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间

《科大瞬间》与您分享中国科大校友和教师校园内外真实、亲切的回忆以及多视觉、多维度的人生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怎么选导师——从聊天开始

(2022-01-15 15:46:48) 下一个

怎么选导师——从聊天开始

【科大瞬间】第137期 15创4班班主任

 

少年班学院的学生前两年不分专业,学校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再做选择。这就促成一个现象,使得班主任会遇到超多的问题咨询。到了大三,很多问题是大研计划选择:什么方向更重要?什么项目更好?需要哪些知识基础?哪个老师更有名?是否应该出国交流?

 

我的回答是以上这些方面都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找到有时间、有耐心、育才有方的大研计划导师。在我不算长的学术生涯中,一直非常自豪的是我跟过三位很牛的导师。这三位导师,风格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特别会聊天!

 

作者(前排右二)和他的弟子们

 

 

第一位导师在中科院,很年轻就升任研究所所长,位高权重,日理万机。最初,总觉得导师很忙,我与他交流的时间太少。转折发生在一次我去北京做实验,恰好导师在同一家酒店开会。晚上导师请吃饭,然后聊天。导师兴致很高,从科学聊到课题,从课题聊到做人。最后, 他讲了一句话:“其实很简单,每当我有了好的想法,我首先想到的,是经常跟我见面讨论的同学。因为聊得多,他的能力我多少有了解,才能判断这个课题是否合适!”我顿时有如醍醐灌顶,清晰了课题目标,也终于明白了怎么和导师沟通,如何选择研究方向,怎么和他人合作,甚至如何跟踪国际热点和社会需求。从此,只要导师在办公室,我总是第一个在门口排队等他,汇报一点进展,听一些他的点评。也正是在这样的交流中,导师发现我编程不错,但实验动手能力不强。于是他让我改做理论计算,并专门请他的两位好友――两位在国外的大牛教授――教我做模拟程序编写。与第一位导师聊天,我学到了选题比努力更重要,选题需要天赋与兴趣结合。

 

第二位导师在瑞典,很年轻就是系里“唯二”的正教授。大家都说,他是啦啦队长,每天,整个办公室楼道都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导师几乎每天都来我办公室找我聊天,一聊便很久。终于有一天,邻桌的俄罗斯同事忍不住问我:“Jun,你到底有啥秘诀,每天哄得你老板这么happy?”我并不觉得自己有特别的诀窍,后来我问导师,他解释说:“做科研并不容易,尤其是创新的过程,经常没有前例可循,仿佛全世界就只有你一个人在孤独求索。这个时候,快乐、健康的心态很重要”。

 

瑞典导师是我见过的最乐观的人。我经常是带着沮丧的心情,跟他汇报说结果很糟糕,完全偏离了预期。这个时候,他眼睛里便洋溢着笑意:“挺好啊。你要记住,如果每次实验结果都符合预期,那你一定是在做最没品味的平庸课题。科研中可以设定预期,但绝不应带有偏见。理论预期与实验结果不符合,并非一定证明了‘此路不通’”。于是,跟他讨论以后,我们总能从很“垃圾”模拟结果中找到以前忽略了的因素,从而发现自己的结果里面确实“别有洞天”,进而“另辟蹊径”。所以,我们的课题组,总是最快乐的。与导师聊天,让大家学会了从多角度分析数据、突破思维定势解决问题。还有更重要的,就是保持乐观的态度,在团队中传播欢乐。

 

少院15创4班,二排左六为作者

 
第三位导师风格大变。作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他在业界享有“苛刻严厉”的声誉。江湖传言,凡是在他实验室里能混完3年的都是人才。我进实验室的第一天,他的嘱咐是:“有问题随时找我,我24小时工作”。导师声称24小时工作,没明说的意思是大家也应该每周工作7天,每天24小时。每天一上班,他都会到学生们的办公室来,问每个人“进展如何?”。没有进展的,只能无言以对;回答说有进展的,他会质疑每一个细节,直到你无言以对!此时,他并不追加点评,更不会给解决方案,而是转身走人。于是,我们就必须拼命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因为,下班之前他会再回来问一次!基本上,大部分问题,我们最后都能自己解决,然后就是成就感飙升,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从这种简单的聊天风格,我学到了求索与自律,以及更重要的,对自己工作的不断质疑。
 
少年班讲坛上的导师与15创4班同学
 

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是有原因的,正如我们科大少年班学院陈旸院长所说,在互联网信息大行其道的时代,空间、资源、甚至时间都不是限制,什么都可以在线上,什么都可以共享,什么都可以加速。但唯有教育,必须坚持传统的精耕细作,坚持导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对学生的细致观察、实时引导、和恰到好处的点拨。而要做到这些,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与学生聊天。在聊天过程中,导师传授的并不局限于具体有形的知识,还有那些无法通过简单阅读和具体课题迅速获得的东西,比如触类旁通的直觉,科研方法论,以及对学科发展的总体把握。正是这些高层次的能力,构成了名师之所以是名师的核心内涵。

 

对学生而言,怎么选择导师也就不言而喻了。

 

 

*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文图编辑:叶碧蕙, 菁卫

排版编辑:俞霄

 

 

常务编委:

 

许赞华 803 | 陶李 8112

陈锦雄 812 | 刘扬 815

黄剑辉 815 | 滕春晖 811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