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间

《科大瞬间》与您分享中国科大校友和教师校园内外真实、亲切的回忆以及多视觉、多维度的人生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5.15 学习和缅怀管惟炎校长

(2024-03-17 16:57:36) 下一个

【科大瞬间】特刊
《我们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庆

学习和缅怀管惟炎校长

阮耀钟(5802)

我曾经编过一本《怀念管惟炎校长》(电子版),前面 我也写了好几篇关于管校长的文章,但是好像还有许多话想 说。

一想起管先生,心里难免痛惜。管先生是我敬爱的老师, 他来科大又是我的领导。但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来没 有架子,司机班的师傅说他不像校长,像个生产队长。 我本来还有许多话想说,但是现在还不是时侯,加上我 的文笔笨拙,不说了。下面抄录一篇管校长故乡档案馆的文 章,作为我对管先生的怀念。

用诚心演绎多彩的人生角

──记低温物理学家管惟炎 

作者: 边 妍

人生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这个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 角色。对于南通籍中科院院士管惟炎来说,他在自己的人生 舞台上,艰难跋涉 76 年。他像普通人一样,为人子,为人 夫,为人父,为人友;他又和普通人不一样,在战火中当过 “红小鬼”,在和平时期当过留苏博士;他还当过研究员、 院士、所长、校长……他用真诚和爱心演绎着一个个多彩多 姿的人生角色。限于篇幅,我们在这里只能向读者介绍管惟 炎一生中演绎的三个最重要的角色。

一个刻苦勤奋、又红又专的科学家

1928 年 8 月 18 日,管惟炎出生于如东县。1943 年,他 刚满 15 岁就在掘港中学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地下工作, 散发传单,张贴标语。 1944 年,他担任地下刊物《寒星》 的主编,先后出刊十多期,反对奴化教育,唤醒学生民族意 识,揭露讽刺敌伪无耻、罪恶行径。1945 年,他加入中国共 产党,任支部干事,并担任苏皖一分区掘港青年联合会主席、 黄海剧团团长和如东中学学生会主席等职。1946 年春,根据 组织安排,18 岁的管惟炎离开家乡,到东北解放区工作。1949 年秋,管惟炎被保送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同时兼任政治 教研室负责人和政治教员。1951 年,管惟炎又以优异成绩考 取清华大学物理系。1953 年通过考试,他被派往前苏联留学, 先后在列宁格勒大学、第比利斯大学和莫斯科大学物理系学 习,专业为低温物理。他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期间,由于成绩 突出,被选送到著名物理学家卡皮察(后来获诺贝尔物理奖) 领导的物理研究所完成毕业论文,他以构思巧妙的实验发现 了“反向卡皮察热阻”。1958 年,他在全苏低温物理大会上 宣读了自己的毕业论文,语惊四座。他提前毕业,被学校推 荐并由苏联物理问题研究所卡皮察所长挑选为物理问题研 究所的研究生,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对于固体与 超流氦之间界面上温度不连续性的研究》,该文成为此课题 研究中的经典之作。管惟炎于 1960 年毕业,获苏联副博士 学位(相当于欧美博士学位)。

1960 年,管惟炎回到祖国,任职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 所,致力于强磁场超导材料和超导体的研究,使几种超导材 料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历任副研究员(1966)、研究 员(1978)、副所长(1978)、所长(1981),1980 年当选 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管惟炎在我国超导体研究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独特 的。超导物理学是管惟炎回国后从事研究的主要领域,他首 先在国内倡导并进行强磁场超导材料的研究。管惟炎与其他 科学家合作,用实验证明,强磁场超导体的高临界场与大电 流密度有完全不同的起源。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我国随后进行 的实用超导材料的研制在工艺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们的 论文于 1964 年分别发表在《中国科学》(英文版)和《物 理学报》上,这是国内发表的第一篇在超导实验研究方面得 到重要成果的论文。1965 年秋,管惟炎他们研制成功铌-锆 和铌-钛超导线材,并于年底用此线材绕制成国内第一个高 场超导磁体,产生 4.4 万高斯的磁场。1966 年初,他们又制 成产生 6.6 万高斯的超导磁体,使我国在这方面的水平位居 世界前列。经管惟炎等人的倡议,中国的高临界温度超导体 的研究从 1976 年开始启动,物理所在非常规超导体和亚稳 相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1980 年,他在法国访问和工 作时,在对急冷铝-硅合金超导电性的研究中又有重大发现。

