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生苦绿捷久矣,据知情人透露:早就有家长反映发现孩子餐食里有未熟的西红柿、发绿的蛋羹、烂菜叶,大排硬得咬不动,孩子剩饭率超过70%,有人打12315投诉,有人找学校反映,还有人联合起来要求更换供应商,可丝毫不能撼动绿捷。企查查信息显示,2025年1月以来,该公司有101条中标记录,仅8月份就有70条中标记录,覆盖20余所学校。绿捷在投诉声中逆风飞扬不断壮大,渐渐成了上海学校餐的“龙头企业”。
9月15日,上海市多区中小学学生家长反映,当天学生餐中的虾仁炒蛋“有臭味”。9月18日晚,上海市教委发布通报表示协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介入,相关菜品留样及原料已送上海市有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检测结果是:对这批虾进行各种包括沙门氏细菌在内的检查,合格。没有违规使用添加剂,也没有腐败变质,肉眼检查也没有发现杂质、霉变和虫蛀。至于“有臭味”那是学生的嗅觉差异,不能作为变质的证据。
在舆情激愤之下史上最酷的公关文案横空出世了,绿捷发布了两句话“声明”——对涉及此事的学生和家长表示诚挚的歉意,对有关部门采取的措施全面接受全力配合。用语凝炼,节奏明快,信息量巨大,能感到声明背后的大佬皱眉不悦,向大众演示了啥叫气场啥叫“力透纸背”。“声明”第一句话有股强压怒火的客气,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对于涉及此事的学生和家长”致以诚挚的歉意,这歉意是精确定位给“涉事者”的,那些味觉好到能辨别出虾仁有臭味的学生及家长心里得“咯噔”一下吧,一不留神吃出虾子臭味了就成了“涉事者”,绿捷的“诚挚歉意”更像是咬着牙槽的“问候”——对祖宗八代的亲切问候。“声明”第二句表达了对“有关部门”的臣服,要“全面接受全力配合”。两句话展示了一副阴阳脸,对“涉事”学生和家长不怒自威,对招标的官方不谋而合,吃绿捷供应餐饮的只能不寒而栗了吧。
网民笑话西贝的公关策略很垃圾,各种回应挠不到G点,说得越多错的越多,根本不该回应。看看绿捷的傲慢公关,西贝真是低到尘埃里去了,绿捷是高高在上不怒自威,西贝是匍匐在下不打自招。都是搞餐饮的气质差别咋那么大呢?因为西贝是做市场的,得讨好消费者,绿捷是做权力场的,靠甲方招标生存,消费者只是“涉事方”不用讨好,只对有关部门全力配合就中。所以,北方的餐饮业西贝公司居然被上海学生家长向往,在食客们对西贝预制菜挑剔时,上海的“涉事者”们却呼吁西贝预制菜走进校园取代绿捷。富足、文明的上海人居然渴望西贝进驻,让吐槽西贝的消费者骤然有了“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何不食肉糜”的矫情,今夕何夕?
上海是东大文明的高地,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这就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上海可以躲避权力的荼毒,再蛮横的权力面对不卑不亢的上海人也会自惭形秽,至少能网开一面。上海人的这种隐形特权感被“鸳鸯火锅”型封控打得粉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韭菜”,在铁拳蹂躏下人人平等,包括上海人。当天水儿童吃铅时,大家叹息西部边远地区人民的不幸,杭州余杭的自来水开始喷粪,杭州人民与西部群众跌落在同一地平线。当贫困地区的学生餐饮安全有隐患时,上海学生也感同身受臭味相投。给上海人制造痛苦才能体现平等,削高砍尖的追求逆向平等,实现了另类大同——在权力之下在倒霉面前人人平等。上海学生吃得太好太安全就是制造对立,就是地域歧视,不利于安定团结。
生在上海的孩子都是投胎小能手,一出生就赢在起跑线上了,前世修行多努力才能投胎到上海呀。据说寺庙里许愿来生时,明确投胎地在上海的要多加三百块,佛祖都知道上海地角旺要坐地起价。所以,看不见的脚要平等践踏要逆向平权,让上海学生成为吃臭虾仁的“涉事者”。
北方的消费者可以挑剔西贝的预制菜,可以调侃西贝的公关囧态,因为他们是市场的消费者;上海的学生和家长可以举报绿捷的臭虾仁,但却被绿捷的公关文案漠视,因为他们面对的是“统购统销”的权力场,绿捷餐饮的直接客户是教育局,最终买单者只能算“涉事者”。让学生和家长变成有选择权的直接消费者,让市场绕过权力垄断者与消费者无缝对接才是解决学校餐饮的正道。让绿捷这种登捷径者老老实实走市场之路,让“涉事者”成为直接消费者才能标本兼治。试问招标人,却道海棠依旧,就该绿肥红瘦?
据说绿捷是养猪首富刘永好控股的企业,养殖场主不敢混弄猪,必须让猪吃好喝好长膘,猪不需要委托专家搞饲料招标。绿捷买学生餐绝对不如刘永好买猪饲料有责任心,对后者来说猪是老板的衣食父母,必须对猪尽忠尽孝才能获利。对绿捷来说学生没有猪权,招标方也从来不把学生当自家的猪,干嘛让他们吃好喝好?
如果不把午餐消费选择权还给学生和家长,至少允许学生白缴费自己带饭吃,算是缴营养税滋润教育当局行不?上海人有钱,每天缴十八元做投名状,让孩子免于招标午餐的荼毒,貌似双赢哦。就算把养猪场饲料投喂模式引入校园,只要明确学校的养殖主体地位,把学生当成自家的猪来投喂,肯定比目前这种姥姥不疼舅妈不爱的招标模式强。
202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