾的对宇宙的探索应该全部去掉,为啥呢?因为那时候危险已经没了,敌人没了,就是不痛不痒的观摩了。说起来是俗,但是任何一个故事都必须有一个villain存在,这个villain不一定是坏人,可以是事,是环境,是自己的心魔,但是必须存在着。一旦其不存在了,读者绷着的那根筋也就断了,这时故事就只能结束,不结束也没啥看头了。就像西方童话故事的结尾:  And they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 永远都是一句话,两句都嫌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望沙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ionaRawson' 的评论 : 以前发过好几回了,不好意思曾流量了,但是放置一段时间,觉得网友们建议不错,就改写一下,也许以后还会改,就当做自己的作业吧,????
FionaRawso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望沙' 的评论 : 望沙谬赞了。你最近的科幻为啥不发到版上来?
望沙 回复 悄悄话 听君一席话胜读10书,好文。特别是写科幻小说的应该好好读读你的文章。
望沙 回复 悄悄话 赞,力度
FionaRawson 回复 悄悄话 啊,这是好几年前写的,我都看忘了三体讲的啥了:)主要是评价其写作技巧,内容上我感觉评论不了
gwangmsn 回复 悄悄话 评的很有功力,可看得出作者的深度,我想加一点意见,作者没评三体的哲学部分,一粒水滴可毁减地球,另如果有人要翻译你的著作到英文,会不会发生把七步诗当成食谱的笑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