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管惟炎还抽出时间与精力致力 于科普事业。在 80 年代的超导热中,他曾与他人合作写过 一本通俗的超导发展史,这本题为《超导研究 75 年》的小 册子于 1988 年由知识出版社出版。他还在《科技日报》、 《科学报》等报刊上撰写科普读物,生动形象地向读者介绍 他所研究的低温物理和超导技术。

一个敬业实干、敢于创新的领导干部

在低温物理和超导研究方面,管惟炎不仅本人做了许多 重要的研究工作,还利用手中有限的权力,做了大量的组织 工作,为奠定我国超导研究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60 年代初, 他在国内最早倡导、组织有关实用超导材料的研究,甚至在 “文革”期间,他仍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呼吁开展基础性的 超导研究。1976 年,在管惟炎等人的倡导下,召开了全国第 一届高 Tc 超导体研究。此后,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高临界 参数超导体会议,对我国超导研究工作起了重要的推进作 用。管惟炎担任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所长以后,对于物理所的 学术研究和行政管理,作了许多重大的改革,对推进中国低 温物理和超导材料的研究,有着重大贡献。

1985 年 4 月至 1987 年 1 月,管惟炎出任中国科技大学 校长(1984 年 9 月至 1985 年 4 月为代理校长)。当时的科 技大学办学条件很差,但他全面推行改革,很快改变学校面 貌,使中国科大跻身于全国一流名校。在校长任内,他对研 究生招生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本硕贯通”这一改革举措 最早便是科大推出的。当时科大考上研究生的比例都超过了 60%,这个比例遥遥领先于其他高校。

为了改善科大办学条件,他身先士卒,埋头苦干。上任 没几天,他就满学校到处跑,亲自到学生宿舍,见到学生们 蜷缩在宿舍瑟瑟发抖地上自习,他连臭气熏天、尿屎横流的 学生楼的厕所都去了,都看了,他皱着眉头,什么也没说。 没几天,厕所就整修了;没几天,学生宿舍全部装上了暖气, 而后教学楼有了暖气,最后安装暖气的则是行政楼。那时, 学生们见校长很容易。管惟炎住在学校,每到开饭时,他就 会提着饭盆在食堂里和学生一起排队打饭,和学生们一起边 吃边聊,征求同学们对食堂伙食的意见,对学校教学改革的 意见。在管惟炎即将离开科技大学的那几天,许多教师、学 生自发地赶来为他送行,他的住处依然是那间水泥地的小而 简陋的房间,他的面庞依然那么和蔼可亲,只是苍老了很多, 白头发也增加了许多……

一个可亲可敬、风趣幽默的父亲

我们常常读到这样的英雄人物或成功人士的优秀事迹: 他们全心全意扑在工作上,扑在事业上,往往是顾“大家” 舍小家,最后免不了会作一番“欠家里的、欠子女的太多、 太多”、“我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之类的检讨。但是,管 惟炎这样一个在国际物理学界享有盛誉的著名科学家并不 是这样的。他育有一女一子,虽然身兼数职,工作繁忙,但 他仍然尽可能地挤出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尽量做一个称职 的父亲。

先请看管惟炎的女儿管津津对她父亲深情的回忆:“有 时夜里醒来,经常看到他还在工作,却一有时间就带我们全 家一起出去玩,去颐和园划船,去香山采红叶,去动物园喂 熊猫,去电影院看电影,去书店买书。小时候和父亲一起玩 算术棋、军棋的情景,和父亲一起开家庭音乐会的情景,过 年过节和父亲一起放花、放炮的情景,和父亲一起讲笑话的 情景,父亲每次出差回来带给我礼物的情景,仍然历历在 目。……有时他给我们变魔术,还真像个专业魔术师 呢!”“父亲知识渊博,记得小时候,夏天和他一起散步, 他总是会给我们讲一些历史故事、天文知识,观赏天上的星 星。有时他还用家乡话唱几首他小时候唱的歌,逗得我们大 家哈哈大笑。和父亲在一起,我们总是心情愉快,笑声不 断。” 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只有由衷地感慨:一个多么 温馨幸福的家庭,一个多么可亲可敬的称职的父亲!

让我们再读一读管惟炎于 1988 年 7 月 3 日从德国写给 儿子管再津的信,就会对管惟炎是一个怎样风趣幽默的父亲 有更深刻的了解。 

这封信从对对联开始。儿子给父亲出了个“天下绝 对”:“宋江吴用”,做父亲的搜索枯肠,才“勉强对上”: “启超有为”。接着,做父亲的头头是道地分析了这“勉 强”之对的优劣成败。对了对联,再谈诗词。即将初中毕业 的儿子诗兴大发,给父亲来了一首七言诗:“薄日云淡晒红 楼,烟云迷漫盘九州。我自横笔冲天笑,曲曲中考耐我何?” 见到 15 岁的儿子能写诗了,做父亲的自然喜在心头。管惟 炎首先肯定:“特别是后两句很有点气魄。”并为儿子纠正 了诗中的错别字。接着他写道:“‘我自横笔冲天笑’中的 ‘横笔’,用词不够贴切。原文是‘横刀’(哈哈!你是改 头换面抄袭前人的吧?)……但如是‘横笔’,恐姿态不近 人情,而且弄不好墨水会洒在脸上,不如改作‘掷笔’…… 总之,两句诗文表现了管再津不畏考试的轩昂气态:‘我自 掷笔冲天笑,区区中考奈我何?’不错,不错,写的有一番 气度,不愧是龙的传人(此处‘龙’既泛指炎黄子孙,又专 指令尊属相,即我的生肖)!”

读着这样生动有趣的文字,谁会想到竟出自一个有着严 谨逻辑思维的著名物理学家之手!像这样有趣的文字,信中 还有不少,诸如:“我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宣布免去你的 ‘科长’职务,调回 812 楼 1201 号继续担任管惟炎的儿 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 ──对你 来说,此句应改为‘ 未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但能抄’, 哈哈!”信末的问候语为:“祝顽安”,落款为“父字”, 并且为“父”加上如下的注解:“父──德国火车时刻表上 此符号表示工作日(周一至周六),中外一样。为父的是要 工作的,是世界上最劳累的人,可惜你将来也是一个父。”

现在,这个“世界上最劳累的人”用不着再“劳累” 了,因为 2003 年 3 月 20 日,一个意外车祸永远地剥夺了他 工作、思考和生活的权利!2005 年 9 月 11 日,管惟炎先生 的部分骨灰由其夫人、胞弟安放在如东县烈士陵园,这也算 是叶落归根、魂归故里吧。是的,这个劳累、奔波了一辈子 的好人是该好好息息了。

安息吧,管惟炎院士!

(作者单位:南通市档案局、馆)

(本文来源: 用诚心演绎多彩的人生角色──记低温物理学家管惟炎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369422/discussion/16815434/ http://blog.renren.com/share/384414375/15514918240 http://blog.ntjy.net/my_blogs/1506/ http://yzruan.blogchina.com/499210792.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VCPP 回复 悄悄话 第一次知道管先生是八十年代买到他与人合写的专著《超导电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